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新媒體下的新聞資訊行業(yè)市場分析
移動新媒體下的新聞資訊行業(yè)已經到了一個關鍵的時期,如何才能把握好這個方向,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對于不同的平臺來說著實是一個考驗。
新聞資訊獲取一直是人們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生活活動,從最開始的電視,紙媒到如今互聯網時代的新媒體,移動客戶端時代,用戶媒體接觸的習慣在不斷地改變,越來越呈現出移動化、碎片化、多元化、互動性的趨勢。同時,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出現了以騰訊新聞、今日頭條為代表的行業(yè)巨頭。
2017年5月8日,全球領先的移動互聯網第三方數據挖掘和整合營銷機構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權威發(fā)布《2017Q1手機新聞客戶端市場研究報告》。報告顯示,中國手機新聞客戶市場用戶規(guī)模規(guī)模已經實現從2015年第四季度的5.31億到2017年第一季度的6.05億的增長,騰訊新聞以41.6%的活躍用戶占比領跑中國手機新聞客戶端市場,而今日頭條則以36.1%緊隨其后。
一. 移動新聞行業(yè)市場整體發(fā)展分析
在2008年到2009之間,智能手機開始廣泛的使用。新浪推出了“掌中新浪”,新聞手機客戶端雛形初現。2010至2012年各大門戶網站相繼推出自己的新聞客戶端。2013年,各大新聞客戶端同質化嚴重,各個品牌紛紛調整戰(zhàn)略。同時,于2012年3月成立的今日頭條,憑借著強大的個性化推薦機制,在各個巨頭之間逐漸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并且經過2014年到2015年的整個行業(yè)的快速增長期,在移動新聞咨詢領域逐漸發(fā)展為巨頭,估值已達百億美元。2016年,各個移動新聞咨詢平臺逐漸進入轉型區(qū),在短視頻,自媒體、直播等相關領域進行布局。
數據來源:小米數聚
2017年以來,多個新聞平臺發(fā)力自媒體,騰訊拿出12億打造“芒種計劃2.0”,百家號拿出100億的利潤分發(fā)給百家號作者,鳳凰新聞實行“千人千面”計劃并且牽線一點資訊主辦 “傳遞?2017自媒體盛典”,UC推出“W+”量子計劃投入10億來支持自媒體;同時,今日頭條在已有的強大基礎上大力拉動名人入駐,且已延伸到火山視頻及抖音這樣的類社交產品,還收購了國外社交新貴flipagram。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平臺對于內容的自主編輯會逐漸減少,更多地作為一個內容聚合平臺以及審核者的角色去挖掘內容,對于用戶來說則會更像一個PGC平臺。
另一方面,短視頻在行業(yè)的地位也愈發(fā)的重要。其可以利用用戶的碎片化時間以及通過較短的時間讓用戶獲得更多地信息。區(qū)別于傳統(tǒng)視頻的時間太長的缺陷,極大的迎合了當前移動互聯網的一個趨勢。所以從2016年爆發(fā)以來至今仍是一個熱點區(qū)域。但是由于在用戶使用較多的地鐵公交等相關場景受流量限制仍然較為明顯,所以至今仍然缺乏一個好的解決方法。(類似騰訊流量卡是其中一個解決方案,各個新聞咨詢平臺可以通過與通信運營商合作進行專屬流量定制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另外,平臺在個性化推薦的方面會更加的精準,用戶對于符合自己口味的平臺依賴性會更強。對于平臺來說,由此帶來的廣告收益也會因為符合用戶心理期許而變多。
二. 市場生態(tài)發(fā)展分析
1. 傳統(tǒng)媒體與互聯網新媒體咨詢平臺對比分析
現今的互聯網新聞咨詢平臺大概可以分為以騰訊新聞、今日頭條為代表的新聞分發(fā)平臺以及以央視新聞、新華社為代表的內容提供商。但是在市場規(guī)模上前者要遠遠的大于后者。
一方面,這說明了傳統(tǒng)媒體內容平臺在轉型互聯網受到了新媒體及聚合平臺比較大的沖擊;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用戶在內容獲取選擇方面更加的趨向多渠道,傳統(tǒng)單一媒體提供的內容已經無法滿足用戶對于多元化的要求。
艾瑞網在2016年8月的調查中,通過互聯網最長獲取咨詢的方式已經超過了調查用戶的95%,現在的份額應該只多不少。這也說明了傳統(tǒng)媒體時代的新聞咨詢平臺亟需轉型,以此來應對移動新媒體咨詢平臺的沖擊。
數據來源:艾瑞咨詢《新聞渠道價值研究報告》
2. 移動時代的群雄爭霸
移動新聞咨詢行業(yè)發(fā)展至今,市場生態(tài)劃分已經比較明確,傳統(tǒng)四大門戶網站的新聞客戶端只有新浪沒有進入top5,但是其在移動內容聚合方面有另一巨頭——微博。另外,于2012年成立的今日頭條表現搶眼,與騰訊新聞形成了第一陣營。對比分析其他數據,今日頭條與鳳凰新聞的用戶滿意度及用戶粘性方面排名最前。這兩個APP分別在短視頻版塊布局較早、版塊位置放置明顯(均為tab bar的第二個欄目),同時分類劃分較為明確,對比其他app更加重要(騰訊新聞沒有同等級的入口,搜狐新聞開始時需要下載相關插件,網易新聞位置靠后)而短視頻又是提高用戶使用時長的關鍵因素。
另外,2015年鳳凰新媒體就投資了彼時個性化資訊客戶端的一點資訊,瞄準智能分發(fā)這一趨勢,同時崛起的新貴今日頭條也是由此擴大影響力,均領先于其他新媒體資訊客戶端,所以筆者分析,正是這樣的先發(fā)制人,使得今日頭條和鳳凰新聞在用戶滿意度以及用戶粘性上面傲視群雄。還有一個關鍵因素是鳳凰新聞是老牌新聞資訊媒體下的新媒體混合物,注重自身內容質量的挖掘的同時又符合新媒體資訊客戶端的優(yōu)勢特點,也是其在客戶中贏得不錯的口碑的原因。
關于剩下不同的新聞客戶端也有著其自身差異化的競爭優(yōu)勢。比如網易新聞更加注重網友跟帖,其新聞內容頁將跟帖放置于一個相當顯眼的位置并且可以十分便捷的切換查看,網友的等級也是由跟帖的數量和質量不斷晉升且title也是跟帖相關,這樣看重評論UGC內容的模式可以更容易的聚合一些忠誠用戶且不易流失,這是其核心的差異化競爭優(yōu)勢。騰訊新聞的核心優(yōu)勢在于其龐大的流量入口以及雄厚的資金支持。百度指數統(tǒng)計,自2011年以來,騰訊新聞一直就占據著搜索指數排名的第一位,直至在2016年7月被今日頭條超越。而騰訊在被今日頭條“反超”之后立即推出了與其功能十分相似的天天快報并且大規(guī)模的進行推廣,其資金實力可見一斑。
數據來源:艾媒報告丨2017Q1手機新聞客戶端市場研究報告
三. 用戶市場分析
據艾媒咨詢數據統(tǒng)計,中國手機新聞客戶市場用戶規(guī)模規(guī)模已經實現從2015年第四季度的5.31億到2017年第一季度的6.05億的增長。但是自2016年第二季度至今,雖然市場規(guī)模還在不斷擴大,但是增長率卻逐漸降低,增速減緩。這意味著新增用戶紅利漸消,用戶數量接近于飽和狀態(tài)。此時,各個資訊平臺如何擴大自己的競爭優(yōu)勢同時補足自己的不足向競爭對手學習其核心優(yōu)勢以此來搶奪用戶就十分的重要。
數據來源:艾媒報告丨2017Q1手機新聞客戶端市場研究報告
1. 用戶對于資訊內容的需求
關于具體內容方面,艾瑞數據調查顯示,在資訊多樣化的時代,用戶更多地在關注獲取資訊的便捷性,時效性,是否體驗好以及是否感興趣,對于信息的權威性以及敏感度有所下降,這也同時解釋了上文中為什么傳統(tǒng)老牌新聞媒體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會被新聞分發(fā)平臺逐漸超越的原因。而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傳統(tǒng)的圖片和文字模式依然被大多數用戶青睞,短視頻載體已占有三成用戶市場??梢钥闯?,用戶在關于新聞資訊獲取方面,嚴肅獲取的需求越來越少,泛娛樂化以及內容較輕的資訊越來越受到青睞。
數據來源:艾瑞咨詢《新聞渠道價值研究報告》
數據來源:艾媒報告丨2017Q1手機新聞客戶端市場研究報告
2. 用戶畫像及特點分析
通過小米聚合、百度指數以及艾瑞數據的人群畫像分析可以得知,新聞資訊行業(yè)的用戶男性遠大于女性,且年齡范圍在20-30歲之間的最多,性別角色與傳統(tǒng)新聞時代的的主要區(qū)別為年齡。年紀稍大的用戶更多地還是傾向于從紙媒電視等傳統(tǒng)渠道方式獲取新聞。對此,廣告商在投放方面可以更加精準的去投放相關內容的廣告。同時符合此用戶畫像的人群購買力比較旺盛,但是其自主性也比較高,如果可以把握相關人群的廣告需求,轉化率應該會比較客觀。
數據來源:小米數聚
數據來源:百度指數
數據來源:艾瑞咨詢《新聞渠道價值研究報告》
四. 未來市場預測
1. 自媒體仍然會繼續(xù)發(fā)力
2016年是自媒體開始發(fā)力的一年,2017年也依舊火爆。在可以預測的未來,自媒體依然會活躍在各大新聞的客戶端中,成為各個內容分發(fā)的中堅力量。同時平臺也會大力支持自媒體用戶,防止平臺自媒體被競爭對手挖去或者自立門戶。自媒體作者主要關注平臺的流量扶持、后臺技術以及物質補貼方面。同時也只有一半的自媒體作者滿意當前的平臺的支持力度。這說明有許多自媒體作者如今還沒有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平臺觀念,主要還是看平臺對于這三個方面的支持力度。這也表明了不同的門戶網站之間還有可以繼續(xù)改進的地方,如果可以將自媒體大號資源搶奪過來,會是一筆不菲的財富。
數據來源:艾媒報告丨2017Q1手機新聞客戶端市場研究報告
2. 視頻領域空間提升巨大
2016年可以說是視頻領域意氣風發(fā)的一年,直播風潮與短視頻的興起,“陳翔六點半”、“何仙姑夫”等自媒體視頻的火熱說明了這個行業(yè)逐漸成為一種主流用戶信息汲取的方式。不同于傳統(tǒng)愛奇藝優(yōu)酷這樣的視頻平臺,資訊類平臺接入的視頻更多是具有上述提到的那幾個性質。所以短視頻與直播依然是最好的方式。在未來的新聞資訊平臺中,視頻領域的發(fā)力空間巨大,同時視頻也可以提高用戶粘性,增強用戶使用時長,掌握好這個風口也有利于今后平臺的拓展。
3. 用戶粘性為下一階段主要業(yè)務目標
數據顯示,2016年今日頭條的用戶粘性僅次于微信。而今日頭條僅僅憑一開始的新聞資訊平臺就躋身互聯網新時代的“TMD”之一。這也讓其他的新聞資訊平臺看到了自己的一個方向所在。同時,由于用戶增量已經到了天花板,且新聞資訊平臺的同質化越發(fā)嚴重,如何可以留住自己的用戶,增強用戶粘性是各個平臺需要考慮的一個重中之重。
4. 各大平臺協(xié)同發(fā)展
由于平臺新聞資訊內容的同質化較為嚴重,今后平臺可能會更加趨于一個內容的協(xié)同化發(fā)展。一來這樣可以使得不同的內容獲取成本降低,同時也可以進行資源共享。二來可以結合不同平臺的優(yōu)勢對自己的缺點就行彌補,拉攏合作伙伴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比如最近一點資訊與鳳凰新聞的結合,新華網與今日頭條的結合,都符合這樣的一個趨勢。
移動新媒體下的新聞資訊行業(yè)已經到了一個關鍵的時期,如何才能把握好這個方向,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對于不同的平臺來說著實是一個考驗。
(本文數據來源于艾媒報告、36氪、愛范兒、小米數聚、艾瑞網、艾瑞數據、百度指數等)
作者:執(zhí)迷,公眾號:執(zhí)迷有悟
本文由 @執(zhí)迷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先坐下支持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