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十五周年:與名人、記者和假消息的故事未完待續(xù)

1 評論 7321 瀏覽 5 收藏 14 分鐘

編輯導語:Twitter作為全球前幾名的社交網(wǎng)站,也建立了十五年之久,Twitter在美國的影響力也是比較大的;但社交軟件經常會面臨一些固有的問題,比如虛假信息、內容等等;本文作者分享了關于Twitter十五周年的發(fā)展以及思考,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北京時間2006年3月21日晚上,一個名叫Jack Dorsey的人在自己的網(wǎng)站上發(fā)布了第一條消息:“just setting up my twttr”,自此,社交網(wǎng)站的發(fā)展史上又添加了重要的一員。

這個網(wǎng)站由Dorsey等四名成員設計,全名叫做Twitter,意為“鳥的啁啾”。

誰都不曾想到,這個僅由四人團隊開發(fā)的產品,會在后來成為Alexa全球排名第三的社交網(wǎng)站,會在今天擁有將近1.9億的日活躍用戶,會成為年營收34.6億美元的商業(yè)巨頭,會深刻而又廣泛地影響著世界的方方面面。

Twitter十五周年:與名人、記者和假消息的故事未完待續(xù)

這條消息前段時間以NFT的形式賣了290萬美元。

本文將借Twitter誕生15周年,聊一聊Twitter的早期發(fā)展與用戶特征,并簡單探討其作為社交網(wǎng)站與虛假信息、與媒體記者、與名人之間的關系。

一、15歲的Twitter如何走到今天?

Twitter一經誕生就經歷了迅速的發(fā)展:2007年時,Twitter平均每季度會產生超過40萬條消息;這一年,Twitter作為網(wǎng)絡技術服務商,在歷史悠久的“西南偏南”藝術節(jié)(SWSW)中嶄露頭角:活動期間,Twitter的使用量從每天2萬推增長到6萬推。

在這樣的勢頭下,2008年Twitter平均每季度的信息生產量達到了一個億,是07年底的250多倍。

海量的信息自然帶來了分類的難題,2009年,Twitter根據(jù)用戶的使用習慣首創(chuàng)了標簽功能,為推文里出現(xiàn)的所有“#XX”形式的話題添加了超鏈接;這一功能方便用戶及時定位到所需的信息,促進用戶的參與,為未來的品牌營銷埋下了一個伏筆;此后,標簽功能被Facebook、Instagram等幾乎所有的社交媒體所效仿。

2010年,Twitter在用戶的檢索結果和時間線中引入了推廣推文,后來又在搜索欄推出了趨勢話題(Trending topics),廣告的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展,Twitter終于開辟了廣告收入的商業(yè)版圖。這一年Twitter的營業(yè)收入達到了2800萬美元,也是在這一年,Twitter的月活躍用戶突破了1億大關。

在產品誕生的初期,Twitter只被定位為利用手機短信連接的微型博客,每個帖子的長度限制在140個字符之內;如今,Twitter早已成為社交網(wǎng)絡巨頭,并于2013年11月登陸紐交所,推文的長度在2017年被擴展至280字符。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Twitter擁有1.87億日活躍用戶,其中有20%的用戶分布在美國,剩下的80%則分布在全球。美國仍然是Twitter的最大市場,在日本、沙特阿拉伯和英國,Twitter的滲透率也很高,分別達到了總人口數(shù)的40%、35%和25%。從用戶構成來看,25-34歲、35-40歲、18-25歲的群體成為主流。

根據(jù)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數(shù)據(jù),與美國普通公眾和其他主流社交網(wǎng)站用戶相比,美國的Twitter用戶呈現(xiàn)出更為年輕、收入更高、受過高等教育比例更高的特點;可以說Twitter從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中產及以上階級的網(wǎng)絡社交取向,同樣也對這些階層具有更高的影響力。

Twitter十五周年:與名人、記者和假消息的故事未完待續(xù)

美國Twitter用戶與普通群眾的特點對比,圖片來源:皮尤報告

Twitter十五周年:與名人、記者和假消息的故事未完待續(xù)

美國各主流社交媒體用戶特征對比,圖片來源:皮尤報告

二、治理虛假信息,值得關注的3項舉措

隨著用戶體量的擴大和商業(yè)價值的增長,社交網(wǎng)站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從“渠道”到“信息集合平臺”的轉變也為Twitter等社交網(wǎng)站帶來了不少問題:假新聞就是其中之一。

為了打擊假新聞,Twitter做出了不少嘗試和努力。

1. 成立事實核查聯(lián)盟

早在2015年6月,Twitter便與Google、Facebook等9家機構共同成立了First Draft Coalition聯(lián)盟,旨在打擊社交網(wǎng)站上的虛假新聞,為社交網(wǎng)站用戶提供良性的新聞環(huán)境。

該聯(lián)盟的成員在新聞編輯、事實核查、道德準則等方面展開了廣泛的合作,幫助用戶驗證新聞的真實性,從而阻止虛假信息的傳播。

隨后,該聯(lián)盟擴展為新聞編輯室、高校、網(wǎng)絡平臺和社會組織的國際性合作網(wǎng)絡,在全球范圍內與假新聞展開斗爭。

2. 引入傳統(tǒng)媒體的報道

除了事實核查等操作,Twitter在2018年以植入電視新聞的方式輔助打擊虛假新聞。

網(wǎng)絡中充斥著大量虛假信息,巨頭們逐漸認識到報紙、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仍然是最值得信賴的消息來源;于是Twitter選擇在網(wǎng)站和客戶端嵌入來自地方電視臺的權威新聞,以這種方式報道重大事件,聚合用戶對新聞事件的評論,避免虛假信息的傳播。

3. 采取分級處理信息的辦法

在疫情時期,Twitter針對平臺上出現(xiàn)的與疫情有關的爭議信息,采取了分級處理的辦法。對于宣傳虛假治療方法、引發(fā)社會恐慌、破壞官方防疫努力等具有較高危害性的信息,Twitter會予以刪除,并封殺相關賬號。

對于討論病毒來源等具有一定爭議性的信息,Twitter則會在相關推文上添加表明信息“可能存在誤導”的警告和標簽,標簽指向包含更多信息的外部信源。

三、有人受益有人逃離,記者的復雜使用心理

在平臺日益壯大的今天,社交網(wǎng)站不僅僅是渠道,而是轉身成為了內容集散中心。數(shù)字平臺與傳統(tǒng)媒體、與新聞工作者之間的關系也更加復雜和微妙。

對于許多記者而言,Twitter是他們接觸信源、了解熱點、與讀者互動、獲取更高流量的有效工具;而記者也通過運營社交媒體上的私人賬號、及時頻繁地更新規(guī)范化的推文,為Twitter賦予了部分時事報道的功能。

過去一年里,美國遭遇了疫情侵襲、種族歧視動亂等事件。在這些事件中,Twitter的力量凸顯,成為了新聞工作者評估事態(tài)發(fā)展、呼吁大家關注社會問題的平臺。

同時,Twitter越發(fā)深入新聞報道的程序當中——記者們更愿意在此跟蹤熱點、發(fā)布信息。隨著越來越多的記者使用Twitter,推文的權威性也與日俱增,精英群體愈發(fā)愿意將Twitter視作優(yōu)質信息來源,由此強化了Twitter年輕化、高學歷、高收入的用戶群體特征。

但另一方面,流量是一個巨大的擴音器,能夠帶來掌聲與鮮花,也會帶來惡意和傷害。

通過網(wǎng)絡的聚合,記者可能會直面數(shù)倍規(guī)模的不同意見者,甚至他人的攻擊和威脅;除此之外,龐大的信息流也會將記者們卷入網(wǎng)絡上的紛爭而失去自己的獨立判斷,他們可能會被瑣碎的推送打擾而忽視更加重要的社會議題,可能會面對一天24小時的各類偶發(fā)信息而失去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甚至也可能被網(wǎng)絡上的假新聞誤導……

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記者選擇與Twitter保持距離,也有些記者選擇投入其他慢節(jié)奏社交媒體的懷抱。

四、話題不斷,Twitter與名人互相依賴

自Twitter誕生以來,與名人一直屬于強綁定關系,數(shù)不勝數(shù)的意見領袖在這個平臺上“安家”,并以此為渠道向世界輸送自己的影響力:演員Ashton Kutcher是第一個在Twitter獲得百萬粉絲的人,歌手Katy Perry則是第一個獲得過億粉絲的Twitter用戶。

截至2021年3月底,排在Twitter粉絲數(shù)量前三名的用戶分別是奧巴馬、賈斯汀·比伯和水果姐Katy Perry。

政要、明星、商圈大佬和社會名媛,組成了Twitter用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有太多名人借助這個平臺創(chuàng)作過火爆全球的熱門話題,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名人通過Twitter制造了許多戲劇化的場面。

例如,如今人們已經非常熟悉的Donald Trump與Twitter的“愛恨糾葛”。其實,早在2009年5月4日,前者就發(fā)出了第一條推文,為自己參加的電視節(jié)目做宣傳。彼時的Twitter剛剛起步,Trump將其視作一個提升品牌知名度的良好渠道,他在這個平臺上發(fā)布自己的房地產生意廣告、宣傳書籍和媒體見面會,為商業(yè)好友捧場等等。

后來,Trump和Twitter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有人統(tǒng)計過一些數(shù)據(jù),比如他曾創(chuàng)下單日發(fā)布200條推文的記錄,這意味著平均每條推文發(fā)布僅間隔7分12秒;而在近兩年,與社交網(wǎng)站密切相關的一些關鍵詞,諸如虛假信息、陰謀論、事實核查、封號等,也都曾出現(xiàn)在對二者關系變化的描述中。

總之,Twitter上永遠不缺名人話題,無論是共同成就還是不斷博弈,社交平臺與名人之間似乎都是一種相互依賴的關系,誰也離不開誰。名人們未來會在此上演怎樣的故事,仍然是Twitter最誘人的地方之一。

回顧過去15年,Twitter雖不乏虧損、尋求出售這樣的驚險時刻,但如今,終究還是實現(xiàn)了扭虧為盈。對于用戶而言,Twitter早已融入生活,成為他們獲取信息、進行互動、表達意見的重要渠道。

而擺在Twitter面前的依然是所有社交媒體都在面臨的難題:用戶隱私相關政策法規(guī)逐漸收緊,虛假信息的處理任重道遠;同質化產品競爭激烈,新用戶增長疲敝;內容版權監(jiān)管愈發(fā)嚴格,如何處理與傳統(tǒng)傳媒業(yè)的關系……這些問題,可能都需要Twitter在下一個15年交出答卷。

參考鏈接:

1.https://www.ifanr.com/36259

2.https://business.time.com/2013/11/07/the-7-most-important-moments-in-twitter-history/

3.https://www.businessofapps.com/data/twitter-statistics/

4.https://firstdraftnews.org/about/

5.https://tech.qq.com/a/20180216/009978.htm

6.http://atimescn.com/TechnologyView-13530.html

7.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magazines/panache/no-more-fake-news-twitter-will-label-tweets-that-contain-harmful-misleading-content-on-coronavirus/articleshow/75688104.cms

8.https://mp.weixin.qq.com/s/3MmvjSOif3vxMpN_wD59fA

9.https://mashable.com/article/twitter-history-15th-anniversary/

10.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1076945.htm

 

作者:全媒派,公眾號:全媒派(ID:quanmeipai)

本文由 @全媒派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平臺的使用,終歸是要看用戶的。每個不同的平臺都有它專屬的屬性,最終的價值歸屬還是要看給人們帶來了什么。

    來自湖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