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決戰(zhàn)雙11:主播007,避開李佳琦
編輯導讀:今年的雙11,直播帶貨無疑是競爭最激烈的戰(zhàn)場之一。頭部主播李佳琦和薇婭,已經在預售日取得了驚人的銷售成績。其他主播也不甘示弱,品牌方和主播都開啟了“007”的工作模式,為雙11的到來做好充足的準備。本文作者對一些主播和品牌方進行了訪談,收集了一些信息,與你分享。
即使是平日最冷清的直播帶貨群,從10月開始也變得熱鬧非常。
早在李佳琦直播間的聲聲鑼響前,商家和機構就已開啟了針對“雙11”的籌備。各種人找貨、貨找人的合作消息在微信群中此起彼伏,每一句“無坑位費、純傭、有意私聊”、“大量現(xiàn)貨、價格全網最低”的“黑話”背后,是交易大潮接連涌起。
有上半年的行業(yè)大浪在前,今年“雙11”周期拉長,把需求推向新的高度。
和早年售賣期只有一天不同,進入第十二個年頭的“雙11”變得“更長了”:售賣周期從11月1日開始分成兩段(1日-3日為第一波,11日為第二波),預售甚至在10月下旬就提前啟動。根據(jù)淘寶天貓總裁蔣凡的說法,如此安排是為了減輕商家的供應鏈和物流壓力,同時給予消費者更好的體驗。
但對于直播行業(yè)來說,“雙11”變長的影響遠比想象的復雜。
一方面,活動期內可播場次大幅增加,工作強度和合作需求成倍上升;另一方面,由于頭部和中腰部主播都將在這段時間投入更多精力,競爭也變得空前激烈。
“行業(yè)里做得比較Top的,最近都忙瘋了,全在接單”,業(yè)內人士告訴「深響」。
據(jù)「深響」從品牌、MCN機構、服務商等方面了解,幾乎整個行業(yè)都在為了“雙11”超負荷運轉。無論輿論如何起伏,身處行業(yè)內的人感知到的是直播電商的熱度居高不下,新的參與者不斷加入的同時,這把火還從杭州、廣州一路燒到了三四線城市,并在蔓延中成為常態(tài)。
大戰(zhàn)已經打響,但無論是行業(yè)環(huán)境還是競爭方式,都已經不再是之前的模樣。
鏖戰(zhàn)“雙11”凌晨下班、“007”、每天播足八個小時……直播產業(yè)鏈上所有人都很忙,這樣的狀態(tài)已經持續(xù)了一個月以上。
一場直播,從前期研究和洽淡,到寄樣選品、腳本溝通,再到直播預熱、開播以及售后,整個流程處處都需要投入精力準備。所有人都想最大程度地利用這場消費狂歡的勢能,而“雙11”的提前,讓品牌和機構不得不把戰(zhàn)線拉長。
由于可播場次的增多,行業(yè)內合作需求隨之大增,頭部主播因此有了更強的議價能力,這為品牌方帶來了更大壓力。
食品品牌小養(yǎng)創(chuàng)始人小武為了備戰(zhàn)“雙11”也已進入連軸轉狀態(tài),作為品牌方,“雙11”期間他需要在庫存、工廠發(fā)貨、商品折扣等方面加大對主播的配合力度,財務支出的增加只是其中一方面。
“除了錢,貨的扶持也要到位。你得給足一定數(shù)量的貨去配合主播做免單或者贈送活動,這樣才更使老鐵信賴,拉動人氣。”
小武描述的情況是行業(yè)頭部效應的典型切面。由于需求暴漲,頭部主播/機構在抬高傭金的同時,也會對品牌方提出更苛刻的合作要求——“能給的最低價格是多少?比XX主播高的話接不了?!?/p>
面對強勢的頭部主播,品牌方首先需要做的是明確需求:是要虧本做爆款做名氣,還是更考慮ROI。如果產品豐富度不足,是不是得考慮拓寬產品線,利用一部分毛利較高的產品把公司的利潤水平拉上去。經過大量斟酌和計算,才有最后直播間里短短的3分鐘。
做計算題的同時,品牌方還熱衷于從另一條路尋求突破:挖掘中小主播,而后者同樣有意借勢增長。
相比自帶流量的大主播,中小主播的發(fā)展邏輯以“貨帶主播”為主,即憑借產品的優(yōu)勢來提高自身的吸引力。因此,中小主播會積極接下那些有好貨,但不愿意割舍利潤的商家的需求,對于這部分主播而言,“雙11”是追趕的好時機。
身處直播帶貨產業(yè)鏈中,中小主播毫無疑問同樣受到頭部主播的壓制。
壓力之一來自品牌方,品牌和主播間的雙向選擇,本質上是一場圍繞利益精心計算之后的結果。中小主播由于在傳播影響力上無法與頭部媲美,因此也很難從大品牌處拿到低價。
同時,頭部主播可怕的號召力,甚至會影響到中小主播的開播排期——對于美妝垂類的MCN而言,避開李佳琦的直播時間已是一條不言自明的鐵律,這意味著他們必須另尋合適的流量高峰,并通過連麥或PK等玩法來提高主播人氣。此外,為了維護直播間的活躍度,一個主播往往需要開播六到八個小時,凌晨兩三點還在直播并不少見。
“去年還好,今年真的是大戰(zhàn),無論是選品還是直播都要斗智斗勇。”談及籌備“雙11”,MCN機構Sammi文化創(chuàng)始人Sammi語氣中透著嚴峻。
Sammi告訴「深響」,公司在7月的時候就開始準備“雙11”,準備工作包括扶持新號、鋪墊內容、積累腳本等等,招商也是同步進行。一個賬號從創(chuàng)建到開播培養(yǎng)周期相當長,主播和團隊都要一起加班一起成長,并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開播。
除了試圖實現(xiàn)錯位競爭,機構也寄希望于平臺對中小主播的扶持。今年“雙11”期間,抖音舉辦了以排位賽和流量扶持等方式助力中小主播的“抖音寵粉節(jié)”,快手電商也通過流量扶持和現(xiàn)金補貼等方式吸引達人入局。
有意思的是,“雙11”本是電商平臺的年度大戲,但無論是品牌還是MCN機構,在談及直播電商業(yè)務時提及最多的反而是抖音和快手這兩個流量平臺。如果說上半年外界的討論焦點是抖音快手到底有多大決心做好電商,那么現(xiàn)在看來,這樣的聲音已經消失。
因為答案幾乎人盡皆知。
抖快的電商宏圖早在今年618前夕,抖音和快手就已在攪動電商行業(yè)格局?!干铐憽乖凇吨辈デ藙?18變局:抖快兇猛、商家清醒》一文中指出,雖然淘系電商能帶來更高的銷售額,但由于抖音和快手的流量紅利明顯,商家更愿意為之加碼。
近半年過去,這樣的趨勢有增無減。Sammi告訴「深響」:“淘寶的直播不是不做,而是現(xiàn)在進來已經沒辦法跟早期的淘寶電商達人比了?!?/p>
和上半年相比,如今抖音和快手的電商能力已經遠不只是之前的明星帶貨。在明星名人本身營銷勢能的基礎上,短視頻平臺已經完成了對B端和C端的“教育”——抖音和快手不僅是流量平臺,也不僅是電商平臺的引流渠道,而是可以直接交易的電商平臺。
回顧抖音和快手近來的動作會發(fā)現(xiàn),為了進一步夯實電商能力,兩者在對外給流量、給補貼的同時,對內也同步發(fā)力完善電商業(yè)務的配套設施:
- 8月,抖音宣布從10月開始,抖音直播間將不再支持第三方平臺來源的商品。外界認為,抖音意在倒逼商家加入抖音小店自營電商,逐步建立起自有電商閉環(huán)。
- 9月,快手電商推出了“快手好物聯(lián)盟”,旨在從供應端降低達人電商化門檻,同時實現(xiàn)與流量投放工具“小店通”和粉絲頭條的聯(lián)動。
除了收緊平臺策略和豐富工具,抖音和快手也在以各自方式增強平臺的可靠性,包括完善平臺對接機制、清退二類電商、支持第三方物流信息和客服售后服務等等。
顯而易見,短視頻平臺的電商生態(tài)逐漸成型,抖音和快手已經成為電商行業(yè)的核心玩家。
至于哪個平臺的電商能力更勝一籌,多位受訪從業(yè)者將票投給了快手。
“快手的商家后臺更強大,手機端可以清晰看到物流、客服的情況,抖音小店的手機端則在快速優(yōu)化迭代中。”小武告訴「深響」。
相比選擇以電商作為商業(yè)化路徑的快手,今年才開始大力發(fā)展電商業(yè)務的抖音還有不小的距離要追趕。不過,受訪商家和機構普遍對抖音的前景持樂觀態(tài)度,這不僅是因為抖音正在持續(xù)補齊短板,也跟從業(yè)者對平臺本身的信心有關。
“從落地程度看,快手更好,ROI也更高,但從發(fā)展的角度,抖音可能會比較強悍”,有商家如此表示。
根據(jù)公開資料,2019年快手電商完成了約350億的交易額,其2020年的GMV目標原本調高到了1000 億,但在抖音電商2000億的GMV目標被曝光后,快手電商隨即將目標調高至2500億,角力之意不言自明。
根據(jù)《邁向萬億市場的直播電商》報告預測,2020年直播電商整體規(guī)模將達萬億以上。也就是說,除了以往的短視頻流量比拼,抖音和快手之間的電商之爭成為今后的關鍵看點。
“貓狗拼”之外,電商行業(yè)將迎來又一次的顛覆。而一切的緣起,都是直播。
走出草莽時代由于疫情的影響,直播帶貨在上半年成為商家去庫存的救命稻草,直播熱潮因此被點燃。熱潮當中,還有新品牌試圖借直播勢能沖擊爆款,線下商家、供應鏈廠家也期望通過直播實現(xiàn)轉型,直播行業(yè)一時風頭無兩。
伴隨著熱潮,行業(yè)亂象也被屢屢提起。天價坑位費、浮夸的帶貨數(shù)據(jù)、居高不下的退貨率,灰色地帶廣泛存在于這個年輕的行業(yè),以至于有質疑者認為,直播帶貨不過是一個“來得快、去得也快”的偽風口。
不過,從受訪商家和機構的反饋來看,雖然輿論熱度有所降低,但直播行業(yè)還是處于增長狀態(tài),競爭仍然激烈。更重要的是,行業(yè)整體正朝向規(guī)范化方向發(fā)展,草莽時代成為過去。
見微知著,行業(yè)的變化從商家對待直播的態(tài)度就能直接看出。如今,直播不再被當作靈丹妙藥,商家和品牌已經回歸理性,且對“劣幣”和“良幣”的鑒別力也明顯提高。
典型的例子是,早先品牌方在挑選主播時看重粉絲量,但粉絲數(shù)據(jù)其實可以用多種方式“刷”高(比如前期發(fā)布大量美女視頻吸引關注),這樣的粉絲數(shù)據(jù)帶貨轉化價值幾乎為零。踩過坑后,有經驗的商家和品牌更看重主播近7天、近15天的轉化率或成交數(shù)據(jù),對粉絲數(shù)和點贊量等數(shù)據(jù)保持警惕。
顯然,經過上半年的瘋狂后,商家變得越來越“聰明”。更關鍵的是,學會識別各種套路后,商家還為自己爭取到了新的行業(yè)話語權。在各種直播資源對接群里,商家普遍傾向找“純傭”主播,這意味著他們拒絕坑位費,只為直播最終的轉化效果買單。
“只做純傭”背后,其實是主播和商家之間強弱勢關系的變化。以往主播資源供不應求,再離譜的價格也有“頭腦發(fā)熱”的商家愿意買單,但隨著行業(yè)趨于冷靜,雙方的地位已經發(fā)生微妙變化。
在直播最火熱的時候,許多品牌和商家都有類似經歷,即花了天價坑位費,最終的成交量卻慘不忍睹。為此,踩過坑的商家開始“聯(lián)手”改變行業(yè)環(huán)境,“純傭”風氣也就應運而生。
但對于主播和機構來說,“坑位費”的本質是廣告曝光收入。一場直播能帶的產品畢竟有限,加上前期需要大量投入,如果只按最終成交量結算,浪費廣告位不說,機構還有賠本風險。
小武告訴「深響」,一場合作最終是以“坑位費+傭金”還是高傭模式進行,具體得看雙方的議價能力。如果品牌方的東西足夠好,能夠大量出貨,主播方面也會樂于接受純傭,但對銷售量存在不確定性的中小品牌,大部分主播還是會要求收取坑位費。
“大家都不想踩坑,但也不排除有些商家的目的是‘白嫖’”,小武直言。
經歷了熱潮中的踩坑血淚后,商家和品牌對于“刷數(shù)據(jù)”、先買后退確?!俺山涣俊?、拿完樣品就消失的套路已經有了防備能力,這與行業(yè)變得“透明”息息相關。
從品牌和商家處,「深響」獲得了諸如《直播排坑表》、《黑心主播名單》等文件,其中的信息都是根據(jù)從業(yè)者的吐槽和親歷中整理得來。在各種“商家血淚群”里,品牌和商家互通有無,這在相當程度上倒逼著行業(yè)走向規(guī)范。
“大家信息互通很快,商家在我們這里感受到了直播的效果和轉化率,才會選擇持續(xù)合作?,F(xiàn)在基本上是在做口碑,口口相傳。”Sammi告訴「深響」。
除了避開套路,信息不對稱的改善也提高了行業(yè)運轉的效率。隨著平臺對接機制逐漸成熟,人找貨、貨找人的成本在降低,加上地方政府、行業(yè)協(xié)會舉辦的選品推薦會,商家進入直播的門檻也漸漸降低。
一個明顯的變化是,過去在談及直播時往往只會提及杭州、廣州等大城市,但如今三四線城市也在積極參與進直播大潮中,相關產業(yè)隨之發(fā)展。
以直播培訓為例,身在廣東潮州的羽田KC動能導師蘇墅告訴「深響」,疫情明顯催化了商家的直播需求,其所在公司的直播培訓業(yè)務變得熱門,“雙11”期間更是忙到“腦殼疼”。不過,和大城市相比,小城市的信息流通度還是稍遜一籌。
行業(yè)蛋糕越做越大,已經身處直播前線的品牌和商家也有進一步耕耘的趨勢。
Sammi告訴「深響」,一些公司會把原本用于線下硬廣投入的預算轉到直播領域,把直播當作一個常態(tài)化的宣傳渠道。類似的現(xiàn)象也發(fā)生在商家對于流量的看法上,根據(jù)快手S級服務商星站方面的描述,精細化運作和長線運營逐漸成為行業(yè)趨勢。比起強調漲粉和單場轉化率,商家更關注的是通過投放沉淀粉絲、產生復購,讓整體的GMV越滾越大。
從風口浪尖到走向長期主義,直播行業(yè)大半年來的變化像極了大浪淘沙,“劣幣”逐漸被清退,但參與者并未因此而減少。
更多河流匯入后,直播行業(yè)的水面不斷升高。喧囂大浪的減少,只是表象。
作者:鴻鍵,微信公眾號:深響
本文由 @深響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