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面部識別靠譜嗎?體感應用開發(fā)新熱潮
![](http://image.woshipm.com/wp-files/img/108.jpg)
大約在10年前,我曾經嘗試著去實現(xiàn)一個偉大的計劃。使用面部識別技術,去解鎖和登錄系統(tǒng)。不過即使在當年我就擁有長遠的野望,但那個年代的硬體配置在今天看來猶如龜速。當時主流的攝像頭是VGA格式,分辨率僅有640X480甚至會更低。而最先進的處理器僅是主頻為1.4GHz的單核心AMD Athlon。因此在當時我們的這個行星上,還找不到廉價的硬體能讓系統(tǒng)能在短短的幾秒內識別出我的臉。
面部識別的弊端:昏暗地方識別難
當然,實現(xiàn)面部識別的關鍵技術點并不在硬件的計算性能上,而在于算法。當面對許多獨特的情況時,面部識別的一個技術難關就是如何識別長相相近的人。比如說有血緣關系的親屬,雙胞胎,甚至是長相極其相似的同卵雙胞胎。我的小妹妹就可以通過面部識別來解鎖我的電腦。而我的母親更為聰明,她找來了我的大頭照,解鎖了我的電腦,成功發(fā)現(xiàn)了藏匿其中的“動作片”。又例如,當房間內的光照過于昏暗時,我自己的這張臉都無法成功識別解鎖系統(tǒng)。甚至如果攝像頭上有污漬,或者我的妝化的太濃,也無法成功解鎖。一般來說,我們使用手機90%的環(huán)境是光線昏暗的地方,很少有機會在陽光明媚的戶外使用手機。
面部識別的弊端:用照片輕易破解
可悲的是,盡管我們人類之間,可以輕易通過面部識別來認出某個人來,并且對面部的細節(jié)具有極高的敏感性,但是面部識別系統(tǒng)在近十年來的發(fā)展一直不夠理想,沒有任何突破性的進展。手機的處理器時脈提高了,處理能力有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攝像頭的變得更加精細了,可以捕獲更高分辨率的圖像。但是面部識別的核心算法卻一直沒有革命性的改善,在最新的Android手機上,你仍然可以通過一張照片或者是乳膠作的假臉來欺騙系統(tǒng)。
面部識別的弊端:非要害加密應用
生物識別驗證身份的方式有許多,我們在科幻電影里看到的虹膜驗證、指紋驗證、血管分布驗證、DNA驗證等等,但是我們很少看到安全級別超高的那種總部基地級的地方使用面部識別。理論上來說,如果使用超級計算機和超高清的圖像可以得到近乎99.999%的識別率,但是對于手機應用來說,這顯得太難了。目前Galaxy Nexus這樣的ICS設備是有這樣的功能,而你也可以試想一下,某個身份詭秘的重要政治人物肯定不會將自己的面部信息放在手機中。由此可見,人們對面部識別這種安全機制還非常不放心,它肯定不會用于要害加密的應用中。
面部識別的弊端:處理速度成問題
目前Facebook和Google的批量圖片上傳應用,都有面部識別的功能。系統(tǒng)可以自動幫你分析出照片中是誰,并且自動給圖片打上專屬的標記。不過數碼照片的分辨率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提高了圖像的分辨率,讓系統(tǒng)可以更加準確的辨認出圖片中的人是誰,但是高分辨率的圖片又加重了系統(tǒng)的處理負荷。電腦需要卡上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將一套圖片是別完。而識別時間的長短也和圖片數量有著密切的關系。
面部識別 社交化應用的新藍海
近日,谷歌又在Google+上推出了新功能,允許用戶通過面部識別功能,自動尋找朋友發(fā)表的圖片中有沒有自己的身影。
據悉,該項名叫“Find My Face”的特色功能將在未來成為可選選項被加入到Google+的界面中,意味著用戶需要作出決定是否打開該功能。
谷歌將是否激活該功能的權力交給了Google+用戶,這也讓這個互聯(lián)網巨頭在備受關注的用戶隱私安全方面打了個擦邊球,因為今年其社交網絡方面的競爭對手Facebook曾因未經用戶許可加入了面部識別功能而受到關注和批判。
據了解,谷歌在創(chuàng)建一個豐富多彩的在線社區(qū)方面不惜血本,看來是要與社交網站大亨Facebook一決高下了。另據谷歌高管在10月份的一次互聯(lián)網會議中表示,谷歌的受歡迎產品服務將會逐漸整合到Google+這個年輕但快速增長的社交網站中,做到天衣無縫。而谷歌顯然把面部識別技術當做了拓展用戶的一張王牌。
提到臉,就想到隱私,就有人開始擔憂
對于面部識別的社會化應用,除了谷歌之外還有許多公司在虎視眈眈。Face.com已經推出了一套API接口,第三方的公司和機構,都可以利用這套API得到Face.com上的數據。例如警察就可以利用這套API搜索嫌疑犯。警察斷案尚且可以接受,但是如果你的面部信息落入第三方廣告商的手里,天曉得他們會怎么蹂躪你的臉。這時,已經不再是個垃圾短信、垃圾郵件的問題了。你無法丟棄你的面部特征,各種騷擾廣告將可以更精準的定位你。
面部識別 搞搞娛樂最在行
面部識別技術如果用于安全認證領域,對其識別的準確率、精度和速度都有著較高的要求。但是如果面部識別技術運用到大眾娛樂領域,則完全是另一套游戲規(guī)則。隨著技術的革新,面部算法越來越復雜,支持的面部采樣點也越來越多。現(xiàn)在像是iPad2這樣的移動設備,使用了前所未有超乎想象強大的處理器,這也使得實時“變臉”戲法的實現(xiàn)成為可能。通過識別一個人的面部特征,然后跟蹤并記錄各個采樣點的軌跡。再將這些矢量數據應用在3D傀儡上,由此,一個普通人就可以變身為阿凡達,變身為施瓦星格,甚至是美國總統(tǒng)……當然估計政治人物的肖像可能會受到某些限制,禁止網友們惡搞或煽動人民內部團結。無論怎樣,面部識別技術為我們開創(chuàng)了新的未來,將其運用在影視、娛樂界,都會帶來非凡的成就。
進化論:從面部識別到人體骨架識別
面部識別技術雖然目前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是其衍生出來的肢體識別技術,卻被許多人所看好。伴隨著微軟Kinect體感設備的發(fā)布,誰也沒有想到,這款設備能在市場上如此熱賣。Kinect已經成為了最流行的人體識別設備。近期有幾條新聞可供大家分享:
12月8日國外媒體報道,Microsoft正在秘密研發(fā)Kinect的新一代產品。據知情人士透露,微軟下一代Kinect體感外設能精確讀出玩家的唇語。Kinect二代或將與次世代Xbox主機一同發(fā)布,為玩家提供更完善的動作、語音識別。
12月5日香港媒體報道,古天樂以七位數字酬金出任微軟體感游戲代言人,并成為香港區(qū)游樂總監(jiān)。同時古天樂與兩個小朋友為Kinect拍攝平面及電視廣告,他們在客廳場景大玩《迪斯尼大冒險》體感游戲。
11月5日,微軟對外發(fā)布了Kinect for Windows SDK的第二個Beta版,Beta 2除了支持Windows 7平臺,還新增了對剛剛發(fā)布的Windows 8平臺預覽版的支持。
近日,Kinect游戲《Kinect動物園》登陸iOS。業(yè)內認為由于Kinect持續(xù)熱銷,會讓部分iOS用戶對微軟的游戲產生興趣。在iOS平臺上發(fā)布《Kinect動物園》之前的一個月,該游戲已經在微軟自家的Windows Phone平臺上出現(xiàn)。
你可以想象在未來,無論是面部識別,還是衍生的肢體識別都將成為新的開發(fā)熱潮。
編輯點評:
雖然面部識別技術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但是通過自己的容貌,就能登陸一臺電腦或者是給手機解鎖,這將是非??岬膽?。而更酷的應用是你可以通過換臉技術成為任何人。因此面部識別技術在娛樂業(yè)界將有更超凡的表現(xiàn)。而未來面向面部和人體骨架識別的應用也將成為新的開發(fā)熱潮。
本文由Tech2IPO作者燕子轉載自CSDN,點此查看原文。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