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數據分析與利用(一):尋找增量和篩選渠道
如何利用用戶數據分析,去尋找增量渠道和渠道篩選呢?本文結合作者自己的觀點和經驗,給大家講講,enjoy~
首先,闡述一下個人的一些觀點,以減少作者與讀者之間各種觀點的差異而導致的理解偏差。
- 產品/公司生命周期:自然的方向是一切的下墜和終結,動物存活需要抵抗饑餓,疾病,為此需要捕食,治療,這些是對自然結果做出的對抗,以延長結果到來的時間。對于企業(yè)而言也是如此,度過了野蠻生長的階段,公司發(fā)展在沒有任何作為任其自然的情況下,就會終結,企業(yè)也需要與自然周期對抗,延長終結的到來。
- 數據分析的能力:指導資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刺激原有業(yè)務向上發(fā)展,延遲終結到來。
- 文章內容存在一定局限性,需根據自身業(yè)務情況進行調整。
以下開始正文:關于尋找增量和渠道篩選。
一、尋找潛在核心用戶
投放初期會采用比較平均的策略,查看市場情況,驗證之前提出的想法,通過前期的投放,收回一些數據。根據業(yè)務情況,當數據達到相應量級的時候,對數據進行分析。
以游戲分發(fā)APP為例,設定收益水平,處理用戶付費情況,篩選獲得核心收益玩家信息。比如整理一段時間用戶累計付費表,根據累計付費金額(刨除優(yōu)惠券等福利),篩選出前20%用戶,然后查看這部分用戶的幾個數據指標:作為新增設備登錄平臺的時間;APP啟動時間、次數;APP在線時長;登錄地點。
- 登錄平臺的時間:這是廣告投放渠道接觸用戶并激發(fā)用戶下載的時間,通過對這個時間進行分析排序,可以看出該部分用戶進入APP的時間分布,找出數量最多,共性最強的時段。
- APP啟動時間:這部分數據表現的是一個付費用戶的空閑時間分布。
- APP在線時長:這部分顯示的是空閑時間持續(xù)的時段。
- 條件允許,可以獲得用戶登錄地點信息,從而查看用戶登錄的城市消費水平,確定用戶分類。
通過以上維度的數據對比,獲得部分用戶畫像,實際中根據業(yè)務需要添加或去除某些指標,控制數據采集時間段跨度。
二、篩選優(yōu)質渠道
推廣自家的APP,會選擇眾多渠道進行推廣,通過對“在線時長”,“下載量”,“付費量”等一些關鍵性的指標進行篩查。首先一點用戶時間是非常寶貴的,如果不是主動自愿使用APP,那為這些“在線時長”付出的成本還是挺高的;第二點是下載量,下載量需要具體和下載內容,使用時長,留存掛鉤,分析是目標用戶或者是體驗者。
關鍵的終極指標仍然是“付費量”,看ROI高的渠道。
通過兩個指標“在線時長”、“付費量”可以篩選出優(yōu)質的渠道。所謂優(yōu)質的渠道并不主要是渠道如何,而是這部分渠道觸及的用戶,是APP的核心目標用戶。APP能很好地滿足這部分用戶的需求,而這部分用戶恰好同樣聚集在這個渠道觸及的地方。
新增和留存是需要關注的,新增意味著一個渠道的活力,留存意味著一個渠道長期價值。如何去衡量真新增和真留存,排除那些慣性露頭,迅速撤退的渠道玩家,除了更詳細的數據分析,簡便方法是查看“新增-在線時長”和“留存-在線時長”以及二者的合并值,“活躍-用戶時長”這類指標。
通過這些初步篩選出,摘出哪些是能為產品提供高收益,高在線時長的渠道,同時也能排查出哪些渠道是質量差或者不適合此產品的,在這之后,需要調整投放策略。
三、調整投放策略
(1)根據用戶數據投放
通過數據分析,知道目標用戶所處的城市消費水平,加大對同類消費水平的人口進行投放。通過用戶空閑時間,登錄時間,看是否重疊,推測這段時間是屬于娛樂時間(查看資訊、沖浪、玩游戲)還是專屬的“游戲時間”,在娛樂時間內加大投放力度,在用戶活躍少的時間減小投放力度,控制成本??梢院推骄斗磐竭M行對比,查看之間的差異,驗證投放效果。
這里存在一部分“幸存者偏差”的概念,目前分析得出的用戶畫像信息有限,只能不斷深挖這一時段潛在核心用戶,當后續(xù)構建更完善的用戶畫像后,便可以主動出擊,大面積尋找潛在用戶。
(2)根據渠道數據投放
加大力度投放優(yōu)質渠道的同時,也要不斷發(fā)現新的優(yōu)質渠道,保持“渠道活性”。
舉個例子:投放資源總量為單位1,渠道數(渠道總量)為單位1。
取渠道總量中的前10%,配置一定比例的投放資源,例如50%;對于全部渠道1,配置投放資源的50%,配置資源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前10%渠道獲得50%的投放資源,這部分可以根據投放情況自動配置投放量,選擇智能投放;全部渠道配置50%投放資源,進行均值投放。
全部渠道配置50%投放資源目的在于讓渠道進行競爭,篩選優(yōu)者。對每個渠道投入同樣的資源,觀察一段時間內渠道之間的競爭情況,自定義替換周期(月度、季度),通過對比周期內各個渠道的成績,替換前10%的渠道名單,淘汰掉衰退乏力的渠道,將新涌現出來的有實力的渠道放入前10%,進行投放。
以此,前10%的渠道持有較充足的投放資源,且處于一種優(yōu)勝劣汰的狀態(tài)中,保持渠道池的活性,同時,對渠道池內的渠道有足夠的了解。
這里只是介紹了一部分內容,更具體的情況(例如核心指標,用戶定義等)需要結合自身業(yè)務進行分析。
有任何問題歡迎討論交流
本文由 @大川?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