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生命周期管理的深度思考:無論產品還是運營,最重要的都是人性

7 評論 8871 瀏覽 46 收藏 10 分鐘

在產品做出來前、產品誕生后、產品生命周期走到中段,產品生命周期后期,是怎樣的一套思路,大家基本上都清楚,可是你知道嗎?并不是每個產品都遵循這樣的規(guī)律。

產品、運營,很多人都知道生命周期管理。在產品做出來前要先沉淀種子用戶為上線發(fā)力,產品誕生后全力推廣獲取用戶,產品生命周期走到中段想辦法留存以及保證持續(xù)的流量來源,產品生命周期后期盡量留存并開發(fā)新產品或者新功能。這樣一套思路是行業(yè)內司空見慣的共識。

可是你知道嗎?其實一個產品所經歷的周期也不完全是呈現(xiàn)這樣的變化,有些產品在高峰期直接死掉了,有些產品在低潮期又起死回生,而且可能比之前做的還要好,這里面的門道需要我們仔細研究。

做產品,無外乎有兩種思路:

  • 一種是和所有人相同,滿足大多數(shù)人的需求。
  • 一種是和所有人不同,比如喬布斯。

由于第二種人比較稀缺,所以我們就拿第一類來說,做一款大眾覺得確實需要的產品。

需求本身是用戶調研的結果,所以產品、運營如果做得好,就會經歷:開始時部分需求人群大捧(萌芽期)——更多有需求的人加入使用(發(fā)展期)——有需求的人基本都使用(成熟期)——人們開始漸漸失去興趣,部分人流失(衰退)。

這也是大多數(shù)產品所遵循的規(guī)律,符合人性。但是,市面上也總是有一些產品明明在高峰期,卻突然死掉。也明明有一些產品明明快要死掉,卻突然起死回生。

這里面的關鍵點究竟是什么呢?

大家可以想想,平時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要做一個社交產品,想的第一個問題是——這款社交產品能給用戶帶來什么?能滿足用戶的哪些需求?然后去調研,根據(jù)一套縝密的分析方法確定我們眼中的“需求”,然后開始推進….

上個世紀的可口可樂公司,在面對可樂銷量下滑時也是這么做的。根據(jù)數(shù)百位專家的調研結果,他們認為用戶可能需要一種新口味的可口可樂,于是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并迅速研發(fā)出新款推向市場。結果可口可樂這次銷量下滑的更厲害了,很多之前的死忠粉甚至懷疑可口可樂的配方失傳了。

痛定思痛,可口可樂開始坐下來仔細思考究竟是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他們跳脫了“自己能給用戶帶來什么”這個維度,開始思考“人們?yōu)槭裁聪矚g喝可樂,以及為什么這個選擇是可口可樂而不是其他可樂”。

經過幾天的頭腦風暴,他們開始意識到:人們選擇可樂,其實是因為一種獨特的刺激感,一種入口即炸的享受。以及可口可樂給人的最重要印象就是“獨特神秘的配方”。

因此,可口可樂改變了自己的運營策略,開始重新使用原來的產品,并對外宣稱:你們熟悉的可口可樂回來了! 借助情懷,可口可樂重新做了一次成功的營銷,獲得了市場上的一致好評。

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出來消費者因為你的產品特性喜歡你,但是隨著時間流逝他們也可能因為你一成不變而感到厭倦,進而被其他新興同類產品所吸引。

這個時候你要做的不是一味的單純迎合用戶新的需求,適時推出新品。而是要站在更高的行業(yè)層面去思考:人們需要這類的產品的心理動機以及選擇你的核心點是什么?

如果確實是嶄新、好玩,那你適時推出新品就正是放大了你的核心優(yōu)勢。但是因為某一個具體的特性,那你在做變革時就要注意,千萬千萬別丟失自己的核心特性。

同樣的思路也適用于一個產品的各個階段,再舉一個產品初期的例子:大魚海棠在準備制作成電影時主創(chuàng)團隊打了情懷牌,說:希望優(yōu)秀的國產ip能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但是現(xiàn)在面臨資金問題,現(xiàn)發(fā)起眾籌。

一時間很多人表示支持并參與了眾籌,主創(chuàng)團隊很快就完成了第一筆融資。更重要的是:很多人關注了大魚海棠的微博,并時?;钴S拉動新的朋友加入。走到這一步,大魚海棠可以說是非常成功了。

不過接下來的事情就比較糟糕了,大魚海棠電影一做就是幾年,這還是小事。有一次,有人爆料看到團隊在國外旅游,質疑團隊用眾籌的錢去消遣。團隊看到后,竟然直接與該用戶在微博上對峙起來,這一下子激起了很多粉絲的不滿,甚至粉轉黑。這件事情的影響一直持續(xù)到電影上線后,有很多人甚至在群里說,只要不去看大魚海棠,就給他多少錢。

有可能你會說:雖然團隊這次公關做的有問題,但是也不至于影響如此深遠吧。都是人,出去玩玩放松下也很正常。

如果這是其他的產品,可能確實影響沒那么大。不過如果用我剛剛分析的方法再分析下,你就明白了:人們之所以愿意眾籌,愿意參與公益,本質是因為被情懷所吸引,當年大魚海棠正是成功打了情懷牌才有此成功的。

但是時間已經過了幾年,人們的內心在一次次被一些“丑聞”欺騙后,開始抵觸情懷、公益,認為他們都是一種營銷騙錢的手段。

這時候一個已經做了幾年,還沒有結果的大魚海棠,很容易被扣上這樣的帽子。如果大魚海棠及時更新告知粉絲工作進度,并適時邀請粉絲參與互動,可能還好。如果反向操作,這樣的結果也是再正常不過了。

由此可見,在一個產品的生命周期中,始終強化再強化自己的核心優(yōu)勢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這個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礎上的。如果可以很好的把握人性,與自己的核心優(yōu)勢相結合,那么在產品的初期進行大規(guī)模營銷獲客,其實比只是獲取少量種子用戶試錯迭代,可能效果還好,就像大魚海棠的前期。

在產品的成熟、衰退期重新重申自己的核心優(yōu)勢可能比另起爐灶,打造一個完全全新的產品效果要好,就像可口可樂一樣經久不衰。

通過分析,想必你對人性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但是“人性”兩個字過于虛幻,如何真正將它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呢。

接下來分享給大家一個流程化洞悉人性,進而建立核心優(yōu)勢的方法

  • 首先,跳出固有邏輯,從產品延伸到行業(yè)思考問題。不要問你的產品能滿足用戶什么需要?而是要問用戶為什么需要這一類產品?
  • 第二,將自身產品的核心優(yōu)勢定位于“用戶需要這類產品”的深層心理上,在接下來的產品生命周期里不斷強化、強化再強化。
  • 最后,在適時的時候推出一些與眾不同的玩法、創(chuàng)意,避免用戶對你的營銷文案、方式感到疲倦。一個非常喜歡學習的用戶也有娛樂需求,如果你能偶爾滿足他一下,會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當然,如果你是用娛樂的方式做干貨,想必你的產品一定是爆款了。

以上就是我對生命周期管理的深度思考,無論做產品還是做運營,最重要的都是人性。

如何將把握人性這一虛幻的概念,具體化為可以實際操作的流程,進而與生命周期結合,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一些啟發(fā)。

 

本文由 @王宇庭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有些空,老鐵加油啊。

    來自浙江 回復
    1. 人性本空,哈哈,好的,那下次多分享一些干貨運營方法論

      來自北京 回復
  2. 123456

    來自浙江 回復
  3. 人性

    回復
  4. 不得不說這篇的文字就內容而言,確實很虛,這是個中性詞~~~~

    來自香港 回復
    1. 因為這篇文章偏認知,所以戰(zhàn)略上會偏重一點。沒有太講戰(zhàn)術這類的具體東西。人性本身就是個非常虛的概念,之前工作中大家應該總會聽到:注重人性,但是怎么注重,具體怎么做,目前還沒有成熟的方法論。所以我也是總結了下這塊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