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O2O已成生鮮電商2.0版本:兩種模式誰將勝出?
生鮮很熱,特別是生鮮O2O更是熱的發(fā)燙,幾萬億的高頻剛需市場,目前市場滲透率不到1%,想象空間無限大。對于水果O2O電商來說,目前主要有兩種模式:提前下單統(tǒng)一配送的預售模式和隨時下單立即配送的模式。
生鮮電商可謂是一路命途多舛,卻一直在資本的風口舞蹈。該領域聚集了眾多的玩家,垂直類電商比如易果生鮮、天天果園,本來生活、沱沱公社等,平臺類也有喵先生,京東等,后來者如一米鮮、許鮮網、繽果水果等O2O電商等也發(fā)展迅猛。
水果O2O是生鮮電商的2.0版本
生鮮是高頻剛需,這點毋容置疑??蔀槭裁磦鹘y(tǒng)的基于PC端的電商玩法經過這么多年的探索和市場培育,生鮮電商的市場滲透率還不到1%?一個很明顯的現(xiàn)象時,哪怕是易果生鮮和天天果園在水果領域耕耘多年的,有相當知名度的大玩家,在我們平時想吃水果的時候也不會想到他們。
物流成本太高導致客單價過高,與人們少量多次的購買習慣相違背是其中一個原因。更根本的原因是,相對于手機來說,在PC端購物還是太重了,不符合生鮮購買的輕決策要求,更不用提物流效率的問題了。
這樣看來,基于移動端的O2O方式因為符合輕決策隨時隨地消費的特性,未來很可能釋放生鮮的購買需求,成為生鮮消費的主要入口。
水果O2O電商的兩種模式
對于水果O2O電商來說,目前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提前下單統(tǒng)一配送的預售模式,另一種是隨時下單立即配送的模式。
從優(yōu)劣點上來說,預售模式通過集單配送,可以有效減少庫存,降低損耗。單從這點來看,對資本來說會有很大的吸引力,畢竟解決了生鮮產品高損耗這個業(yè)界難題。但同時帶來了用戶體驗大打折扣的缺陷,這種方式可能只適合價格敏感型的客戶,愿意為低價而等待,甚至上門自提的用戶。最終能否跑出來,沙水表示森森的擔憂。
相對來說,即時送達的模式無疑客戶體驗更好,更加符合用戶的使用場景。但進入門檻更高,對團隊資金、能力及資源的要求都不是初創(chuàng)小公司可以達到的,這種模式必須要把履單成本做的足夠低才能持續(xù)發(fā)展,否則用戶還是會選擇樓下水果店而不是電商。
水果O2O電商的典型玩家和玩法
預售模式的代表玩家
預售模式的玩家主要以許鮮和一米鮮為代表,消費者通過線上預購,網站后臺可以將每日生鮮水果的采購量做出統(tǒng)計匯總,并統(tǒng)一采購,然后第二天再配送到用戶手中。
許鮮網主要特色是致力于為消費者供應最具性價比的本地應季鮮果,主要目標客戶鎖定為在校學生和城市各大商圈周邊的上班族消費者。同樣地,一米鮮也將目標用戶鎖定為高校及白領用戶身上,不同的是一米鮮更注重高頻高密度人群的運營,在線下,他們會在高校和寫字樓附近設點,主要針對這批人群做地推以及用戶關系的維護。但是,國內校園市場更新迭代快,用戶獲取容易、留存難,打進學校容易、保持競爭力難等問題很難解決,這是由目標用戶的特性所決定的。
在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上,為了控制成本,許鮮網不提供商品上門宅配服務,消費者需要到就近自提點自行取貨;一米鮮則允許用戶到自提點自提或是直接配送方式送到用戶手中。但是按照許鮮網的說法,消費者進入線下實體門店自提,顧客可以挑選滿意的商品,線下門店從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產品品控,提升了服務質量。
但是,讓消費者上門自提真的是在提升服務質量嗎?這個讓沙水有點難以理解,反而覺得許鮮網是為了降低成本而要求消費者接受更差的體驗。作為消費者,如果可以選擇,我一定會優(yōu)先選擇可以送貨上門的商家。所以,我認為許鮮的模式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只能寄生在校園這類特殊渠道上,就像溫室里的花,看起來很美,但是競爭力很弱。
即時送模式的代表玩家
在即時下單即時配送模式方面,很多本地化的水果O2O電商均采用該模式。這毫無疑問是最理想的一種模式,因為可以保障用戶的最優(yōu)體驗,但是,這種模式最重,物流成本是最大的坎。
用這個模式走的比較前的是最近剛剛完成Pre-A輪融資的 “繽果水果”。他們用的是全自建物流的方式,是最重的一種。其創(chuàng)始人認為生鮮的售后比產品質量本身還重要,只有線下足夠重,才能保證用戶體驗。這里的用戶體驗,應該指的是他們宣傳的“2小時內送貨上門”和“無理由上門退換貨”服務。
從媒體披露的數(shù)據(jù)來看,繽果水果60%的月度復購率和人均每月3.3次的消費,都足以讓傳統(tǒng)水果電商羨慕死。這也足以說明這種服務對用戶是有吸引力的。關鍵問題是自建物流帶來的高成本如何化解?連土豪“京東到家”都要用眾包的方式來解決配送問題,繽果怎么有自信可以自建物流?
人均日送單量可能是答案之一。繽果公布的數(shù)字是在成熟網點,每個送貨員每天可以送到70~80單,峰值可以達到150單,送貨員的平均工資大概5~6K每月。給大家一個對比,餓了么的送貨員日均送20~30單,工資卻高達7~8K,算下來每單的配送成本超過8塊,而繽果卻只要2塊多,如果這個成本沒有水分的話,那繽果公布的平均履單成本不到傳統(tǒng)電商的20%,就不至于夸張到離譜了。
重模式帶來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擴展速度慢。不像使用第三方物流的電商,產品上線就可以發(fā)快遞到全國,繽果需要提前布點,招募送貨員。相比許鮮和一米鮮,成立1年就可以覆蓋8個城市近百個網點,繽果用了20個月才覆蓋3個城市,17個網點。從資本的角度考慮,無疑前者的快速擴張更容易讓投資人激動。但如果考慮到生鮮的高頻消費來說,想要持續(xù)留住顧客,是要保障每一次的消費都讓人滿意,在這點上,我更看好繽果這樣的重模式。
從退換貨比例少于1%這個數(shù)字上看,繽果應該是走上了一條良性循環(huán)的道路:用戶體驗越好,忠誠度越高,訂單量越多,平均履單成本下降,有更多成本投入到改善用戶體驗上。
To C還是To VC,這是一個問題!
生鮮很熱,特別是生鮮O2O更是熱的發(fā)燙,幾萬億的高頻剛需市場,目前市場滲透率不到1%,想象空間無限大。投資機構手攥著錢紅著眼搶項目,創(chuàng)業(yè)者也各顯神通不斷“創(chuàng)新”。生鮮的損耗太高?那搞個零損耗的項目;配送成本太高?那搞個保鮮柜讓用戶自提; 轉化率太低?那天天搞買一送一,1元搶購。
沙水不敢說這些項目都是沖著VC去的,畢竟VC也不是傻子,沒那么容易忽悠。但是我堅信一點的是,中國正面臨各行業(yè)的消費升級,用戶的要求只會一直提高而不會降低,真正有潛力的企業(yè),應該是不斷提升自身的運營效率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為消費者提供價值,而不是為了降低自身成本而強迫消費者接受更差的體驗,這樣最后只能淪為備胎甚至被拋棄。
無論最后哪種模式勝出,可以肯定的是,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將會迎來生鮮購買體驗大幅提升的幸福生活。
作者:沙水(微信公眾號:沙眼看互聯(lián))
來源:鈦媒體
原文地址:http://www.tmtpost.com/1425645.html
寫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