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你想不到的劇本,沒有快手拍不出來的“瑪麗蘇”短劇
你以為快手只有“老鐵”“666”等內容上沒有多大連續(xù)性的短視頻嗎?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筆者發(fā)現快手上開始出現了大量“瑪麗蘇”短劇,不僅種類繁多而且還飽受歡迎。到底它有什么魔力呢?讓筆者讓我們來看看吧。
很不好意思地說,我已經在快手追完了五六部劇。
“木蘭花”(化名)最近有了一個新的追劇平臺,不是“優(yōu)愛騰”,也不是A站、B站,而是快手。
劇集的豐富程度,遠超很多長視頻平臺用戶的想象。從古風、校園、愛情再到搞笑、都市、勵志,整整11個類目。
快手的“土味短劇”出名很早,最初在平臺上屬于放養(yǎng)狀態(tài),用戶可以通過關注博主,追蹤劇集動態(tài)。
現在,單一的關注與信息流狀態(tài)被打破。
刺猬公社發(fā)現,今年4月,快手推出快手小劇場功能,將平臺上用戶自主拍攝的小短劇集合至同一頁面下,方便用戶訂閱追劇,同時也能通過頁面發(fā)現更多新鮮劇集。
一、專業(yè)VS民間
快手小劇場更像“豎屏劇”的合集?!柏Q屏劇”這一概念走紅于2018年,典型的代表作有愛奇藝推出的《生活對我下手了》。今年初,愛奇藝加碼豎屏劇制作,上線“豎屏控劇場”,今年愛奇藝計劃推出近20部豎屏劇。
已改名“火鍋視頻”的Yoo視頻,也曾推出過豎屏劇《我的男友力姐姐》《我的二貨男友》《公主病的克星》等作品。豎屏劇一度成為Yoo視頻的發(fā)力重點。
但后續(xù)由于平臺本身的原因,Yoo視頻推出的豎屏劇并未在市場引起太大的反響。目前,這款主打“精品原創(chuàng)”的短視頻平臺,在激烈的競爭中退潮。
據搜狐科技報道,2018年愛奇藝iJOY悅享會上,愛奇藝創(chuàng)始人、CEO 龔宇表示,“現在到了一個轉折點,愛奇藝認為豎屏內容一定會變成未來的一個主流方向,并且從草根型的內容主導變成專業(yè)型的內容主導一定是趨勢。而觀看方式、消費方式的變化也會影響到營銷?!?/p>
無論是愛奇藝還是騰訊短暫存活的Yoo視頻,都認為豎屏劇是可以發(fā)展的方向。相對來說,愛奇藝的探索更具有示范性,并最早建立了“微劇付費分賬合作模式”。
這是專業(yè)選手的路線。
反觀快手,平臺上有極強的自主生產能力。早在2017年甚至更早,平臺上就有用戶自制短劇,并且有劇情的連續(xù)更新。
2017年底,游研社寫過一篇文章《在快手,有無數姑娘正在用?模擬人生?制作瑪麗蘇愛情劇》?!赌M人生》是由Maxis及The Sims Studio開發(fā)、美國藝電出版的視頻游戲系列。玩家可選擇市民角色,并控制角色的選擇,屬于“養(yǎng)成類”游戲中的一種。
利用動畫角色,創(chuàng)造短劇是快手小劇場是十一個類目中的一個。
除了動畫瑪麗蘇劇集,快手用戶還會自發(fā)生產真人版“霸道總裁劇”“穿越劇”“鄉(xiāng)村愛情劇”“外來媳婦本地郎”等等風格的都市劇。
雖然大多制作粗糙,拍攝簡陋,但也有部分劇開始呈現“專業(yè)化”趨勢。
從劇情到妝發(fā),不同的劇之間差距較大。
快手7月8日17:00熱劇排行榜顯示,排名首位、更新至49集的《蝕骨擄愛》播放量超過3600萬次,第二位的《拜托!惡魔別整我》更新12集,播放量647萬次。《陳翔六點半2019》以量取勝,更新180集,訂閱人數4.1萬,總播放量在53168.5萬。
二、“豎屏劇”變現
頭部賬號已經展現出了較強的變現能力。
以刺猬公社追蹤的快手賬號御兒古風為例,她在快手上粉絲達到518萬,從2018年1月開始更新作品。但早期僅限于“古風”主題創(chuàng)作,單集之間并無聯系,也沒有太多的表演。
左抖音,右快手
到了2018年9月份,御兒開始定期更新有劇情的創(chuàng)作作品,演出了包括《納蘭千金》《錦鯉傳說》《我的一個道姑朋友》《璇璣傳》等9部作品。在過去的9個月間,御兒平均一個月就能播出一部新劇。
在御兒的賬號下,與她合作的演員也會注冊快手賬號。不過主要劇集都在御兒的賬號下更新,其他的演員會也會根據自己的角色定位,更新一些不連貫的主題作品。
御兒的內容會同步更新至抖音、微博,但直播仍然在快手。卡思數據顯示,2019年5月快手快接單帶貨人氣榜單中,御兒與老丈人說車、許華升、次惑小仙女等成為了5位帶貨能力突出的快接單達人。
類似的團隊在快手上非常多,一個團隊往往有幾個主要演員,其產出能力極強。
和傳統(tǒng)的電視劇不同,“豎屏劇”在拍攝上并不需要太復雜的劇本或者太多的鏡頭切換,最核心的是劇情。
看網文長大的一代對“爽文”有更多的體會。現在快手上大部分“霸道總裁劇”“都市愛情劇”都能在過去的網文中找到類似的“情節(jié)”。
網文的影響力,主要在于其對文化工業(yè)的深度理解。“文化工業(yè)”的概念,由兩位德國哲學家提出,用以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下大眾文化的商品化及標準化。
物質產品的標準化生產解放了生產力,文化商品的標準化制造了流行。流行的文化產品極大的降低了人們的思考能力,最大限度的滿足了消費者的精神需求。觀眾雖然經常吐槽某部劇“充滿套路”,但套路恰恰是作品流行起來的原因,在一定時期內,套路作品不僅不會引發(fā)觀眾的反感,反而會圈來大量的粉絲。
當然,這種流行會更換。比如90年代的電視劇可能側重于苦情戲、悲情戲,瓊瑤早期的翻拍作品非常典型;韓劇同樣,《藍色生死戀》等也是那個階段的流行?,F在,大女主“爽文”更容易受到女性觀眾的喜愛,劇本“先抑后揚”的操作方式,滿足了很多觀眾“就是要看這種戲”的心理需要。
從生產者的角度來說,有套路的生產是成本最低的生產方式。可復制、可量產,對“文化商品”的生產者來說,至關重要。
和一部長電視劇相比,快手上的“豎屏劇”再一次降低了生產門檻。
比如,長劇要經歷的備案、劇本創(chuàng)作、確定演員、等待上映等等復雜的流程,在“豎屏劇”上都可以得到簡化。
以劇本創(chuàng)作為例,長劇可能涉及多線人物,多種場景,但“豎屏劇”通常只有男女主角,很少偏離主線講述劇情。從拍攝到創(chuàng)造,都比長劇簡單許多。
特別是部分“打工”類短劇,甚至無需太過復雜的妝容,創(chuàng)作者只要有一部手機,會添加字幕,就可以完成創(chuàng)作。
極簡的劇情,可以比傳統(tǒng)的網劇更能快速的推動劇情發(fā)展,比“爽文”的節(jié)奏還要快,也可以更迅速的抓住觀眾的眼球。
三、短視頻平臺的分發(fā)優(yōu)勢
生產的下游是分發(fā)。
愛奇藝《生活對我下手了》播出首日的單集熱度突破5900點,總播放量連續(xù)4周排到愛奇藝總榜第5。成績可觀。但愛奇藝的豎屏劇尚未形成規(guī)模。
與快手相比,其豎屏劇雖然無法統(tǒng)計總數,但規(guī)模遠大于愛奇藝已有的規(guī)模與計劃中的規(guī)模。僅當日熱劇就能排出前20名。
兩者相比,愛奇藝的優(yōu)勢在于精品化的制作、成熟的分賬機制,以及相對優(yōu)秀的流量扶持。快手“豎屏劇”在原來去中心化分發(fā)的基礎之上增加了“快手小劇場”,相對“中心化”的給到了一部分劇集展示的機會。
但整體來看,快手的短劇仍然以去中心化分發(fā)和關注流為主??焓植⒎菍iT的劇集播放平臺,“快手小劇場”的頁面設置實際相對隱蔽,用戶可以通過劇集下方的鏈接點擊,再進入快手小劇場的主頁。
快手小劇場還設置了一個“追劇”模式,用戶一旦進入小劇場,就可以在不關注的前提下,實現劇集連看。
兩種模式各有優(yōu)缺點。
但目前來看,快手的分發(fā)方式,更有利于中腰部用戶獲得流量。
抖音則有一個不太容易打破的“推薦圈”,雖然也有人在抖音上拍短劇,但很多人在長期使用抖音的過程中,已經告知了機器自己的喜好,“短劇”類內容,很不容易出現在新用戶面前。
在抖音做連續(xù)性豎屏劇,面對的挑戰(zhàn)更大。
四、豎屏劇的戰(zhàn)場到底在哪里?
受到短視頻平臺的影響,長視頻平臺紛紛切入短視頻市場。豎屏劇就是嘗試之一。
不過,長視頻平臺雖然很努力的在扶持豎屏劇,但和短視頻平臺相比,總是缺少了一些創(chuàng)作者基因,很難形成繁榮的生態(tài)。
因此,在“豎屏內容”得到了市場的檢驗的情況下,一部分人仍然并不看好豎屏劇。
Yoo視頻的發(fā)展非常典型。扶持多,生產了“精品化豎屏劇”,但在沒有“天時地利”的情況下,Yoo視頻一沒有用戶,二缺少內容生態(tài),很難憑借“豎屏劇”切入短視頻市場。
快手相反,平臺并沒有刻意扶持豎屏劇,但生態(tài)先行。除卻快手小劇場,快手也在深挖其他垂直內容,比如二次元頻道。一部分專業(yè)的動漫公司會選擇在快手分發(fā)內容。
一個有意思的地方是,快手的豎屏劇生產者,往往會拍攝非?!吧罨钡膬热?,這種生活化是精神和地理位置上的接近。
Questmoible下沉市場報告顯示,移動社交、移動視頻、數字閱讀等,都以較高比例占用下沉市場用戶的手機使用時長。其中移動社交最高,超過30%,移動視頻的消費時長顯著增長。
從這個層面上說,將“網文”“爽文”以及各類家庭倫理劇改編為更精悍的“豎屏劇”,與用戶消費習慣的轉移是一致的。
快手上的生產者,本身也是平臺的使用者,他們更了解其他用戶的需求。
愛奇藝和快手,或者說長視頻平臺與短視頻平臺,在豎屏劇的發(fā)展上,前者可能會與后者越來越像。
長視頻平臺本身就擁有足夠豐富的影視資源,這也可以成為豎屏劇的內容來源。另外,快手上的制作者們,必然會從UGC轉向PGC,不論是因為競爭還是出于商業(yè)化的考量,PGC向發(fā)展是必然。
這些已經呈現出PGC傾向的作者,不會拒絕與長視頻平臺合作。長視頻平臺則需要完成一定程度上的降維,擴大內容的來源。
但有一點,長視頻平臺可能很難復制。御兒在拍戲化妝的間隙,也會打開快手直播,銷售商品。每一個演員都在平臺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他們擁有比較多元的變現手段,輕易不會改變自己的發(fā)展平臺。
其實現在的豎屏劇,更像早期的網劇,原來市場認為,網劇是最降維的產品,現在市場證明,豎屏劇可能才是。豎屏劇很可能會重走網劇的發(fā)展之路,不排除,豎屏劇里也能走出更多草根明星。
作者:鐵林,編輯:石燦,微信公眾號: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zxRG7bQOUa5Nw4vmmS2RYA
本文由 @刺猬公社 授權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