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信息過載之后,微信、今日頭條和知乎都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當互聯網出現在這個星球上的時候,全人類都發(fā)現自己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信息過載。
當完成原始的積累以后,互聯網上的信息就早已多到普通人窮盡一生也看不完的地步。不斷有新的互聯網公司因為解決了信息過載的問題而成為一代天驕,比如雅虎的門戶分類模式,比如谷歌的信息搜索模式,比如Facebook的timeline模式。在解決了信息過載的前提下,這幾家公司都獲得了巨大成功。
解決信息過載,核心其實只有一件事:信息的“篩選與分發(fā)”。
而現在,有三款比較著名的互聯網產品,在篩選與分發(fā)信息這件事上持續(xù)探索,并走出了三條截然不同的路徑,它們也有機會成為一代天驕嗎?我們不妨一起來看一下。
1、今日頭條:以算法為推薦的核心
和四大門戶相比,今日頭條作為一款資訊類產品,在內容的各個維度上都不占什么優(yōu)勢。唯一有一點不同的是:你會發(fā)現它越用越好用。今日頭條主要依賴一套算法,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之后,它會越來越了解你的調性,因此推薦內容給你的準確度也會越來越高。
它的算法主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 你主動選擇的主題分類
- 點開查看的文章類型;
- 在文章頁面停留的時間;
- 點贊和收藏;
- 評論和轉發(fā);
(圖為當我對今日頭條內的某篇文章點贊之后,跳出的對話提示框,告訴我這一類的內容之后會被增加推薦。)
2、讀讀日報(知乎):以人為推薦核心
如果你覺得算法不靠譜,推薦的都不是你愛看的,那么你可以試試讓“人”來幫你推薦,知乎在去年底推出的讀讀日報就是這么一個讓其他人來幫你挑選優(yōu)質內容的產品,但請注意,這不再是你以為的那個“靠人推薦”。
讀讀日報的前身是知乎日報,這個產品讓很多水平沒到那個段位的普通讀者無需再參與知乎繁復的內容生產和分發(fā)流程,直接消費就可以了。最早的知乎日報是知乎創(chuàng)世人黃繼新帶著兩位編輯開始做的,每天選擇知乎社區(qū)里的熱門內容進行推薦。這是知乎日報1.0時代。
然后,知乎把推薦這件事的權限開放,從自己人變成從知乎社區(qū)邀請了40多位專業(yè)人士做主編,推薦各種他們認為好的文章,并且內容選擇范圍也從知乎社區(qū)擴大到了整個互聯網上。這就是知乎日報的2.0版本。
讀讀日報就是知乎日報的3.0版本。到了這時,知乎將內容推薦的權利完全交給了用戶,你看到的所有內容都來自于用戶的推薦,并且,人人都可以做一份屬于自己的日報。
人人皆為主編的時代,終于來了。
(圖為“社交與社區(qū)”和“科學·性”兩份由用戶創(chuàng)建的日報和推薦的內容)
3、微信:以社交關系鏈為推薦核心
如果你覺得算法和人都不靠譜,那么你可以試試基于社交關系鏈的推薦。注意,這種推薦指的并不是你的好友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里分享(相當于二次過濾)有價值的信息給你,這仍然是以人為維度的推薦。
雖然克制的微信團隊一向在產品功能上十分收斂,但是依然擋不住很多人的訂閱公眾號和朋友圈已然失效多時。其實,可能很多人還沒有發(fā)現,微信早就開始“主動”給大家進行一些內容推薦了。不信?看下面的圖!
第一個圖:
第二個圖:
第三個圖:
(以上三圖為微信搜索總入口點擊不同分類后出現的不同標簽)
這可能是有史以來微信第一次“主動”利用你的“關系鏈”來推薦給你相關內容,讓訂閱號和朋友圈重新有效起來。有了這幾個標簽,可能就不需要你每天去刷海量的公眾號和朋友圈信息了。期待微信團隊在后面會加入更多的此類標簽。
(上圖為朋友閱讀過的原創(chuàng)文章)
(上圖為筆者朋友圈最近比較熱門的內容,雖然你依舊無法看到非共同好友給它的評論點贊情況,但可以想見這幾條肯定是最近一段時間在你的朋友圈里評論點贊比較高的幾條。)
4、內容領域的“三國殺”
以上,只是產品模式,花這么大力氣解決信息過載,這三家到底都想干嘛呢?
在前不久剛結束的今日頭條2016年會上,創(chuàng)始人張一鳴表示要“決戰(zhàn)國內第一”,什么第一?做中國第一“內容創(chuàng)作平臺”。
等等,這個目標可嚇壞了寶寶,我記得微信公眾號已經是第一內容創(chuàng)作平臺了?
不過可以看到的是,通過成立2億元的內容投資基金和千人萬元等補貼計劃,今日頭條確實在大推他們的頭條號。為什么要非得這樣做?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和微信公眾號和知乎不同,幾乎沒有人在今日頭條內主動生產內容。在解決了麻煩的版權糾紛以后,今日頭條的主要模式依然是抓取其他各個媒體的內容匯聚到它自己的產品里來服務用戶。
如果把“內容”當成一件商品的話,從商品的生產制造、運輸倉儲和分銷零售的完整產業(yè)鏈來看:
- 今日頭條缺失的是商品的生產制造這一環(huán),它的內容都來自于別人,別人隨時可能封殺它,所以它要拉住內容的生產者;
- 知乎有屬于自己的優(yōu)質內容,但自家池子太小,它缺失海量的優(yōu)質內容(SKU),也沒有足夠多的生產者,所以它要發(fā)動人民群眾來“分銷”整個互聯網上的優(yōu)質內容;
- 微信有生產者,有海量內容,但供給端暴增之后造成消費者選擇困難,所以它要利用自己平臺上獨有的社交關系鏈來嘗試主動推薦。
再深入一點看,微信公眾號去年推出的原創(chuàng)和打賞,借助海量的用戶和成熟的支付系統(tǒng),確實是可以吸引到一批想以創(chuàng)作為生的高質量內容生產者。這對知乎上的大V肯定有影響,但在讀讀日報里,大V的影響力其實也被無形中抹去。由于騰訊已經投資了知乎,其實今日頭條的情況更顯緊迫一些。因此,也就很好理解張一鳴全力想做中國第一內容創(chuàng)作平臺背后的“心思”了。
這就是這三家“內容三國殺“的大體邏輯了。
三家不同的產品基因,導致了它們在內容領域的爭奪中形成了不同的長板和短板。哪一家能在穩(wěn)固自己長板的之后補上自己的短板,就有可能在內容領域成為霸主。
從我的角度來看,憑借海量的用戶群體和大力發(fā)展起來的公眾號,且已有成熟的變現方式,今日頭條雖能在資訊領域對微信形成一定的沖擊,但想要逆襲明顯具有一定的難度。反倒是微信的主動推薦現在雖然標簽很少,入口較深,但在關系鏈的背后甚至體現出了一些算法推薦的思路,由于用戶在微信上本身已經能獲取淺度的資訊和深度的解讀,如若加上精準的推薦,對今日頭條的原來的資訊業(yè)務反倒是不小的沖擊。
#專欄作家#
柳胖胖,微信號:leslie0724,微信公眾號:一個胖子的世界。
11年起有過兩年O2O創(chuàng)業(yè)實戰(zhàn)經驗,現在互聯網金融社區(qū)做產品,長期對互聯網產品保持觀察,對商業(yè)模式和案例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偶爾也會發(fā)表出來,最近正在瘋狂健身減肥。
本文系作者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祝減肥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