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五”是美國人一年之中購物最瘋狂的日子,購物狂歡之后 IBM 發(fā)布了一份詳實的數(shù)據報告,顯示出人們的消費習慣正在發(fā)生改變:線上消費增長,移動消費大幅度增長。
Asymco根據 IBM 提供的數(shù)據繪制了一張圖表,從圖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次購物狂潮中消費者在線購物途徑的結構:
![](https://image.woshipm.com/wp-files/2012/11/Screen-Shot-2012-11-26-at-11-26-10_11_11-AM.png)
2012 年感恩節(jié)與“黑色星期五”中,商戶網站有 24% 的訪問流量來自于移動設備,相較 2011 年的 14.3% 增長了 68%;有 16.3% 的交易是在移動設備上完成,相較 2011 年的 9.8% 增長了 65%。
從圖表中清晰可見的是,雖然線上消費高速增長,但蘋果在該領域呈現(xiàn)出一家獨大的姿態(tài)。Asymco 的另一張圖表清晰地表現(xiàn)了 Android 設備尷尬的處境:
![](https://image.woshipm.com/wp-files/2012/11/53.png)
(左圖為用戶數(shù)量,右圖為“黑色星期五”期間各設備用于在線消費的流量占比)
在 2010 年,iPhone 和 Android 的用戶數(shù)量基本持平,當時用 iPad 網購的消費者還不足 2%。兩年后的今天,Android 已然成為多數(shù)人的選擇,但有多少人使用 Android 購物呢?圖表中沒有列出 Android 平板的數(shù)據,因為從第一張圖里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比例小得可憐。
根據 comScore 的統(tǒng)計,美國市場中 Android 的市場份額是 52.5%,比 iOS ?34.3% 的市場份額領先了近 20 個百分點,更多的用戶數(shù)理應帶來更強的消費能力。Asymco ?指出,Android 用戶消費能力不足不僅體現(xiàn)在“黑色星期五”的購物狂潮中,在線內容提供商與付費應用開發(fā)商也表達了相同的處境:自己在 Android 平臺上的銷售業(yè)績不如 iOS 平臺。
就 Android 市占率遙遙領先,消費能力遠遠落后的原因,網絡上有幾種猜測:
- 陰謀論:Google 數(shù)據造假,Android 根本沒有那么多的用戶。Google 希望通過“Android 是最受歡迎的系統(tǒng)”的假象,最終讓這個假象自我實現(xiàn)。
- 低端論:Android 家族里包括大量的入門機型,這些入門 Android 設備使用的可能還是 Android 2.3 系統(tǒng),不適合用于在線消費。該說法無法解釋 iPad 平板遙遙領先 Android 平板的現(xiàn)象。
- 用戶體驗論:iPad 和 iPhone 提供優(yōu)于 Android 設備的閱讀體驗,導致用戶更熱衷于使用 iOS 設備進行內容消費。該說法無法解釋“黑色星期五”中 Android 用戶網購能力羸弱的現(xiàn)象。
- 反感論:蘋果的利潤來源是出售硬件,而許多 Android 廠商把利潤寄托于“低價賣剃須刀,高價賣刀片”的模式。在此模式的影響下,Android 設備廠商更賣力地推銷平臺上的內容服務,這引起了消費者的反感。而蘋果因為沒有利潤壓力,輕松的消費環(huán)境促使用戶完成更多交易。
- 貧富差距論:蘋果設備貴,用戶比較有錢,消費能力強。雖然現(xiàn)在 Android 陣營里出現(xiàn)了不少高端機型,但還是有相當比例的設備是走低價路線的。
大家對于“Android 悖論”是眾說紛紜,但多多少少都難逃臆想的成分,也多多少少存在一些漏洞。不論原因如何,Android 用戶在線消費能力不足的情況已然是事實。科技作者?Brian S Hal 在上UnwiredView論證了自己接近偏激的觀點:以亞馬遜為代表的 Android 廠商最終會被自己奉行的低價策略挫敗,只有蘋果這樣在硬件上找贏利點的企業(yè)才能成功。根本原因只有一個,設備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消費”的。
來源:愛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