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刷屏越來越難的日子里,這可能才是突破口

2 評論 8678 瀏覽 7 收藏 8 分鐘

今年的朋友圈對營銷并不友好。朋友圈營銷的思路也不太能按照以往的推廣經驗照搬,必須做出相應變化。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感覺一樣,微信朋友圈正在變得越來越平淡,就連刷屏事件的數(shù)量也沒有了前幾年的瘋狂。你從各個方面都能體會到一個事實,微信朋友圈的傳播環(huán)境已經變了。

在今年,本應該是各大品牌營銷必爭之地的幾大節(jié)日節(jié)點,竟然沒有一例令人印象深刻的朋友圈刷屏案例,從春節(jié)、情人節(jié)、愚人節(jié)、兒童節(jié),到剛剛過去的世界杯和七夕,朋友圈竟然都如此安靜?。ㄊ澜绫陂g華帝等廣告刷屏,但是它并不是針對微信環(huán)境下的推廣)

很顯然,相比于過去幾年節(jié)日期間動輒刷屏的H5,今年的朋友圈對營銷并不友好。朋友圈營銷的思路也不太能按照以往的推廣經驗照搬,必須做出相應變化。今天就說一下在這個后朋友圈時代,什么樣的東西我認為能刷屏。

一. 套路類刷屏會迅速失效

不同于以往的朋友圈,現(xiàn)在用戶早已對各種套路免疫疲倦了,因此以形式創(chuàng)新(套路)為亮點的推廣方式很可能只能起到一次性作用,難以重復套用。因為形式創(chuàng)新的復制成本并不高,容易短時間內大量使用,造成用戶審美疲勞而失效。

刷屏越來越難的日子里,這可能才是突破口

神反轉類套路,現(xiàn)在已經無法刷屏了

舉個例子,今年年初刷屏的兩大知識付費活動(網(wǎng)易戲精課和三聯(lián)讀書卡)出現(xiàn)后,其分傭裂變等一整套推廣手法短時間內層出不窮,以極短的時間完成了用戶教育,時隔半年的今天,再也難在朋友圈看到刷屏級的知識付費活動。悲觀一點看,當活動刷屏時,也就意味著這種推廣套路自此后會迅速被抄襲,然后失效。

再比方說,前幾年還經常刷屏的神反轉類的軟文、段子文,用戶見得多了也就習慣了,更別說千篇一律的測試類H5,今年這類文章/活動刷屏已經少之又少。

形式創(chuàng)新會在短時間內大量抄襲,導致用戶免疫而難以復用。不過,一次成功的形式創(chuàng)新,很可能會帶領品牌信息突破圈層,上到另外一個高度。

二. 重度內容更有可能刷屏

形式創(chuàng)新正在迅速成功-失效,另一方面,內容也明顯呈現(xiàn)重度化趨勢。一個媒介的成熟過程往往就是內容重度化的過程,公眾號已經足夠成熟,以致于輕型的內容幾乎無法在朋友圈中生存。(小游戲也是如此,小游戲隨時間推移,一定會呈現(xiàn)由輕到重的趨勢)

放眼最近一年大規(guī)模刷屏的文章,幾乎篇篇都是相當重度的內容?!稄垞P導演,我愛你》內容雖然狗血,但也洋洋灑灑七八千字的內容;《冰島,人類的終極孤獨》雖然是搶了世界杯熱點,但文章中的冰島圖片和介紹豐富得讓人不得不服;再到前段時間的《騰訊沒有夢想》,更是準備幾個月寫了超過萬字的深度長文……

刷屏越來越難的日子里,這可能才是突破口

而回想一下,輕度內容的刷屏(除了時事媒體資訊類文章),是不是相比之下難得一見?而圖片、視頻在朋友圈刷屏更是少之又少。也就是說,微信朋友圈的刷屏,似乎越來越偏向于公眾號重度文章了,人們也更愿意轉發(fā)重度文章信息。

而公眾號文章的設計出發(fā)點,其實就是打造一個類似于雜志的閱讀體驗,要是往回追溯還能追溯到QQ郵箱中閱讀空間的思路。也正是在這個產品設計思路上,公眾號內容會一直以圖文為主,所以雖然當下短視頻大火,但視頻還是始終無法在微信公眾號生態(tài)內火起來。

所以說生產極重度的內容,會是品牌方刷屏最笨最辛苦,但也是最有效和可靠的方法。

三. 小打小鬧不如集中爆破

無論是什么領域,頭部效應都是普遍存在的,媒介投放是如此,刷屏內容也是如此。不同于不斷輕量級的試錯迭代思路,內容刷屏現(xiàn)在可能更適合“憋大招”。

寫100篇輕量級的文章,也許都不如一篇重度文章的刷屏傳播數(shù)據(jù);做100個不痛不癢的H5,也許都不如一個做到極致的重度H5活動。重點是要讓信息的豐富度突破用戶轉發(fā)的心理閾值。

極重度的內容可以促進人們對信息進行傳播轉發(fā),快速突破圈層壁壘,收獲更廣的受眾,一舉完成質的飛躍。而輕度內容只能在小圈層中小打小鬧,始終會有傳播天花板難題。

所以,全網(wǎng)刷屏傳播更可靠的方法是,多花點時間和精力把一個東西做重做極致,而不是用輕量級原地試錯迭代。信息傳播方法論與產品迭代的方法論是不一樣的。

四. 結語

朋友圈刷屏越來越難,新的形式創(chuàng)新會因短時間內大量套用而失效,傳播內容將會越來越重度,輕量級內容漸漸無法在新的朋友圈傳播環(huán)境中生存下去,與其做大量輕度內容迭代,不如花更多時間做重度內容破圈刷屏。

#專欄作家#

鄭卓然,公眾號:傳播體操(ID:chuanboticao),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廣告營銷、新媒體運營領域老司機,專注分享營銷、運營、商業(yè)的干貨文章及獨特見解。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用戶疲勞而精明!

    來自江蘇 回復
  2. 只是舉例說明,卻沒有深入分析為什么重度比輕度更刷屏的原因。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