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GB才勉強夠用,誰讓手機陷入「安迪比爾」黑洞?

0 評論 5923 瀏覽 24 收藏 20 分鐘

你有沒有感覺現在的手機內存越來越大了?以前我們只需要8G、16G就能滿足日常需求,現在256G的手機,不知不覺間內存就用滿了。到底是誰“偷”走了手機的內存?本文作者對此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與你分享。

盡管手機出貨量整體下滑,但手機行業(yè)仍在持續(xù)「內卷」。年末新機扎堆,各種主打賣點應接不暇。而在一眾機海中,我們留意到一個早已不是秘密的趨勢正愈演愈烈:

12月上市的OPPO Reno 9 Pro 系列兩款手機內存和存儲空間16GB+256GB起售,vivo和小米新發(fā)布的旗艦手機的最高配置也都來到了12GB+512GB。相比之下,2010年的iPhone 4運行內存只有512MB存儲,存儲規(guī)格可選16GB和32GB;當時號稱“為發(fā)燒而生”的配置狂魔小米1,也僅僅給出了1GB的運行內存。

十余年間,旗艦手機的運行內存和存儲空間的起售配置竟已翻了數倍。

在PC產業(yè)有一個安迪-比爾定律 (Andy and Bill’s Law),安迪指英特爾前CEO安迪·格魯夫,比爾指微軟前CEO比爾·蓋茨,意思是硬件升級換代所帶來的性能提高,很快就會被軟件消耗掉。現在看來,手機產業(yè)也陷入了「安迪比爾」的黑洞。

一、誰吃掉了手機的運行內存?

手機的運行內存是指程序運行時需要的內存,運行內存越大,系統(tǒng)運行程序越快。一般來講,在相同系統(tǒng)相同處理器的前提條件下,內存越大,能夠同時運行的應用數量就越多,殺后臺情況越不頻繁,手機的使用越流暢。整體看下來,系統(tǒng)功能的豐富、系統(tǒng)的推送機制以及App的膨脹瓜分了手機運行內存的增長。

過去,各家手機的系統(tǒng)都較為精簡,手機不需要很大的運行內存也可以持久流暢。iOS曾引以為傲的流暢的過渡動效,是iPhone的重要賣點之一。如今,為了打造自身系統(tǒng)的差異化,各大安卓品牌也都在系統(tǒng)交互上下足了功夫。從息屏顯示、主題壁紙,到屏幕組件、過渡動畫,廠商們極盡所能地提供更多“花里胡哨”的系統(tǒng)功能。

OPPO在最新系統(tǒng)ColorOS 13系統(tǒng)中新增“綻放壁紙”,屏幕中的嫩芽會隨著手機使用時長的增加漸漸成長,動態(tài)效果將生機盎然展現在用戶眼前。

小米在最新的MIUI 14中新增了“花寵擺件”,靈動的小貓咪、煥發(fā)生機的仙人掌,在小米手機的桌面屏幕上安了家,仿佛用戶在使用手機時,真的有寵物陪伴。然而到目前為止,花寵擺件的功能真的只是“擺件”。僅有的交互模式為手指點擊,小貓小狗會呈現表情和可愛的動作,盆栽會開花等。到了夜晚,寵物們會同步變化為睡覺狀態(tài)。小米在桌面玩法上著實下了不少功夫,除了花寵擺件,MIUI 14還新增了多變大圖標等美觀大于功能的系統(tǒng)體驗。

華為和vivo也都提供了海量的主題風格,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各式各樣的壁紙和動效。

這些視覺上別出心裁的設計毫無疑問地占用了手機的運行內存。

除了在美學角度豐富系統(tǒng),一些實用性功能如桌面小組件和小窗模式,也占用了手機內存。

以前的桌面小組件往往只承擔App特定功能便捷入口的職責,現在的小組件則已經進化出一定的信息顯示功能和交互功能。比如天氣組件可以實時更新氣溫和空氣質量,賽程組件可以顯示正在進行的體育賽事,一些系統(tǒng)的桌面組件甚至可以直接完成播放音樂等操作,而無需顯示App的打開畫面。

小窗模式近年來熱度較高,在聽網課的時候記筆記、打游戲的時候回消息,小窗模式確實帶來了更方便的體驗。小窗模式的本質是多任務運行,相比于后臺靜默,開啟小窗無疑會占用更多內存。

為了提升硬件的“生產力”,多任務又是廠商不得不完善的功能。就連一向保守的蘋果,也在iPadOS 16系統(tǒng)中新增了“臺前調度”功能。iPadOS 16因開發(fā)該功能不順而延遲推送,可見多任務處理對資源調度能力的要求。如果內存不夠,系統(tǒng)殺后臺頻繁,那臺前調度的“生產力”一說也就沒有了意義。

廠商不僅想在用戶使用屏幕時提供美觀和便捷,還在息屏顯示上大做文章。

在美觀上,各大系統(tǒng)提供了各式各樣的充電動效和動態(tài)息屏壁紙;在功能上,鎖屏界面也具備了一定的信息顯示和簡單交互能力。例如ColorOS可以在息屏狀態(tài)時顯示服務卡片,直觀展示外賣、打車等服務進展信息,iOS則允許iPhone用戶在鎖屏上查看實時體育比分以及。而幾乎所有系統(tǒng)都已經支持在不解鎖的情況下通過鎖屏界面控制音頻的播放和暫停。

息屏顯示、桌面小組件、過渡動畫、小窗多任務,手機系統(tǒng)越來越精致和便捷。精致和便捷的代價,便是犧牲流暢度和內存。

除了運行內存,低功耗內存技術LPDDR的規(guī)格以及SoC 本身的算力也影響手機的流暢度。在各家廠商推出的售價低廉的手機上,由于內存規(guī)格和處理器性能較低,為了保證基本的使用流暢性,廠商會“閹割”手機系統(tǒng),也就是低端機的系統(tǒng)比旗艦機的系統(tǒng)更加精簡。

消費者常常發(fā)現一些低端機的應用圖標是靜止的,而旗艦機在返回桌面時,系統(tǒng)應用的圖標會展示相應的動畫效果;低端機在過渡動畫的細節(jié)上更少、速度更快。由此可見,手機系統(tǒng)呈現的效果和功能的確吃掉了一部分計算性能和內存。

此外,安卓手機廠商為了提高產品競爭力,往往會保持較低的硬件毛利率,轉而通過系統(tǒng)廣告獲取額外利潤。當用戶打開日歷、打開文件夾、查看天氣、打開應用商店……隨處可見的廣告位無時無刻不在加載,在一定程度上也占據了內存。

不過最為“貪吃”的還是App的無限擴張,尤其是安卓——由于國內無法連接谷歌服務器,安卓系統(tǒng)中的App無法像iOS的App一樣由蘋果服務器中繼消息。

iPhone接收消息的機制稱為APNs(Apple Push Notification Service),是在系統(tǒng)底層規(guī)劃好的全局機制,依靠系統(tǒng)常駐進程實現。第三方App與iPhone之間的通訊,先由第三方App的服務器發(fā)送通知給蘋果服務器,蘋果服務器再通知手機終端。因此iOS可以在App沒有運行的情況下,就接收到蘋果服務器發(fā)來的通知。而安卓系統(tǒng)的App各自有用于和各自服務器通訊的后臺進程,即時通信類App和需要推送消息的App后臺保留這些進程才能收到消息。

相比之下,蘋果的后臺機制是一種“偽后臺”,消息通知僅占用專用進程,內存占用更少。而安卓系統(tǒng)無法實現真正的無后臺運行,保留通知進程的App過多,就可能導致內存占用過大,流暢度下降。

圖源:蘋果官網

除了系統(tǒng)本身的特性,App自身也樂于在后臺“頻繁活動”。現在很多App都具備喚醒其他應用的功能,例如電商App在付款時拉起支付App、點擊開屏廣告進入其他App等。在CSDN論壇中,可以搜到至少4種開發(fā)者其他設置喚醒其他App的程序教程,既包括進入App啟動頁,也包括直接調用App活動。

喚醒其他App可以將功能與其他產品進行聯(lián)動,減少操作步驟。例如在登錄賬號時拉起常用社交App進行授權,可以將用戶在各個領域的數據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時社交賬號綁定的其他賬號越多,用戶對社交App的依賴程度越高。很多大廠借此保證用戶的全鏈路都在自己的生態(tài)或合作方手中。更有甚者,可以通過后臺實時調用活動獲取用戶數據,作為個性化推薦的數據來源。

App在后臺的運行,既有為用戶提供便捷操作的目的,也有很多單純利于自身商業(yè)目的的行為。然而不論運行的目的是為誰,App后臺運行占用的都是手機用戶寶貴的內存。在實際中,我們很少能看到開發(fā)者為了保證用戶使用手機的流暢體驗而做出的妥協(xié),大部分企業(yè)選擇消耗用戶的硬件性能以達到自身商業(yè)利益的最大化。

應用在前臺運行時同樣如此,App為了深度綁定用戶,提高人均使用時長,不斷給App加入更多的功能。一些協(xié)同功能的加入可以提升用戶體驗,而另一些只為變現流量、促進銷售轉化的體驗則大幅降低了用戶的使用體驗。例如近年來各大電商平臺在各種節(jié)日時的開屏營銷活動,以及一些本來以功能性為主的App為了獲得廣告收入而在頁面中加載信息流。

功能的濫用不僅在App使用時增加了內存占用,還導致手機廠商在優(yōu)化系統(tǒng)時改變內存資源的配置方式。針對一些需要加載大量信息的App以及游戲App時,手機廠商為了提高應用打開速度,有時會采取預加載的方式。然而這樣一來又會在日常使用時白白占用一部分內存。如果調度策略足夠合理,能夠針對內存使用的波峰波谷采取不同的預加載機制,自然可以改善手機流暢度。如果調度不夠合理,則會出現惡性循環(huán)。

二、誰吃掉了手機的存儲空間

吃掉手機存儲空間的和吃掉運行內存的是同一撥人,手機系統(tǒng)和第三方App仍然難辭其咎。

上述手機系統(tǒng)越來越臃腫的功能,占據了大量存儲空間。不算運行過程中積累的越來越多的系統(tǒng)數據,光是動輒10G以上的系統(tǒng)固件,就讓消費者在購機時直接拒絕了64G及以下的的手機。正如本文開頭所述,近幾年市場上的品牌新機,最低存儲空間配置就來到了128G。在一些數碼論壇中,很多用戶甚至直言,如果想要買一部長期使用的手機,存儲規(guī)格至少選擇256G,不然兩年不到可能又得換空間更大的新手機。除了系統(tǒng)固件,預裝應用也占據了新手機的存儲空間。手機廠商會對外出售“預裝位”以增加收入,和文件夾下方展示的App推薦廣告不同,預裝應用不需要用戶主動操作就已經自動占用了存儲空間。如果不主動卸載,一些很少打開的應用就長期占據了手機存儲空間。

不同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固件大小,少則7、8G,多則13、14G

而真正推動手機存儲空間不斷擴容的“禍首”還是App。

超級App不斷膨脹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微信、支付寶、美團、抖音……這些超級App早已不只是最初的自己,即時通訊、本地生活、電商交易、休閑游戲等等功能應有盡有。而這些超級App還是我們時間的熔爐,用戶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在App上,這就意味著各種記錄、數據越滾越大。

盡管超級App們都意識到了“減肥”的迫切性,但這仍然任重道遠。比如微信小程序其實就很難真的“用完即走”,B站up主“玄離199”在分析微信中哪些內容會存儲空間時指出,微信小程序在第一次打開后會在手機中形成小程序包,用戶在“最近使用的小程序”中刪除小程序并不會刪除已經存儲的小程序包。若要徹底刪除,需要進入設置進行一系列繁雜的操作,普通用戶如果不緊跟教程,很難找到刪除小程序包的操作。由此一來,用戶使用的小程序越多,小程序包占據的手機存儲空間就越多。

而互聯(lián)網一度流行的“極速版”App也很難真的瘦身,它們大多是平臺主攻下沉市場的利劍,更小的安裝包能讓它們更容易地裝載到下沉市場的低配手機上。只不過久而久之,各種功能的展開還是足以讓安卓機成為老爺車。

三、安迪比爾定律何解?

硬件提升與軟件膨脹之間的矛盾,可以說是消費電子行業(yè)的永恒命題。根據“安迪-比爾定律”,正是系統(tǒng)和軟件的膨脹刺激著消費者更換搭載最新處理器的新款手機。但對于手機廠商來說,這實在有些舍近求遠。與其逼著消費者換代,不如優(yōu)化體驗,釋放更多的空間。iOS利用行業(yè)地位建立了嚴格的App上線標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App的無限膨脹。同時,iOS的后臺采用墓碑機制,用戶可以在App被殺后臺后再次打開App時立刻加載上次停留的頁面,既釋放了內存,又沒有增加切換App的操作時間,提高了使用手機的流暢性。

而現在國內幾大手機品牌,也已經采用了墓碑機制來優(yōu)化內存調度。

小米在近幾次系統(tǒng)版本大更新中,對第三方App的行為進行了限制。MIUI 12推出了照明彈功能,當App在后臺調用錄音、錄像和位置定位等功能時,系統(tǒng)會提示用戶并提供阻止操作。在最新的MIUI 14中,小米更是推出了“剃刀計劃”,承諾縮小系統(tǒng)固件大小,并減少不可卸載應用的數量,為用戶提供更多可用空間。此外,MIUI 14還對第三方應用開發(fā)者開放了光子引擎,提供系統(tǒng)底層實時調度核心資源配置的能力,官方宣稱光子引擎可以幫助系統(tǒng)流暢度提升60%。

vivo的OriginOS 3同樣提供了不公平調度、內存融合以及原地復活等機制。不公平調度機制將系統(tǒng)資源優(yōu)先調度給前臺,暫緩后臺需求。官方宣稱不公平調度機制給多任務場景帶來了10%的性能提升,運行更加流暢。內存融合技術則是將ROM的空間借用當成RAM使用,以此大幅提升后臺應用的保活數量。而對于在調度中無法?;畹腁pp,原地復活機制也提供了解決方案。被系統(tǒng)清理的后臺應用,再次啟動時能快速回到之前的狀態(tài)和進度。

其他手機廠商如華為和OPPO,也已經在自家系統(tǒng)中搭載了類似的內存拓展技術和墓碑機制。

MIUI、OriginOS和ColorOS對于擴大可用空間、提高流暢度所做的努力

可以看出,解決內存和存儲空間占用問題的根本動力很可能還是來源于手機廠商。

行業(yè)的共同問題必然需要產業(yè)鏈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參與者共同努力。除了手機廠商對App的限制和規(guī)定,統(tǒng)一推送聯(lián)盟和App監(jiān)管政策需要肩負起更大責任,才能有效遏制App無限擴張。

手機廠商打造革命性技術和創(chuàng)新性體驗才是加速換機周期的根本動力,希望消費者不再因為內存或存儲空間不夠而換機。

作者:皇甫鈺文

來源公眾號:深響(ID:deep-echo),全球視野,價值視角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深響 授權發(fā)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