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8.0 VS Clubhouse,二者有哪些產品共通點?
編輯導語:2021初始,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魔幻場景:一邊,人們在各大平臺上尋找Clubhouse的邀請碼,紛紛想要體驗以及正在體驗這款新產品;而另一邊,微信的昔日頭號競爭對手米聊宣布關停。本篇文章中,作者對微信 8.0 以及 Clubhouse進行了分析比較,看看二者都有哪些產品共通點。
年前我看了微信十周年演講會,對張小龍的產品設計理念深感佩服。剛好最近體驗了一把突然串紅的clubhouse,想聊聊兩款社交的產品共通點。
一、社交的本質是找到同類
微信8.0最大亮點在于增加了“胡里花哨”動效表情和狀態(tài),主要基于:
- 情緒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動態(tài)效果能促進人與人的交流和更為直觀真實的表達情緒。
- 狀態(tài)功能是提供給普通人的內容表達,不是每個人都是強內容輸出者,也不太愿給所有朋友看,那么簡便易更的“狀態(tài)”提供給“同類”社交的機緣。
當工具app涉及人與人連接時就帶著社交屬性了,大家都知道不是同類人話不投機半句多,社交產品要做的就是從各個維度把同類人匹配起來產生連接。
去年疫情爆發(fā)期背景下創(chuàng)立的ch,需求來源是把線下“精英沙龍”搬到線上,推出實時語音互動交流的聊天室。
通過邀請機制和限定ios用戶,低成本高效篩選了一批同圈層的高質量用戶實現(xiàn)快速冷啟動。幾天觀察下來,聊天室討論氣氛大都融洽,用戶大都自知有禮。
但也發(fā)現(xiàn)了存在去中心化多人討論效率低下的情況,所以需要通過邀請/舉手上麥的方式嚴格篩選發(fā)言者,在遵循同類社交的原則下保證互動對等高效進行。區(qū)別于微信群不同的是,ch開著房間代表有明確聊天意向,熟人看見了可以進來閑聊,不像微信會存在擔心打擾對方的顧慮。
二、社交場景界定——身份ID
微信十周年演講中張小龍?zhí)貏e提到“雙id”的概念,即一個app里同時存在熟人私密社交的ID和面對公開領域的ID。具體可根據是否允許頻繁修改ID來確認ID屬性,繼而根據ID使用場景來區(qū)分熟人/陌生人社交場景。
個人微信號直到去年才開放修改,并且限定一年修改一次,就是希望私域身份是長久有效的,而視頻號里公開領域的發(fā)布作品/直播的社交身份可頻繁的更改昵稱。
ch終身只有一次更改ID機會,顯然是將產品定位在了熟人間。不過對更換頭像次數沒有次數限定,我曾目睹強ip發(fā)言者通過迅速更改頭像轉場來實現(xiàn)人設切換。
三、高效的分發(fā)算法機制
在設計內容展示場景時,需要考慮如何提高點擊率,在產品不同階段通過什么關鍵因素來調整優(yōu)化,兩款產品都采用了社交推薦機制作為重要的傳播途徑。
深諳人性的張小龍在視頻號社交板塊開發(fā)階段就預判視頻的播放量、關注、好友推薦、機器推薦的消耗比例為1:2:10(關注的因為已有預期因此是1。朋友贊的看起來累但擔心錯過什么,所以是2。系統(tǒng)推薦符合大眾傾向輕易獲得的舒適信息內容的消費習性,所以是10)。
實際數據出來非常接近這個比值,且隨著內容豐富度提高還有上升空間,ch出現(xiàn)在list上的房間大致分為:
- 社交推薦:關注的人開的房/進入了哪些房間
- 機器推薦:推薦猜你喜歡的
算法估計是依據曾長時間停留房間的標題/關注人時間線上的房間熱度等因素進行灰度分發(fā)。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支持搜索主題進入房間并不采用常見的無休止的瀑布流設計我關注了30多號人,經常首頁只展現(xiàn)幾個關注人所在的房間,需要去點explore才會展現(xiàn)機器推薦的房間,但也沒刷幾下就到底了,然后鼓勵你去關注更多的人或者開房。
太多app太愛強塞給用戶低效冗余的信息,恨不得以使用時長作為考核kpi。ch這樣節(jié)制的犧牲,是為了爭取更多的學習樣本以便日后提高匹配度,畢竟算法需要足夠量級的學習才能更精準的分發(fā)。
讓用戶自發(fā)好奇的去關注/吸引更多感興趣的人,使得同圈層關系在此app上沉淀下來。在深刻了解大眾行為習性的基礎上,這些不符合常規(guī)操作、試圖引導用戶行為的設計,需要對產品有全局把控。
微信一直沒在個人名片上做可長期展現(xiàn)精選的內容,因為這個需求與人人參與、常常更新的宗旨是相悖的,所以有時用戶的剛需的功能也不應該去滿足。
四、算法厲害就能成功?
人的情感/行為過于復雜難以通過算法模擬預估,社交產品的關鍵指標是一年留存。所以不能單靠數理邏輯強的算法,最重要是要有強悍的事理邏輯,在做方案時分清事物脈絡和輕重緩急,微信用戶進入視頻號是否需要注冊新賬號?
張小龍認為:“瀏覽者應該是微信身份,而不應該強迫每個人開一個新的身份才能看和評論,在需要發(fā)布作品/直播時才需要創(chuàng)建id“。快速地吸引用戶輕度參與是當務之急,因為很多用戶可能覺得繁瑣就不進入了。
這一步的設計為后續(xù)社交推薦體系迭代埋下基礎,可見一些優(yōu)秀的對系統(tǒng)和規(guī)則的產品設計比運營手段加持帶來的影響力更為高效且長久,要知道多少產品一夜爆紅然后產品設計遇到瓶頸很快就不了了之。
而ch能實現(xiàn)爆發(fā)式增長,除去馬斯克帶火的因素,起決定因素的是高質量圈層構建起的緊密關系鏈,用戶對關注的對象有著較為清晰的畫像,單靠產品設計和內容吸引其實用戶很難建立強鏈接。
雖然ch看起來只是即時的語音聊天工具,但其實直播實時互動也是UGC內容價值之一,當然關系資產的沉淀是社交產品最為難能可貴的價值。同樣作為載體的微信并不關注內容本身也不創(chuàng)造內容,做的僅僅也是承載和傳遞。
五、構建商業(yè)化閉環(huán)生態(tài)
1. 用戶留存
ch碰上在春節(jié)爆紅,許多國內的用戶是抱著圖新鮮上來看看心理,平時忙著工作不會長時間呆在上邊,節(jié)后不知余熱還能維持多久。另外名人時間成本很高,他們有其他更高效的變現(xiàn)渠道。
所以普通用戶和頂流不會在ch上長留,一些腰部的網紅或者想出圈的人可以通過結合自身定位對平臺用戶有目的性的輸出,無論是泛娛樂的情緒價值還是訊息類的輸出都可以在新新平臺上獲得快速漲粉。
2. 商業(yè)場景多樣化
線下已成熟運作輕視覺的商業(yè)場景搬到線上其實非常容易:路演/各種采訪、發(fā)布會/公開演講課/招聘會/演奏會/心理咨詢/脫口相聲等等,對應的門票/服務費就是常見變現(xiàn)方式,抑或導流到其他平臺再做其他變現(xiàn)操作。
3. 閉環(huán)生態(tài)
ch房間已放開最初的5k上限,目前我見到最多的已經達到7k。UGC創(chuàng)作者其實尤為講究ROI,而足夠多的精準“粉絲”——無論是follwers還是房間里的聽眾,都是創(chuàng)作者潛在變現(xiàn)對象。
隨著更多不同身份背景的用戶涌進ch,更多場景的玩法相信還有很大的擴展空間。le優(yōu)良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利于吸引更多創(chuàng)作者進來并進一步激發(fā)創(chuàng)作更多優(yōu)質內容,從而使得創(chuàng)作者和用戶在平臺上沉淀下來。
如何吸引和激勵更多優(yōu)質的內容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互相高效匹配到對應的目標用戶,如何實現(xiàn)創(chuàng)作者和受眾的生態(tài)圈循環(huán)流動是ch和微信面臨的共同課題。
六、總結和展望
在微信和Clubhouse兩款產品上,我感受到了相近的產品設計理念:我們不生產內容只是用戶內容的載體,立志于做高效簡潔、人與人連接、小而美的app。ch安卓版已經在開發(fā),未來的用戶質量如何令人生疑。
去中心化和連接其實是存在矛盾的,當產品當規(guī)模大到一定程度,產品的特性無可避免的也同時成為缺陷。例如:部分聽眾可能因為得不到發(fā)表言論機會而喪失耐心而流失。
另外因為開發(fā)技術難度低國內已有仿制品:capital coffee和對話吧等等,因此如何提高自身的壁壘也是ch面臨的考驗……
時代似乎正在往視頻化表達方向發(fā)展,那么音頻會否成為主流延伸出來一個小支流呢?
視頻能帶來視覺沖擊感終究但隔著一塊屏幕,聲音讓人感覺在同一個空間里,也比文字更為生動。相信未來身臨其境的直播體驗終有一日會實現(xiàn),在虛擬現(xiàn)實技術還沒能實現(xiàn)時,音頻在線互動會否就是它的小小雛形呢?
我們拭目以待,希望有生之年早日得以見證吧。
作者:自留后花園;公眾號:自留后花園
本文由 @自留后花園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學習收藏了,今天就當一回課代表吧。搭建私域流量運營,當然必須要有工具。給大家推薦一款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起點課堂】旗下獨立研發(fā)的私域流量運營工具——糧倉·企微管家。糧倉·企微管家是一款基于企業(yè)微信的一款營銷型SCRM系統(tǒng)。集裂變獲客、留存促活、銷售變現(xiàn)、客戶管理于一體的私域增長閉環(huán)系統(tǒng)。覆蓋企業(yè)客戶運營的生命周期,助力企業(yè)私域流量運營,提升售前/售后服務能力。還可以免費開始使用哦~ http://996.pm/M0A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