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必看的四條生存守則,且看運營大牛如何解決運營績效!

0 評論 19626 瀏覽 21 收藏 11 分鐘

在我所經歷的運營團隊中,當運營職位低下之時,感覺不到職場的“血雨腥風”;略高一個層級時,便深刻的體會到,職場政治的確是槍林彈雨,往往利益大于運營產出。

所以,很多做事的人最渴望的是尋找到一個簡單的團隊,人簡單,績效評測簡單(即明確的一個運營目標),在這樣的團隊里,工作應該是快樂而積極向上的。

大家為了共同的共產主義目標而努力奮斗。尤其是象我這樣一個不明人情世故,一味抓住目標不放的2b。我所希翼的團隊,沒有各種尺碼的小鞋在你的路前等著你,一片康莊大道,充滿了無限的快樂和激情。再就是團隊需要數(shù)據(jù)驅動,我們的每個決策,每個營銷行為都應該是有原因,而不是拍著環(huán)骨凸出的后腦勺啥指揮。一來大家不至于是無頭的蒼蠅橫沖直撞,二來我們的每個營銷行為都能看到產出。如有這兩點,在我們運營人員的職業(yè)生涯中便會過的津津有味。

當然,這樣的團隊鳳毛麟角,屈指可數(shù)。 那么,我們如何在既有的團隊中生存下去。對,是生存,然后才是運營績效。

運營人四招生存守則

1、讓領導去做選擇,而不是判斷題

當我們的領導和我們的同事對我有意見的時候,不管我出具什么運營方案,他們都會矢口否決,這明顯是直接奔著人而來。在這個時候,我想到了一個方法:即讓他們去做選擇題,而不是做判斷題。

在以前做社區(qū)運營的時候,我遇到了這種情況,其中波折不再贅述,反正是因為以前管我的人被領導決策成我管他們。致使他們“懷恨在心”,一直和我別著做。一次,為了策劃一個專題,我將專題策略整合到一個原型中,然后小組討論,可想而知,一致否決。然后我又策劃了一個,又否決。這時候我就動了心思,如此下去,肯定遙遙無期。所以我靈機一動,哥不讓你們判斷了,讓你們選擇。

于是,同一主題哥策劃兩個專題,拿到小組討論會上,我說:你們覺得哪個好呀?他們說,第二個好。偶了,散會,就第二個。簡潔明了。

2、硬著頭皮講道理

當你的直接領導和你產生矛盾的時候。我會硬著頭皮講道理。擺正自己的姿勢,首先證明我是為了做事,事實上我的確是為了做事。

如果領導還是自以為是,對不起,我要和你吵架了。我本是個脾氣暴躁的人,在我所呆過的團隊里,我曾和總經理吵過架,曾和總裁吵過,和直接領導吵架更是不勝枚舉。

因為,我一直是第一線的人,執(zhí)行,執(zhí)行,再執(zhí)行。我不敢保證我最了解用戶,但我敢保證我最了解目前的運營狀況。所以,當聽到領導說一切要以用戶為中心,要從用戶的角度考慮問題的時候,我往往氣不打一處來。

首先,你已身居高位,我們的用戶和你的生存經驗本不在一個層級上,你還要以用戶為中心,潛臺詞是不是你最了解用戶。我只能背地里暗暗說一聲:“p”。再者,你是戰(zhàn)略家,根本沒有接地氣和用戶打成一片,你懂個球呢!這就是比特邦那時候風生水起的原因(雖然現(xiàn)在被關了),那時,我和總裁和我的直接領導針鋒相對了一次,自此之后6個月,他們再不干涉我的運營,所以比特邦風生水起了。

我就是情商低,能奈我何,績效放在桌子上,無聲勝有聲。

3,選擇裝傻

當領導想法太多的時候,我往往選擇裝傻。

比如某領導今天對我說,你應該這樣做,然后明天又變了,你應該那樣做。反復幾次,我就掌握了一個竅門。領導是個心比天高的人,想法太多往往會記不住重點。

這時候我就選擇表面上聽領導的,實際上我沒有做任何事,依然按照我自己的策略行事。待領導有一天忽然問起:我以前不是讓你怎么怎么做了嗎?我會裝傻:什么時候說過呀,我怎么不記得了。領導想法多,事多,所以往往思維紊亂。碰到我的回答,他會絞盡腦汁的想,我好似真說過。猶豫了…

4,晾他一晾

當手下不服從你管教的時候,我往往晾他一晾。不服從,就讓你沒事可做,你會覺得1天8小時閑呆著,空虛的無以復加。我是不是很卑鄙。

當手下沒有積極主動性的時候,即我說一件事他就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就拿其他人說事:你看張三,剛入行現(xiàn)在做的都比你好,虧你還是有了幾年運營經驗的。羞死人。我是不是很齷蹉。

如上四法,目前我一直在演練中前進,這樣可以解決生存問題。

如何解決運營績效?

生存問題解決之后,我們就要解決績效了,這個東西是個運營方法 如何解決運營績效問題?

我是這樣做的,我從我現(xiàn)在的團隊來舉例:

1,摸索也要明確目標

我們這個團隊依然在組建之中,項目的前景也在渾渾噩噩的摸索中前進。用一句話形容,就是摸索也要目標明確。比如,我們現(xiàn)在通過免費和付費的推廣渠道不斷引入用戶進入我們的產品,不斷獲取用戶的行為數(shù)據(jù),在這些用戶留下的足跡中不斷分析用戶的剛性需求(我們叫用戶的痛點),而我認為,這段時間的數(shù)據(jù)其實是我們產品的基線數(shù)據(jù),在這個數(shù)據(jù)中的核心指標中,我們不斷的優(yōu)化它,然后讓他在折線圖上是一直上升的狀態(tài)。所以這就是我們的目標,不是訂單數(shù),不是用戶uv,而是一個折線圖,以及折線圖的狀態(tài)是上升的即可。

2,將目標拆分到所有運營的節(jié)點上

為了保證這個不斷上升的折線圖,我們在運營中給他拆解到運營中的所有節(jié)點上。比如渠道,微博上我們不斷優(yōu)化140字的微博,不斷按照用戶的需求和我們以往在微博上發(fā)的文案的數(shù)據(jù)優(yōu)化正在發(fā)的140字,讓每一條微博都帶給我們一些用戶的需求,對于受歡迎的微博,我們再優(yōu)化,對于被冷淡的微博,我們分析其原因,然后基于分析的原因再去優(yōu)化它,直到他被接受為止。

3,測試后不斷優(yōu)化

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精細化運營,雖然瑣碎,但是效果卻立竿見影。再如站內邀約,我們會先取20000用戶,寫四條邀約文案,每條文案做好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然后各發(fā)5000用戶。第二天看數(shù)據(jù),對于引流好的文案,我們取最優(yōu)的一條,晉級到第二天。然后第二天再寫三條邀約文案,再各發(fā)5000用戶,然后第三天再看反饋回來的關鍵數(shù)據(jù)指標,假設新寫的三條文案中有一條優(yōu)于了晉級的文案,那么證明我們取得了進步。

如此周而復始的在文案上下功夫,直到優(yōu)化的文案達到了我們的期望的影響力,然后便會計劃全網通發(fā),以達到讓文案效果最大化。

我一直在博客里為運營申冤,其中之一就是運營是一個繁瑣的事情。直到現(xiàn)在我依然如是,但是現(xiàn)在狀態(tài)為之一變,因為在瑣碎中能看到效果。

三 寫在最后的話

所以,運營是瑣碎的,更是精細化的,當以效果為標桿的時候,這中瑣碎變成了樂趣。

此外,在大方向上也確定了既定的戰(zhàn)略。比如微博,我給定義為微博運營長期要培養(yǎng)的是一種性格。

然后基于微博的性格不斷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在微博上便要做很多事情,比如實時回答網友在微博上的疑問,比如在內容發(fā)布上不是隨便去發(fā)些隔靴搔癢的東西或者有腔調的東西,完全是一派凡人的景象,不以企業(yè)自居。把微博當做人來培養(yǎng)。

在其他渠道上沿用這種方法,這樣我們的運營策略就體現(xiàn)出來了:把控關鍵指標,優(yōu)化局部數(shù)據(jù),最終解決績效問題。

#專欄作家#

韓利,微信公眾號:weboper,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原網站運營108將個人站長?;ヂ?lián)網產品運營知識一網打盡思維導圖作者,創(chuàng)作有15萬字有關互聯(lián)網產品運營方面文章,現(xiàn)任職大街網運營副總監(jiān)。關注內容型社區(qū)和新媒體,擅長運營優(yōu)化、數(shù)據(jù)分析、文案,一直致力于研究四兩撥千斤的運營技巧!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fā)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