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保證公眾號的吸粉量和轉化率嗎?
Point1:你能保證公眾號的吸粉量和轉化率嗎?
相信這是每個Boss都想自己微信運營作出承諾的事兒。但絕大部分Boss都被無情的拒絕了,今天突然提起這個話題,是因為遇到了這么件事。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一位朋友拜托我擬一份代運營的報價單,在了解基本情況之后,針對產品的特性,我草擬兩份報價單發(fā)給了朋友,其中一份包含了淘寶+微店+服務號+訂閱號的運營價格,另外一份則剔除了淘寶運營的價格,因為就其提供的產品而言,進駐淘寶推廣所需要的成本比較大,效果未必見好,因此不建議加入淘寶這一項。
朋友在收到報價單以后很迅速的回復了我,振振有詞的說:“不行!報價單里必須有轉化率和吸粉量這些項目。”
幸好這位朋友跟我不太熟悉,不然已經被我胖揍了一頓。
Point2:運營效果預測
確實,大部分的推廣和投放都會有一個效果預測,但這個預測通常是建立在以往的數(shù)據(jù)基礎上,以及投放的資金額度上,所以問題來了。這位朋友既沒有提供給我其所擁有的渠道資源,也沒有提到投放資金這么一回事,而且,他的產品對于我來說完全是陌生的。這個時候如果我真的提供了一份加入了吸粉量和轉化率的報價單,估計從此相見亦是路人。
但退一步來說,就算他提供了其所擁有的渠道和投放資金額度給我,我也非常難以給出一個準確的預估量給他。哪怕只是一個參考值也需要做大量的市場調研和產品分析,還受所投放渠道具體對象的影響,所以我怎么可能在報價單里作出承諾?
舉個例子:你說你有一筆資金可以用來投公眾大號引流,但需要該公眾大號保證可以增粉多少,這可能嗎?答案當然是否。
首先你的產品和該公眾號的原生內容幾乎不可能是百分百契合的,只能說這個公眾號的受眾里包含了一部分你的受眾,但具體這個受眾比例有多少,誰都無法預測。
其次,推廣效果和文案的相關度很高,一個文案的好壞會對引流情況產生極大的影響,你永遠無法準確評估一篇文章的具體閱讀量有多少,當然更加無法準確評估一個陌生的產品投放在非專屬公眾號上,受眾的響應情況如何。當N個渠道同時出現(xiàn)N個不確定因素,又需要做轉化率計算的時候,Sorry,我從小數(shù)學就沒學好,估算不出來。
這個時候可能會有人想問,那為什么不找一個契合度百分之百的公眾號呢?什么叫百分之百?那說明對方的產品和你完全一樣,那你們是什么關系?競品的關系??!誰會幫競品做投放??!除非是借勢做一個比對營銷,難道人家還會捧高你,貶低自己?如果有這樣的對象,請務必介紹給本人!謝謝!
和朋友爭論到最后,沒有一個答案作為定論,于是我決定去尋找這個答案,驗證自己的判斷是否準確。
Point3:代運營真相
我毫不猶豫的去調戲了一家知名的代運營公司╮(╯▽╰)╭,對話如下:
你好,請問你們代運營保證吸粉量和轉化率嗎?
抱歉,這個是不保證的。
那么你們怎么收費?
我們是按發(fā)布次數(shù)收費。
根據(jù)公眾號粉絲量的多少收費嗎?
不一定,每個公眾號的收費水準都不一樣,請問受眾群體有哪些?
哦,我們的產品是XXXX,您看適合哪些受眾?
美食、養(yǎng)生、女性類大號都可以。
轉化率多少?
沒法給你數(shù)據(jù)。因為要看你產品的賣點,廣告內容及標題。
你們可以幫忙做內容嗎?
這個需要另行收費,500一篇,1000字內。
你們做的內容有數(shù)據(jù)保證嗎?
沒有的,只能將你的產品在精準用戶群體里有效曝光。
可是數(shù)據(jù)是衡量是否有效的唯一標準啊!
說完這句話以后,對方久久的沉默了,等他再回復我的時候,話題已經自動轉向了公眾大號的報價上,僅僅是幾萬人的公眾號投放一次的報價基本都在2000+以上,于是輪到我久久的沉默了。
很顯然代運營+推廣的費用,是很多小企業(yè)主難以承受的,而且在沒有效果保障的情況下,估計大部分的小企業(yè)主都很難下定決心做這種投放。不少人是頭腦一熱,一拍大腿就決定做個微店+公眾號,完全沒有仔細考慮過運營成本與推廣成本,也沒有分析過自己的產品是否適合當前這個平臺,想著自己雖然對此一竅不通,但是還有萬能的外包呀!盡管當前的外包業(yè)務無比發(fā)達,可如果你連外包費用都承擔不起呢?
Point4:關于開設微店+公眾號的一些忠告
- 如果你的產品只是剛起步,在沒有自有渠道支持且資金有限的的情況下,慎重考慮聘請團隊做微信代運營。
- 可以把運營交給運營,但不能對運營零了解,尤其是當你還沒有資本做甩手掌柜的時候。
- 在對某個平臺缺乏足夠的認識之前,不要過于沖動的做決定,請充分對自己的產品以及平臺特性作分析。
- 沒有任何一家代運營公司會給你數(shù)據(jù)保證,但你可以從該公司的相關產品和案例作一個基本的評估,前提是你必須對這一切有相當?shù)牧私狻?/li>
- 如果你真的很缺資金,又覺得自己的產品很適合微信這個平臺,可以考慮請一個有相關經驗的編輯進行運營,自行監(jiān)控效果,資金不夠人力來湊,這是大部分創(chuàng)業(yè)型管理者的特點。
不管什么時候,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都是不變的真理。
本文由常盈產品經理 @溫小臺(微信公眾號:wxyy1024) 原創(chuàng)投稿,并經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編輯。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比較中肯
?
比較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