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錢”真的能夠重新定義陌生人之間的社交嗎?
![](http://image.woshipm.com/wp-files/img/108.jpg)
作為一款以內(nèi)容為主的陌生人社交應用憑借著接地氣的UGC、優(yōu)質UGC(擁有較高人氣的UGC)、PGC等話題列表成為打發(fā)時間一款神器,也憑借著高留存率一直是外界社交應用的楷模。
近日Same再次迭代,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1毛錢點贊邏輯:
- 向新用戶點贊,新用戶將收到1毛錢的轉賬,同時自己也將收到一個0-1元的紅包;
- 向普通用戶點贊,被點贊方將收到1毛錢的轉賬。
1毛錢毫無疑問加重了點贊的成本,但是Same更期望通過這樣的小犧牲能夠提升用戶之間的有效互動率,那么問題來了,犧牲的影響到底有多大?作為被贊方真的會因為對方的這種成本與對方互動嗎?“戰(zhàn)略角度的ROI”大于1嗎?
陌生社交環(huán)境下單向點贊
先講一個現(xiàn)象:“陌陌”在三線城市混的比一線城市好。為什么?
相比于一線城市,三線城市少了性工作者、營銷、代購等賬號,用戶之間更容易由線上交友轉至線下活動,建立強關系。從點贊方角度,一線城市的點贊量一點都不亞于三線城市,但是從被點贊方角度,到處的營銷賬號、酒托兒/飯托兒,就算你再火眼金睛也很難識別那些贊是有效的,于是“點贊”很容易淪為單向表達的功能。
點贊的本質
點贊最早是源于Friendfeed(后被Facebook收購),作為一種淺層的社會互動,滿足我們基本的社交訴求。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點贊向別人傳遞了一個積極、抽象的態(tài)度,由于其不拖泥帶水、互動層級較淺,深受廣大社交應用的青睞。社交應用中點贊最大的價值在于為用戶提供了一種選擇:采用何種深度的互動。
表面上來看1毛錢提升了點贊的成本,本質上卻降低了點贊的成本
由2我們可以了解點贊的本質在于“淺”,如果點贊變的不再淺,我們就可以定義點贊功能變質了,因此我們需要了解一下Same中的1毛錢成本到底有多大。
Same零錢獲取機制分為四部分:
- 打卡贏紅包(0-1元);
- 為新用戶點贊(由于Same自身的內(nèi)容去中心化,因此找到新用戶然后搶首贊變的相當困難);
- 充值;
- 別人點贊。
Same的零錢消費機制:1毛錢一個贊。綜上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用戶每天至多有10次點贊機會,從這個角度來說,點贊成本的確被提升了,更確切地說是心理成本:這個內(nèi)容值得我付出1毛錢為她點贊嗎?但是我們別忘了這是社交產(chǎn)品,社交產(chǎn)品的最直接目的是什么?是溝(gou)通(da)啊,如果1毛錢(關鍵還不是自己的錢)真的能夠實現(xiàn)雙向勾搭(社交點贊的直接目的),那么從目標用戶角度,點贊的成本不僅未被放大,反而更加“淺”。
終極判定標準:作為被贊方真的會因為對方的這種成本與其互動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還是想先舉幾個例子:
17直播,一個人來看你的直播,主播收益0.0001元,就是在這樣的利益下,主播依然會去產(chǎn)生一些優(yōu)質的內(nèi)容,畢竟有錢賺就是好的嘛。
再來看:
每年雙十一,廣大網(wǎng)民們寧愿幾天啥事也不干,就在那戳戳戳。
因此這不是簡單的錢問題,而是一種心理層面的成就感、討巧感,這種成就感和討巧感會激勵被贊方與對方互動(邁出社交的第一步)或產(chǎn)生更加優(yōu)質的內(nèi)容。
1毛錢為陌生人之間的社交帶來的蝴蝶效應
第一個蝴蝶效應:前面提到的賺錢機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點贊的數(shù)量是和用戶粘性密不可分的。用戶每天打卡,零錢就會有留存,久之就會累計,擁有更多的點贊機會,因此零錢的賺錢機制無疑為其高留存率的優(yōu)勢增添了另一對羽翼。
另外一個蝴蝶效應:類似于三線城市環(huán)境下的陌陌,少去了性工作者、營銷、酒托兒等干擾,使得雙方都具備同一個社交前提——真實。因為從點贊方角度:酒托兒一般以撒網(wǎng)為主,如果每個節(jié)點都要付出1毛錢的成本,你讓她怎么活下去;從被點贊方角度:Same內(nèi)容的去中心化,如果你再沒啥活躍度,你的內(nèi)容早被淹沒的無影無蹤,還指望用戶在無數(shù)頻道中找到你所在的頻道,再在該頻道內(nèi)找到你所發(fā)的內(nèi)容,接著還要對你的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這么長的互動鏈,你當酒托兒們很呆萌嗎?
總結
綜上分析,用戶層面的ROI(R:勾搭成功率、I:點贊成本)必然大于1,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順帶打通了支付渠道,為商業(yè)模式的延伸做了鋪墊(8.8元秒殺)。對于絕大部分用戶而言,內(nèi)部的賺錢機制根本不足以支付一次8.8元秒殺,因此該過程必然會涉及到外部充值,以“秒殺”為噱頭激勵用戶將一些小金庫帶到Same,享受一些增值服務,同時在儲備財富的過程中還能與平臺建立信任感,至于用戶的留存率自然不會差,因此8.8元秒殺與其說是商業(yè)模式,不如稱為“提升用戶留存率神器”,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一直強調的是先用戶,后商業(yè),有了用戶之后,到時再去規(guī)劃一些小眾針對性電商與社交如何結合自然水到渠成(就像“禮物說”),你說不是嗎?
本文由 @UE小牛犢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分析得不錯。 不能簡單的把 社交幣理解為 僅僅只有 錢
有個很好的辦法解決1毛錢啊,不是有那種網(wǎng)絡任務嗎,做一個1-5塊錢那種,把這個錢賺到用戶的賬號里,平臺不用出錢用戶不用出錢就可以玩1毛點贊了
1)Same“打卡”邏輯和你說的類似:通過用戶打卡(簽到),給用戶發(fā)一個隨機紅包(0-1),所以不存在讓用戶必須花自己的money去社交
2)1毛錢說到底不是出于商業(yè)層面考慮,而是出于用戶留存率(用戶為什么要留下了——內(nèi)容優(yōu)質,勾搭效率更高)考慮
3)8.8元搶購通過低價搶高價物,激勵用戶充值(和其他虛擬幣不一樣,它支持提現(xiàn))。說白了該模塊還是想去積蓄用戶的存在感——我為什么要留下來(留存率)
最后特別感謝您的評論,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