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送禮物”的人,已踩雷
前段時間,電商平臺紛紛推出“送禮物”功能,試圖借助社交傳播和消費創(chuàng)新掀起新的購物熱潮。
然而,這一功能上線后卻遭遇了諸多問題:從發(fā)貨延遲、退換貨困難到隱私保護不足,消費者的體驗并不理想。
本文將深入剖析“送禮物”功能背后的亂象,探討為何這一看似便捷的功能未能贏得市場青睞,以及電商平臺在推廣過程中忽視了哪些關鍵的消費心理和文化因素。
2025年,第一個迅速“爆冷”的功能,大概是“送禮物”。
自去年12月微信小店打響第一槍、開啟“送禮物”功能,抖音、淘寶、京東、美團等電商平臺無一不是跟風而至,緊鑼密鼓推出了送禮功能。從圣誕節(jié)到跨年夜,再到春節(jié),似乎都在給這個功能“乘風”走紅的機會。然而,一片押注聲后,卻并未激起太大的水花。
盡管有數(shù)據(jù)顯示,春節(jié)期間微信藍包書籍品類送禮訂單環(huán)比增長超10000%,亦有微信小店兩天銷售額近百萬元,但打開各大社交媒體,或許能看到更為真實的一面:有人好奇一試,卻發(fā)現(xiàn)售后問題難解;有人只為“薅羊毛”,自己送禮給自己;而更多人,囿于博大精深的送禮文化,并不會選擇這樣的送禮方式。
十年前,微信曾靠著“紅包”在支付領域殺出了一條血路,而這一次,微信“藍包”掀起的風潮似乎僅停留于廠商之間。
01 送禮變成“花錢買教訓”
“一定不要用微信小店送禮物功能”
“千萬別點淘寶送禮按鈕”
“避雷送禮物功能”
……
或許各大電商平臺都沒料到,“送禮”功能上線近三個月以來,在社交媒體上的相關反饋里,最常見的關鍵詞是“避雷”和“勸退”。
元旦節(jié)前,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網(wǎng)友“魚魚”用了一下微信小店的送禮物功能,給朋友送了一盒巧克力,“相當于發(fā)個元旦小紅包?!?/p>
但讓魚魚沒想到的是,這場送禮變成了給自己添堵。他在社交媒體上發(fā)帖稱,“詳情頁寫的48小時發(fā)貨,結果拖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6天了,找商家沒有任何結果,問不出能發(fā)貨的時間,直接關閉對話,再問就是‘你去退款唄’而送禮物退款是收禮方才能退,讓我去找收禮方操作退款。微信小店官方客服更是解決不了問題,大家一定避雷?!?/p>
微信小店的客服回復
而在這篇筆記下,不少人分享了類似的經(jīng)歷。其中有網(wǎng)友提到“給對象的生日禮物,現(xiàn)在小店都下架了,也看不到物流”“買的禮物很長時間才發(fā)貨,收到了還發(fā)錯顏色了”“派送到一半給我退件了,聯(lián)系送好禮的客服也不回復”“我是春節(jié)給朋友買了東西,他也給我買了,然后商家說最晚2月6日發(fā)貨,我問商家怎么還不發(fā)貨,不帶回我的”……
這倒也不僅是微信小店獨有的問題。一月末,金鑫(化名)在逛淘寶時發(fā)現(xiàn),許多商品下方都標明“支持送禮物”并且“85折”,于是試著下了一單襪子,“沒想到,只是十塊錢,卻陷入了退款難的境地?!?/p>
送禮功能退款難
金鑫在下單后發(fā)現(xiàn),賣家虛假發(fā)貨,物流信息一直沒有更新,當她聯(lián)系淘寶客服,對方表示需要收禮人申請退款,但收禮人申請退款后商家秒拒,當收禮人聯(lián)系淘寶平臺客服,卻得到回復稱“需要送禮人聯(lián)系”。于是,“兩邊的淘小二互相踢皮球,而店鋪售后杳無音訊。”唯一讓金鑫慶幸的是,“還好是便宜的東西,如果是貴價的,不知道有多糟心?!?/p>
這也并非孤例。在小紅書上,有網(wǎng)友也提到,“我也是用了這個功能,買的東西想退掉,但就沒有退貨退款的操作入口”“我用這個兩次,一次賣家截停物流,我發(fā)現(xiàn)后賣家說給我重發(fā),另一次就是不發(fā)貨,一直催也不發(fā)?!?/p>
而除了退換貨困難、發(fā)貨延遲等問題以外,還有一些消費者遇到了一些烏龍事件,比如“我買的東西被別人(不認識的)領走了”……
事實上,售后問題的確勸退了許多“第一批吃螃蟹”的消費者。金鑫稱,“目前來看,只要是使用這個送禮功能,后期一旦發(fā)生售后問題,解決起來非常麻煩,感覺上線這個功能完全沒經(jīng)過對客服系統(tǒng)的培訓?!?/p>
02 終點還是薅羊毛和割韭菜
或許有人會問,送禮物怎么需要退貨?事實上,比起真情實感送禮,很多人是在借送禮之由薅羊毛。
由于淘寶的許多商品支持“送禮物,立享8.7折”,所以不少消費者用自己的大號下單,送給小號,相當于自己以折扣價買給自己。也有網(wǎng)友提到,“可以發(fā)給好友,讓他填你的地址?!痹谖⒉?、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不少與“淘寶送禮物”相關的筆記都與“薅羊毛”掛鉤,其中有標題為“不用湊滿減了”的筆記稱,“新出的這個送禮功能,直接無痛八五折,現(xiàn)在改成九折了,但依然很適合只有一件想買的,不用費心湊滿減了……我直接填自己地址,大小號互相送。”
此外,由于淘寶此前曾針對送禮訂單限時贈送了“包郵特權”活動,許多人也借此節(jié)省了一筆快遞費?!爸跋胭I的一家店一直不包郵,突然發(fā)現(xiàn)送禮物可以包郵,就迅速下單?!庇芯W(wǎng)友提到。
許多人看中的是折扣
而這其實是一個縮影:尼爾森愛科的調查顯示,自購禮物已經(jīng)超越了送禮給伴侶和父母成了第一大送禮目的。毫無疑問,悅己消費正在抬頭,而這與“送禮”功能想要拓寬的社交性卻背道而馳。
即便如此,也有網(wǎng)友總結“這個功能看似很方便,處處是陷阱”。她提到,“禮贈訂單不能換貨,送禮方也看不到物流信息;禮贈折扣和淘寶滿減是一樣的,并沒有便宜;禮贈訂單不能用88vip退運費;禮贈訂單不支持退差價……綜上,還是湊滿減吧?!?/p>
不過,倒也不是所有平臺的“送禮”都成為“薅羊毛”的途徑。相反,微信小店中反而是有部分商家借此“割韭菜”。據(jù)媒體報道,微信小店中的許多微信禮物,實際上來自于拼多多,而商家則借此賺了差價。
在微商小店下單,卻收到拼多多的發(fā)貨信息
比如,一位網(wǎng)友收到一份發(fā)自“小海貍loopy零錢包”的微信禮物,其收到了拼多多的發(fā)貨短信,并顯示的價格為4.58元,但其朋友購買的價格為19.9元;一位網(wǎng)友為好友送去15.8元的AD鈣奶,但朋友收到的拼多多發(fā)貨短信中的價格為13.2元;還有網(wǎng)友為朋友買的珊瑚絨襪子售價18.5元,但朋友收到來自拼多多的發(fā)貨信息卻顯示售價4.35元……
03 電商不懂送禮文化
不過,送禮功能“爆冷”,更主要的原因或許還在于這一消費習慣難以培養(yǎng)。畢竟,中國的送禮文化博大精深。
其一,目前各大平臺推出的送禮功能,出于隱私保護的考慮,大多需要收禮人填寫地址。而步驟較為麻煩,比如淘寶方面,用戶打開應用程序挑選帶有 “支持送禮物” 標識的商品,在商品頁面底部點擊 “去送禮物” 按鈕,完成下單支付,直接點擊 “送給朋友”,會生成淘口令、二維碼等分享選項,通過這些方式將禮物通過多個社交方式分享給朋友。收禮人復制分享鏈接到淘寶應用程序,點開禮物,填寫收貨地址和 4 位數(shù)安全口令,即可收下禮物。禮物領取為24小時內有效,超時自動失效。
“真心想要送人禮物時,一般都想給人驚喜,但這樣送禮物,對方能看見商品信息,就少了一份神秘感。并且,這個領取步驟比較麻煩,倒不如直接由送禮人填寫地址?!闭缬芯W(wǎng)友如此評價道,“畢竟如果是給比較親密的人送禮,肯定是知道地址的?!?/p>
小紅書上的網(wǎng)友吐槽
其二,這種送禮方式適用的場景非常有限。有網(wǎng)友銳評:“商務送禮場景:現(xiàn)在都反腐倡廉了,要送也是直接寄去甲方的公司地址,而且是批量送,這個功能用不上”“給領導送禮這種場合無法用,因為微信要留痕”……如果是親密關系之間送禮呢?又有網(wǎng)友提到“禮品質量無法保證,容易適得其反”“追求他人,送禮最重要的是見面,當面送,這種不見面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圖片來源:小紅書
于是,盡管從微信官方數(shù)據(jù)來看,春節(jié)期間,休閑零食、糖果/巧克力、毛絨/布藝,這類商品訂單量旺盛,書籍類商品更是黑馬選手,經(jīng)典著作、育兒百科等多個書籍品類送禮訂單量環(huán)比增長10000%+。
但據(jù)“最話FunTalk”,一位上海的商家提到,其小店的“送禮訂單”中,收下禮物訂單大概占比為68%。有視頻號MCN主理人在其微信公眾號統(tǒng)計,有微信小店在過年期間的送禮訂單為1013單,已收禮物的訂單為469單,有一半的禮物被退回。
在2025微信公開課PRO上,微信方面曾對送禮物功能解讀:一方面,它利用了社交關系的傳播和背書,形成了一種鏈式反應,將禮物和商品推廣出去。這種方式降低了商家的冷啟動成本,給予了更多小商家生存的機會;另一方面,通過社交化的消費模式,創(chuàng)新了購物的驅動力,預計會產生不可估量的市場影響。
然而從眼下來看,送禮功能想要再掀熱潮,或許得先摸清國人送禮文化的門道。
撰文/黎炫岐 編輯/陳鄧新
來源公眾號:鋅刻度(ID:znkedu),專注科技、互聯(lián)網(wǎng)新經(jīng)濟原創(chuàng)深度報道。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合作媒體 @鋅刻度 授權發(fā)布,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