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業(yè)團隊需提升五字雜談

2 評論 2883 瀏覽 9 收藏 7 分鐘

本人李傳華(billli),曾在騰訊做過技術、產品經理、游戲策劃,現(xiàn)在和幾個朋友創(chuàng)業(yè)。

個人在鵝廠也經歷較多,但對我來說,在創(chuàng)業(yè)團隊的人才培養(yǎng)挑戰(zhàn)較大,創(chuàng)業(yè)團隊人員相比鵝廠最大不足在主動性和學習能力上。創(chuàng)業(yè)團隊的人員層次不齊,不像鵝廠都那么優(yōu)秀。在這1年多的時間里,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容”和“用”,“容”忍團隊成員的缺點,“用”其長處,團隊的培養(yǎng)需要更多的是耐心。

管理這個詞由來已久,”管”字,是一個“竹”字頭,下面一個“官”,意思就是“官”帶上竹制的官“帽”,即具有官的管理權力,例如:清朝的竹制官帽。管字更多的強調是管,有時候我們管理常常會陷入“管”的誤區(qū),而忽略了“理”。管理主要是兩點:一是識人,二是用人,我比較推崇:”揚善于公庭,歸過于私室”的方式,更多的時候我不太信奉木桶理論,我看的更多的還是其最長的那塊木板,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點。

創(chuàng)業(yè)一年多,讓我受益匪淺,個人粗略總結出創(chuàng)業(yè)團隊成員要去做的是五個字:勤、空、畏、靜、悟。

逼格高點就是說:

眼勤手勤心更要勤
空杯心態(tài)始終如一
敬畏之心動力之本
專注創(chuàng)新始源于靜
覺悟乃積累之源泉

說人話就是:“工作和學習更勤奮,始終保持空杯心態(tài),讓自己保持敬畏的心去求職與探索,通過靜心而使自己更加專注,實際工作生活中不斷去悟”。

一、勤

通過勤提升自己的主動性,主動去推動事情,人只要主動了,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1)眼勤:多去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平時多看書,多了解業(yè)界資訊,讓自己視野更開闊。

2)口勤:多與人交流,學習他人的經驗,通過思維的碰撞讓自己有所提升。多分享自己的知識,通過分享提升自己的溝通、總結能力。

3)手勤:平時把自己的心得和體會寫下來,只有寫下來才能更加系統(tǒng)的讓自己的經驗沉淀下來。

4)心勤: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用心去學,用心去體會生活中的一切。

5)腦勤:做事情前和事后都要多思考,并且是不同視角的去思考問題。

二、空

佛教中的“空”,并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那個“空”,它遠遠超出了我們這個世界的意識,它非有非無,是一切萬物的本體,只有我們放下一切障礙,才能真正體會到這種“空”。

始終保持空杯的心態(tài)去對待任何事物,帶著好奇之心迎接每一瞬間。把自己置空,提升自己的求知欲,接納能接受和不能接受的事物。

三、畏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意思是說君子敬畏三件事:敬畏自然規(guī)律,敬畏敬畏處于高位的人(并不一定是指官做的大),敬畏學問道德極崇高的人。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不怕天命,輕視大人物,輕侮圣人的言論。

孔子所說的“畏”,不光是害怕、恐懼的意思,主要是敬畏的意思。

我們對各行各業(yè)都是保持敬畏之心,始終保持這種謙卑的心,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 不能輕視任何人,每個人都有其長處和優(yōu)點。

四、靜

靜以修身,就是依靠內心安靜來修身養(yǎng)性。古人說:“心不能靜便無所安,心不能定便無所守”。也就是說,人靜不下來就會沒了主心骨就會一事無成。寧靜的心態(tài)是一種充滿內涵的悠遠,是一種淡定從容的人生境界。靜能讓自己提升專注力,靜能讓人的思維更加活躍,使其更能做出創(chuàng)新的產品,冥想和打坐是讓自我“靜”的方法,比爾蓋茨說過一話:“99%的創(chuàng)意都是在散步時候產生”。而喬布斯在每次決策新產品的時候,都會有禪坐冥想的習慣。只有當人的心定下來的時候,直覺會非常的清晰、敏銳。

五、悟

自知,佛法叫“覺悟”,覺下是“見”,悟是心旁加“吾”,“覺悟”本義就是“見我心”,就是“有能力看見自己的心”。自知,其實就是一個“人生定位”的問題,知道什么該堅持,什么該放棄,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叭绻粋€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整個世界都會為之讓路。”

在工作和生活需要更多時間去悟,書本的知識、工作的積累、他人經驗都需要經過自我不斷的自悟,逐漸形成自己的知識,然后不斷實踐,形成自己的方法論,從而讓自己的能力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本人系作者@李傳華(billli)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轉載請注明來自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并保留本文鏈接。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對傳統(tǒng)文化理解的很到位,管理與修身,產品管理也是術,是法于外的表現(xiàn),但如想很好的掌握,仍然需要修身,向內修才行。大贊!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