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會員年費99元,是不是智商稅?
無論是在電視,還是在手機上,看天氣預報都是免費的。那么,當看天氣預報需要收費時,你會接受嗎?對此,知名天氣信息軟件墨跡天氣的付費會員服務在網上引起了熱議。對于墨跡天氣的收費會員服務本文做了分析,一起來看看吧。
大家愿意為天氣預報花錢嗎?
2015年頒布的《氣象預報發(fā)布與傳播管理辦法》第六條規(guī)定:氣象預報實施統(tǒng)一發(fā)布制度。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應當按照職責通過氣象預報發(fā)布渠道向社會發(fā)布,并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更新發(fā)布氣象預報。其他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會發(fā)布氣象預報。在規(guī)定中我們可以找到兩個重點:
- 向社會發(fā)布氣象預報是有關機構的法定職責;
- 其他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會發(fā)布氣象預報。
也就是說,即使我們可以在手機應用商城中隨手找到成百上千個看天氣的App,但他們源頭的數據其實都來源于各級主管部門所發(fā)布的數據。而在絕大多數時候,大多數數據都是免費發(fā)布的。
圖片來源:雷科技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氣象數據的源頭是免費發(fā)布的,所謂的天氣App在核心業(yè)務上只不過是“二道販子”,那這些天氣App又憑什么向我們收費呢:2022年9月底,知名天氣信息軟件墨跡天氣的付費會員服務就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一、墨跡天氣憑什么收費?
毫無疑問,其中大多數評論對墨跡天氣來說都呈負面,并以“看天氣憑什么要付費”為核心論點。此外,墨跡天氣粗暴的收費規(guī)則也引發(fā)了部分爭論,畢竟這個會員服務并未在明顯處提供按月訂閱的選項,只在連續(xù)包季的頁面中以淺灰色小字標注“10元/月”,簡單來說就是“吃相太急”。
但在我看來,只要能把互聯網的討論中心轉移到“收費方式是否合理”這件事上,對墨跡天氣來說就已經是一個成功的公關事件了。畢竟收費方式隨時都可以改,但“天氣應該收費”這個概念已經隨著討論潛移默化地進入到大家的腦海中。
只不過天氣軟件憑什么收費?
平心而論,在最核心的天氣播報和預測上,墨跡天氣并沒有收費,“看看有沒有下雨”這項功能依舊是免費提供的。下載墨跡天氣,先不討論為什么每次打開軟件后墨跡天氣都要嘗試讀取我的剪切板、是否想根據后臺的淘口令記錄我想買什么的這個問題,找到墨卡會員VIP界面??梢钥吹侥╒IP提供的服務確實不屬于常規(guī)天氣信息的范疇。
簡單來說,墨卡VIP的權益可以分為三大類:
- 專業(yè)氣象類:臺風登陸信息、降水積水信息、災害地圖等;
- 增值服務類:天氣其實沒多大關系的信息,比如“桃花預報”、中暑預報等;
- 軟件服務類:免廣告權益、會員皮膚、親親短信等。
雖然在大多數會員服務中,墨跡天氣扮演的角色依舊是信息的整合者,但從“信息聚合”的角度,墨跡天氣依舊為用戶提供了經過他們自己分析整合過后的信息。用自媒體的話來說就有足夠的信息增量,可以“投原創(chuàng)”。
就像某些評論說的那樣:“會員服務不過是個可選項目,不喜歡不開不就可以了。”更有人拿出了代入法,代入到墨跡天氣的角色中,說出了那句經典的“畢竟人家服務器也要花錢”。
不對啊,覺得做天氣軟件不賺錢那就不要做啊,為什么要“勉為其難”地在一個公共服務已經覆蓋的領域做“賠錢買賣”呢?
二、天氣軟件盈利的方式
如果那位喜歡代入的評論者真的是北京墨跡風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那我倒真沒什么可以說的,“掙錢嘛,生意,不寒磣”。但如果它像我們一樣只不過是一個天氣軟件的用戶,那我建議你大可不必“共情”一個多次沖擊上市、既做天氣又做社群還做過垂直電商的企業(yè)。
早在墨跡天氣誕生的第三年,墨跡天氣就成功“商業(yè)化”,接到了來自老虎地圖的引流合作,開始為當時地圖領域小有名氣的老虎地圖引流。一回生二回熟,有了老虎地圖的成功例子后,墨跡天氣光是在2012年就承接了過百位客戶,實現了1800萬營收。
高昂的廣告營收讓墨跡天氣有了沖擊上市的勇氣,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高度單一的廣告營收其實也成為了墨跡天氣內部的不穩(wěn)定因素。大多數情況下,廣告業(yè)務看重的指標有三個:曝光量、有效轉化以及無形的品牌形象提升。而廣告主看中墨跡天氣,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其中的曝光量。
2012年,墨跡天氣就擁有了1億用戶??紤]到當時國內智能手機用戶數量有限,從某種意義上看,墨跡天氣3年一億的成績比微信3年四億更出色。海量的用戶數為墨跡天氣的廣告主帶來了海量的廣告曝光量,當年以論壇為核心的智能手機應用分發(fā)渠道也為墨跡天氣帶來了更多的潛在用戶
但隨著國家對氣象數據的嚴格管控,墨跡天氣“獨家”的競爭力還是下降。對用戶來說,反正天氣數據來源都一樣,當然是廣告越少的越好用。對廣告主來說,既然天氣軟件能給到的競爭力都差不多,那當然是綜合曝光量和成本,找性價比最高的投放。天眼查數據顯示,2017年墨跡天氣廣告服務收入占比高達98.86%。可以說離開了廣告,墨跡天氣將失去立足之地。
作為對比,我們不妨看看其他市場的天氣軟件是怎么賺錢的。以美國的AccuWeather為例,該公司氣象信息來自其自有氣象站的數據,通過海量的第一手獨家氣象數據,AccuWeather擁有了巨大且難以復制的核心競爭力。
雖然在一般用戶一側,AccuWeather依舊有廣告,但對AccuWeather來說,面向一般消費者的toC業(yè)務只不過是“賺賺零花錢”,真正帶來巨大收入的其實是AccuWeather的toB與toG業(yè)務。由于擁有準確的第一手數據,AccuWeather已經是不少政企客戶的天氣數據提供商,而舍得花錢的政企客戶,也貢獻了保守估計每年一億美元起步的巨額收入。
三、轉型是唯一的希望?
轉為toB客戶服務商的想法墨跡天氣其實也考慮過??赡苁遣煊X到了toC的潛在危機,墨跡天氣在2019年前后就開始自己的企業(yè)轉型,2019年其企業(yè)端營收已經突破千萬。只不過和龐大的toC收入相比,企業(yè)服務依舊無法成為墨跡天氣的后備方案。
這也是墨跡天氣會在App Store上線高達10種不同收費方案的原因。一邊是無法觸及的政務市場,一邊是滄海一粟的企業(yè)服務,很顯然對墨跡天氣來說來錢快的個人服務才是維持收入的最好選擇。
只不過墨跡天氣越是放棄企業(yè)轉型,墨跡天氣對個人業(yè)務的依賴只會更重。當墨跡天氣無法在用戶手中獲得收入時,很可能需要在裁員、被收購或被用戶徹底淡忘這三個結局中做選擇。
當然了,這也可能是所有沒有氣象數據“二道販子”的共同結局。
作者:雷科技互聯網組;編輯:一位天明
來源公眾號:雷科技(ID:leitech),聚焦科技與生活。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雷科技 授權發(fā)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于CC0協(xié)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其實,可不可以切入的更加垂直,比如,針對釣魚愛好者、針對露營愛好者;對于喜愛戶外活動的人來說,這個價格很方便,
比如墨跡推出一個釣魚日歷待辦,然后幫用戶實時監(jiān)控目標地域的一些氣象數據形成建議,既能提升產品的開發(fā)水平又能實實在在的幫助到用戶,豈不美哉。
缺乏核心競爭力還是一大硬傷,數據源大家都能拿,就是看誰整合的好一些。劍走偏鋒興許也是一條路子,比如對戶外人來說,「云?!埂感强铡惯@種奇觀可遇不可求,但在天氣數據結合地理數據的情況下其實是可以進行預測的,相信很多人會為這個而付費,畢竟爬一次山不容易哈哈哈哈
說了半天,墨跡天氣的個人用戶商業(yè)化仍舊是個隔靴搔癢的方案,沒有突破真正的用戶痛點,以達到C端的強轉化
天氣會員對我來說就是智商稅,一點用都沒有啦
這確實不可思議
對于天氣收費其實還是比較接受的,畢竟這種偵測數據還是值得去購買,只要不是貴的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