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與商業(yè)的最優(yōu)解——“得到錦囊”

0 評論 12294 瀏覽 24 收藏 8 分鐘

似乎大家都有一種共識:給你一個錦囊妙計,就能讓你找到人生目標,繼而發(fā)現人生的真諦。所以,得到錦囊的推出能讓大家都找到答案嗎?本文作者對此展開了討論,與大家分享。

前不久,“得到”上線了一款知識服務產品“得到錦囊”以及配套的年度會員服務。

攤開“得到”App上卷帙浩繁的學習資料,這些封裝好的“錦囊”,交付顆粒度最小,實際應用性最高,這款產品的理想,大概是想成為人們在復雜社會不同方向“開地圖”的工具箱。

核心關鍵詞是“具體”“可行動”。比如按照“得到品控手冊”的介紹,他們不會回答“如何成為面試的高手?”,而會回答“面試中被問到婚姻生育狀況/工作中遇到的沖突/自己最大的優(yōu)勢是什么,怎么辦?”,也就是指出具體挑戰(zhàn),給出解決方案。

這其實涉及一個挺重要的價值切換。

“具體”的對立面是“道理”。

智者如你,知道“真理的反面是另一個真理”;知道“數據,信息,知識,智慧”從客觀到主觀的遞進關系;知道“事實”是真相和其他真相間的主觀聯系;知道儒學的中庸和佛學的中觀;知道“一個人同時保有兩種相反的觀念還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標志。”

甚至你以讀書人自居,知道人類是通過理論和思維模型認知世界的;知道物理定律只是暫時抽象出來的;知道“所有模型都是錯的,其中有些是有用的”;知道社會科學是不可證偽的解釋性框架;知道歷史學的本質是創(chuàng)造;知道沒有不被理論污染的“客觀觀察”。

你知道很多關于“道理的道理”——但它們依舊只是“道理”,面對眼前的兩難和棘手問題,你依舊不知道怎樣才算“正常行事”,你“聽過許多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道理往往是最蒼白的,尤其是對于大多數普通人來說,當額葉皮質二十多歲完全成熟,附著在不同的文化根基,他們的“觀念庫”就已基本搭建完畢,此后余生,皆是需要具體分寸的選擇。

所以“得到錦囊”選擇避開道理,直接給出“照著做就行”的解決方案。

具體實操有點像是“問答”的嚴選模式,目前收錄了200位左右回答者,2000多條錦囊。

這些錦囊給出的參考,無疑要滿足用戶實際需求的最大公約數,這是“得到錦囊”是否成立的關鍵。

有人說每個人的具體問題都是個性化的,很難一勞永逸尋找到最大公約數。

這首先是個成本問題,你不可能指望花那么點錢就能獲取個性化答案,沒人對你為啥問這個問題的來龍去脈感興趣。

其次,當代社會看似個性奔放,滿眼皆是選擇,但大多數人只是蕓蕓眾生的一份子,生老病死,結婚生子,升職加薪,貪嗔癡恨愛惡欲,共性部分要遠遠大于個性部分,你大概率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你面臨的難題已經被別人面臨過無數次,以至于可能存在理論上的最優(yōu)解。

所以關鍵是錦囊的質量。

得到錦囊質量如何?給我的感覺是大多數質量都較高,當然也可能并非每個錦囊都談得上“妙計”。

前幾天,一位以讀書人自居的媒體朋友跟我說:得到錦囊這個產品很不“得到”。

我大概懂他的意思,有人就是沉溺于那些無用但硬核的知識,穿梭于不同的思維模型和理論大廈,得到錦囊不是給這些人用的。

得到錦囊里的很多問題,都涉及“情商”或者現實中的切身利益,但很多人感到自己并沒有那么多現實問題,或者覺得現實世界的問題根本不值一提。

E·B·懷特曾被問到“最珍惜生活中的哪些東西”時回答:“我妻子的嬸嬸卡羅琳九十歲時,與我們一道生活,她曾說過:記著我們見識的美已經足夠了?!?/p>

對此你無言以對,得到錦囊里不可能有這樣的回答。

好在大多數人不這么想,好在現實世界中:更多人選擇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更有人四處尋找錦囊,尋找最優(yōu)解。

與我那位喜歡萬維鋼,熊逸和施展的朋友想象中不同,很多人用“得到”都是在試圖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沉浸在智識美感或者與人高談闊論中。

所以得到錦囊這個產品本身,已經是用戶需求端的最大公約數。某種意義上,“得到錦囊”其實也是“得到”的錦囊,囊獲著這個App的一個野心:一個無差別對待“月亮與六便士”的知識搜索引擎。

除了錦囊這種實用工具,得到上有著更多電子書與課程,坦率地講,在這個時間成本越來越高的時代,對于大多數“非知識分子式用戶”,用得到搜索任何領域的知識都基本夠了。

得到也在優(yōu)化搜索效率,他們最功德無量的事情,就是所有電子書全文內容都接入了全局搜索,任何讀書人都該意識到這種搜索意味著什么。

當然,既然是搜索引擎,也意味著持續(xù)的優(yōu)化空間,比如關鍵詞在“課程內容”中的搜索結果排序機制,更好的課程內容屏蔽機制,等等。

但無論如何,當外界把“得到App”當做一個知識搜索引擎,無論實用價值還是商業(yè)價值,它未來的路也許都會更寬。

 

作者:李北辰,獨立撰稿人,國內數十家媒體專欄作家,曾供職《南都周刊》《華夏時報》《財經》等媒體

本文由 @李北辰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