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被迫應戰(zhàn)

2 評論 14403 瀏覽 50 收藏 14 分鐘

編輯導語:大概很多人都不記得了,美團其實是從本地服務起家的,曾經的美團上充滿著本地的美食、本地旅游等內容。然而漸漸的,線下服務就被美團外賣搶了風頭。美團將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外賣的競爭上,卻將線下市場拱手讓人。如今,美團再次返回線下市場,是否還能再現(xiàn)往日的輝煌呢?

“美團是提供本地服務的貨架式電商?!薄锎?/p>

各位可以深刻理解一下這句話,懂的人,就可以看出本地生活服務的商業(yè)機會在哪里。也自然能理解,為什么美團要做團節(jié)社。

美團,被迫應戰(zhàn)。

這一兩天,美團團節(jié)社的項目通過媒體被刻意的暴露出來,所以村長借此機會再和各位聊聊。

一、美團被迫應戰(zhàn)

1. 急于外賣,忘了本地

美團是從本地團購起家的,尤其是基于本地的美食、旅游等做團購優(yōu)惠。但經歷了千團大戰(zhàn)之后,線下的服務就被外賣搶走了風頭。

美團把絕大部分精力,花在了與百度、餓了么、口碑等平臺的外賣競爭上。等美團與餓了么形成雙足鼎力之勢,美團又忙于支付、出行、酒店。

在很大一部分人眼里,美團真的就是個點外賣的app。但本地生活服務,除了點外賣以外,還有很多服務。

最重要的一點是,美團不便宜了。除了外賣,你似乎很難把美團與本地特價劃為等號。

2. 本地特惠,精選推薦

開篇我就說了,美團是貨架式的本地服務。除了明確性的買車票、住酒店、訂機票,你似乎很少再去打開美團了。

相反,你會因為朋友口中的推薦,本地生活服務公眾號的美食推薦、酒店推薦,你選擇去下單。所以,這也是為什么許多線下消費返利的平臺,會通過公眾號每天8條內容的推送。

每一篇文章深度的推薦一家店、一個景點、一道美食。最重要的是,它的價格比美團還優(yōu)惠,為什么?

因為你打開美團,永遠是外賣優(yōu)先,美團把更多的資源位賣給店鋪做排名,自然沒有誰真心的去做內容、做評測、做推薦、做優(yōu)惠了。

這也給了聯(lián)聯(lián)周邊游、千千惠、云客贊、周邊團、旅劃算間隙生存的機會。

一位投資者朋友和我說,聯(lián)聯(lián)周邊游和云客贊,現(xiàn)在每月的GMV輕松過億,個別區(qū)域當月GMV也早已破千萬。

3. 大將出馬,被迫應戰(zhàn)

既然現(xiàn)在戰(zhàn)火都快燒到了家門口,美團自然得管管了。更重要的是,外賣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不管用戶如何懶,都得回歸于線下。

所以,阿里才會說新零售,強調線下線上結合。包括這幾年,阿里雙11已不僅是線上的淘寶天貓狂歡了,還包括了線下商超等業(yè)態(tài)共狂歡。

明顯阿里的戰(zhàn)略眼光比美團高很多。

美團要想真的成為萬億美團,除了外賣,生鮮團購,還得關注線下巨大的消費市場。最近美團派出了核心VP親自帶團操盤團節(jié)社項目,因為它的規(guī)模和想象空間遠比買菜大多了。

4. 首批社長開啟招募

一些媒體之所以把美團團節(jié)社項目稱之為社交電商,最核心的原因是此項目具有自購省、分享賺的模式。

據朋友透露,目前美團團節(jié)社項目已在西安招募首批核心團隊長——團節(jié)社社長。

美團,被迫應戰(zhàn)。

已有一些微商團隊長開始在做流量的截流和內容鋪墊了。無論是學生、寶媽、白領都可以參與報名團節(jié)社社長,最重要的一點提供鎖粉二維碼,全國通用。

怎么理解呢?

就是當你成為美團團節(jié)社社長,你分享二維碼邀請身邊用戶注冊或購買,你就可以賺取它消費的傭金。同時,一些地方分站雖然沒有營業(yè),但只要是你邀請的,關系就提前和你進行了綁定。

后續(xù)開城之后,他消費產生的傭金都和你有關。這也是目前線下消費返利平臺,主流的代理分銷玩法。只有用戶覺得能賺錢,才會有分享的動力。

二、有備而來,未必搶先

美團即發(fā)現(xiàn)了業(yè)務的新機會,又感受到了一定的危機,雖然美團有著先天優(yōu)勢,但未必必勝。

1. 美團的獨特優(yōu)勢

1)商家資源

要做線下團購或返利,商家資源是核心,也可以理解為線下供應鏈。對于美團來說,這自然不是個大問題,畢竟平臺有了這么多年的積累。還有好兄弟,大眾點評的助陣。

2)客戶資源

其次是美團有大量的客戶資源,我猜測,美團后面應該會針對性的開放內測。通過現(xiàn)有的美團/美團外賣app為團節(jié)社導流,就像淘寶一直在為特價版、淘小鋪導流一樣。

3)地推資源

美團本來就是靠地推起家,包括現(xiàn)在還有百萬外賣配送員。

BD商家地推可以搞定,而用戶告知,外賣員也可以告知。還有一些服務,也可以和配送想關聯(lián),比如送票上門,這是目前的線下周邊游平臺不具備的。

4)系統(tǒng)穩(wěn)定

我看了目前幾個主流的線下消費返利平臺,在產品上做的都比較粗糙。而線下消費返利這件事情,對于前后端、商家端、支付端都有很高的要求。

所以,美團在技術資源上,也占據天然的優(yōu)勢。但要特別強調一點,在社交電商領域,技術反而是最不重要的。

各位思考下以前的微商,還有現(xiàn)在的社區(qū)接龍拼團,靠團隊長手工都能做出上億的GMV。所以這點上,對于新入局者倒不必過于擔心。

2. 美團面臨的競爭

1)內容的高標準輸出

如果美團團節(jié)社要做本地團購秒殺這種形式,這意味著他們一定要內容上下功夫。但每個城市,每家店、當地語言特點都是不一樣的。

美團,被迫應戰(zhàn)。

要在短時間里面招募到人才,并且持續(xù)的生產高標準的推薦內容,美團還需要一些時間。如果還是純粹的商品展示,和現(xiàn)在的美團就沒有啥區(qū)別。

2)團隊長資源

如果要走分銷模式,還得依靠團隊長的資源。哪怕是阿里的淘小鋪,在團隊長資源上也耗費了很大的苦心。

如果美團團節(jié)社在起盤的時候,沒有找到好的分銷團隊資源,后面的裂變以及用戶持續(xù)維護的難度會很大。

3)不止美團有商家資源

這件事情,最大的挑戰(zhàn)我認為恰巧是這一點。買菜這件事情連滴滴都能參合一腳,那本地生活中,對于餓了么、百度、去哪兒、攜程這些平臺來說,入局的機濾都很大。

因為你從買菜這件事情中,也能看到餓了么、百度、攜程的身影。那另外一個問題,深諳特價秒殺活動的拼多多會加入嘛?

而且一旦商家資源是開放的,用戶是開放的,那么這件事情有先發(fā)優(yōu)勢的平臺不一定能成。還有之前有一群內容創(chuàng)業(yè)者,深度做過本地的公眾號內容,包括現(xiàn)在也有一些公眾號在做本地資源整合的事情。

他們要么成為本地無法撼動的地主如本地新聞網,市民網,本地生活等,要么成為大平臺的代理。

三、本地生活市場

關于線下消費市場到底有多大規(guī)模,我就不用數據來舉證了,各位都可以在網上查查。這里要和各位來交流的是,為什么現(xiàn)在大家開始關注線下消費了?

1. 生鮮團購不等于社區(qū)團購

現(xiàn)在社區(qū)生鮮團購正火熱開展,包括新加入的滴滴橙心優(yōu)選、拼多多的多多買菜。

但是,這些平臺把更多的核心放在了用戶的一日三餐原材料上。所以大家除了買菜,買水果,幾乎不會再打開生鮮團購的app和小區(qū)群。

我們小區(qū)里面有個團購群,不只是買菜,還要做異地產品的拼團預售,以及周邊各種店鋪的團購。各位想想,如果你所在的小區(qū)團購群,不僅是團購水果生鮮,還可以團購本地的KTV、影院、培訓班、景區(qū)門票的時候。

你對這個群的依賴就會更大,同時作為小區(qū)團長每天要做的事情,收入的來源也就更多了。小區(qū)周邊新開了洗車店團長可以去談團購價,新開的美容院團長可以去談美容卡,順便拿點提成。

所以,目前的小區(qū)團購,僅僅是生鮮團購,也只是生活團購的冰山一角。

這里面存在巨大的機會,團購的風口會重新回來的。

2. 線下消費返利才剛開始

除淘寶聯(lián)盟外,用戶真正享受到京東、拼多多,以及其他類型的社交電商平臺返利這件事情,也就是這幾年的事情。

而且線上分銷消費返利趨勢還愈演愈烈,哪怕有數千家都倒閉了,但整體上還是向前向上發(fā)展的,而且我覺得還沒到天花板的時候。

所以回過頭來,看現(xiàn)在的線下消費返利,就等于是萌芽。云客贊、聯(lián)聯(lián)周邊游先入局,也就做了幾十億而已,與整個市場而言,還很小。

線下消費返利你可以理解為商家開始找精準流量做CPS的廣告投放了。以后也想會有線下消費返利聯(lián)盟的出現(xiàn),和淘寶、京東聯(lián)盟一樣。

當然,這只是假想,還要看2021-2022年的實際發(fā)展??傊€下消費返利這件事情,于商家、用戶、平臺都有利,線下消費返利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

3. 需要線下版的拼多多嘛?

當淘寶、京東發(fā)展如日中天之際,憑借社交/低價/極速模式的線上拼多多電商出現(xiàn)。

所有人都說做淘寶沒機會了,做電商沒機會了,但拼多多還是尋找到了廣大的基層用戶。那目前的線下消費業(yè)態(tài),用戶是不是也同樣對價格敏感呢?是不是理發(fā)太貴,美容太貴,旅游太貴?

前不久一個投資者朋友分享了線下快餐版的拼多多,我當時留言:廣大人民群眾需求。而現(xiàn)在,我也認為,線下消費物美價廉,也有足夠大的群眾基礎。

這也是為什么路邊攤、小商販、小商品批發(fā)市場、兩元店等存在的道理。那么線下版的拼多多消費平臺,如果出現(xiàn),是不是也有機會呢?

基于此,特地分享出來與各位討論。

#專欄作家#

十里村,微信公眾號:十里村(ID:shilipxl),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偶爾分享生活,關注電商、科技,新事物。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本來原來看過這篇文章的標題,一看標題就沒興趣看,剛看到書單,進來看一下,導語部分的“美團其實是從本地服務起家的”,這雙作者的認知?然后看幾個小標題,確信沒啥可看的了。

    來自北京 回復
  2. 雨露均沾≠樣樣精通,背后的資本不允許啊,喝醉容易,想要不醉保持清醒,花生米就只有一盤,美團挑戰(zhàn)攜程酒店業(yè)務也是一樣的敗筆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