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時間系統(tǒng)梳理,運營人該如何深度復盤?

8 評論 6422 瀏覽 47 收藏 29 分鐘

編輯導語:為什么要進行復盤?復盤工作的進行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找到問題所在,助推自身的能力成長。那么,運營人應該如何進行深度復盤?本篇文章里,作者從復盤的框架、流程等方面做了全面梳理,不妨來看一下,也許會給你啟發(fā)。

復盤,這個概念現(xiàn)在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上周我面試實習生的時候,我就聽到了一個實習生口中提及了自己在這個項目上進行了深度的復盤。

緊接著我就追問了幾句:我問:“你是怎么復盤的???”他給我的答案,讓我不知道如何回復,在他看來,復盤就是將獲取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匯總和記錄,用來匯報社群早起打卡數(shù)據(jù)情況。

我又問他:“為什么要復盤?”

他說是為了下次做得更好。

我又反問他:“那你現(xiàn)在知道下次如何去做了嗎?”

他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不過通過面試這件事,我發(fā)現(xiàn)“復盤”這個概念已經(jīng)完全推廣化了。

那到底如何去復盤?怎樣復盤才有價值?

所以我想把“復盤”這個概念梳理清楚分享給大家,在之前我都是相對零散的點,而這次我用了一整天的時間整理思路,加上之前分享的一個PPT,進行更系統(tǒng)的匯總,關于復盤的框架、流程、真北,同時有了新的思考,和大家一起交流。

在文章開始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討論一個問題,持續(xù)打卡社群是不是有價值的?

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有參加過“早起打卡”和堅持閱讀社群,像這樣堅持做一件事,對于你來說是不是真的有價值,先不要著急回答我的問題。

可以認真想一下,早起的時間我干了什么?最近讀了哪本書?講了哪些觀點讓你非常受用?

如果你很快很清晰地回答出了我的問題,證明你是對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規(guī)劃的,并且知道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對于沒有辦法很清晰地回答出我這兩個問題的小伙伴,就需要思考一下為什么沒能快速反映出這個問題的答案。

大家發(fā)現(xiàn)了嗎?

沒有對于自己的實踐進行復盤,感覺好像一直做得很好,但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干什么。最近特別喜歡一句話,越忙碌越需要保持清醒。

這就是我要跟大家說的——為什么要復盤?

一、復盤的重要性

接下來具象一點,問大家四個問題,這四個問題可以直接反映一個人工作的能力level,也是曾是我們副總裁的面試題:

  1. 自己對什么量化產(chǎn)出指標負責?
  2. 是否知道做事的“所以然”?
  3. 優(yōu)秀的工作標準和標桿是什么?
  4. 是否有自己的方法論?

這四個問題完全可以反映出,你在你本職告訴范疇內(nèi)的角色、你在你工作當中的思考和復盤能力,以及你是否可以在遇到問題時,分析問題,找到根本問題,并指定出解決方案。

所以復盤不僅是工作的核心沉淀,其實也是很好的成長助推劑。

為什么一定要復盤?這里我引用一張圖告訴大家為什么一定要復盤。

24小時系統(tǒng)梳理,運營人該如何復盤?上

引用知乎何明璐

這是我們在遇見一個問題時,我們的思考鏈路,會調用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庫,從而進行最快地尋找解決辦法和方案,如何積累你的知識經(jīng)驗庫呢?

兩個辦法,閱讀學習和總結復盤,尤其總結復盤,是一個非常核心的方法。

二、如何復盤

現(xiàn)在我來填我文章開頭埋的坑,我梳理的“復盤”到底是什么樣?大家可以看一下我整理的圖。

24小時系統(tǒng)梳理,運營人該如何復盤?上

我認為復盤是有三個部分核心的,那就是復盤的框架,復盤的流程,以及復盤的真北。

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看過寫如何復盤的文章,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也花費了時間看很多的文章作參考,但是很多人沒提到“復盤真北”的概念,為什么我這里會說復盤真北呢?

真北這個詞,字面意義來看是真正的北方,引申來看,就是你的關鍵和核心。因為如果你在做一個相對簡單事情的復盤時,你都會忘了你的核心關鍵點,就更別提很多小伙伴對于自己工作一年的復盤,或者自己對一個大項目的復盤了。然而當復盤的時候忘掉真北,那復盤就失去它的價值和意義了。

說了這么多,還沒有開始寫如何復盤,為了可以讓你更好的理解和日后將復盤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中,本篇文章主要來講一下復盤的框架復盤的真北,這些都相對偏概念一些,可能會覺得不落地,但是當你讀完這些之后再去看復盤流程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奇妙的相通了。

我又拿物理公式做例子了,如果你不懂公式背后的邏輯和原理,那你遇到相對較難的題目,你也不會知道如何去使用。

1. 復盤的框架

復盤的框架由五個環(huán)節(jié)構成,只有完成了這五個環(huán)節(jié)才算得上是完成的復盤。

  1. 回顧目標:當初定下這個目標的意義是什么?現(xiàn)在定這個目標是否正確?
  2. 尋找差異:和原來預期的效果差異點在哪?亮點在哪?缺憾在哪?
  3. 尋找問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缺憾?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差異點?優(yōu)點考慮的思路是什么?
  4. 得出結論:分析了事情的根本原因之后,得出客觀的結論。
  5. 解決方案:根據(jù)客觀的結論,進行制定解決方案,優(yōu)化本次出現(xiàn)的問題,在下一次時進行避免。

常規(guī)上來說,②和③可以適當進行合并,復雜問題是需要分開的,如果不是很復雜,合并就好了,這里不用糾結是不是必須是五步,應用好即可。

2. 復盤的真北

復盤的真北也就是復盤的核心和關鍵點,這必須和復盤流程充分結合,靈活應用復盤流程,嚴格按照復盤真北的要求來做。

1)勿忘北極星
在回顧目標的時候思考目標是否正確?目標是否清晰?目標是否合理?

這時一定不能忘了,你的北極星是什么?就好比你做了一個快閃群導流,但是你卻對這個群的活躍度定了一個很高的目標,這個目標真的會影響你的北極星指標嗎?

所以需要好好思考一下,是不是對于導流群來說鏈路最快最短比活躍度更好呢?

2)細化到最細顆粒度的問題

我認為,如果你不把你的問題細化到最細顆粒度,你永遠不知道這個事情的本質是什么,找到根本問題,更不談解決根本問題了。就好比說你做的一個活動效果太差,復盤歸結于活動的物料不夠吸引人,這個復盤的顆粒度就太粗。

那問題來了,如何細化呢?

這里我放個圖片,幫助大家理解,無限的去問自己為什么,為什么這個物料不夠吸引人?因為物料本身,還是包裝不夠?

所以細化問題顆粒度最好的辦法,一般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24小時系統(tǒng)梳理,運營人該如何復盤?上

3)足夠誠實,向內(nèi)歸因

誠實真的對于自己來說,應該是最反人性的,因為人都不會承認自己錯了,承認自己是有問題,都喜歡甩鍋不喜歡背鍋,但是做復盤不是為了讓你去背鍋,而是為了去內(nèi)省。

客觀性地去看待事情,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與自己和解,去理解自己,而不是逃避問題,找借口。

那具體怎么做呢?

我認為你可以把這個事情當作是你同事做的你幫他復盤,換一個身份去思考,事實上正視自己的問題,擁有允許自己失敗的心態(tài),要比一直成功更重要。

4)明確清晰的結論

如果你的結論不是明確清晰的,那如何針對于你的結論去做解決方案呢?

或者說,你無法確定自己的結論是明確清晰的,那就應該去反思,自己的這個結論到底是客觀的,還是主觀性的結合,通過幾個數(shù)據(jù)進行共同點拼湊。

舉個例子,你發(fā)現(xiàn)自己正在運營的這個APP次日留存非常低,然后你開始想盡一切辦法去提升次日留存,絲毫沒有想過用戶為什么次日留存低,如果你是一個直播課APP呢,用戶注冊后報了一個課,沒有開課前,用戶為什么要打開APP呢,從這個角度立馬就可以看出這并不是一個結論,而是一個現(xiàn)象。反推出來的是,你應該看更長周期的留存才有價值和意義。

5)可落地的方案

這里的方案一定要可以落地,如果不能邏輯自洽,無法應用到下一次的過程中,那這個方案就毫無意義。所以我們在制定方案時,為了讓我的方案可以更好的落地,要清楚方案的定量標準是什么、時間節(jié)奏又應該是什么樣的?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復盤框架復盤真北,可能目前的邏輯尚且不夠嚴謹,但是隨著我的逐步思考,會慢慢成型更加完整,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日后隨著我對復盤這件事了解的深刻,會進行再一次的更新或是推翻,其實認知就是在這過程中生長起來的。

我一直相信,知識是流動的,甚至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聽到的,所謂的新知識,都在很久之前被提出了,書讀多了,不同的觀點互相引用、印證,但是你學到、用到,對你的人生起到了一定的幫助,這就是知識的所有意義。

三、復盤的流程

  1. 回顧目標
  2. 尋找差異
  3. 尋找問題
  4. 得出結論
  5. 解決方案

因為復盤會有5個板塊的事項,每個大板塊都是直接聯(lián)系的,但是每個大板塊里的內(nèi)容又是相互獨立的,所以我覺得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去復盤是最方便的。

這既可以進行思維拓展,也可以更好地去下鉆問題。

在復盤開始的時候,我會先發(fā)散思維,回顧一下我項目的背景是什么?目標是什么?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如何解決的?最后效果如何?

接著我會把發(fā)散出來的所有散點羅列出來,如果熟練的話這些環(huán)節(jié)可以在大腦中進行操作,不過最開始的時候我是用紙筆寫下來的。

寫出來這些散點之后,按照復盤的框架,將散點內(nèi)容進行填充進去,就會發(fā)現(xiàn)整個鏈路中有很多的缺失部分。因為你能快速想起來的東西,都是你印象最深,下了很大功夫,并沒有忽略的,而我們復盤其實就是要找到那些我沒有考慮到,忽略的地方。

1. 回顧目標

從第一個板塊開始,回顧我們之前做這個項目定的目標是什么?

1)我們先來看這個目標定的是否正確?

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帶來一個月3000訂單量,對于我們做的整個項目來看,定訂單量這個目標是否正確?

是應該定過程指標,還是定結果目標?

如果我們定的某些過程指標作為目標的話,一定要記得自己服務的北極星指標。

正如我之前所從事的公眾號策略崗位,前端會有活動運營的伙伴通過活動的形式邀請用戶關注公眾號,我利用公眾號的消息或菜單欄來觸達這批用戶最終形成轉化。

如果我的前端活動運營的伙伴的目標是做爆款活動,考核他的指標是用戶增粉數(shù),考核我的指標是用戶訂單量的話。前端伙伴會做很多裂變系數(shù)很高,但用戶人群并不精準的活動。

這些活動對于他的KPI完成當然毫無問題,但是對于我的KPI考核完全沒有任何價值,最終會導致我的KPI完成很差。

但這邏輯上并不是我的問題,而是前端伙伴的目標制定有問題,需要重新考量前端伙伴的過程目標如何制定?

2)目標是否清晰?

目標不清晰其實對于準確的數(shù)據(jù)kpi目標來說,是不會出現(xiàn)這個情況的,但是對于一些相對定性的目標來說,是非常需要考慮的。

如果說我的目標是優(yōu)化落地頁,這個目標是否清晰呢?

當然是不清晰的,作為一個執(zhí)行者看到這個目標是非常疑惑的,因為優(yōu)化是一個動作,是為了實現(xiàn)某個目標來執(zhí)行的動作,那么優(yōu)化落地頁的目的是什么呢?

優(yōu)化落地頁=提效,使我們鏈路上的轉化率得到提升,所以以這個目的來看,對于【優(yōu)化落地頁】這個動作而言,我們的目標應該是落地頁轉化率的提升,這樣的目標看起來好像不知道如何來制定。

那就需要通過行業(yè)標準,一些競品,一些標桿的情況來制定具體KPI數(shù)據(jù)目標,然后再進行詳細的過程指標拆解,就能讓目標很清晰了。

3)目標是否合理?

那我們當下就需要衡量一個月3000訂單量,對于該項目的完成情況來看是定高了還是定低了?

這里只需要回答高低就好,不用深鉆,會在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尋找差異的時候再深入分析。

目標就分為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拆解了,下面我們將要開始對復盤項目進行追問。

2. 尋找差異性

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尋找自己項目完成情況與目標直接的差異點。

這樣我們才可以細化我們的問題到最小顆粒度,看到最終結果,我們沒有完成目標或者超額完成目標的原因是什么?

這樣我們在尋找問題的時候才能快速、準確,而找準問題制定解決方案就是運營最擅長的事情。

首先要羅列出自己完成項目的情況,情況就會分三個板塊:數(shù)據(jù)情況、用戶體驗情況、協(xié)調方的情況。

為什么是這三個方面,這主要考量的是:

  1. 目標是否完成了?
  2. 整個流程對于用戶體驗是否友好?
  3. 項目協(xié)調方是否還愿意再次合作?

從這三個方面出發(fā),可以看到對自己,對用戶,對伙伴,是否做到了自己應該達到的標準。

舉例:

1)比如我在做公眾號的時候我對于自己的目標就是實現(xiàn)周更?

周更目前只做到了一周,之前幾周都沒有做到。

2)對于看我文章的粉絲是否滿足了他們的訴求呢?

這就可以去問問你的忠實用戶,看看大家的文章的活躍度和意見建議。

之前我一直覺得我文章留不住讀者,留不住讀者的主要問題是沒有留言功能。所以我有一段時間專門在研究怎么開通留言功能,但是等我真的有了留言功能之后,我發(fā)現(xiàn)留言的讀者還是很少。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我沒有滿足用戶的訴求。

3)對于寫公眾號文章來說我的協(xié)同方有小劉,因為我的文筆目前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方法,所以每次都需要她來潤色一下,從她的幫我改文章的過程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整個過程體驗感是非常差的,有錯別字,語句不通一大堆小學生問題。

如果沒有達到,那我們就要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看問題屬于哪個分類,是屬于邏輯問題?執(zhí)行問題?還是外在因素導致的?

針對每一個板塊的問題進行歸類向下深鉆,接著上面的例子繼續(xù)深鉆。

我沒有完成周更的原因是什么?是執(zhí)行力的問題嗎?

我拆解了一下自己每周的時間安排,我發(fā)現(xiàn)我將寫公眾號文章當成了我周末的一個重要不緊急的待辦,所以一旦出現(xiàn)緊急的事情,他就會delay。

這么看下來完全不是執(zhí)行力的問題,而是節(jié)奏問題,我沒有想清楚寫公眾號文章是每天完成一個部分,還是一口氣全部寫完。

如果是一口氣全部寫完,對于一個互聯(lián)網(wǎng)打工人來說真的太慘了,他的周末將會有整整一天都鋪在文章上面,不能出去玩,不能看書,不能做自己想干的事情。

這對于高壓的互聯(lián)網(wǎng)人來說也太卷了。

是我卷不動了,這樣看下來其實將文章的板塊拆解出來每天寫一段落,最后再進行整合梳理,打通脈絡才是高產(chǎn)的方法。

執(zhí)行力問題和外部因素導致的問題,也需要像這樣去拆解分析。

再好比如說在線教育的雙減政策,這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外部因素導致,但是對于我熬夜熬習慣了改不了,這個就不是外部因素的問題,是執(zhí)行力的問題。

大家有什么一直在立的flag,可以在留言區(qū)跟我討論。

3. 尋找問題

關于尋找問題,我利用了一個特別常見的模型:PDCA模型:計劃→執(zhí)行→檢查→行動。

當我們尋找到我們的問題是什么?問題類型?接著我們就需要用最小的MVP模型去解決這個問題,采用PDCA的方式來制定MVP模型是最簡單快捷的。

上面說了我開通留言功能的事情,我的核心點是看到別人文章的留言區(qū)互動很不錯,活躍度很高,很有傳播性,能留住用戶。

我就想當然認為,我文章互動性低,活躍度低,留存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我沒有留言功能,但是當我自己開通留言功能之后,留言的數(shù)量其實并不多。

這就是我的邏輯出現(xiàn)了問題,我認為當我擁有了這樣的功能,我的留言評論自然就會多起來,其實我根本沒有考慮到,文章你不引發(fā)用戶去跟你討論,在文章中埋下種子,那讀者本身也不會去發(fā)表評論。

拆分下來我們應該制定一個計劃,來驗證可以通過引導用戶進行評論的方式增加我文章的活躍和公眾號留存?我會如下去做:

  • P:大致可以在文末設置問題討論、抽獎、贈送資料包等,用來引發(fā)讀者進行評論。
  • D:后續(xù)就是可以測試我剛才說的那幾種方式,當然所選的引導形式都需要與文章內(nèi)容契合,不契合的引導用戶反倒不會精準和活躍。
  • C:制定一些指標作為我們衡量測試的結論,評論/閱讀人數(shù),評論量級,都可以作為我們的評判標準和ABtest的方法。
  • A:通過上述的測試,找到一種最適合自己用戶調性的形式,進行優(yōu)化迭代。

通過PDCA的方式進行尋找到根本問題到底是什么,如果我們拆解的邏輯是正確的,經(jīng)過幾次調整就可以將一個完整的問題本質找到并且制定好一個相對完善的解決方案。

4. 得出結論

當然到了這一步很多小伙伴應該會很疑惑,上面不是將整個問題都解決了嗎?為什么還要得出結論和解決方案呢?當然對于單一問題而言,其實上面幾個環(huán)節(jié)就完全可以將問題進行解決了。

如果對于一個相對龐大的項目呢?是完全得不出結論的。

就好比如我想做好一個公眾號,那文章是其中一個部分,文章又有內(nèi)容排版,實效性等等一些因素的影響導致的。對于上述中解決了一個留言功能的引導而已,并不能說我做好了留言引導,我的文章就一定會爆,公眾號一定會增粉過千。

反倒是我覺得,當我梳理好每一個板塊所欠缺的,需要迭代的地方時,這一刻需要停下來,看一下你所梳理的全部問題,進行看看哪些你覺得你必須立刻馬上解決,哪些是可以之后再解決,哪些是可以不解決的。

這樣輸出我們對于整個項目而言的結論,才會更有價值和意義。想必大家都不會因為一個文案不好進行復盤這么久吧,肯定是對于一個相對龐大的項目,復盤的意義也就越大。

對于公眾號的事情我梳理了很多我的問題,比如周更,比如留言功能,比如名片,再比如推廣渠道等等。

其實我最近復盤下來當下,對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是持續(xù)保證周更。所以我就要立刻解決周更的問題,而不是去研究留言功能之類的。

5.?解決方案

這樣拆解下來,對自己的復盤清晰明了,就知道對于我們下次項目時,應該前置考慮到哪些問題。

由散點的問題或動作聚攏成核心問題,再由聚攏的核心問題進行下鉆根本問題,從根本問題處方制定解決方案。

解決方案如果是對于一個相對龐大的項目而言,是要拉齊你的協(xié)同方,邏輯清晰講清楚我們的訴求,進行制定衡量標準,最后進行時間節(jié)奏的安排。

就好比說,在產(chǎn)運的工作版塊上,經(jīng)常會跟產(chǎn)品、技術、還有需求方進行拉齊目標。對齊這個需求的價值,最終定好需求上線后的策略,以及最后的上線排期。

以上就是我在復盤大項目時進行的全鏈路復盤,為了普適性,所以我寫的框架會比較的泛,也有可能有些事情不需要做一個這樣完整復雜的復盤。

做了可能反倒會浪費你更多的時間,但是123步還是不能省略的。

最后我要提醒所有的小伙伴,復盤是我們的工具,用的好我們可以實現(xiàn)升維,用的不好反倒會浪費時間,框架永遠都是框架,而真真切切的思考和沉淀,都會潛移默化的存在于我們的認知中。

不要為了復盤而去復盤。

但是想從工作、生活、項目中尋找自己的不足,尋找自己沒有想到的地方,尋找自己的邏輯漏洞。其實就連戀愛都是可以進行復盤和思考的,這方面小劉復盤的就很深入。

只有這樣你的復盤才會有真正的價值,復盤后會有一種如夢初醒,恍然大悟的感覺。

這篇文章就是我用了一周時間每天寫一段最后整合出來的,看完的小伙伴可以在留言區(qū)跟我互動。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這句話我很喜歡,分享給大家。

 

本文由 @蕭然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看了文章以后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感謝作者~

    來自浙江 回復
  2. 復盤確實是很重要的,文章寫的很詳細,很有用

    回復
  3. 公眾號@蕭然筆記,微信Lmy_Lxr20210320,歡迎來交流

    來自北京 回復
  4. 好文值得多看!

    來自浙江 回復
  5. 對無腦復盤說漏!大家都在說要復盤,但沒有說怎么復盤!這篇文章很實用,狠狠的收藏了!

    來自湖北 回復
  6. 復盤用得好,一次比一次進步;復盤用不好,不僅解決不了問題,而且就像逆水行舟

    來自安徽 回復
  7. 第一回顧目標:當初的目的或期望是什么?

    第二評估結果:和原定目標相比有哪些亮點和不足?

    第三分析原因:事情成功和失敗的根本原因,包括主觀和客觀兩方面?

    第四總結經(jīng)驗:需要實施哪些新舉措,需要繼續(xù)哪些措施,需要叫停哪些項目?

    來自山東 回復
  8. 復盤也太全了吧,終于找到了復盤的異議意義了,感謝作者!

    來自江蘇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