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帶貨好文案,最關鍵的是什么?

2 評論 8948 瀏覽 39 收藏 16 分鐘

好的帶貨文案具備了哪些特質(zhì),應該怎么去寫,才能吸引用戶呢?

前幾天有位新同事問我:“想寫出好的帶貨文案,最關鍵的到底是什么?”

其實在我看來,之前文章提到過的那些技巧都挺重要,但要說“最”關鍵的,可能是以下3點。

1.?破解“知識的詛咒”

關于寫文案第一重要的知識點,肯定是“知識的詛咒”,它是文案溝通中最大的障礙,沒有之一。

什么是知識的詛咒?就是當自己獲得某種知識之后,便無法想象沒有這種知識,是怎樣的狀況。

“寫出帶貨好文案,最關鍵的是什么?”“這3點吧?!? width=

比如孩子家長,都知道陪孩子寫作業(yè),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

明明是“8+3=11”這么簡單的一個算術題,但孩子偏偏就教不會,于是家長暴跳如雷、急救入院,甚至開始懷疑人生。

出現(xiàn)這種情況,就是因為“知識的詛咒”——家長已經(jīng)知道“8+3=11”這個知識,所以他便不能想象,為什么孩子竟然學不會這么簡單的一個知識?;蛘哂行┡⒆?,不明白男朋友為什么分不出,口紅之間的顏色區(qū)別。

這也是因為“知識的詛咒”:由于女孩子已經(jīng)掌握了分辨口紅色號的知識,所以她便不能再體會,為什么有人竟然分辨不出,如此“明顯”的區(qū)別。

我們再回來看文案。

產(chǎn)品和普通消費者之間,也存在這樣一個“知識的詛咒”:由于我們有著豐富的產(chǎn)品知識和行業(yè)知識,所以很可能我們所認為的“常識”,卻是消費者“難題”。這個時候,就需要有意識的打破這個“知識的詛咒”。

在具體的文案溝通中,打破“知識的詛咒”有很多方式,但其核心基本上都是將賣點“具象化、通俗化”,也就是用具體、詳細、通俗甚至戲劇化的語言,將這個利益點具體、形象的傳達出來。

比如賣房子,這個房子的優(yōu)點是“江景房,全玻璃幕墻,視野非凡”,那么想在文案中更好傳達這個利益點,就要“具象化”的解釋它,打破這個“知識的詛咒”。

“寫出帶貨好文案,最關鍵的是什么?”“這3點吧?!? /></p>
<blockquote><p><strong>直來直去總是好過拐彎抹角</strong></p>
<p>從其他豪宅去江邊的過程是:</p>
<p>下樓,走到人行橫道,耐心等待紅綠燈,確認車都停下來了,迅速穿過馬路,然后到江邊了。</p>
<p>從定江洋去江邊的過程是:下樓,到江邊了。</p>
<p>新標準,不解釋</p>
<p>說一不二</p>
<p>定江洋</p></blockquote>
<p><img data-action=

最好穿著衣服洗澡

由于江景太壯觀,所以建筑是全玻璃幕墻無遮攔,掛簾不掛簾。

新標準,不解釋

說一不二

定江洋

還有甲殼蟲經(jīng)典的《think small》文案,也是將車子“小”的優(yōu)點,進行了非常具體的說明,讓不懂汽車的人,也可以非常輕松的讀懂文案信息。

“寫出帶貨好文案,最關鍵的是什么?”“這3點吧。”

往小里想

十八位紐約大學的學生,全部塞進了一部拆掉車頂?shù)腣W,真有些太擠了。

VW的空間是為一個家庭設計的,父母加上他們的個小孩正合適它。

在經(jīng)濟型汽車中,VW平均每加侖可跑將近50英里,而其他車不可能,畢竟,專業(yè)造車的機構都有些機密。

你只要使用正常的汽油,那么在更換新的機油之前,根本不用去管理這輛車。

VW比傳統(tǒng)車短4尺(但前部有足夠的空間放腳),當別的車子還在街道上徘徊時找車位時,你卻可以在任何狹小空間停車。

……

所以當傳達一個關鍵信息時,一定要仔細思考如何使用更友好的語言,打破知識的詛咒,將信息送入消費者心智。

這是文案溝通中,最關鍵的一個知識點。

2.?具象化的語言

具象化的語言,是傳達信息最有力的一種方式。比如:“超大內(nèi)存MP3”,就遠遠不如“將1000首歌裝進口袋”這樣的具象表達有力度。

農(nóng)夫山泉“我們不生產(chǎn)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也是將“天然礦泉水”的利益點十分具象的表達出來(大自然的搬運工)。

那么什么才是具象化的語言呢?我們可以做一個比較說明:普通人形容一個美女,可能很多人會說:漂亮、超美、裊裊婷婷、二八佳人、五官精致、身材棒。

可是這樣的形容詞說一百遍,聽的人也不知道這個女孩到底有多漂亮。

那么金庸先生是怎么形容香香公主的呢?

那少女頭發(fā)上、臉上、手上、衣上都是淡淡的陽光。

清軍官兵數(shù)萬對眼光凝望著那少女出神,每個人的心忽然都劇烈跳動起來,不論軍官兵士,都沉醉在這絕世麗容的光照之下。

兩軍數(shù)萬人馬箭拔弩張,本來血戰(zhàn)一觸即發(fā),突然之間,便似中邪昏迷一般,人人都呆住了。

只聽得當啷一聲,一名清兵手中長矛掉在地下,接著,無數(shù)長矛都掉下地來,弓箭手的弓矢也收了回來。軍官們忘了喝止,望著兩人的背影漸漸遠去。

金庸先生并沒有直接去形容香香公主的美貌,而是通過“讓準備血戰(zhàn)的士兵停下來”這個具象的場景,來說明香香公主驚人的美貌程度。

像這樣將一些看不到、摸不著東西形象化、畫面化、具體化的處理,便是語言的具象化。在經(jīng)典的商業(yè)文案上,將產(chǎn)品賣點進行具象化處理非常常見,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基礎。

比如:甲殼蟲經(jīng)典的《檸檬》文案,就是將對于汽車檢查的苛刻要求,給一一具象成了工作人員人數(shù)、工作細節(jié)、檢驗細節(jié)等等。

“寫出帶貨好文案,最關鍵的是什么?”“這3點吧?!? /></p>
<blockquote><p>……</p>
<p>我們沃爾夫斯堡的工廠中,有3389名工作人員,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在生產(chǎn)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去檢驗甲殼蟲(我們每天生產(chǎn)3000輛甲殼蟲,而檢查員比生產(chǎn)的車還要多)。</p>
<p>大眾汽車常因肉眼所看不出的表面擦痕而被淘汰。</p>
<p>最后的檢查更是苛刻到了極點:大眾的檢查員們把每輛車像流水一樣送上檢查臺,接受189處檢驗,再沖向自動剎車點,在這一過程中,被淘汰率是2%,50輛車總有一輛被淘汰!</p>
<p>……</p></blockquote>
<p>還有長城葡萄酒的這則文案,在傳達自己釀造工藝時,也是從產(chǎn)地、陽光、土壤、氣溫等元素,進行了十分具象的描述。</p>
<p><img data-action=3.?窄告:聚焦于典型顧客

多年之前,看到過地產(chǎn)文案大佬楊海華一段話:

“中國現(xiàn)在的廣告必須做成窄告,才有價值。對應的這個人群他全明白,其他人都不明白,這種信息不對稱就叫廣告,如果說,在中國全做成大家有共識的廣告,幾乎沒用?!?/p>

楊海華所說的“窄告”,通俗的講其實就是“精準”,用精準的語言,去向精準的目標傳達。

群體不同,使用的語言也必然不同。

城市白領和企業(yè)CEO的語言,必定不同;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和40歲以上職場老手,所使用的語言也必然不同。所以,想要說服某一人群時,我們要在確定了目標消費者的基礎上,精準的使用這個人群的語言,而不必考慮這個人群之外的人是不是能看懂。

如果一篇文案想要打動全部群體,那么必然會喪失對某一個精準群體的穿透力。比如:蘭喬圣菲作為一個高端地產(chǎn),它所使用的文案語言就是高端人群的語言,像“紅地毯”、“CEO”、“領導”等等字眼,都是一些標志性文本。

“寫出帶貨好文案,最關鍵的是什么?”“這3點吧?!? /></p>
<p style=沒有一定高度,不適合如此低調(diào)

“寫出帶貨好文案,最關鍵的是什么?”“這3點吧?!? /></p>
<p style=踩慣了紅地毯,會夢見石板路

這樣的文案,在普通上班族看來,可能并不能產(chǎn)生什么共鳴,但對于那些被盛名所累的“成功人士”來講,看到“踩慣了紅地毯,會夢到石板路”,卻很可能擊中內(nèi)心。

再比如下面這則文案,明顯是針對女性愛美用戶的,而絲毫沒有考慮男性用戶。

“寫出帶貨好文案,最關鍵的是什么?”“這3點吧?!? width=

女人的衣柜里永遠少一件衣服

“寫出帶貨好文案,最關鍵的是什么?”“這3點吧?!? width=

最中意的鞋子,永遠穿在別人的腳上

所以當寫文案時,一定要從始至終的面對目標用戶,使用他們能聽懂的語言,運用他們喜歡的元素,至于目標用戶之外的人能不能聽懂,就不是我們需要考慮的事情了。

這和推銷員銷售產(chǎn)品的邏輯是一樣的,推銷員只需要關心面前這個意向客戶,并不需要關心其他人是否聽懂它的推銷話術。

另外當我們在寫作文案時還要知道,我們的溝通對象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個虛幻的群體。

只有將溝通的對象當做一個活生生的人,才能找到所謂的“洞察”,去打動他或她。

所以在寫作文案時,我們還可以根據(jù)目標人群特點,虛擬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然后使用文字向這個人銷售你的產(chǎn)品。

4.?總結(jié)

以上就是“寫出好文案”的幾個關鍵知識點,它是一個基礎,但遠遠不是全部。

  1. 產(chǎn)品和普通消費者之間,存在一個“知識的詛咒”,文案需要有意識的打破這個“知識的詛咒”。
  2. 具象化的語言,是一項最基礎也最重要的文案寫作技巧,它是傳達信息最有力的一種方式。
  3. 當寫作文案時,一定要從始至終的面對目標用戶,使用他們能聽懂的語言,運用他們能接受的元素。

ps:本文論述的部分想法,因與之前文章有重復之處,故直接引用當時文字。

參考資料/案例來源:

  • 《那些讓文案絕望的文案》小馬宋
  • 《讓創(chuàng)意更有黏性》 奇普?希思、丹?希思
  • 《書劍恩仇錄》金庸
  • 《創(chuàng)意之道》英國設計與藝術指導協(xié)會
  • 《金牌文案》金牌文案聯(lián)盟
  • 文中出現(xiàn)廣告案例皆出自各品牌方

#專欄作家#

于極,微信公眾號:文案人于極,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專欄作家。文案、品牌主管;對文案、營銷、品牌有些深度思考。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zhuǎn)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照此方法,我們水性工業(yè)漆行業(yè)該怎么寫窄告呢?怎么我想出來的,都是沒有特點,別人也記不住的?

    來自遼寧 回復
  2. 針對不同人群的語言,更能深入目標群體人心,讓自己寫的文字能很好的和讀者產(chǎn)生共鳴,進一步加深讀者對文章的印象,從而實現(xiàn)帶貨成功。 ??

    來自四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