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小米式的大閱兵

0 評論 11838 瀏覽 0 收藏 10 分鐘

2010 年,MIUI。

2011 年,小米 1。

2012 年,小米 2,小米盒子。

2013 年,MIUI V5、紅米手機,小米 3,小米電視。

2014 年,紅米 Note,小米路由,小米路由 mini,小米平板,小米電視 2,小米 4,小米手環(huán),紅米 2,小蟻智能攝像機,小米智能插座,Yeelight 智能燈泡,小米空氣凈化器…

2015 年,小米 Note,小米小盒子,小蟻運動相機,小米 Note 女神版,小米體重秤,紅米手機 2A,小米插線板,小米電視 40&55 英寸版…

以上是我腦海中記得起來的小米產品發(fā)布周期,其中還有不少小換代產品和小米電源,米鍵,iHealth 血壓計,小米耳機等等沒有計入。一個可以明顯看到的趨勢是,小米及其生態(tài)鏈企業(yè)的產品數量在以很快的速度成長。這次小米米粉節(jié)表現得異常明顯,一口氣發(fā)布了 5 款新品。

雷軍累了?

如果你觀看了年初的小米 Note 發(fā)布會的話,就會發(fā)現雷軍的狀態(tài)并不好,眼睛不斷地瞄向提詞器,語言組織也并不熟練,整場發(fā)布會幾乎變成了產品宣講會。不過也難怪,在 2014 下半年到現在,小米步入了新品發(fā)布的爆發(fā)期,由于生態(tài)鏈布局的繼續(xù)深入,一些細碎的產品也需要雷軍來站臺。雷軍自己的微博也幾乎成為小米新品展示的樣板間,這個普通話并不標準的中年男人經常需要自拍和自嘲,顯示著和 BAT 三家領導人完全不一樣的親和力。

一次次接受媒體采訪,一次次主講發(fā)布會,一次次和供應商溝通…我之前說羅永浩抵得上五個公關公司,這句話套用在雷軍身上也同樣適用。在成為商業(yè)偶像的同時,雷軍也在受產品線擴張之累。

寫小米和雷軍的深度報道有兩篇值得閱讀,去年《人物》雜志的《雷軍豹變》,和剛剛出爐的《解密小米》,雖然后者可能有很大的小米公關成分在里面。兩篇報道都刻畫了這樣一個雷軍,對外的雷軍謙遜友好,不與人交惡;而對內的雷軍則是絕對的小米核心,這種核心作用體現在股權,威權和決策權上。崇尚唯快不破的雷軍永遠都處于焦慮的狀態(tài),小米的成在于快,雷軍自然也要求自己越來越快。

對外和對內都極度依賴雷軍的小米在快速擴張的這段時間里,不知道給雷軍帶來了多大的壓力。更為雪上加霜的是,黎萬強西行,不再在小米一線輔佐雷軍,這位小米二號人物的事實性離開給雷軍帶來了更大的壓力。而小米其他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并不被大眾所熟知,盡管他們曾經要么是中國互聯(lián)網拓荒者,要么微軟 Google 舊部,要么是高校高層,但是在對外層面上,還是比不上黎萬強。

小米一再強調,自己只做核心的幾款產品,而其他的生態(tài)鏈產品則交由小米投資的嫡系企業(yè)制造。這是一種取巧的辦法,實現了公司產品線的快速擴張。即便如此,在推廣資源上,還是得往小米這個品牌上靠,這是顯性的,而在暗地中,生態(tài)鏈勢必還會動用小米更多的資源,按照小米管理的架構,也更多地牽扯了雷軍的精力。

我能看到的是,小米的成功因素必須得算上聲量,這些聲量中,不知道有多大比例是由雷軍在公關層面上的事必躬親帶來的,他必須經常保持出鏡,更別說在政商兩界、上游下游等環(huán)節(jié)上投入的精力。

你還記得多少小米產品?

這次米粉節(jié)的新品大閱兵雖然比不上三星的陣勢,但是也算是國內罕見了。不過除了小米的手機產品之外,你很難找到一個能夠稱得上絕對“爆品”的產品,這固然有部分產品布局過早的原因,換句話說,再也沒有一款產品能夠重現小米手機的輝煌。

之前我們提到過,小米生態(tài)鏈企業(yè)有這么一個認知:貼上小米的商標能夠在營銷推廣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便產品價格會被壓得非常之低。

但是這種小米的品牌效應隨著小米產品線的急速擴張漸漸變弱,任何的營銷推廣活動都是需要耗費資源和周期的,而且以品牌為中心的推廣有著邊際效用遞減的規(guī)律。當推廣周期為幾個月的小米手機變成了推廣周期為一兩天的小米電源、插線板、手環(huán)、電視、盒子、平板、路由器、體重秤的時候,你能記得后者中的幾個?

和推廣資源的捉襟見肘類似的,是渠道資源,過分依賴電商渠道和三星線下代理走貨的模式完全不同。事實上小米官網的產品品類已經非常擁擠了。

去年的小米路由就是很大的教訓,這個教訓在于打破了小米產品必須搶著買加價買的認知,也預示著并不是每個小米產品都會成為爆品。這種形勢事實上也延續(xù)到了現在的小米生態(tài)鏈產品上,在物聯(lián)網和智能家居層面上,所有國內廠商都是布局階段,其中以小米布局最廣,完完全全是先驅的形象。誠然,小米有很強的用戶教育能力,但是面對并不是剛需,而且接受度有限的智能設備時,打不出爆品也就很正常了。

小米估值比聯(lián)想市值高得多這件事說明了,相比于設備制造商,互聯(lián)網企業(yè)能夠獲得更高的估值。所以小米在成為國內移動互聯(lián)網最大的受益者的時候,也想著成為下一波潮流的領軍者。在雷軍豹變的同時,小米早已開始轉型,從小米手機絕對中心時代的“專注、極致、口碑、快”七字真訣變成了幾乎完全不同的“生態(tài)鏈”。一年磨一劍,變成了一年造一挺機槍突突突,不過給人一種用劍法玩機關槍的感覺。

這讓我想起了我在前年《剝除繃帶的首爾與三星》文中引用了首爾建筑師徐乙昊的話:

“蘋果費盡心機開發(fā)一款極品手機,但三星呢,他們就一個接一個地往外扔。哐哐哐!人們不喜歡這個特性?我們再開發(fā)另外一個,哐哐哐!”

現在的小米又有些像三星了,不斷地從帽子里面掏新奇玩意兒出來,所以我更傾向于認為,小米是在開始打造生活方式,入侵小米用戶的方方面面,這種藍圖上的侵入是毛細血管級別的,要比蘋果的 Mac+iPad+iPhone 三件套更深入,比索尼或者三星的家電全套更細碎。

如果這種入侵熬過現在的用戶教育期,小米在硬件上的出貨成就可能比肩三星索尼(不考慮設計和技術)。但是這種戰(zhàn)略并不是沒有風險的,就像我這次腦海中出現的兩個疑問:

“既然有了小米智能插座,為什么還有一個不智能的小米插線板?

米粉節(jié)上小米插線板的講解甚至要比小米電視的還仔細,但是這玩意兒一點兒也不發(fā)燒???”

或許是雷軍的野心吧,在去年雷軍就提到過這個插線板:

“我還做了一個很夸張的事情,能放到床頭板,電視柜,辦公室的插線板,像藝術品一樣精致,有 3 個插頭,再帶 3 個 USB 快充接口,家里插線板都是線,很亂,小米插頭要把這個問題解決,一律干到 39 元。中國一年 4 億只插線板,但是沒人認真做?!?/p>

已經顛覆了智能手機行業(yè)格局的小米,接下來想要顛覆的是中國的插線板、移動電源、體重秤等等細碎行業(yè),這種野心之下,來一次聲勢浩大的閱兵再合適不過了。

 

作者:劉學文

來源:愛范兒

原文地址:http://www.ifanr.com/507430?utm_source=rss&utm_medium=rss&utm_campaign=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