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知識淪為商品,是否“買到”就是“得到”?
當知識淪為商品,買到了并不一定等于得到。
知識付費如何興起?
知識付費、知識變現已成為當下熱潮。這個概念我沒記錯的話,羅振宇先生說的最多,他先做知識脫口秀起家,由于夸張的言論和新穎的形式吸引了一大批粉絲。這期間他一直在模式粉絲的變現模式,賣過月餅、賣過書、炒作過papi醬,他在節(jié)目中也從不掩飾自己賺錢的本性。后來他的團隊突然中止了其他一切的活動,聲稱要聚焦。隨后推出了得到APP,請了大咖,把經驗和知識錄制成音頻,放到APP中賣大力宣傳知識付費。儼然把知識變成了一種商品。當然對應的,還有其鼓吹的認知升級,似乎要想改變人生,那你必須升級你的認知。由于有很多大咖站臺,憑借大咖們炫酷的頭銜和經歷,他確實帶動一股潮流,隨后很多人也跟進這個概念,似乎看到了一本萬利,坐在家里發(fā)財的大商機。一時間互聯網中充斥著知識變現的言論。
而對于普通人,只需要付出少量的金錢,便可以得到大咖們的知識和真?zhèn)鳎屪约旱恼J知升級,想想還真是有點小激動呢。于是,訂閱大咖音頻,似乎成了一種潮流,也是標榜自己愛學習的社交貨幣。
我們?yōu)楹稳绱藷嶂灾R付費?
在如今全民創(chuàng)業(yè)的浪潮中,我們都充滿了焦慮,想抓住一切機會,去提升自己。似乎一天沒有得到點什么就焦慮得不行。突然出現一種報名簡單、付費簡單、參與便捷的學習方式。于是越來越多人,像購買商品一樣,下單知識。這些知識大多被壓縮在30分鐘以內,我想這是他們精心考量過的。太長人們聽不進去,太短不過癮。反正保證每天你在歸家途中或閑暇時間剛好能聽完。內容主要包括技能傳授、精讀好書、某領域知識講解、前言趨勢解讀等。我作為吃瓜群眾,也訂閱了吳曉波的每天聽見吳曉波。確實,在上下班的時候,聽著慢慢的干貨,覺得全新的視覺和知識進入了自己的腦袋,感覺自己真的充滿了力量。“實現財富自由”“好好說話”“100本書精讀”,這些不都是我們夢寐以求嗎?知識付費讓認知升級的概念似乎給眾人帶來了無盡的快感。我付出了金錢,就得了知識,而且還是眾多成功人士的經驗。我終于可以心安了,我在進步,我在學習。你的焦慮因此得到了緩解~
然而,但是很多情況下當你回到具體的工作生活中時,你發(fā)現你還是那個不會說話,思想貧乏的你。你的認知并沒有因為你的付費而得到改變?;蛘哒f,就算了你的認知升級了,你的表現并沒有升級。
你真的學到了東西?
每天聽幾十分鐘的大咖傳授,你就學習到了?每天開車聽書,你就學習到了?你確定邊開車或邊玩手機,你真的學到了東西?
我還記得我高中學數學,每次只把老師講的公式背下來,遇到相應的場景就套用公式,這樣也能解決一部分題。但是遇到一些難題,一些真正拉開差距的題,我就不會做了。后來我終于明白了,我記住了公式,但是并不明白公式推倒的來龍去脈,一旦情景發(fā)生了一點點改變,我就做不出來了。很多拉開差距的題,是需要你深入了解原理,深度理解了該知識點才能舉一反三,要不然只能學個皮毛。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理論,你不去親自推演,證明,你是無法深入了解他的。你可能聽大咖講了一個很牛的觀點,但是不去在各種場景中去練習,了解這個觀點產生的背景,你是無法真正轉化為自己的觀點的和認知的。其實很多人都是利用這種看似簡單的學習方式來麻痹自己,到最后你聽過的東西都是過眼云煙。
知識,他真不是商品,不會因為你購買了他,你就擁有了他。金錢可以降低你獲取知識的成本和難度,但是他永遠不能代替你獲得知識。他可能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種不能單純靠金錢買來的東西。更有勝者,花了大筆錢買了很多課程,訂閱了很多大咖的經驗分享。但是卻很少去學。誠然,互聯網降低了我們接觸到知識的難度,或許也降低了我們學習的難度。但是他不能像芯片一樣,把知識輸入你的大腦。認識升級的唯一方法“學”+“習”,也就是了解某個觀點、理論的前因后果,然后在各種情景中練習,運用。這樣這個知識才真是是你的。這里就有點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有點類似。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
那么,在這個知識也被打包成“快餐”的時代,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去學習?
首先,學習之前一定要明確方向,蜻蜓點水,雨露均沾,最終會陷入無盡的焦慮中;作為普通人,你只有某一方便比別人更優(yōu)秀,才有機會被別人注意到,從而得到更多的資源。這時你才有資格和機會去橫向拓展自己的能力。沒有誰一上來就是全才,如果有那真是天才。
其次,將自己想深造的領域分為各個板塊,將每天學到的知識加入對應的版塊中,形成體系和結構,需要運用時才會信手拈來。人的記憶是有一定規(guī)則的,如果你儲存你的知識是按照一定的結構,那么你在提取知識的時候會更容易。就好比圖書館里的書,分門別類放好,然后建立索引。等到你要找某一本書時,只需要想想這本書是哪一類書,然后按照對應的索引去找他所在的區(qū)域。這樣你找到這本書所用的時間可比你在一堆雜亂堆放的書中找一本書容易多吧。
另外,接收每個理論時,多看看背景和條件。所有的真理都是有條件的,所有創(chuàng)新都是有繼承的。所以要真正理解這個理論,就需要看看他是如何演化、推倒而來。而不是死記硬背一個公式、觀點、定律、經驗。就好比牛頓力學,他只適用于宏觀物理,到了微觀層面,他就不再適用。
最后,實踐和產出比認知更重要,作為普通人,你不能揮動資金指揮別人,能決定你地位的就是你能產出什么東西。你的所作所為決定了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如果你是馬云,可能你只需要構想這個事情怎么做就行了,你可以指揮大批人去實踐、驗證。所以,你可能聽很多名人說升級認知是最重要的,因為對于他們來說,指揮千軍萬馬,比別人想的更遠肯定更重要。但是,對于普通老百姓,你能指揮的就是你自己,別人只會因為你以前做過什么成果來判斷你這個人牛不牛。
當然,要做到以上這些,真的很難,需要強大的執(zhí)行力。大多數都是懶惰的,包括我自己。所以我們需要制定計劃,落實行動,獎勵行動。但這也很難,只有少部分人能做到,2-8定律任然統(tǒng)治著我們。200塊錢的付費訂閱買不來知識、更買不來認知升級!提升自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需要你付出巨大意志力的長期過程。別在幻想通過付費就能獲得知識,互聯網提供了我們一個更便捷的教育方式,提供了我們接觸更優(yōu)秀人的機會。但成長絕對不是簡單的每天路途中的30分鐘簡單累加!
本文由 @蝸牛也是牛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言之有理。認知的提升,需求持續(xù)的學習與反復實踐,反復思考總結,并學以致用,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否則,混亂堆砌,左耳聽進右耳出。無用
很有深度的一篇文章 有思考 有見地
言之有理。學習很難一直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