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自媒體人:你有掉粉KPI嗎?
這個問題的本意,是想了解自媒體人如何做用戶運營,提純目標粉絲。但“洗粉”一詞過于冒犯,大多數(shù)自媒體人的態(tài)度都是,“這話可說不得”、“粉絲朋友怎么可以洗”。
“你洗粉嗎?”
這個問題的本意,是想了解自媒體人如何做用戶運營,提純目標粉絲。但“洗粉”一詞過于冒犯,大多數(shù)自媒體人的態(tài)度都是,“這話可說不得”、“粉絲朋友怎么可以洗”。
“洗粉”一詞的根源已不可考,早期的大V們喜歡發(fā)張自拍,調(diào)侃說這是“洗粉”,再后來也會通過輸出價值觀以鞏固認同者。洗粉嘛,大家最熱衷的就是“愛看看不看滾”,以及“取關就取關不用告訴我”,留下的人,起碼還能聊到一起去。
印象中馬薇薇女士在《奇葩說》早期非常熱衷于洗粉,開了好幾個洗粉相關話題,比如:#春也洗粉,夏也洗粉#,不過2015年之后已經(jīng)不主動洗粉了,粉絲基數(shù)一大,整個人都溫和不少,也不太方便輸出過于尖銳的觀點。認可的人依然認可,但粉絲數(shù)大起大落的場面是見不太到了。
@馬薇薇 早期的微博
幾年前的互聯(lián)網(wǎng),罵人風氣也盛,但通常很難出圈。也可能是大V們過去影響力還不夠大,博主們的洗粉實績大過吸粉。但在“用戶是上帝”的時代,加之杠精出沒,熱衷洗粉的博主柔和得整個人自帶圣光,遣詞造句盡可能考慮不同受眾的感受,粉絲社區(qū)充滿了和諧又商業(yè)的氣氛。
有的博主們活得越來越像個明星,粉絲內(nèi)部抱團取暖,相互依賴,博主們固起粉來和粉圈并沒有兩樣。
所謂的洗粉和固粉,不過是用戶運營換個說法,具體到做法,博主們又表現(xiàn)出不同的思路。
洗粉派:天下攘攘皆為三觀往
如果你想問如何清理公眾號的僵尸粉,那我其實也蠻想問的,公眾號什么時候可以開發(fā)“修正粉絲”的功能?
自媒體人灰鴿給洗粉的定義是“希望那些與作者價值觀不符、常常有污言穢語、或者在后臺形成騷擾的讀者能夠主動取關”。必要性在于,就像家里四五年都用不到的東西,當然需要扔掉或者當廢品賣掉,擺在房間里積灰又占地方,看了心情也不愉快。
誰說不是呢,“櫻桃畫報”易老板發(fā)一條《如何假裝一個好媽媽》,有人評論“既然這樣,你為什么要當媽媽呢,你太不負責任了”,“太片面了吧,并不是所有爸爸都像你說的那樣”。這種粉絲,此時不洗,更待何時?
《如何假裝成一個好媽媽》
但是,洗粉有差別,有人直接在評論區(qū)懟粉,有的人用內(nèi)容做群體隔離。
暴力洗粉:懟、拉黑、愛看看不看滾
現(xiàn)在還能堅持通過懟粉來洗粉的,大概是古典主義一派。畢竟,堅持上網(wǎng)對罵是一件耗精力又耗人設的事情。和菜頭是硬杠派的典型代表,性感博主在線懟人。對于“果取關”還要跑來聲明的,他一般會亮出互動記錄,言下之意:杠精,滾!再言下:類似的杠精,來一個滾一個。
“槽邊往事”:《社會新聞分析:文身、寶馬和刀》
他也毫不吝嗇地表達對噴子的態(tài)度,拉黑了事。從點贊數(shù)的差異,可以看到在和菜頭在這片空間里的人群分化,和菜頭的回復有4000多贊,噴子的留言有300多贊。如果可以打包拉黑,這300多個點贊的可能也已經(jīng)被拉黑了,比如:@吐槽鬼 的操作,掛人-回懟-拉黑,點贊者(或異見者)還會遭到拉黑連坐懲罰。
洗粉效果直接而顯著,唯一的問題就是——非人格化屬性的賬號,或是火力不夠的博主,隨意開麥,非目標粉絲可能不降反增,招來一堆“黑粉”。
當他說出“你一個博主這么認真干什么”且不主動取關時,洗粉難度不言而喻。
槽邊往事:《滴滴,下一份聲明準備幾時發(fā)?》
溫柔洗粉:內(nèi)容是武器
另一種洗粉就是內(nèi)容洗粉,不斷用內(nèi)容刺激認可同一價值觀的人,
“藍莓評測”此前因為一篇《五星級酒店你為什么不換床單》名聲大噪,一時涌進大量粉絲,看熱鬧的居多。此后藍莓停更了近20天,也掉了20天粉,后續(xù)有意發(fā)布“大牌包包比價”和“信用卡測評”等客單價相對較高的產(chǎn)品或服務,“調(diào)性不合的圍觀用戶是一定要洗的”。
而爭議性話題就是天降的洗粉良機,灰鴿寫《請滴滴徹底下線順風車》,有人噴“取關”,灰鴿再寫一篇《不要濫用“菜刀理論”》,還有人噴“假大空”,于是再追一篇《比消費降級更要命的,是理解力降級》,可能還有人噴,但也有效立起了博主的人設。觀點越多,你就越立體呀。這個過程也解決了選題荒噴子過多的問題。
三篇文章的前排評論
選擇性過濾三觀不相符的用戶的過程,就是用連續(xù)的觀點,與關注者,甚至是異見者之間產(chǎn)生一種微妙的平衡。
爭議吸粉:站隊吧吃瓜群眾
但凡“爭議”,有人噴就有人挺,也是吸粉機會。末那大叔寫劉強東事件,一篇文章24小時閱讀量超千萬。不過,一時間也冒出無數(shù)篇“世道變壞……”體文章,批判者眾。此時末那大叔再追一篇,題圖就是“認同我的,繼續(xù)做朋友,不認同的,慢走不送”,可以說是官方勸退洗粉了。
爭議事件最容易產(chǎn)生觀點碰撞,你來我往,吃瓜群眾忙得不得了,墻頭草更甚,瘋狂在取關的邊緣試探。末那大叔因為一篇文章漲粉20萬,與此同時,也掉粉1000。和20萬相比,1000無疑是“小巫見大巫”。
三觀正不正暫且不論,畢竟自古以來,三觀只有合不合,沒有正不正。(by 沃茲基碩德)
末那大叔連續(xù)兩晚評劉強東事件
另一種自媒體圈的常見操作就是批洗稿和反駁“我沒有洗稿”。
5月,“和毛利午餐”作者連寫兩篇文章懟“胖少女晚托班”,文章迅速竄上10w+。寫字的人,或許不愿用這種方式博關注,但主觀目的和客觀影響也確實達到了。
“和毛利午餐”批“胖少女晚托班”
“胖少女晚托班”的粉絲回,“撕你說明你離爆紅不遠了”,高贊。這話也沒錯,自媒體圈都關注得緊,二者的粉絲也是。
“胖少女晚托班”回復讀者
有毛利的粉絲特意去胖少女的賬號逛一圈,然后取關,當然,也有反向操作的。可以想象,風口浪尖的事件雙方,除了能看到上漲的閱讀數(shù),還有跌跌宕宕的粉絲量。風平浪靜之后,留下來的就是洗粉的成果。
以上都是洗粉的常見操作,比較反常的,有久久不更新的“櫻桃畫報”,因為“有的讀者沒耐心等就會取關”,以及日常停更的“灰鴿叔叔”,他的形容是“就……比較無恥”,例如:發(fā)表“停更通知”,讓活躍讀者在留言區(qū)里找找樂子。
那些不在意和作者取得聯(lián)結(jié)的讀者,可能會覺得這是一種騷擾,也會選擇取關。
“灰鴿叔叔”停更通知
對了,自媒體人的停更不叫停更,叫洗粉。
固粉派:zqsg是要遭“報應”的
解釋一下,這句話在追星粉圈非常流行,zqsg是“真情實感”的縮寫,指的是投入感情過多難免傷及自身,又或者,會越虐越穩(wěn)固,變成“死忠粉”。
有的KOL會斷絕真情實感的路,用一種“人淡如菊”的氣質(zhì)隔絕真情實感的粉絲:我的觀點很溫和,態(tài)度很溫和,不要杠也不用擁護,比如:不堪杠精騷擾的@河森堡。這種氛圍下,產(chǎn)生了一種“商業(yè)互關”的粉絲關系,杠精少了,號召力和轉(zhuǎn)化力也弱了。
有的博主可不一樣,反正“被誤解都是表達者的宿命”,何不一條道走到黑。觀點越激烈,真粉越喜歡,受到的攻擊越嚴重,愿意擁護的粉絲就越死忠。
畢竟,禁得住多大的詆毀,就能收獲多少粉絲的贊美。
咪蒙扯起大字報呼吁全民(粉絲)一起罵楊超越的時候,也是有真情實感的粉絲沖在前。GQ提及咪蒙現(xiàn)象時引用了某知名公號運營者的看法,公號是對用戶、而非對手發(fā)聲,目的是“從池子里搶到認同自己的人”。
誠不欺我!
激情之后是固粉環(huán)節(jié)。馬頔唱“如果全世界都對你惡語相加,我就對你說上一世情話”,換成粉圈用語就是“哥哥只有我們了”。(山爭哥哥例外)
山爭哥哥只有我們了!
和愛豆站在一起對抗全世界,想想就浪漫又刺激,這就是“虐粉”,越虐越穩(wěn)固。咪蒙說,“我的粉絲宇宙第一好”,以及“有你們的陪伴才讓我找到了自己”。
咪蒙:《世界很壞,還好你們在》
粉絲要的就是這種“被依賴感”:
我一個粉絲,深夜安慰博主能給她這么大的力量,她只有我們了呀,難道不值得愛一輩子?
鎖死!
對強人格化的KOL而言,適當讓渡私人生活,換來和粉絲的朋友關系,無疑能有效加強情感聯(lián)結(jié)(和轉(zhuǎn)化力)。
既然你們已經(jīng)(假裝)介入了對方的生活,那博主和粉絲就是朋友。朋友的好可以放大無數(shù)倍,朋友的悲傷需要我安慰,而朋友偶爾犯錯又算什么!當然要無條件陪她對抗全世界啊。
固粉更像是一種“群體傳播”效應:成員的群體歸屬感意識越強,對于群體規(guī)范不相容的外部宣傳也越能表現(xiàn)出較強抵制態(tài)度。群體對內(nèi),是強烈的歸屬感,對外,是統(tǒng)一的價值觀產(chǎn)生的外部隔離。外部輿論場越激烈,內(nèi)部認同感就越強,如此一來,粉絲團越抱越緊。
但易老板又給了一個他的觀點,說到底,最好的固粉辦法還是內(nèi)容,“活好自然黏,活不好人家見異思遷也很正常?!?/strong>
洗粉也好,固粉也好,不過是為了獲得一種健康的用戶關系?!敖】怠敝甘裁?,貼兩段灰鴿和易老板的回答,或許可以解釋。
灰鴿:你看我前面講的都很留意,都不說“粉絲”。我覺得雙方的關系就是作者和讀者,而不是偶像和粉絲。健康的關系,就是作者可以掙錢,但不收割;讀者可以崇拜,但不盲從。雙方一起拓展認知的邊界,才是這個行業(yè)最有意思的事情。
易老板:我還是更喜歡“讀者”這個稱呼。我寫了東西,世界上除了我的親朋好友,居然還有人愿意讀,愿意追著讀,讀完還點贊、打賞、評論,評論還挺有意思,你會愿意跟對方互動,愿意繼續(xù)寫一些東西給對方看。我覺得這對于作者和讀者來說,就是很好的關系。
作者:顏椿穎
本文來源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合作媒體@新榜,作者@顏椿穎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xié)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