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方法判斷一個產品該不該做?
編輯導讀:如果你要創(chuàng)業(yè),想要開發(fā)一個產品,首先要考慮不是產品要怎么做,而是該不該做。這個產品所在的市場環(huán)境怎么樣?用戶的痛點在哪里?這些問題考慮清楚了,才不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本文作者總結了三個方法,用來判斷產品該不該做,希望對你有幫助。
最近一位朋友想創(chuàng)業(yè),和我討論他設計的APP,這個時候有個問題就很重要:
究竟該不該做這個產品?
想明白為什么不要做這個產品,有時候可能比為什么要做這個產品更加重要,因為在錯誤的道路走得越遠,傷害就越大。
在這里華仔提供三種方法,也都是看了幾位大咖的文章所受的啟發(fā),包括知名商業(yè)顧問劉潤、產品大神梁寧、汽車之家李想,也是華仔比較佩服的幾位大咖,也許讀了文章你也會有所啟發(fā)。
一、這個產品有無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華仔之前的文章有提過,簡單來說就是為了達成一筆交易,買賣雙方要付出的時間和金錢成本。
華仔晚上有夜跑的習慣,有一天晚上看到了小區(qū)多了幾個自動售賣機,最近一直在想為什么這個自動售賣機會存在。
首先是需求,自動售賣機解決的是人的生理需求:饑渴、饑餓,但是自動售賣機相比小區(qū)外的超市、附近的超市最明顯的優(yōu)勢就是時間成本,當我夜跑感覺比較渴時,立即就可以通過自動售賣機買一瓶水喝。小區(qū)外的超市相比附件的超市的優(yōu)勢也是很明顯,時間成本比較低。
最近比較火的美團買菜、每日優(yōu)鮮為什么存在呢?
相對于自動售賣機、小區(qū)外的超市、附近的超市來說,時間成本又進一步降低,這是未來的趨勢?,F在大多數的年輕人基本都會用到美團、餓了么點餐,未來當他們成為家庭的主力,還真的不一定選擇去菜市場買菜、買水果。
所以你的產品該不該做,需要思考是否比競爭對手進一步降低了買賣雙方的交易成本。
二、這個產品有無戳中用戶的痛點、爽點、癢點
1. 什么是痛點?
痛點是恐懼,恐懼就是害怕。比如我們生病了,吃藥、去醫(yī)院看病是對生存的恐懼,我們買好看的衣服、做整形、做美容是對青春流逝的恐懼。
所以當你做一個產品時要判斷用戶到底怕什么,你的產品是否解決了用戶的恐懼。
2. 什么是爽點?
做馬車、開普通汽車、開特斯拉那個爽?
不言而喻是特斯拉的自動駕駛,如果自動駕駛達到L4級別,你根本不用開車,車輛行駛的過程中你可以干別的事,這首先降低了我們的時間成本。而自動駕駛的技術出現突破后,出事故的概率比人開車還低,這樣也解決了我們開車的恐懼。這叫爽,所以它是趨勢。
前端時間我的小弟來廣州玩,看見了一輛自動駕駛的出租車,當我給他講這是一輛自動駕駛的出租車時,他一臉神奇的表情,不斷說這都行。
爽到極點就是一種神奇的感覺。
3. 什么是癢點?
癢點就是滿足內心虛擬的自我,可以想一下我們?yōu)槭裁磿沸牵鋵嵶畋举|的原因是我們內心想活成所追明星的樣子,心里發(fā)癢。現在的綜藝節(jié)目會有大量的明星真人秀節(jié)目如《奔跑吧,兄弟》、《向往的生活》等都是利用人們心中的癢點,成為火爆的節(jié)目。所以你的產品能激發(fā)用戶的癢點嗎?
我們做產品要么做一個讓人愉悅到爆爽的產品,要么做一個可以幫助人們抵御恐懼的產品。
如果做一個看上去可以某種程度幫人不再難受,而和“爽”、“恐懼”無關的產品,那這就是一個不痛不癢的產品,也許會有人買單,但絕不會大火。
三、這個產品自己會不會用
接下來提供一個樸實的方法,當我們有沖動做一個產品時,先不要投入太多的資源,一個產品原型或者一個功能清單就足以解決這個產品該不該做。
當有了產品原型或者功能清單,此時可以叫上你的朋友或者不同部門的同事,將功能排優(yōu)先級,可能你想要做的功能比較多,可以排出TOP10,TOP10之外的功能不用考慮,至少這個階段是不用做的。
接下來問問你的朋友和同事,這些功能他們會不會用,當他們回答完后你就知道這個產品該不該做。
因為哪些自己人都不會用的功能,憑什么給你的用戶去用。就算勉強開發(fā)出來讓他們用,后面也很難增長。
最后總結一下,大家一定要記住,想清楚一個產品到底要不要做比怎么做這個產品更重要。
我們有三種方法判斷一個產品該不該做:
- 這個產品對比現在市場上的產品是不是近一步降低了交易雙方的交易成本。
- 要關注用戶的情緒,這個產品是不是戳中了用戶的痛點、爽點、癢點。
- 這個產品自己人會不會用,自己人都不會用,就不要拿出去給用戶用。
相關閱讀:
#專欄作家#
Wilton華仔,微信公眾號:改變世界的產品經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產品經理能力咨詢,教你從0到1搭建數據中臺。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