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即社交,如何跟Z世代玩在一起?

0 評論 4351 瀏覽 14 收藏 10 分鐘

Z世代的品牌觀、消費觀,對企業(yè)品牌運作將產生深遠的影響,這是一次代際機遇。不少品牌會因此倒下,不少品牌會因此新生。那么,品牌即社交,如何跟Z世代玩在一起?

2018年一過,世界上再也沒有二十多歲的80后了,89年出生的人在2019也正式奔三。而另一方面,多數Z世代已經進入大學,甚至不少已經在社會有過幾年工作經驗,而Z世代的消費理念及習慣,與他的前輩們大不相同。

你或許會感到驚訝,事實上,Z世代不僅不是小眾,而且是世界上最主流的一部分人群。據2017年巴克萊銀行研究報告統計,Z世代(95后及00后)占總人口比例的25%,已經超過Y世代(出生于80-94年,千禧一代)的24%。

圖片數據來源:巴克萊銀行

無論從那個角度看,中國都是擁有世界上最龐大Z世代的國家,9-23歲的Z世代中國擁有近2.65億,15-23歲的Z世代中國擁有近1.49億。

當你以為Z世代的樂趣只是小孩子們的小眾審美時,各種統計數據會告訴你,他們才是主流,而你已經淪為小眾。這就是近幾年品牌商們?yōu)楹我欢ㄒ贻p化、拉攏Z世代的原因。

Z世代的品牌觀、消費觀,對企業(yè)品牌運作將產生深遠的影響,這是一次代際機遇。不少品牌會因此倒下,不少品牌會因此新生。

品牌從信任狀變?yōu)樯缃还ぞ?/strong>

幾乎每一份Z世代的消費行為研究報告都會指出,Z世代的消費動機與渠道多來自于社交。這與以往的品牌邏輯有一定區(qū)別。

品牌的誕生來源于對選擇成本的降低,比如一個無品牌的可樂與一罐可口可樂相對比,可口可樂這個品牌能讓用戶能有口味質量、食品安全、售后服務等一系列標準化的預設,從而省略了用戶對產品多維度的考察,品牌的作用在于用企業(yè)的聲譽進行信任背書,設下信任狀。

但Z世代的消費觀念逐漸在消解品牌這一原有的作用。

一方面,Z世代更熱衷于選擇個人品牌店,對大品牌的忠誠度有所降低。

據阿里研究院2017年雙十一《進擊Z世代》調查報告顯示,Z世代在奇葩創(chuàng)意點的粉絲占比為40%,原創(chuàng)設計店粉絲占比30%,均大大超過前輩。埃森哲的《95后消費者洞察報告》還顯示,Z世代購買復古/二手服飾比例高達30%,遠超80/90后。

圖片來源:阿里研究院《進擊Z世代》報告

對小眾原創(chuàng)品牌熱衷的背后,是Z世代的自我意識覺醒,期待彰顯自我個性,通過原創(chuàng)產品為自己表達。

另一方面,Z世代購買渠道、動機大多來自社交圈,對品牌消費的首要目的也是進行社交。

根據騰訊《2019年Z世代營銷實戰(zhàn)手冊》報告顯示,Z世代典型的消費態(tài)度,是通過進行品牌消費融入所在圈層、維護社交圈,其次是打造鮮明的個人人設。相比于“品牌實用主義”的前輩們,Z世代的品牌消費背后都是社交動機在驅使。

而Z世代的消費鏈條觸點多發(fā)生在社交場景中,如QQ空間、小紅書、QQ群等強社交場景及社群。

圖片來源:騰訊《2019年Z世代營銷實戰(zhàn)手冊》

總而言之,品牌在Z世代的語境下,成為了一種社交工具。Z世代對品牌沒有明確的傾向性,而是欣賞自己認可的品牌價值,認為品牌背后是個人價值觀的體現。

品牌潮牌化 or 品牌空心化

由于品牌對Z世代而言已經成為社交工具,品牌年輕化的動作更多在外觀包裝、設計師聯名、品牌跨界合作等方面切入。

這一方面使得品牌無休止地追逐潮流元素,通過產品追熱點的方式進行話題引爆吸引Z世代人群,這以老干媽衛(wèi)衣、大白兔潤唇膏等國潮營銷最為明顯。

潮牌化,成為多數消費品品牌建設的一大發(fā)展方向。

某種程度上說,這一種不成功便成仁的手法,根據調查顯示,Z世代對熟人分享意愿更高,但同時容錯率也更低,好的創(chuàng)意營銷/產品,會讓Z世代主動傳播,但若不合口味,便留下污點,往后難有翻盤機會。

埃森哲95后調查報告顯示,若沖動消費帶來頻繁退貨,若不能讓Z世代人群滿意,僅3%選擇“仍會回來”,高達32%選擇“絕不再光顧”及“可能不會光顧”,也就是說,Z世代一旦被冒犯,可能有2/3將會因此流失。

圖片來源:埃森哲《全球95后消費者調研中國洞察》

另一方面,由于Z世代對品牌的選擇動機從“認同品牌價值”轉變?yōu)椤霸谄放浦袑ふ易晕覂r值”,小小的一個觀念轉變代表著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角色互換,從“我主張”到“我適配”,其中可能會出現品牌價值模糊消解,過于追逐外在表現及感知,造成品牌空心化的后果。

品牌如何融入Z世代的社交圈?

Z世代由于熱衷于社交分享,同時容錯率低,將導致品牌的馬太效應更加顯著,對于品牌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

目前來看,品牌希望融入Z世代社交圈基本功無非可以歸結于三點:顏值、創(chuàng)意、黑科技

顏值自然是指能夠幫助Z世代人群實現社交目標的外在表現,無論是包裝、工業(yè)設計、室內軟裝,都需要有可見性及可拍性,這樣才能促使Z世代人群使用及轉發(fā);創(chuàng)意不僅僅局限于營銷內容創(chuàng)意,還在于產品設計、營銷與技術的結合體驗上;黑科技一方面是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是產品技術上的突破,不過對于大多數中小品牌而言,黑科技的感知更多在于營銷表現上。

圖片來源:第一財經周刊*優(yōu)衣庫《中國Z世代理想生活趨勢報告》

圖片來源:第一財經周刊*優(yōu)衣庫《中國Z世代理想生活趨勢報告》

另外,興趣圈層是Z世代的主要決策場景,因此音樂、動漫、電競等垂直社群的品牌曝光對于品牌主而言意義重大,垂直領域KOL的帶貨能力不容小覷。

結語

Z世代從數量上來看已成為當今的社會主流,而Z世代不同的消費觀念,或許會帶來品牌價值的一次解構重組。無論去往何處,毫無疑問的是,“品牌”二字在Z世代眼中的意義,有些不同。

#專欄作家#

鄭卓然,公眾號:傳播體操(ID:chuanboticao),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廣告營銷、新媒體運營領域老司機,專注分享營銷、運營、商業(yè)的干貨文章及獨特見解。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