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間商,不可能

9 評論 12670 瀏覽 57 收藏 12 分鐘

編輯導語:我們經(jīng)常聽到“中間商”這一詞,總覺得中間商就是為了在你們的交易里多加幾層,賺多一點錢;其實沒有中間商是不行的,中間商擔任著廠家與銷售平臺和渠道的關系,是無法取消的;本文作者分析了“中間商”這一概念和作用,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這應該是許多消費者和很大一部分廠家,迫切期望的事情。

所以市面上有廠家直銷、工廠直供、C2M、F2C等名詞層出不窮;終歸來說,就想去掉中間商,讓利給消費者。

說實話,對于消費者來說肯定是很喜愛的,畢竟自己花少錢,買好貨。

但對于廠家、品牌方、平臺等機構(gòu)來說,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是極其危險的。

按照筆者這幾年做社交電商平臺的經(jīng)驗以及和微商團隊長深度交流來看,筆者認為中間商是無法被取代的,中間商的作用是巨大的。

一、去掉中間商的緣由

大家一天到晚喊著的去掉中間商,目的很簡單——就是認為中間商層層加價,導致商品流通到用戶手中的價格變高了。

因為傳統(tǒng)的銷路模式是廠家——總代——區(qū)代——下級代理——消費者;整個商品/服務的流通環(huán)節(jié)中,多出了幾個賺錢的角色。

原本出廠價10元的商品,通過增加利潤到消費者手中,就會變成20、30元甚至更高。

這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理解的;而站在廠家或平臺方的角度來說,很多時候廠家賺到的錢還不如中間商賺的多。

比如我最近在服務的一個案例,市面上賣4、5百的商品,廠家只在出廠價上加了5-10塊錢;而留給經(jīng)銷商或者說留給門店的利潤空間至少在100元。

所以他們就在想,能不能自己直接在出廠價上價格三四十元,然后直接賣給消費者。

這樣自己賺錢多了,消費者買的實惠了!

看起來是這么道理,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二、去不掉的中間商

其實大家把去除中間商賺差價的環(huán)節(jié),想得太過樂觀了。

因為中間商是去不掉的,也是不應該去掉的,中間商賺合理的差價是必須的。

1. 承擔風險

中間商看似賺了差價,但是中間商在整個過程中,承擔了巨大的風險,尤其是囤貨滯銷的風險。

因為絕大部分代理模式,是代理商打錢后直接從廠家批發(fā)拿貨,廠家只需要針對代理商做售后的事宜。

對于廠家來說,它的工作就是生產(chǎn)制造。

好比一個果農(nóng),種了蘋果樹,到了豐收發(fā)的時候,只要賣給村里面的批發(fā)商就完事了;至于批發(fā)商能不能把蘋果賣出去,是不是損壞了,積壓了,和農(nóng)民都無關。

但如果要去除中間商,就變成既要自己種了果樹,到了豐收的時候,還要采摘和針對C端的銷售。

最終,很有可能賣沒賣出去,果子都爛了;但你如果招了100個或者1000個中間商,他們都幫你分擔滯銷、庫存、現(xiàn)金流的風險。

2. 渠道拓展

代理商的本質(zhì)就是一個銷售渠道,銷售渠道就是連接用戶的觸點。

商品賣的好不好,就取決于用戶在哪里能看到你、看到幾次。

代理商干的事情,就是想方設法的出現(xiàn)在用戶面前,可能是人流密集的商城、景區(qū),也可能是人流集中的小區(qū),還可能是偏遠的山區(qū)。

如果沒有這些代理商建渠道、打廣告、招員工,那么這些事情都將由廠家自己來做。

廠商不僅面臨著人生地不熟的情況,而且很難做到管理的標準化。

但中間商是要自負盈虧的,它必須要想辦法,把手里的貨物全部處理掉。

3. 全程服務

如果你在祖國的大西南、大東北,但你使用的產(chǎn)品又來自浙江的義烏、慈溪、湖州。

一旦商品出了問題,需要售后,廠家要么自己在當?shù)亟⑹酆髨F隊,要么把售后服務進行外包。

而這兩種方式,都沒有減少用戶購買的成本。

而本地的中間商或者線上的代理,他們的服務更及時,也更有人情味。

但凡在本地做生意或者做朋友圈的代理生意,很大程度上就是信任的經(jīng)營、服務的經(jīng)營。

4. 更多成本

如果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廠商就需要自己建立To C/B的銷售,廣告、物流、售后等團隊。

比如你做工廠直發(fā),以前是10個員工直接理貨發(fā)給了經(jīng)銷商。

但如果把這些訂單都放在了工廠,是不是意味著工廠需要增加倉庫、理貨員、客服。

這些成本增加了以后,你覺得商家還能賺少錢賣好貨嗎?

三、中間商永遠存在

1. 專業(yè)的人干專業(yè)的事情

一個商品,從產(chǎn)品的創(chuàng)意策劃、品牌規(guī)劃、技術攻關、樣品模型、正式量產(chǎn),這個過程中就會有很多關聯(lián)方的參與。

再從一個產(chǎn)品出廠到市場進行售賣,又涉及到倉儲、運輸、配送、營銷、拓展、交付、售后、尾貨等環(huán)節(jié)。

這不是自己開個小攤,賣小吃,賣零食,自產(chǎn)自銷。

只要你想把業(yè)務規(guī)模擴大,就需要代理商的參與。

大家想想,就連騰訊、頭條、百度、阿里如此超大規(guī)模的集團公司,在全國各地還有服務商。

比如騰訊的廣點通、支付、微信直播等工具。

2. 中間商沒死只是換了皮

現(xiàn)在許多平臺都在打去除中間商賺差價,其實到最后,平臺反而成了最大的中間商。

1)消費者的成本沒有減少

以前說線上比線下開店風險小,成本低,這句話從表面上是沒問題的。

畢竟線上開店的手續(xù)極簡,費用極低;而線下要選址、招人、設計、房租等等。

但很多人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開店本質(zhì)上不僅在于前期的投入,更要關注開店后生意如何。

一家網(wǎng)店,想做好做大,需要持續(xù)的投入廣告成本;線下開店是運營、服務,線上需要美工、內(nèi)容、發(fā)貨等崗位。

為什么現(xiàn)在可以做到線上線下同價,其實是線上的成本增加了,而不是便宜了。

2)線下中間商少了,線上多了

對于廠家/品牌方來說,產(chǎn)品的銷售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有多少渠道。

線下的代理商,就是渠道,線上的微商也是渠道。

以前物流、網(wǎng)絡發(fā)展慢的時候,線上渠道成了唯一選擇;而現(xiàn)在,淘寶上賣同一款商品的商家可能有幾十家,這還不包括拼多多、京東、團購、社交電商等渠道。

3. F2C的陷阱

這幾年,許多平臺聯(lián)合一些小廠做工廠直供,看似賣的挺紅火的。但卻隱藏著兩個巨大的陷阱。

1)渠道短暫

絕大部分平臺,和廠家試玩一次以后,就沒有后續(xù)了;平臺要做的是更多的典型案例,而不是把一個商家養(yǎng)的白白胖胖。

因為平臺的流量是有限的,平臺的流量也是要付費的。

這種曇花一現(xiàn)的情況,一直很常見。

沒有自己的渠道,你的訂單量就永遠掌握在別人的手里。

2)利潤降低

F2C的模式是為了讓利消費者,讓消費者享受到實惠;所以通過極低毛利,量大來彌補差距;但對于很多廠家來說,廠房擴大了、人員增加了,但利潤似乎沒多大變化。

關鍵今后在消費者的眼里面,你這款產(chǎn)品就值這個價格。

F2C模式和直播賣貨有個核心的問題,就是無法建立品牌效應。

4. 再小的品牌都需要中間商

如果你想把你產(chǎn)品(實物、課程、服務等)賣的更多、更遠,你就必須要引入中間商。

當然,他可以是你的粉絲,親友、同學。

現(xiàn)在我們管中間商叫分銷者,所以你看看現(xiàn)在任何一個培訓機構(gòu)、聯(lián)盟、平臺都在招募分銷者。

幫助他們賣日歷、賣會員、賣課程。

只要中間商賺取的差價是合理的,自然就有消費者愿意買單。

希望大家明白一點,中間肆意加價坑騙消費者肯定是不對的,但沒有中間商是不行的。

中間商就是你的渠道,他能利用自己的人脈、錢等資源,幫助你迅速開拓市場。

但凡去處中間商,就是在革自己的命。

絕大部分廠家,饒了一圈還是重新回歸到招代理。

我覺得不是中間商本身存在問題,而是品牌方針對中間商的利益分配、渠道管理、獎勵機制、風險管控等方面出了問題。

我覺得現(xiàn)在的廠商應該都學學微商的思路、社交電商的玩法,與代理商風險共擔、共建渠道、營銷賦能;而不是收完錢,發(fā)完貨,就當甩手掌柜。

現(xiàn)在應該人人要有微商思維,品牌要有代理模式。

以往品牌方招代理需要加盟費、服務費、系統(tǒng)費、保證金、貨款等等,因為那是賣方時代。

但如今,凡是聰明一點的新品牌方,不管是廠家還是平臺,都應該降低門檻,讓更多有分銷能力的人,參與產(chǎn)品的銷售與傳播。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jié)束了,下次有機會我們來聊聊微商制度的設計。

#專欄作家#

十里村,微信公眾號:十里村(ID:shilipxl),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專欄作家。偶爾分享生活,關注電商、科技,新事物。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zhuǎn)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回復
  2. 透徹

    回復
  3. 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不可能取代中間商,要么是部分取代中間商自己來做,要么是與傳統(tǒng)中間商合作資源互換,但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的參與大大提升了整個供應鏈的效率。

    來自北京 回復
  4. 贊同。就連那些做直播常提到的詞是“品牌方”而不是廠家。可見,直播的直接渠道大多數(shù)情況是品牌需求。大多數(shù)的商品還是通過渠道商中間商銷售的。

    來自北京 回復
  5. 贊同

    回復
  6. 農(nóng)產(chǎn)品市場也是這樣,分擔風險

    回復
  7. 如果沒有中間商,自己建立和運營銷售渠道的成本自己產(chǎn)品的收入根本無法覆蓋,會讓渠道長期閑置;而渠道獨立,他們代理各種廠家保證渠道盡可能滿載運行。這樣雙方都會降低自己的經(jīng)營風險,而且雙方因為分工會更專業(yè),效率更高。

    來自貴州 回復
  8. 很好

    回復
  9. 感謝分享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