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中國 SaaS !
國內的 SaaS 行業(yè)已經經歷了多次起伏,那么在這個過程中,SaaS 企業(yè)是否已經摸索出了合適的發(fā)展路徑?在 SaaS 行業(yè)的摸索過程中,我們能總結出哪些應避免的“坑”?本篇文章里,作者便對國內 SaaS 行業(yè)的幾大問題做了總結,一起來看。
周鴻祎前段時間在 SaaS 領域火了一把,他準備補貼 100 億讓中小企業(yè)免費使用 SaaS,且不說這事能不能成,就營銷事件而言,老周又一次成功吸睛。
“老周這是要把 SaaS 顛覆,還是要把 SaaS 行業(yè)搞沒”,這句話一直在我腦海里顯現。一種說不上來的滋味,老周是想把原來用于殺毒軟件市場的套路在 SaaS 市場再來一遍。最后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個人殺毒軟件市場從此覆滅,老周成功地把個人殺毒軟件商業(yè)模式由賣 License (軟件授權) 改造成互聯網廣告模式。
此舉在消費級市場行得通,而在企業(yè)級市場呢?WPS 之前嘗試過,廣告業(yè)務增長迅猛,但同時也挑戰(zhàn)著用戶的容忍度和體驗,廣告業(yè)務也逐漸被 WPS 放棄,在用戶體驗和廣告業(yè)務之間,金山辦公選擇了前者。
兩周前,我與國內幾位 SaaS 企業(yè)的 CMO 和 CEO 聊到一個話題——“SaaS 的原罪”,幾個人都深以為然,說破無毒,我今天放出來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討。
一、巨頭免費,用 to C 的邏輯做 to B
首當其沖的是互聯網大廠,最初以為能“挾流量以令諸企業(yè)客戶”,妥妥的降維打擊。孰不知,十年一個周期之后,互聯網大廠都慢慢地褪去了免費的外衣,開始回歸 to B 的打法,用心做產品,老老實實服務客戶。
然而,免費這件事卻因此被客戶牢記在心。雖然客戶都相信“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他們實際想的卻是“既然有免費的,先用用也無妨”。隨后,很多客戶反應過來——“被收割是遲早的事”,也就失去了熱情,與互聯網大廠之間的關系,也就橋歸橋路歸路了。
當然,互聯網大廠對 to B 行業(yè)的影響和帶動起到了加速作用,他們所到之處皆是“白骨累累”。只要是互聯網巨頭所覆蓋的領域,創(chuàng)業(yè)公司幾乎都被“卷”出天際,再無生機,有的果斷放棄,有的茍延殘喘后宣布關停。
互聯網大廠自己先“卷”一波,再以生態(tài)之名聯合一波,美其名曰“生態(tài)”,實則是以“生態(tài)”之名行“近距離學習”之事。對大廠商而言,生態(tài)是一場測試,而對創(chuàng)業(yè)公司來講,生態(tài)可能是生死,兩者的處境不同,抉擇也就不同。有位創(chuàng)始人講“生態(tài)生態(tài),要有給伙伴‘生’的態(tài)度,對他們 (大廠) 來講調整一次策略可能是掉根頭發(fā),但對于伙伴來講是丟條命?!?/p>
現在互聯網大廠紛紛商業(yè)化,逐漸認命 to B 的慢和客戶價值,但用“免費”邏輯做 to B 的生意,是一件很扯的事。
二、“SaaS 便宜”,影響了客戶的心智
“SaaS 便宜”,SaaS 真的便宜嗎?其實 SaaS 并不便宜,只是用多年來分攤了一次性的高投入,從而讓客戶感受起來好像是便宜了。
幾乎所有廠商在早期傳播時,不約而同地都采用了一個話術“SaaS 比傳統的套裝軟件便宜!”久而久之,在客戶的心智里形成了一個固定的認知——“SaaS 比套裝軟件便宜”。這也給整體 SaaS 行業(yè)的后期增長帶來了巨大的阻力。
企業(yè)軟件相比硬件而言,其價值一直被低估,中國企業(yè)骨子里不愿意為軟件付費。企業(yè)管理軟件帶來的價值是滯后的,并且和管理流程緊密相關,最終也說不清楚是軟件發(fā)揮了作用還是流程改造發(fā)揮了作用。
軟件本身沒有賣出價值,在推廣 SaaS 時再提“SaaS 比傳統軟件便宜”,我能理解是為了快速搶傳統軟件的客戶,但同樣在客戶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氨鶅鋈撸且蝗罩?,想改變客戶心智,絕不是短時之功。
一位已經上市的 SaaS 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兩年前曾說過,“不要再談 SaaS 比傳統軟件便宜了,價格只是決策中的一個因素,應該先談為客戶解決了什么問題,帶來了什么價值。”
三、過度 PR,產品沒完成 PMF 前?go-to-market
曾經在 SaaS 最火爆的時候,很多廠商過度 PR,且不說產品過沒過 PMF,甚至創(chuàng)業(yè)一開始就被投資機構帶起了 PR 的節(jié)奏。一路煙火一路歌,創(chuàng)始人變成了 to B 創(chuàng)業(yè)明星,高估值拿到下一輪,再拿一輪……
他們被推到臺前,干著自己不擅長的事,像個提線木偶。但畢竟是創(chuàng)業(yè),最終還是要拿產品說話,產品沒過 PMF,客戶越多,死得也就越慘。
對行業(yè)的傷害是,這一波下來,整個行業(yè)進入了一個浮躁期,to C 端的創(chuàng)業(yè)者大量涌入 to B 市場,開始“創(chuàng)業(yè)”。崔牛會見證了很多創(chuàng)業(yè)者的創(chuàng)業(yè)全過程,“看他起高樓,看他宴賓客,看他樓塌了!”
投資機構幫忙而不添亂,投資本身是趨利的,這沒有問題,但通過過度 PR 去收割“不懂行”的投資人,吃相……
四、互聯網企業(yè)自研,并不是好客戶
曾經有個段子,某互聯網大廠的大 BOSS 對硬件預算是幾個億幾個億地批,眼睛都不眨,但如果是 100 萬的軟件預算,就會問,“為什么要買軟件,自己做不了嗎?”
這,就是現實。
其實這里也并不特指互聯網大廠,但凡自己覺得有研發(fā)能力的企業(yè),第一反應都會選擇自研。這還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一旦自研完成,他們就會想“能不能讓能力外溢,向外輸出”,由此帶來的是進一步擠壓了創(chuàng)業(yè)者的生存空間。
前段時間,國內一家開源數據庫的高管向我吐槽,原先以為互聯網廠商是他們最重要的付費客戶,但最終發(fā)現,當向互聯網廠商收費時,他們會很詫異地說,“我們這么大的品牌,愿意使用你們的產品,成為你們的案例客戶,你還問我收費?應該是你們向我們付費才對吧”。
別再說小企業(yè)沒有付費意愿了。看似有購買力的互聯網大廠,首先想的都是自己干,其次才是選用現成的,最后即便用了也不會付費。
五、漠視知識產權,抄襲成風
前幾天,明道云創(chuàng)始人任向暉一篇致敬友商的文章刷屏了朋友圈,聊的就是抄襲的事。先講個故事,多年前在崔牛會群里有一個創(chuàng)始人吐槽抄襲的問題,另外一位創(chuàng)始人打趣道,別人借鑒了你的產品,那你的產品是否也借鑒了別人的?這一個打趣,引發(fā)了大家對知識產權問題的激烈討論。
國內知識產權雖然有明確的法律法規(guī),但是整體上來講,大家對知識產權還是相當漠視的。被任向暉吐槽友商像素級抄襲時,也有創(chuàng)始人附和說,“崔牛會應該帶領大家一起抵制這樣的行為”,我曾經也思考過這個問題,可是這個問題就像當年崔牛會推“百度投放關鍵字聯盟”,總會有人破壞規(guī)則,管理起來極其艱難,最后無疾而終。
對知識產權的漠視,助長了抄襲者的氣焰。有抄襲界面的,有抄襲 PPT 的,記得有一家廠商(現在已經被收購),他們借用了友商的一個腳本文件,連腳本文件里的注釋都沒改,還是友商的名字,最終吃了官司。而就這樣一家企業(yè)最終還被成功收購了,這上哪兒說理去。
六、沒固定預算,給 SaaS 的支出屬于“零花錢”
上周,我見到了一位目前遇見的年紀最小的 to B 創(chuàng)業(yè)者 (1996年生人),這里不方便透露名字。他屬于海歸派創(chuàng)業(yè)者,他講了一個觀點,細細想來覺得特別有道理。他說,“國外的企業(yè)每年是會對 SaaS 留固定的預算的,但國內企業(yè)是采購完系統之后,看還剩下多少“零花錢”來用用 SaaS ?!?/p>
聽著有點慘,但這卻是現實。沒有喂養(yǎng),怎么可能長出好產品,SaaS 廠商和產品是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大部分吐槽 SaaS 廠商和產品的企業(yè)客戶,其實并沒有真正使用和接納 SaaS ,而是應聲附和。
七、價格戰(zhàn)打沒市場,自己、對手和客戶三輸
2021 年,在崔牛會的年會上,明源云董事長高宇呼吁行業(yè),多打“價值戰(zhàn)”,少打“價格戰(zhàn)”。
廠商沒有足夠的利潤,就不可能在產品和服務上投入足夠的成本,相信企業(yè)客戶是能想明白這個道理的,但是一旦進入招標環(huán)節(jié),要么企業(yè)會引導競標廠商競價,要么廠商自己先“脫個精光”,仿佛是“不爭饅頭爭口氣”也要把單子給拿下。
最終的局面是一個“三輸局”,競爭的兩家廠商或者多家廠商不論誰中標,都不會有利潤,甚至最后一算賬還虧錢,沒中標的廠商丟了一個客戶。其實最慘的是客戶,雖然用一個低價供應商,但是廠商 (供應商) 若不賺錢,那么服務一定會打折扣。畢竟,誰會做賠錢的生意呢?
“價格戰(zhàn)”對 SaaS 行業(yè)的傷害甚至會毀掉一個細分賽道,導致本來成立的生意被打沒。記得 2021 年有一位 SaaS 上市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約了一個賽道 (這里不方便提是哪個賽道)的國內三家頭部 SaaS 廠商的大 BOSS,試圖說服三家可以在簽約客戶時守住一個底價,“約法三章”共同來抵制“價格戰(zhàn)”。當時,大家都深有同感,但真正遇到客戶時,一切又恢復了原狀,該殺價殺價,該免費免費。
八、寫在最后
對于要不要寫這篇文章,我想了很久。我跟蹤中國 SaaS 很多年,經歷了中國 SaaS 幾次起起伏伏,我想沒有人比我更愛這個行業(yè)了。我依然堅信“云”和 SaaS 的未來,且這個時代是不可逆的。未來,“云”一定是世界的中心,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一直有人說,客戶是沒錯的,所有的“搞不定”都是廠商的問題。我不以為然。國內 SaaS 的發(fā)展是畸形的,不論客戶還是廠商,要走的路很遠,但總要做些什么。
最后,留一個小話題,上周跟 1996 年出生的創(chuàng)始人聊天時,他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他在國外的時候會很愿意購買 SaaS,但是回國之后意愿卻降低了很多。這是“南橘北枳”?
96 年這一代尚且如此,可見 SaaS 之路漫漫……
作者:崔強;編輯:燕子
來源公眾號:牛透社(ID:Neuters),企業(yè)服務洞察者。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牛透社 授權發(fā)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保護中小創(chuàng)新企業(yè)就應該對大企業(yè)無良行為開刀,狠罰
又想便宜又想好用,也不看看現在都什么年代了
關鍵問題不是便宜,而是確實不太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