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雜貨鋪,是一門好生意嗎?

0 評論 3779 瀏覽 2 收藏 18 分鐘

“童年的回憶”是目前非常火爆的話題。許多網紅街道都會有童年雜貨鋪的身影。那這個爆款如何在了解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去改進產品和優(yōu)化運營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的解讀。

不知從何時開始,一些帶有“童年”“兒時”“小時候”等字樣的雜貨鋪,出現(xiàn)在多個城市的網紅街道里,然而,走進這些童年記憶的穿梭門,會發(fā)現(xiàn)價格卻不再如童年一樣友好。五角錢的金嗓子身價翻十倍,一角一份的辣條都變成了“零食刺客”……盡管如此,仍然有不少人愿意為之買單,這些雜貨鋪也一度在互聯(lián)網上收獲流量。

大白兔、小當家、無花果、氣泡水;

大哥大、BB機、磁帶、小霸王游戲機;

灌籃高手、F4……

這些充滿年代感的物件和元素,基本是每一家童年雜貨鋪的標配。

童年雜貨鋪,并非具體的某家店的名稱,而是泛指一種零售店類型,他們通常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至本世紀初期的物品為賣點,包括零食、玩具、文具、生活用品等,店面也布置成符合那個年代的風格,刻意營造出一種改革開放初期的懷舊復古氛圍。

小紅書上有不少關于童年雜貨鋪的種草貼

當雜貨鋪開始販賣“記憶”,他們如何表現(xiàn)?

一、主打“回到過去”,價格卻回不到過去

經過文化產業(yè)評論的大致梳理,目前,這類型雜貨鋪已經在全國不同的城市開設,并且主要集中在景區(qū)、步行街和商業(yè)廣場。

在“大眾點評”上搜索“童年”“小時候”等關鍵詞,可以發(fā)現(xiàn)在全國多個城市都開設了童年雜貨鋪

這些店鋪雖然名字看起來不一樣,但本質上都是——主打童年回憶。甚至在同一條步行街上,也會有出現(xiàn)好幾家同類型的童年雜貨鋪的情況。

而論及店內的裝修風格,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懷舊復古:色彩飽和度高的招牌、軍綠色的吊燈、富有年代感的墻體標語、編織購物籃……不光在視覺上做足功夫,店內播放的八九十年代經典兒歌和流行曲目,也試圖讓顧客夢回童年。

但是,看到價格的那一刻,又瞬間把人拉回了現(xiàn)實。

童年雜貨鋪里售賣的商品及其特點,總結下來大致有兩類:

一類是舊的物品,主打懷舊。這一類通常是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流行于大眾的商品,比如大白兔奶糖、大大泡泡糖、無花果干、麥麗素、足球巧克力、猴王丹、頭頂一朵小花的粘花餅干等這些“80后”“90后”的童年零食,其價格就算與當下的市場價對比,也是翻了好幾倍。

以筆者走訪的一家位于廣州的童年雜貨鋪為例,一瓶凈含量10克的“無花果”店內售價為4元,而在某電商平臺,同品牌、同凈含量的“無花果”售價為9.9元12瓶,一瓶還不到1元;一杯凈含量132克的“旺仔”茶凍店內售價為12元,而在電商平臺上不同店鋪的售價區(qū)間卻在4~6元/杯。

△凈含量358毫升的“華洋1982”老廣州風味汽水,貨架上隨意貼著的價格標簽為12元/瓶,而在天貓官網,6瓶裝的整箱價格還不到30元。

另一類是新的物品,套用老包裝。這一類零食并不屬于大眾“記憶里的味道”,但是它們憑借復古風包裝,也混入到了雜貨鋪的貨架上,價格同樣是偏高,而且印在商品外包裝的商品信息少且隱蔽。比如,在筆者走訪的某童年雜貨鋪就有一種名為“外婆家的水壺” 的飲料,店內售價為8元/瓶,而在某電商平臺上即使按照量少的價格去購買,每瓶也只要不到2元。由于并非大眾熟知的品牌,翻看其商品信息,會發(fā)現(xiàn)其印刷效果欠佳,難以辨清。

事實上,關于懷舊零食變“價格刺客”,此前就有媒體報道過不少。

那么,這些主打童年回憶的雜貨鋪,究竟是如何鋪展開來的呢?

二、販賣童年記憶,“懷舊經濟”在舌尖上的布局

當下,“憶往昔”“懷念童年”成為了很大一部分人的情感疏導,就近一點來看,從王心凌的再度爆火到《灌籃高手》大電影的火熱刷屏,一波波“回憶殺”正在上演,在如今消費升級的背景下,許多商家把目光投到“懷舊經濟”這一方向并進行布局,把懷舊元素鏈接到各種聯(lián)名、商店、餐廳等,利用情懷變現(xiàn)。

融合了傳統(tǒng)民俗餐飲和潮流文化的網紅“文和友”,因其復古懷舊的裝修風格,一度成為年輕人的打卡點。

而“童年”這張懷舊牌,在餐飲和零售行業(yè)打得尤其響。以走童年路線的兩大資深玩家肯德基和麥當勞為例,無論是去年六一肯德基推出的可達鴨玩具,還是今年六一麥當勞推出的麥樂雞塊造型的俄羅斯方塊游戲機,都在網上火了一把。在電商平臺,淘寶與拼多多也出現(xiàn)了許多“童年記憶”,帶著“80、90后”字樣的零食引來了極大的流量駐足。

對于社會中堅力量的“80后”“90后”人群來說,他們的童年正好是處于改革開放時期的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而當年流行的零食、玩具和生活用品等,好比一個個時光符號,喚起他們的童年記憶。

克勞銳指數研究院發(fā)布的《2022年年輕人生活消費觀察——食品飲料篇》的數據顯示,有94.7%的年輕消費者會因為懷舊心情而購買小時候的零食、飲料。

嗅到了這樣的商機,童年懷舊風雜貨鋪應運而生。如前文所述,大多數童年雜貨鋪開設在旅游景區(qū)、網紅街或者大型購物中心,他們正好迎合了出行旅游的消費主力軍,讓橫跨幾十歲的消費者群體都能在這些小物品里找到與快節(jié)奏生活相對的慢記憶,靠著對流量的精準把控,成為了網紅街里的網紅,甚至變成一種社交符號,吸引著消費者來打卡、買單。

當然,消費者也清楚地知道,在這些雜貨鋪買到的物品只是在一瞬間喚醒童年,面對其翻越數十倍的價格,實質是在為自己的情緒和心理付費。童年雜貨鋪正是抓住了集體懷舊的心理趨勢,憑借用“舊”物品組建的“新”消費場景走進大眾視野,以提供帶有年代感、復古味的沉浸式消費體驗打開了市場,其本質是情緒營銷。

也許有人會問:“這不就是小賣部嗎?”但實際上,和普通個體小賣部相比,這些風格雷同的童年雜貨鋪幾乎都是以加盟店或連鎖店的形式開設,走的是品牌化路線。如在網上比較火的“尋找童年零食店”“童年懷舊小胖主題店”“愛上小時候”等童年雜貨鋪品牌,均有所屬的連鎖運營公司主體。

在經營模式上,以直營連鎖和特許加盟兩種為主。

在空間設計上,他們有統(tǒng)一風格的門頭、物料、服裝和裝修。

在商品配置上,他們主打 70~90 年代的懷舊零食、玩具和生活用品,這一點和其他休閑零食品牌對比,品類更多,綜合性更強。

而說到綜合性,和美宜佳、喜士多、全家等生活服務便利店連鎖品牌相比,他們又有著鮮明的風格和差異化的消費體驗。

童年懷舊小胖主題店的招商加盟宣傳

然而,由于其連鎖加盟的性質,不同品牌的童年雜貨鋪雖然叫法不一樣,但是賣的商品其實大同小異,在一段時間內可能會大獲成功,但長此以往,這種在易于復制的商業(yè)模式下所打造的消費場景難免會出現(xiàn)缺乏新意、復古潮泛濫、同質化嚴重等問題。

三、童年味,如何有效延續(xù)?

一直以來,大眾眼中能懷舊的地方也就是酒吧、復古風餐廳、歷史文化博物館等,對于童年雜貨鋪這樣的新型消費場景,不少消費者會在一瞬間覺得新奇有趣,覺得進店消費還能來一波“回憶殺”也不虧;商家遵循的大概還是普通零售業(yè)的那套邏輯——只需把產品和服務賣出去,這門生意就算成功。

然而,當遇到虛高的價格或者發(fā)現(xiàn)商品與預期不符時,消費者痛批“智商稅”時,甚至被收到大量差評和舉報投訴時,商家又是否能意識到,其實他們并沒有掌握“懷舊經濟”的真正門道。一方面是懷舊消費的潛力巨大,另一方面卻是懷舊產品的只著重情懷而忽視體驗,供需之間的不對稱讓龐大的市場需求得不到有效釋放。

遍地開花的童年雜貨鋪,有人種草,亦不乏吐槽。

現(xiàn)實中很多懷舊產品,總是在發(fā)現(xiàn)一個主題后“一哄而上”,童年雜貨鋪的雷同扎堆,實際上是對懷舊主題文化的開拓不足,停留表面。

那么,當下主要面向“80后”“90后”消費群體的童年雜貨鋪,該如何延續(xù)大家記憶中的童年味道呢?

上述克勞銳指數研究院的報告指出,年輕群體的“懷舊情懷”濃厚,對記憶中的味道容錯率低,如果味道和記憶一樣,他們會長期購買,如果味道改變或者變化很大,只會購買一次來滿足懷舊心情,向經典致敬。

因此,要讓消費者覺得物有所值,首先,在品質上,應盡可能還原大眾記憶中的味道,除了做好品控之外,還要考慮貨源的合理性、產品引進是否正確合適等問題,避免出現(xiàn)“掛羊頭賣狗肉”的現(xiàn)象。

其次,在價格上,要公道合理。童年雜貨鋪雖然主打懷舊商品,但本質上是新型業(yè)態(tài),對于販賣童年記憶的新潮品牌,消費者雖然充滿好奇,但同時也會選擇低頻率試錯,趨于理性的消費者在意的除了產品本身的口味,還有價格。由于被賦予了情懷和創(chuàng)意,童年雜貨鋪的商品往往會比普通零售店賣得貴,這是正??梢岳斫猓M者可以為情懷和懷舊溢價,但如果太離譜,性價比不高,往往會適得其反。

懷舊不代表長久,“懷舊”對于品牌而言只是一個賣點,而非為了懷舊去懷舊,最終的目的是要促進消費。因此,童年雜貨鋪在保證自身質量與服務的前提下,還要升級營銷策略。也就是說,除了零食和玩具,還有什么可以賣,還有什么更值得賣,以及還有什么除了直接賣產品之外的服務可以開發(fā)。

大眾對某個時期的記憶往往源自一些特殊的符號或載體,比如一件物品,一種味道,一個群體,一些現(xiàn)象。這些符號或載體歷經歲月的沉淀,逐漸被刻下了歷史和文化的烙印,最后演變成為某個年代、某個地方的象征性文化。童年的“味道”,實際上就是一種根植于歷史和地域的文化載體呈現(xiàn)。

上述克勞銳指數研究院的報告就指出,年輕群體在味蕾消費上的理念之一就是“特產嘗鮮”,而不同代際的群體有著不同的消費心態(tài)。比如,“80后”會傾向于帶有地方特色的正宗特產;“90后”會主動嘗試各地新奇小眾的特產,部分人表示“哪怕評價不好也會想買來試試”。

懷舊消費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調動某個群體的集體記憶以實現(xiàn)經濟效益。對于“80后”“90后”甚至逐漸成為消費主力的“00后”來說,懷舊已經不僅僅是集體記憶的宣泄和簡單的情感表達,更多的應該是個性化的產品與服務。要想把“懷舊”這張牌長久有效地打下去,考驗的是童年雜貨鋪這種新興業(yè)態(tài)對地域文化的挖掘、整合和表達能力。通過空間和業(yè)態(tài)的更新迭代,實現(xiàn)文化的再生和再現(xiàn),無論是對于商家還是城市文旅業(yè)的發(fā)展而言,都是保有活力的一種途徑。

四、結語

歸根結底,懷舊生意的價值是時間賦予的,也很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消費主力的更新迭代而獲取新的定義。以“00后”為代表的新生代消費者未必認同父輩購買的品牌,今天暫時成功擊中消費者的“回憶殺”也可能淪為明日黃花。童年雜貨鋪只是懷舊經濟下的一個縮影,如何在了解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去改進產品和優(yōu)化運營,從而與消費者持續(xù)產生共鳴,將是多數想打“情懷牌”的品牌需要不懈探索的命題。

作者:劉青;編審:時光;編輯:半島

來源公眾號:文化產業(yè)評論(ID:whcypl),中國文化產業(yè)頂尖新媒體。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文化產業(yè)評論 授權發(fā)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