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名背后的3個成本法則:識別成本、理解成本、記憶成本

3 評論 9006 瀏覽 37 收藏 13 分鐘

名字不對,努力白費。顧客記不住你,投資越大損失越慘。

越來越多的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使用動物作為商標(biāo)的一部分,究竟是大佬掌門人對某種動物情有獨鐘,還是覺得動物更能博得人們的歡心?都不是!大佬們深諳品牌名背后的成本規(guī)則,他們的名字都是四兩撥千斤的頂尖品牌名!作者從全新的角度為你揭秘大佬品牌取名背后的3個成本法則!

一、品牌取名也是一個成本學(xué)

一把火把可口可樂燒了,無需多久可口可樂能再次雄霸世界。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把其總結(jié)為品牌的力量。在我看來,這句話對但不夠精煉。品牌力量潛藏在顧客的大腦中,強盛的品類必然有個廣為人知的品牌名。所以可口可樂再次雄霸世界的秘密就是“可口可樂”這四個字。

唯有品牌名扎根在顧客心中,銷售數(shù)據(jù)的無數(shù)個0之前才有個1。沒有品牌名這個1,再多的資源也添加不出后面的0。

這就是品牌名的力量!

品牌市場化的本質(zhì)是什么?是一場你與顧客之間的成本博弈。

同行業(yè)的兩個品牌,一個花幾十億資金和數(shù)十年的時間跑到顧客記憶中,一個花少量費用在極短時間走進(jìn)顧客記憶,同樣的旅程會有不同的付出和收獲。所以品牌取名,也是一個成本學(xué)

二、量化品牌名成本的三個黃金法則

首先,你需要算一算名字隱含的營銷成本。

如何量化品牌名的成本?

我在此提出『品牌取名三個成本法則』:識別成本、理解成本、記憶成本。

成本法則一:識別成本

中國人給孩子取名的時候,很多家長喜歡翻康熙字典給孩子取名字,似乎認(rèn)為取一個讓人看不懂的字能顯得孩子出身名門。舉栗“李旖(yi)焜(kun)”

假設(shè)老師看到這三個字,想半天都不知讀音,如何點名?讀錯了會不會臉紅脖子粗?如果很少被點名提問上黑板去做題,這孩子會不會比其他同學(xué)少了很多機會?

孩子成年后去去機場。如果你的名字電腦打不出來,別人已經(jīng)過安檢了,你還要去蓋個章,一輩子的出行成本都被提高!

簡單常用的名字,能給人帶來更好的發(fā)展機會。專門有社會學(xué)家研究過這問題:名字越簡單,越容易成功。比如:李寧、郭晶晶、葉茂中。

我們每個人自己有體會,如果認(rèn)識一個新朋友,他叫李勇,或者叫張麗,你會馬上記住他,因為你對他的名字有熟悉感,有親切感。王雪、李志勇、張麗、王燕,都是簡單易識別的名字,是中國人的超級名字。

我們來看看企業(yè)的命名,這是好識別品牌名與高成本品牌名的較量。

  • 蘋果是好識別的低成本名字,宏碁不是。
  • 金龍魚是好識別的低成本名字,福臨門不是。
  • 紅牛是好識別的低成本名字,東鵬特飲不是。
  • 七匹狼是好識別的低成本名字,柒牌不是。

我相信不少人看到這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顯而易見的規(guī)律:好識別的品牌名不僅文字簡單易懂,還做到了一聽就懂,一聽就知道哪幾個字,一聽腦子中就有了畫面感!

為什么一聽就知道字,有畫面感的名字是低成本名字?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聽到這樣的對話(假設(shè)角色A對洗衣機品牌不熟悉):

A先生:“李兄,你給我推薦個洗衣機牌子”

B先生:“我給你推薦hui er pu(惠而浦)”還有“xiao tian e(小天鵝)”

A先生:”hui er pu?Hui是哪個惠?er是哪個er?Pu是哪個pu?小天鵝是《丑小鴨與白天鵝》天鵝嗎”

B先生:“……(逐字解釋)你實在記不住,就買小天鵝,小是大小的小,天鵝是天上飛的天鵝”

結(jié)果, N天后,A先生買了“天上飛的天鵝”的小天鵝牌洗衣機。看似一場普通的品牌推薦場景,但每個人每年會向周邊的朋友推薦15個以上的品牌,每一次傳播你的品牌名都讓人覺得生澀難懂,假設(shè)把損失換算成銷量,損失足以讓人捶胸頓足。

測試品牌名的識別成本需從兩個層面:

  • 從聽覺上能否讓人迅速理解文字,且迅速在大腦中有相應(yīng)的文字和畫面聯(lián)想?聽不懂還需要逐字解釋的名字就是高成本名字。
  • 在視覺上能否讓人迅速識別和記憶,看2遍都不能識別的名字,你別指望它能快速走紅了。

當(dāng)你想好了品牌名后,做個測試。第一眼看不懂字面意思的要排除。向你的朋友電話推薦一下,朋友在電話中解釋文字三遍以上還不能理解的要排除。放下起名這個事去做其他事情,4天以后你和你朋友都還能記住的品牌,算是過了第一關(guān)!

看到這不少人會反對,一些不易識別的著名品牌如東鵬特飲、柒牌、宏碁不也是家喻戶曉的著名品牌了?我也同意這個現(xiàn)象,只是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品牌是投入了多少年時間多少資金取得成果?作為創(chuàng)業(yè)品牌如果你準(zhǔn)備了十幾億的傳播資金,我閉嘴。

假設(shè)小天鵝從字面、讀音和標(biāo)志讓人識別的時間是1秒,惠而浦讓人識別的時間是8秒或更長,從識別成本上惠而浦是小天鵝的8倍以上,如果換算成廣告、營銷成本,你就明白差距究竟有多大!

成本法則二: 理解成本

這里所說的理解成本并不單指品牌名文字上的理解,看懂字面意思是基礎(chǔ)部分,最重要是看到品牌名馬上猜到你是干什么的。從字面、畫面感和字義上迅速對你產(chǎn)生和品類相關(guān)的某些價值感相聯(lián)系。

一個無力的、毫無價值感的名字難以被人們關(guān)注和接受,必須取一個和顧客需求掛鉤好名字,品牌名就像一把與顧客需求最近的鉤子,鉤子離顧客的需求越近,品牌被顧客回憶起和購買的幾率越大。

  • 淘寶是離“網(wǎng)絡(luò)購物”最近的鉤子,易趣不是。
  • 公牛是離“安全性能杰出的插座”最近的鉤子,鴻雁不是。
  • 威猛先生是離“強力除重油的除垢劑”最近的鉤子,威納邦不是。
  • 飄柔是離“柔順頭發(fā)的洗發(fā)水”最近的鉤子,蒂花之秀不是。
  • 大白兔是離“天然牛奶糖”最近的鉤子,冠生園不是。

好名字本身就是傳播頻率最高的廣告,所以顧客每一次口頭相傳,受眾瞬間都能明白它的獨特價值!相反缺乏深刻理解能力的名字會對品牌銷售形成阻礙,理解成本高的名字會阻礙產(chǎn)品信息的傳達(dá),在產(chǎn)品與消費者之間筑起了一堵看不見的墻。

由于競爭的產(chǎn)品、包裝的干擾,消費者面對選擇會變得很無助和茫然。在這種情況下,所有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因素都濃縮進(jìn)了品牌名中,品牌名就像一粒強效的膠囊,它能在顧客心智里釋放出影響購買決策的力量,最終讓品牌成為品類代名詞。

切記,離顧客需求(準(zhǔn)確的說是渴求)最近的品牌名,最容易獲得顧客的深刻記憶,在他最需要解決方案的時候,順著需求的特征自然而然就想到了你。因為,顧客對品牌產(chǎn)生好感的瞬間是因為“聽到了他想聽到的”!或者說你的名字聽上去就像領(lǐng)導(dǎo)品牌。

成本法則三:記憶成本

當(dāng)你看到這里,應(yīng)該會產(chǎn)生一定的疑惑:識別成本和理解成本所強調(diào)的核心,不就是為了名字更容易被顧客牢記嗎?

是的,這就是我把“記憶成本”放到本文的第三項法則的原因。因為人對品牌產(chǎn)生興趣、產(chǎn)生信任到最后產(chǎn)生依賴都需要走“記住—喜歡—傳播”這三步。

為什么天貓、斗魚、途牛、飛豬等大佬品牌愛以動物取名?頂尖品牌名背后的3個成本法則。

記憶可以分為幾個階段:瞬時記憶(0.25-2秒儲存時間)——短時記憶(幾分鐘儲存時間)——長時記憶(數(shù)分鐘到幾年)——永久記憶(終生不忘)。

對于所有品牌而言,大家最希望做到的當(dāng)然是最后一種情景,就是品牌入腦后終生不忘。無論是識別成本還是理解成本,都是為了降低顧客初次遇見品牌之后的記憶成本。

天貓、斗魚、途牛、飛豬都是人們?nèi)粘I畛R姷膭游?,越容易被消費者記憶下來,就越容易成為一個好名字,降低了人們的識別門檻,再把產(chǎn)品特性和品牌名相結(jié)合創(chuàng)意組合出有獨特性的品牌名,不僅有效區(qū)隔了競爭品牌,還降低了顧客的理解成本。最終降低了顧客對品牌的記憶難度,延長了人們對新品牌在顧客記憶中的周期和提升重視程度,一個好品牌名必定是符合最終的記憶規(guī)律的。

品牌取名是一項重大的投資行為,品牌需要通過取名對某個品類的行業(yè)形成較高的占有率,一旦確定了名字,就需要對它投入大量資源(包括廣告資源、研發(fā)、渠道資源)去告知消費者自己獨特的功能訴求。如果投入大量資源后,無法在消費者心中形成獨占性,那么這個品牌的資源投入就是無效的。

為什么天貓、斗魚、途牛、飛豬等大佬品牌愛以動物取名?頂尖品牌名背后的3個成本法則。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品牌取名是一項重大的投資決策,你的錢再多,也燒不過顧客遺忘你的速度!拿出“識別成本、理解成本和記憶成本”這三個黃金法則來衡量一下你的品牌名,如果有兩項不合格,自求多福吧!

你測試一下你的品牌名成本有多高?

 

本文由 @楊雙喜 營銷少走彎路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zhuǎn)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guān)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大家好,我是本文的作者,歡迎加我V探討:13618693770

    來自廣東 回復(fù)
  2. 小天鵝和惠而浦感覺是2個不同層次的牌子,有錢當(dāng)讓要買適合自己的。喜歡設(shè)計感的以一定會買三星啊,日式的或者歐式的。

    來自北京 回復(fù)
    1. 是的,惠而浦是個音譯名,更突出的是自己的國際性。不能如此比較吧。否則facebook為啥不把自己的中國名字叫做“藍(lán)鳥”呢?

      來自北京 回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