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終于放大招:「訂閱號+小程序」
如果不搞清楚背后的邏輯,盲目的用「拿來主義」套自家產(chǎn)品,可能會死的很慘。
從1月9日發(fā)布至今,小程序帶給行業(yè)的沖擊并沒有想象中猛烈,尤其和微信公眾號、微信紅包這些劃時代的產(chǎn)品比起來,安靜太多,具體原因后面再分析,先通過兩個例子,說一下最早使用小程序的感受。
- 場景一,正在刷朋友圈,老媽突然要我查一個菜譜,順手打開“下廚房”的小程序,完成任務。
- 場景二,想看股票,解鎖手機,點開“自選股”APP。
場景一說明,用戶在使用微信的狀態(tài)下,切換小程序確實能夠縮短操作路徑,很方便。
但是如果正在看某個訂閱號的文章,由于不想中斷閱讀進度,我會回到桌面,去使用APP 。
場景二說明,如果沒有“正在使用微信”這個前提,流程就變成:“打開微信-發(fā)現(xiàn)-小程序-選中”,相比較,直接點開APP 還是方便點。
這兩個場景反映的是一個問題,單純從線上看,并沒有一個體現(xiàn)小程序絕對優(yōu)勢的場景。(至于不用安裝這個特點,在手機空間越來越大的趨勢下,不算大優(yōu)勢)
連接一切,沒有線下怎么行
在有期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舉了這樣兩個小程序的例子:
在公交車站,你掃一下公交站牌的二維碼就可以了解下一輛公交車到站的時間。
在汽車站,掃一下汽車站的二維碼就可以購買車票,而不需要排長隊。
都和線下場景相關,沒錯,微信對小程序的定位就是「連接線下」,因為騰訊的終極目標是”連接一切”。
這幾年的發(fā)展,微信正在從一個人與人交流的工具,逐漸進化成一個連接人、硬件和服務的“森林”,要實現(xiàn)連接一切的大業(yè),線下場景當然不能放過。
還是張大神,有句被轉(zhuǎn)載無數(shù)的名言,被很多人奉為圣經(jīng),也被很多人吐槽。
一個好的產(chǎn)品應該是讓用戶用完即走,不應該黏住用戶。
其實,大神想強調(diào)的是,對于線下的場景服務,效率永遠是第一位,產(chǎn)品要做到用戶要什么立馬給,而不是拖泥帶水的和用戶兜圈子,用戶停留時間越長,證明產(chǎn)品體驗越差,一輪游的可能性就越高。
更何況,微信2016年日均使用時長4小時以上的用戶較2015年增加了一倍。
要效率不要時長,只有他才能說的有底氣。
所以,如果不搞清楚背后的邏輯,盲目的用「拿來主義」套自家產(chǎn)品,可能會死的很慘。
妥協(xié)和調(diào)整
在已上線的小程序中,只有摩拜和小程序的定位最為匹配,使用場景、操作體驗、需求頻率都屬于標桿級別。
這也得益于摩拜特有的重線下的體驗模式,也指明了一個大方向,小程序更適合那些本身以線下使用場景為主的產(chǎn)品,如果僅僅只把APP的功能進行復制,路子顯然就偏了。
看看目前使用頻率最高的小程序(數(shù)據(jù)來源–阿禪的訂閱號“可能吧”)
大部分都是主打線上的產(chǎn)品,缺乏和線下場景結合的經(jīng)驗和重構場景的能力,或者壓根就沒有線下場景。
這應該也是小程序高開低走,缺乏明星案例的主要原因吧。
微信似乎也急,所以最近的動作特別大,節(jié)奏明顯加快,基本上是隔一兩天就開放幾個新能力,列幾個重要的:
降低注冊門檻,縮短注冊流程
- 個人開發(fā)者可申請小程序。
- 公眾號可快速注冊、認證小程序,無需提交材料,支付認證費用。
增加訪問入口
- 公眾號自定義菜單點擊可打開相關小程序。
- 掃描普通鏈接二維碼可打開小程序。
- 公眾號群發(fā)文章支持添加小程序。
這一大波的調(diào)整,主要釋放出兩個信號。
- 希望參與的人更多,發(fā)揮群眾的力量去創(chuàng)造更多有價值、接地氣的應用場景。
- 通過逐步開放線上的訪問入口,就是在告訴大家:快來吧,線上場景也有得玩了。
放大招:訂閱號+小程序
在小程序目前開放的所有能力當中,“公眾號菜單和圖文支持打開小程序”的意義最為重大,這不僅意味著小程序終于可以借助已有的流量資源進行推廣,也代表微信在“內(nèi)容+傳播+服務”的核心價值鏈條上,將服務體驗的短板補齊了。
而在此之前,微信的自媒體們,只能依靠H5作為內(nèi)容以外的應用服務載體,雖然存在類似「有贊」這種第三方服務平臺,提供了非常不錯的通用解決方案,但是在操作體驗上的局限依舊很大,完全不能和小程序相比。
試著閉眼幻想這么一個場景,在瀏覽完某個訂閱號文章內(nèi)容之后,再也不用通過奇怪的「閱讀原文」去到達服務,取而代之的是顯眼大氣的小程序入口,配合近似APP的操作體驗,整個流程過渡的無比順暢。
同時對于第三方服務平臺來說,也應該更有理由全面遷移到小程序,去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
看,小程序的場景一下子就盤活了。
服務號的使命已完成
最后,大膽的預測,服務號可能會消失,理由如下:
- 本身覆蓋的就是低頻服務,加上「訂閱號+小程序」的組合沖擊,難免徹底淪為雞肋;
- 更重要的是,少一個服務號,就少了一大塊信息干擾源,對于凈化微信生態(tài)圈中的信息噪音有很大效果,符合微信的價值觀。
作者:李哲,微信公眾號:secondthought
本文由 @李哲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zhuǎn)載。
預測不太準,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各種營銷玩法,離不開服務號的,服務號并沒有消失,而且我們在開發(fā)使用了。
還有,小程序的線下例子,只是基于微信延展出來啊,注意,注意!沒有微信就不能這樣買票,看時間了嗎?
所有前提都是基于微信的入口
場景一我能這么理解嗎,減少幾步點擊,僅此而已,但是!目前網(wǎng)頁的性能太垃圾,達不到APP的高度,只能是輕量級的東西
是的,體驗上的優(yōu)化,也是小程序的優(yōu)勢
服務號會以什么形式消失呢?這不太可能,關系到幾百萬的服務號呢
幾百萬是一個總數(shù),得看里面的活用服務號到底有多少,可能沒這么大量級了呢 ??
張大神的那句好的產(chǎn)品應該用完即走的話,是建立在微信的基礎上吧。微信都黏住用戶了。小程序當然可以用完即走。再怎么走,也走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吧~ ??
恩,所以他有底氣嘛 ??
??
可以呀,可以帶上公眾號嗎
好的,沒問題
服務號,講真,存在感好低啊
恩,現(xiàn)在就是作為短信通知用一下
微信的生態(tài)圈越來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