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外賣的競品分析:外賣商家競價排名算法和外賣未來發(fā)展的思考

6 評論 22773 瀏覽 190 收藏 11 分鐘

一直沒有寫過競品分析,看看別人寫的還是不如自己動手寫一份,寫的過程發(fā)現自己語言匱乏、黔驢技窮。雖然耗時頗多,但發(fā)現自己薄弱之地,資料收集分析起到一定的啟發(fā),也將之前知識得以串通。

以下是寫作的思路:

頁面結構主要下幾點體現:

  1. 下載排名
  2. 市場份額
  3. 廠商對比分析表
  4. 產品產業(yè)鏈
  5. 宏觀對比分析
  6. 微觀對比分析
  7. 關于外賣商家競價排名算法的思考?
  8. 對外賣發(fā)展的思考?

1.軟件的下載排名

2.軟件所占的市場份額

數據來源:易觀國際:2016年中國互聯網餐飲外賣市場年度報告

3.產品對比分析

(數據來源:易觀智庫)

4.產業(yè)鏈

5.產品宏觀分析

6.產品功能分析

6.1 產品框架圖

很多文章中都有,此處就不上傳了。

6.2 產品功能分析

7.關于外賣商家競價排名算法的思考

關于商家的排名可以從多個維度去思考

a. 基礎權重部分

基礎權重部分是可考量的,從商家維度來看,主要包含:

  • 銷售額:選取某個時間段或者以周為單位、以月為單位,計算商家的總銷售額
  • 成交額:計算商家某個比時間段或者以周為單位、以月為單位計算商家的成交額,主要從5個維度計算 ,成交額=DAU\CTR(點擊率) \CVR(轉化率)\平均下單次數、單均價A銷售額:選取某個時間段或者以周為單位、以月為單位,計算商家的總銷售額
  • 活動:商家優(yōu)惠活動,優(yōu)惠活動越多,推薦的可能越大;新用戶活動,針對首次注冊的優(yōu)惠活動,越多,推薦的可能越大
  • 用戶評價:用戶對菜品的評價體系,好評,差評也將決定商家推薦是否加分

b.平臺業(yè)務策略

  • 場景化:針對不同時間段,推薦出的商家和菜品
  • 新商家:針對新商家的優(yōu)先推薦,優(yōu)先推薦某個時間段,比如:7天、一個月
  • 品牌商家:針對一些市場口碑不錯的連鎖品牌,加入時給予優(yōu)先推薦
  • 配送折扣:從商家給予的配送折扣給予優(yōu)先推薦
  • 配送費:配送費為0的也不一定推薦在最前,配送費也算是計算的一個維度。
  • 配送時間:跟配送費一樣,看平臺主要側重優(yōu)先推薦什么,配送時間也算是暫居其中的一個維度,對于用戶來說,除了關注菜品質量、價格之外,配送時間也是比較關注的。

c.用戶行為

對于用戶發(fā)起的考察維度。

主要從人口統計、品類偏好、購買力、優(yōu)惠偏好、瀏覽行為、點擊行為、成單行為、加購行為、評論行為、收藏行為統計和分析,可以針對某時間做統計報表分析。

d.其他可參考因素

  • 用戶:場景化,針對不同時間段,用戶瀏覽會推薦出不同的商家,比如:早晨,一般會推薦早餐類居多;比如晚上8點以后,加班想吃個夜宵。
  • 商家:廚房產能、食材庫存、商家競爭對手分析、商家基本信息、轉化率、熱門信息、配送信息(可配送范圍、配送時間等)、服務質量。
  • 平臺:配送能力、配送系統:等待接單時間、等待配送時間、等待送達時間
  • 排序不穩(wěn)定因素:個性化策略、商家配送范圍、時段、周末、場景、同行歇業(yè)

8.對外賣發(fā)展的思考?

8.1 外賣未來哪些功能可能進行改進或創(chuàng)新?

8.1.1 搜索:未來更精準的搜索、更優(yōu)化的算法、更多推薦算法。

8.1.2 評價:目前部份平臺可以實現評價、美食相冊,其他用戶的評價對于下單用戶者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但是上傳圖片一般需要激勵機制才能發(fā)起用戶的行動力,或者評價體系比較好玩。這需要去不斷的完善和細化。

8.1.3社交:連支付寶都開始社交了外賣這么多的用戶不玩豈不是虧大了?社交,主要是舉辦美食節(jié)、商家美食評價、美食推薦等。口味的選擇,看看周圍商家符合哪些口味,推薦分值等。

8.1.4 親情餐:可以輸入所在地,幫助家人、好友訂單。

8.1.5 拼團:目前餓了么是針對商家,一個人可以幫助多個人訂餐,但是也只能幫助配送到一個位置。未來如果實現拼團可以配送到多地,需要設計拼團體系,一個人的時候訂餐定價、2個人的時候、三個人的時候、5人以上時,彼此差價相對于單人的要低,對于多人的相對比較平均,當然各自的配送費還是該怎么收就怎 么收。

8.1.6 訂單跟蹤:商家接單后就開始了漫長的等待,等待配送員什么時候配送、什么時候到達,目前到哪了。如果在不同的距離設置提示語和剩余時間做出提示,對用戶來說豈不是可以稍微放松一點等待的心理。

8.1.7 平臺業(yè)務線之間的關聯,增強同一平臺下用戶的同享、商家的同享。

8.2 現在及未來平臺的盈利方式可能進行哪些改進?

目前從所有的平臺的盈利方式來看主要有傭金、廣告費、增值服務、物流、競價排名、物流費用、會員費用。

未來可能進行的盈利模式用:從商家考慮有培訓、咨詢費用;從用戶角度考慮,主要有充值、虛擬禮品等。

總結:

對產品宏觀發(fā)展分析離不開其發(fā)展的機遇即環(huán)境因素、技術因素、政治因素等等?;ヂ摼W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的提高促進了外賣的新生,所以選擇幾款產品是一方面是基于互聯網發(fā)展的3個階段,另一方面是基于其資本的積累。脫離技術的發(fā)展階段,一些技術無法實現、一些場景可以想象但是未必能實現。而對于功能的分析,也脫離不開環(huán),一個閉環(huán)。即一個功能或者頁面都會形成一個閉環(huán),在哪-如何操作—到哪-如何結束,所以對功能點的分析、對頁面的研究可以從三個層次考慮

進入頁面—操作中—頁面出口,比如:搜索。

首先對于搜索的設計:

  1. 評估是不是需要搜索
  2. 其次確定搜索內容,關鍵詞是什么,關聯關鍵詞是什么
  3. 確定交互方式,如何進入,搜索過程中如何顯示,搜索結果后如何跳轉,搜索結果如何顯示

從競品分析中可以查看到整個行業(yè)的狀態(tài),從具體的產品可以看出產品的細節(jié)和技術實現難易度;從行業(yè)的競爭看出產品的發(fā)展方向和突破口;對于業(yè)務方面的滲透,體現在技術的實現上,具體詳細到每一個功能和信息元素。產品整個產業(yè)鏈的發(fā)展也是隨著人們需求的增多、技術發(fā)展和資本積累而形成服務一條龍式化的產品。

最后,還是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

 

題外話:關于第6點的介紹,省去框架的上傳,全部使用表格個圖片形式,所以不方面上傳。

作者:妖蕭懶,個人公眾號:life_all_laugh

本文由 @妖蕭懶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外賣后臺管理

    回復
  2. 尚可

    回復
  3. 呵呵,作者根本就搞不清C2C和O2O,C2C里存在O2O,O2O里也會有C2C。所有外賣平臺如果看模式,C2C、B2C、O2O都有。

    回復
  4. 關于電商的幾個模式大概分為十幾種種:B2B、B2C、C2C、B2M、M2C、B2A、C2A、O2O、C2M、C2B、B2F、M-B、M2C、ABC、P2C等。
    但從單詞的字面意思很容易先入主觀的認為就是這樣的模式。留言者的這個問題我也考慮到底該如何去定義外賣這類電商的模式,因為他們目前的業(yè)務是很多元化,如果從起始發(fā)展來看單純是可以看錯C2C模式:個人或者商戶入住—配送給消費者;對于O2O 有四個層面1:線上運營到線下交易(Online To Offline即O2O);2:線下交易到線上體驗:(OfflineTo Online);3:線下 運營到線下線上交易再到線下體驗(OfflineTo Online To Offline);4:線上交易到線下體驗再到線上體驗:(Online To Offline To Online)O2O更側重的客流量。發(fā)展到現階段不但是一種O2O,而是一種互聯網+電商模式+社交+LBS的模式。
    所以我也沒有一個很好的答案,對于文章中外賣的模式個人定義的模糊不清,給大家造成的干擾表示萬分抱歉。
    最后感謝打賞的童鞋,提出疑惑之處的童鞋。

    來自北京 回復
  5. 樓上+1

    來自廣東 回復
  6. 為什么餓了么的模式是C2C,但是美團外賣和百度外賣就是O2O?這個是根據什么定義的?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