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按摩的私下交易風險:高補貼vs嚴懲罰 哪個更好

1 評論 8153 瀏覽 4 收藏 6 分鐘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逐漸滲透到我們的生活,通過各種手機應用享受生活類O2O服務越來越流行。叫大廚來家里做個飯,叫美甲師來家里做個指甲、做個美容,叫按摩師來家里做按摩,叫家政阿姨來打掃衛(wèi)生,甚至干洗衣服、鞋子也可以叫快遞上門送取,以及上門理發(fā)、寵物美容、輔導健身、瑜伽等。傳統(tǒng)行業(yè)大佬們正在躍躍欲試地嘗試移動互聯(lián)網轉型,互聯(lián)網背景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正在摩拳擦掌地準備改造各個細分的傳統(tǒng)行業(yè),互聯(lián)網巨頭們正在通過投資、并購獲取流量,上門服務類的O2O正在進行的是一場卡位賽。在這熱火朝天的現象背后,我們需要思考,想要獲得長久的發(fā)展,這種“懶人經濟”的商業(yè)模式需要突破哪些問題。

首先是,服務的標準化和人個性化如何把握?

作為細分的上門服務運營平臺,首先要選擇合適產品。不是全部的生活服務類,都是適合做上門服務,比如受器材限制的、受環(huán)境限制的,或者服務時間較短的一些服務,就不適合作為產品去開發(fā)。上門服務產品也通常有兩類選擇:標準化套餐服務,和與服務人員商議具體的服務內容。

標準化服務有利于穩(wěn)定質量,同時也需要運營方投入更多的精力去開發(fā)產品、培訓,比如家政類相對容易標準化;還有很多服務從運營方的角度,難以做到標準化,用戶對個性化有更高的需求,如按摩類,即便是提供標準化服務,按摩師和用戶也會根據具體的需求做出調整。

怎樣維系用戶?

常見的上門服務,一類是開發(fā)了新的消費需求,比如私廚,從原來的一對多服務轉成了一對一服務;一類是轉移了消費地點的常規(guī)服務,比如美甲、按摩等。對前者而言的,要長期地留住客戶,除了培養(yǎng)用戶的習慣,還要與同類平臺競爭,提供更便捷、更高質量的服務。轉移消費地點類的服務,除了與同類平臺的競爭,還要與原來線下服務提供者競爭。

現階段,各個平臺都在以補貼獲取用戶,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這種消費地點的轉移,用戶也在嘗試體驗的過程中。但是,要長久地留住客戶,則需要考慮大規(guī)模補貼過后的競爭力是什么。如果從價格、便捷性、質量等各個方面對比過后,消費者可能會回歸到線下,畢竟,這類服務大都在居住地或工作地點附近都可以滿足?;蛘哌\營平臺本身就作為整合平臺,依托線下原來的服務開展O2O。

如何避免私下交易?

既然是個體勞動者提供的服務,那么只要價格合適、風險不高,免不了會出現客戶和服務人員的私下交易。如何避免這種私下交易,是各類平臺要解決的一個問題。目前主要有幾種做法:平臺本身不抽取傭金,所有服務費都是由勞動者獲得,并且平臺還會提供額外的補貼,讓線下交易無利可圖;把服務人員變成雇傭關系的員工,為其繳納社保;提供培訓,使勞動者獲得更高的能力和更好的機會;提高品牌影響力,為服務人員做信用背書;通過各種方式保障服務人員的安全;將私下交易設為高壓線,一旦發(fā)現,嚴格處理等等。這些方式總結起來是“高獎勵”+“嚴懲罰”+“增值服務”。

管理信息還是管理人?通常一些觀點認為上門服務類O2O的核心能力是信息管理或處理能力,O2O平臺能更迅速、高效地匹配用戶的需求,對接平臺上的勞動者,提高雙方的效率。實際上,移動互聯(lián)網正在從各個角落提高溝通的效率,信息不對等已不再是問題。

上門服務類生意大多是臟活累活,服務人員也多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勞動者或者手藝人,平臺最終的核心能力,還是體現為管人的能力,是將這些手工藝者管理好、服務好,幫助他們提高價值,用某專車的管理人員的話說,他們工作的核心就是管好司機。生活服務類的O2O真正想做大做強,比起線上的推廣,線下的運營、管理能力更重要。

 

本文作者:@成鷗 ? 轉載自:創(chuàng)業(yè)邦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標題內容很牽強

    來自四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