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1000條標題,總結出的五個文案方法

3 評論 6370 瀏覽 21 收藏 27 分鐘

編輯導語:對于職業(yè)文案者來說“標題,命名和口號”是必不可少的硬核功夫,你還在為標題而煩惱嗎,你還在文案內(nèi)容抓耳撓腮嗎?本篇文章作者分享自己的獨門秘籍“五顆心”,趕快來看看吧!

職業(yè)文案的硬核功夫,無外乎“標題、命名和口號”。其他能力,都在這三項能力之上經(jīng)過反復練習、衍生而來。

而在這三項里,又以“標題”為王。所謂擒賊先擒王,今天就來講講標題創(chuàng)作的“獨門暗器”。

撰寫標題,一直是文案工作中極為重要的基本功。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廣告界的先行者們就特重視標題。

奧美的創(chuàng)始人大衛(wèi)·奧格威他老人家,就曾經(jīng)說過:閱讀標題的人數(shù)一般是閱讀正文人數(shù)的5倍。也就是說,如果標題無法起作用,那么你很有可能會流失80%的讀者。

而在今天,如果標題沒過關,那么連剩下的那些人你也都保不住。

手機媒體的“物理屬性”,加大了一則標題所要擔負的責任。打開微信里的公眾號,可能密密麻麻都是等你去查看的“紅點”。

當你點開小紅點,首先看到的是標題,其次才是正文。

因為微信的界面,不像報紙或者雜志,標題和正文都在一個頁面上,微信它是把標題和正文分為兩個層級來呈現(xiàn),這也就殘酷地決定了:讀者連點擊標題的興趣都沒有的話,那么后面的工作都是白忙活。

盡管現(xiàn)在很多人反感“標題黨”,認為那只不過虛張聲勢,但是,如果你仔細研究過“標題黨”,你會發(fā)現(xiàn)?“標題為王”在傳播中還是很管用的,而且里面有很多潛在的規(guī)律。

這其中到底有什么奧妙呢?現(xiàn)在的網(wǎng)上,可以看到很多文章課程在傳授標題的各種寫作技巧,聽上去都很有道理,但是真正能記住、實用的方法卻極少。

我的這個“五心”文案法,就是為了便于各位記憶,拿來就用。我從大概上千條廣告和微信公眾號內(nèi)容精選了一批標題,并將它們分成了五類(五心文案法)。

當某個時刻,如果你感到靈感枯竭、實在想不出標題,不妨回想下我說的這“五顆心”,看看能否從中獲得啟發(fā)。

它們就是 :抓心、信心、貪心、走心、好奇心。

一、抓心-這些詞,讓文案更抓心

第一條路徑:抓心。

抓心,就是先用某些關鍵詞抓住讀者的眼睛,然后再去抓住他們的心。

我們可以在原本的文字內(nèi)容當中,有意識地加入一些流行詞匯或者帶有熱點新聞屬性的詞語,來增加這條標題的時效性。

文中案例中出現(xiàn)的詞,只是一小部分,網(wǎng)絡上的各類怪詞可更是層出不窮,像“戲精、沙雕、吸貓、吃雞、佛系青年、Freestyle、直男癌、加班狗”等等。

社交媒體,就像一個新鮮名詞的自動販賣機,每天都在快速、大量地產(chǎn)出各式各樣的流行詞匯。當文案能夠合理而準確地使用這些流行詞匯,就能夠有效地拉近和讀者的心理距離。

因為一個詞匯的流行,其實是一段時間內(nèi)社會文化的縮影,它能流行起來,說明大家對它是有共鳴的。如果能將它與廣告內(nèi)容自然地結合,?就能營造一種輕松、熟悉的溝通氛圍。

如果在標題嵌入一些關鍵詞,它還可以幫你篩選出,究竟哪些人才是你的目標人群。這些關鍵詞,就像你和特定人群的“暗號”或者某種“氣味”,這也是一種特別的打招呼的方式,當你們的“暗號”一對上,目標人群就會乖乖地到你的碗里來。

比如說:“千萬不要讓加班狗看到這個視頻”,“那些考研的人后來后悔了嗎”。如果你正好是在加班,或者正準備考研,可能就會不自覺地想點進去看看里面講什么。

還有一個常用的辦法就是:嘗試用新聞標題的語氣來描述事物。

比如“今天奔馳開餐廳,什么都賣,就是不賣車!”,“號外:不怕冷的鋰電池,已經(jīng)誕生!”,像這樣具有強烈新聞性的標題,會給人一種非看不可的緊迫感。

因為新的事物總是最容易會引起人們的興趣,不管是新產(chǎn)品上市、老產(chǎn)品出了新功能,還是使用老產(chǎn)品的新方法、解決舊問題的新方式……

只要你為讀者提供的信息里帶有新聞價值,他們就會看過來。

案例:農(nóng)夫山泉

來看看農(nóng)夫山泉的“故宮瓶”系列。當網(wǎng)絡熱劇《延禧攻略》大火,不少品牌都在追它的熱點,這種時候,雷同的信息就很容易被淹沒。

但農(nóng)夫山泉另辟蹊徑,與故宮合作,打造出一系列堪比“故宮表情包”的產(chǎn)品包裝,既能巧妙地與《延禧攻略》的宮廷主題產(chǎn)生強關聯(lián),又不失趣味和新鮮感,迅速賺足了大眾的眼球。

案例:京東電器

再來看看京東是如何結合流行詞匯來賣電器的。在“雙十一”期間,京東推出名為“220V帶電新人類”的促銷活動,從大家“根本想不到”的角度,機智地賦予了各種電器全新的價值。

文案中,嵌入了多個年輕人常用的聊天熱詞,?如“水貨”、“懸了”、“韭菜”、“不轉不是XX人”等,通過對詞語意義的解構,強化了產(chǎn)品的獨特賣點,又讓人覺得既新奇、又貼切。

更多“抓心”文案:

  • 凱迪拉克廣告:確認過眼神,是收放自如的人。
  • 健康類自媒體軟文:網(wǎng)紅帶火的5款飲品,把掌聲送給社會人!
  • 汽車類自媒體軟文:給車子這樣貼膜,感覺我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 樓盤推廣軟文:羨慕Skr人,大城生活的標準,你家占了幾樣?
  • 城市發(fā)展成果新聞:徐匯VS長寧:上海西區(qū)兩位“優(yōu)等生”,誰將C位出道?
  • 可口可樂推廣軟文:論求生欲,誰能比得過可口可樂?

二、信心-從懷疑到下單,只差一個信心的距離

第二個路徑就是:信心。

信心,就是要在消費者和品牌之間建立一種信賴感。因為廣告的商業(yè)目的,會讓用戶天然就有抵觸感。

“這個產(chǎn)品真有你說的那么好?”“你肯定是為了賣產(chǎn)品才這樣說的吧!”針對這樣的質(zhì)疑,你最好一開始就在標題的內(nèi)容中建立一種“可信度”。

建立“可信度”的快捷方法有三種:

1. 列出明確的數(shù)字

為什么要有意識地在文案中加入某些數(shù)字?因為相比描述性語言,數(shù)字更加明確,讓人也更容易理解背后的涵義。

舉例說,如果你用“廣受歡迎”來形容一篇文章的傳播度,讀者沒什么概念,但如果你說“這篇文章的閱讀量達到了10萬+”,是不是一下子就有判斷了?包括下面這兩句標題也是這樣,會讓讀者覺得文章內(nèi)容寫得很扎實,繼而增加了閱讀的興趣:“拜訪擁有5億粉絲的21位自媒體大佬以后,我得出了22條結論”、“AI技術可以提早18個月診斷自閉癥,準確率達到了96%”。

2. 引用人名

就是在標題中加入權威人士證言、或名人的名字。

我們經(jīng)常在標題的起首處看到“誰誰誰,說了一件什么事情”,其實就是為了引起讀者的重視。廣告中,不一定每次都能請到知名人士來站臺,卻可以借助名人的言論來佐證文章的觀點。當然,這個方法要基于真實的前提。像網(wǎng)上有些文章捏造名人軼事或言論來博取眼球,那就屬于弄虛作假的欺騙行為了。

3. 引用品牌名稱

谷歌、百度、麥當勞、星巴克、華為、三星?……這些大眾所熟知的品牌或產(chǎn)品,本身已經(jīng)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就像人與人之間的通用詞匯,可以讓交流更順暢。

當讀者看到這次名字的時候,完全沒有陌生感,也就能更容易地理解你想傳達的信息。

案例:戴森小家電廣告

戴森電器,是高端小家電和黑科技的代名詞。它進入中國市場后,定價一直是同類產(chǎn)品的十倍甚至以上,價格上并不具有優(yōu)勢,但依然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每次一推出新品,都會令愛美的姑娘們趨之若鶩。

它的成功,除了它自身產(chǎn)品極具科技感和時尚感之外,還因為它的廣告,很善于利用“數(shù)字化”的表達來打動消費者。看看這些文案中的數(shù)字,99.95%、0.1微米、12種風溫風速,是不是不明覺厲?

案例:直播類課程廣告

當你說“我從大佬身上學到了這些方法,令我獲益匪淺”,讀者不會有什么概念,但如果說“對馬云、王健林影響最大的一件事”、“高曉松推薦給新人的五個學習方法”,用戶頓時就會提起興趣。

因為你把大佬的名字給寫了出來,這些大佬本身是行業(yè)的領軍人物,那么從他們的成功經(jīng)驗里總結出來的課程,就會讓人覺得很有學習價值,真的是“必須學”。

相比單純的描述性語言,這些熟悉的人名能夠為文案加上直白、真實的佐證,讓廣告更有信服力。

更多“信心”文案:

  • 香飄飄奶茶廣告:香飄飄奶茶,一年賣出7億多杯。杯子連起來可繞地球三圈。
  • 奧妙洗衣粉廣告:去除99種頑固污漬,1種解決方案。
  • 營銷類自媒體:扎克伯格馬云之間,差了600個王健林!
  • 情感類公眾號:57歲劉德華和6歲女兒刷爆朋友圈:高級的人生,從不瀟灑。
  • LinkedIn中國推廣軟文:從0100萬粉絲,他們只用了8步。
  • 某飲品推廣軟文:可口可樂、COSTA都在搶的網(wǎng)紅飲料,150 年前就出現(xiàn)在中國了……
  • 營銷類公眾號:抖音刷屏、知乎150萬人都在看:沒想到我也能寫出這樣的東西。
  • 生活類公眾號:星巴克排隊,MUJI打卡,北京前門20年后又成了時髦中心?

三、貪心-拿什么滿足你,我的貪心

第三條路徑就是:貪心。

我們都想要付出的更少、得到的更多,最好是不勞而獲。

如果你推廣的產(chǎn)品或服務,能夠滿足人們的這種想法,你就可以在標題中向讀者明確或者暗示——的確存在著這樣的一條快捷之路,只要付出極少的時間或金錢,就能實現(xiàn)。

比如說:“獨家分享:TED全球創(chuàng)新大會的演講精華”、“看懂世界趨勢,給你應對商業(yè)巨變的300條建議”、“如何用低預算,為你的員工提升加班動力”。

包括很多廣告口號,也經(jīng)常運用這種技巧,比如“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瓜子二手車),“打開車門就是家門”(滴滴出行),“每天半小時,搞懂一本書”(得到APP)。

這些文案的立足點如出一轍,就是運用前后對比的方法,來滿足每個人想要更省錢、更方便的貪心與本能。

案例:微博抽獎活動

在微博上,只要跟抽獎相關的內(nèi)容,總能引起大量的轉發(fā),更別說金額超大的了。

下面這兩個案例,一個是支付寶在國慶節(jié)前夕發(fā)起的“抽錦鯉”活動,抽取一名幸運兒,送上出境旅游的免單大禮包,頓時引起了全民轉發(fā)。還有一個是王思聰為了慶祝IG奪冠而發(fā)起的抽獎,居然給113位得獎者每人送1萬元現(xiàn)金,從上千萬的轉發(fā)量中就可以看出人們的熱情。

畢竟,大家都有同樣的僥幸心理: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xiàn)了呢?

案例:華帝

2018年世界杯前夕,華帝發(fā)布了一則廣告,內(nèi)容是:法國隊奪冠,華帝退全款。一時間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也吸引了無數(shù)消費者慷慨解囊,購買其產(chǎn)品。

要知道,法國隊當時可是奪冠熱門,誰不想吃這“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呢,結果法國隊還真成了冠軍,華帝也憑借這一波營銷,實現(xiàn)了銷售、品牌的雙增長,一躍成為廚電界新晉網(wǎng)紅。

更多“貪心”文案:

  • 網(wǎng)絡提升課程推廣軟文:三個月薪水翻三倍,想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嗎?
  • 小米背包促銷活動軟文:開學有禮,網(wǎng)紅背包價格低到懷疑人生。
  • 健康類自媒體軟文:真人減肥史:6個月成功減34斤,值得收藏!
  • 女性情感類公眾號:從保姆逆襲成富婆,她只花了2000塊!
  • 美妝穿搭類公眾號:從求職第一輪被刷,到月薪10W,他的必殺技是……
  • VOGUE自媒體軟文標題:分分鐘變美的方法?換個眉形“變張臉”。

四、走心-人生不易,最怕走心

第四條路徑:走心。

打動人心的永恒話題 :愛、恨、情、仇。

2015年底,一篇《致賤人:我憑什么要幫你?!》突然爆紅,其直戳人心的標題文案功不可沒 —— 畢竟誰沒遇見過討厭的人呢?這句語氣強烈的文案替讀者出了一口惡氣,瞬間獲得了“核爆”級的傳播效果。

近年來,很多文案,通過激發(fā)大眾的情緒,獲得了成千上萬倍的關注,我想,這是因為打動人心的永恒話題,總歸逃不開四個字:愛、恨、情、仇。

在朋友圈里,心靈雞湯和人間悲劇,總是最容易刷屏的熱門話題。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每個人的生活總會有一些難言的苦衷。當你換位思考,把別人心里的話,用一種不同的方式說了出來,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傳播效果。

案例:支付寶螞蟻財富

支付寶聯(lián)合16家基金理財公司,推出了系列文案“年紀越大,越?jīng)]有人會原諒你的窮”,一下子戳準大眾的痛點。

理財這件事,從本質(zhì)上并不符合人們的天性,對于大部分人,尤其是崇尚自由消費觀念的90后、95后來說,更不是一種自發(fā)性的行為。

這組文案獨辟蹊徑,沒有用高大上的愿景來表現(xiàn)理財?shù)暮锰帲钦鎸嵾€原了城市年輕人在生活中將會面臨的各種窘迫場景 ——?“每天都在用六位數(shù)的密碼保護著兩位數(shù)的存款”,“世界那么大,你真的能隨便去看看嗎?”,“全世界都在催你早點,卻沒有人在意你還沒吃早點”,可謂是句句扎心,充分詮釋了什么叫“人生不易”。

但就在你還沉浸在酸楚的情緒中,它又告訴你:沒關系,理財,可以給你的生活多一份希望。

這就促使你去熱切地去了解基金相關產(chǎn)品,走心文案的效果不言而喻。

更多“走心”文案:

  • 商業(yè)類自媒體:成年人的崩潰,都是悄無聲息的。
  • 健康類自媒體:第一批90后已經(jīng)禿了,你的發(fā)際線還好嗎?
  • 商業(yè)類自媒體:他的一個提問,讓成龍哭了15分鐘。
  • 情感類自媒體:你走的那晚,我感覺天再也不會亮。
  • 社會類自媒體:8個朋友圈里的真事,撐不下去的時候看看。
  • 心理類自媒體:有些人,你早應該拉黑了。

五、好奇心-都是好奇心惹的“禍”

第五個路徑就是:好奇心。

能夠勾起好奇心的文案,有個共通的規(guī)律,就是讓人看完之后,腦海里總會產(chǎn)生一個問號

這個問號,可以是文案本身通過“疑問句、反問句”等明示出來的,也可以是廣告所提供的信息顛覆了讀者的固有常識,讓人驚嘆,又或者用“省略句”留有懸念,讓人想一探究竟……這種文案促使讀者從“被動閱讀”轉向“主動挖掘”,從而獲得高質(zhì)量的關注。

就好像下面的例子中,“剃了光頭之后,陳曉和故宮不得不說的這一夜……”然后呢?到底發(fā)生了什么?這種宛如懸疑小說的文案,讓人抓心撓肝地想知道“故事”的結局,如果你因為這個省略號而點擊進去了,那么,這款利用好奇心的文案也就成功了。

另外還有一種很見效的寫法,你可以在句子的開頭運用一些短詞(如:天了嚕、淚崩、驚呆了,絕密、天哪),也能給人一種事關重大,非看不可的緊迫感。

這種文體,也被戲稱為“一驚一乍體”,明明沒多大的事情,到了文案這里就變成了天大的事了。

案例:脈脈APP

脈脈APP的“花式尋人廣告”,就是典型的、挑起好奇心的文案。“張先生,你還記得我嗎?張先生是誰?為什么要記得你?你們之間發(fā)生過什么?你為什么要找他……一系列的疑問依次萌發(fā),人們自然會被吊起胃口。

如果你當時正好在等地鐵,正好又看到了廣告里那個超大的二維碼,就會忍不住拿起手機掃個碼。掃進去以后,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這是一個社交軟件,可以幫你拓展職場人脈,找到更好的工作。

至于張先生的身份,好像已經(jīng)不是那么重要了。

案例:知乎

再來看看知乎系列廣告,它通過“為什么”、?“如何”、“可能是誰”等疑問的語氣,引發(fā)讀者心中的困惑,并吸引他們一探到底,挖掘答案。

同時也是在向用戶傳達:無論你的想法有多另類,無論你有什么怪問題,你都可以在知乎上找到更專業(yè)的解答。

這種簡單的疑問句式文案,可以形成與用戶的良好互動,又傳達了知乎網(wǎng)站特有的定位。

更多“好奇心”文案:

  • 時尚服裝公眾號:剃了光頭之后,陳曉和故宮不得不說的這一夜……
  • 教育類自媒體:期末考試結束!南京家長終于解放了!但是……
  • 情感類自媒體:和霸道總裁做鄰居,是怎樣一種體驗?
  • 美食公眾號:女朋友非要去新樂路喝咖啡,竟然是為了……?!
  • 移動公眾號:天了嚕!中國移動每月送1.1G流量,居然還免月租?
  • 自媒體軟文:淚崩!明年中秋竟發(fā)生這種事情!2020年更驚人!還有猝不及防的是……

六、最后-文案千萬種,“有心”最難得

回顧一下這五個寫作方法,無一不是為了讓文案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讓傳播更加有效:

  • 抓心,就是抓住人們的注意力;
  • 信心,運用數(shù)字和人名增加信賴感;
  • 貪心,就是用產(chǎn)品開啟便利之門;
  • 用走心的內(nèi)容,激發(fā)情感共鳴;
  • 利用好奇心,吸引更深入的了解。

大多數(shù)的廣告標題,都會用到這“五心”的一種。有時候在同一句標題中,還可以出現(xiàn)好幾種“心”元素。

無論是經(jīng)典廣告,還是時下流行的微信標題,它們都向我們證明了標題的撰寫技巧從未過時:在有限的字數(shù)里,契合目標受眾的需求,提供獨特的價值,才能讓你的內(nèi)容快速地打動人心。而有了好的標題,我們的創(chuàng)作,才剛剛過了第一關。

 

作者:樂劍峰,公眾號:創(chuàng)意漸瘋

本文由 @樂劍峰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最后-文案千萬種,“有心”最難得~先動起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來自河南 回復
  2. 標題為王本質(zhì)還是以流量為王,先從吸引人開始,再是打動人。

    來自浙江 回復
  3. 撰寫標題,一直是文案工作中極為重要的基本功。在有限的字數(shù)里,契合目標受眾的需求,提供獨特的價值,才能讓你的內(nèi)容快速地打動人心

    來自湖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