想創(chuàng)業(yè)?先回答這三個問題吧

4 評論 4911 瀏覽 21 收藏 8 分鐘

想創(chuàng)業(yè)想做生意想見投資人之前,先自己想好這三個問題的答案。

前幾年,有一篇周鴻祎的“十頁商業(yè)計劃書”傳播甚廣,是這幾年我看到的比較好的、系統(tǒng)性講商業(yè)計劃書撰寫技巧的文章。因為網上非常多,這里就不展開說了,感興趣的自己搜一下就好了。

而很多人之所以連個像樣的商業(yè)計劃書都寫不出來,除去可能存在的語言邏輯性問題外,更大的可能性,是自己對自己想做的事情,還沒有一個系統(tǒng)的認識,以至于無法邏輯地表達出來。這年頭,好的想法并不缺乏,關鍵是如何說服他人相信和支持你的想法。而說服他人的前提,是自己先想清楚。一旦思路清晰,相信你的商業(yè)計劃書,無論以什么套路來撰寫,別人讀起來都不會覺得太困難。

我經常強調,我并不喜歡過度使用“創(chuàng)業(yè)”這個詞,只因為這個詞放大了做事的內涵和外延,很容易讓創(chuàng)業(yè)者陷入自我感動加巨大壓力的兩個極端。相比之下,我更喜歡使用“個體戶”和“做生意”這兩個比較輕松的詞匯。世界需要人去改變,但更多的是漸進的、細微的。以大多數(shù)人的資質和資源,能做出一樁不錯的生意,讓自己、家人和合伙人以及員工過得更好,就已經是超越了大多數(shù)碌碌之輩。

創(chuàng)業(yè)也好,做生意也罷,都有其共同和共通的地方。這幾年折騰下來,無論是自己做項目,還是看了很多項目,抑或是接觸了很多投資人,總結起來,只要你想做點事,對于三個問題,一定要有令自己滿意的答案,則后邊的過程,就會順利一些。

第一,你要做什么事?

用一句話說清楚你要做的事,而且不要加太多的形容詞、限定語和從句,一定是一句普通人也可以看懂的話。這一點看起來簡單,但大多數(shù)項目,連這一步都做不好。

看市面上成功的產品,尤其是2C的產品,都是可以用一句話甚至一個詞組說清楚的。微信是通訊工具,陌陌是陌生人社交平臺,淘寶是電商平臺,京東是b2c電商,頭條是個性化資訊,知乎是問答知識社區(qū),小米是性價比手機……

如果你無法用一句話說清楚你想做的事,意味著你的產品和服務,無法在用戶心目中建立起具體而明確的形象,說得裝逼一點,就是無法有效占領用戶心智。用剛去世的特勞特老爺子的話來說,缺乏明確的產品定位。

因此,這件事必須是具體而生動、簡單又實際的。在當下,還要加上一句,就是這件事最好是從一開始就能賺到錢的。

第二,你想怎么做這件事?

每一個項目,從idea誕生到面世,以及后面的成長過程,都是要經歷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充斥無數(shù)的細節(jié),但必須由明確的分解任務構成。因此,一個創(chuàng)業(yè)項目在誕生之前,絕不可以有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想法,而是要有明確的目標與執(zhí)行方案。

這個分解過程,必須具備真實的可操作性,而不是那種“我想先融一個億然后就可以做到這件事”的投機思路。同時,這個分解的過程,也代表了你以及你的團隊的思維高度,對行業(yè)認知的深度,以及對項目各種可能性考慮的周全度。

從團隊的搭建,到入手資源的獲取,到后續(xù)的產品、服務研發(fā),一直到推廣、運營。。。任何線上線下產品和服務,大致都是這樣的過程。磨刀不誤砍柴工,謀定而后動,說的都是事前規(guī)劃的重要性。

第三,為什么是你做這件事?

如同現(xiàn)在大企業(yè)招聘員工,喜歡要985、211名校一樣,很多投資人看團隊,也要看是否具備名校名企背景。你可以認為這種思路比較低級,但不可否認的是,學校、學歷、工作履歷,篩掉了一大批智力、能力、進取心有限的不靠譜的人。

每一個生意、每一個產品,在這世界上都會有無數(shù)人想過要做,然后少數(shù)人開始去做,最后極少數(shù)人脫穎而出。這其中的差別,就是人的差別。

在商業(yè)計劃書的路演過程中,投資人最關心的,也是團隊的背景和資源,換句話說就是做這個項目的優(yōu)勢。如果一件事大家都可以去做,代表著這件事的門檻極低,相應的附加值也很低。

每個人的背景、資源、經驗的區(qū)別,也是構成了職場與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的競爭力差別。你要做這件事,我當然要看看你憑什么能做好這件事,如果你無法證明這一點,那恕我無法認為你在大概率上有做這個事的資格。比如說,我講個笑話,從前有個英語老師,要做東半球最好的手機。。。

如果一定問有沒有人在人品爆發(fā)的情況下,突然殺入一個全新的領域,并且打敗了一群老炮,這種可能性,邏輯上是存在的,但概率實在是太低了。創(chuàng)業(yè)成功本身就是個低概率的事情,跨界使得這個概率低到了無法預測的地步,則一般人是沒勇氣去賭的。順便說一句,別看VC的中文是風險投資,但他們在做的,全都是希望投包賺不賠的項目。

因此,想創(chuàng)業(yè)想做生意想見投資人之前,先自己想好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實在不放心,就找?guī)讉€好朋友聊一聊,不要怕被噴被嘲笑,因為相比起面子,你的時間精力這些里子更寶貴。

 

作者:判官,十四年產品經理工作經驗,現(xiàn)專注于社交和商業(yè)化產品領域。微信公眾號“判官老司機(ID:panguansays)”

本文由 @判官?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好的idea,靠譜的合伙人,不差的團隊,啟動資金,我都有了,我也是名校出生,海歸,但是就是差個名企的工作經歷,請問這樣的我可以去創(chuàng)業(yè)么?

    來自陜西 回復
    1. 當你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大概率被投資人pass了

      來自北京 回復
  2. 請問:“我怎么去開始我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身邊沒有這樣的人,我想要做的是服務行業(yè)。 ?? ”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