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切片7問
“直播切片”到底掙不掙錢呢?在這過程中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怎么才能做好切片這門生意?本篇文章就來系統講解關于“直播切片”的學問,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直播切片”討論中,一個頗具爭議的問題為“到底掙不掙錢”。一方面,有些人指出只要IP夠大,夠熱,加上剪輯師足夠勤奮,就能賺到錢。
另一方面,其他人認為,IP切片在和短視頻做競爭,如果某個視頻分發(fā)嚴重,播放量以及點贊等數據也會被降權,新號根本沒有流量可言,帶貨效率很低。
我自己看法是,IP切片只能作為直播帶貨補充手段之一,普通人做切片的時代已經過去,盡管有些人可能會反對,但我依然堅信,用“變現效率”衡量是商業(yè)化的基本尊則。
一、什么是切片?
簡單講,將錄制的長視頻,切割剪輯后產出各種短視頻,然后在淘寶、抖音、快手等平臺分發(fā),平臺不同,直播切片所帶來的效果完全不同。
淘寶上,切片大多展示店播的內容,傾向服裝實物拍攝、穿搭、面料材質等,幫助消費者更好了解商品,這種手法是商家,進入短視頻最低門檻,目的是幫助消費者縮短交易鏈路。
抖音上,切片商品屬性,就沒有那樣嚴重,更多展示UP主穿搭,或者UP主口播的內容,吸引用戶注意力,以引導轉化;以頭部主播小楊哥為例,人們更愿意看直播時搞笑瞬間。
可以看出,IP、直播切片玩法并不稀奇,本質是對IP內容矩陣化的復用,然后掛櫥窗賣貨,令我影響最深刻的切片是“樊登讀書”和“天道”這部電視劇。抖音剛火那會兒,每刷10個視頻,都能彈出一個樊登老師講書的視頻、王志文的表演片段,更是讓《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成為抖音爆款書籍之一。
二、切片市場有多大?
我認為,切片天花板有兩個:
- 平臺有多少網紅想做切片
- 平臺對切片本身這件事的看法
一方面,是個中腰部網紅主播、明星都想做切片,或者說通過自我直播、表演的各種片段被KOC分發(fā),來帶來更多流量,因此切片短視頻本身經久不衰。
可是,如果沒有利益綁定,KOC又怎么可能免費且長期幫宣傳呢?
所以,切片本質還是利益綁定關系,取決于主播、明星帶貨商品的熱度,以及價格利益空間,有點和當年社交分銷相似。
另一方面,平臺對切片宣傳有周期性把控,拿巨星劉德華在抖音首秀來說,當時候直播后一星期內,各大短視頻媒體、影音剪輯號、KOC都在轉發(fā)金曲高潮部分,來獲取關注度。但是,各種現象級事件人們始終會看膩,平臺也不可能長期人工干預推流,中腰部明星主播,更不用說了,所以,切片視頻熱度隨直播和用戶喜愛度而下降。
三、切片關鍵是什么?
若用兩個字總結即“分銷”,早在秀場直播時代,就有不少切片視頻,被分發(fā)到其它信息平臺,幫助主播宣傳或者引流。
后來快、抖兩家占據半壁江山后,切片得以升級,很多商家、主播開始聚焦在平臺內分發(fā),關注點轉移到帶貨KOC和商家身上,據此,分銷方式也開始轉變。
具體來說:
主播提供正規(guī)授權的直播切片素材和對應的商品鏈接,交給MCN公司管理,帶貨KOC通過主播官方賬號、或者授權拿到直播視頻,進行二次剪輯。
然后通過自己賬號,上傳視頻、上架商品,坐等出單,但因為對接成本等問題,部分帶貨主播選擇由第三方賬號統一授權管理;整個運作,可謂“一舉三得”。在IP直播切片中,帶貨主播可以復用內容、擴大IP影響力,品牌商家可以得到更多站內商品曝光和銷量,KOC也能多一個渠道賺錢,而且KOC只需要簡單的剪輯能力就行,寶媽、學生都可以干。
四、到底該怎么做呢?
當然,并不是你想切就能切,想發(fā)就發(fā),如果沒有經過別人允許是違規(guī),所以,想用IP切片玩法來操作帶貨,需滿足以下幾點:
- 你的抖音賬戶開通櫥窗功能,并且達到1000個粉絲,繳納保證金
- 大V授權(授權后有專屬產品鏈接)
- 精通視頻二剪,直接搬是肯定不行的(原創(chuàng)流量更大)
但是,一個普通人直接找授權,基本不可能,那有沒有其他解決辦法?當然有,你去找機構,大V基本和機構已經簽約,你只需要加入就可以。思路是對的,不過操作就有點難,畢竟做視頻,不是人人都會做,即便簡單二剪也有一定難度,加上你剪輯后,如果播放效果不是特別好,信心很容易被打擊。
五、能賺多少傭金?
市場上行情一般是“傭金55分成”,如果涉及第三方機構,你可能最多拿到每單的30%左右,算下來,這個金額并不多。
拿面膜來說,如果一盒傭金按照8元,你到手,也就是8元的30%,但是,你投入的成本可能并不低,這當中有直播授權后剪輯的成本,一條市場價在30元-50元不等。
而且,你的競爭對手包括“專業(yè)玩家”和“灰產玩家”兩種。
前者有大量賬號、人力,能通過技術手段,批量產出直播切片的視頻,還能通過添加音樂、畫中畫、特效,以及掐頭去尾等方法規(guī)避平臺審查。后者就更不講道理,不要授權,不受管理直接開干,在平臺爆單后,人家就算被舉報通過,傭金也到手了,所以我才說,這錢并不是那么好掙。
六、過程中還有哪些坑?
第一,不是你向IP合作的機構申請通過,發(fā)視頻就能賺到錢,抖音的魔幻只有做過才知道。
我身邊一位做演員的朋友,因為這兩年競爭激烈,一直在家待業(yè),靠僅有的一絲光環(huán)在平臺發(fā)內容,都沒人看,何況普通人發(fā)切片視頻。
第二,和其他短視頻平臺帶貨選片不一樣,直播切片還是靠“剪輯能力”,主播、明星本身對商品的介紹已經定性,二次分發(fā)內容只能靠創(chuàng)意吸引。
所以,你看看小楊哥的切片視頻,為啥能夠吸引受眾,是因為即便為某個品牌方直播時播5分鐘,都會把各種梗、評測、以及美女表演充分混搭起來,這樣給后期制造更多機會。
如果自己剪輯帶貨,一定要提煉出精華,抓住用戶看點,因為,他們的直播不是你一個人在做,所以這種剪輯功底,并非技術嫻熟度,而是能否找到“用戶需求點”。
一位做切片的朋友表示,現在不是剪輯那么簡單,一些機構還會給參考建議,比如,修改語音做簡單講解,插入高效表情包,甚至自己先錄個片頭等,所以,內卷程度并不低。
第三,隨著直播切片帶貨路徑逐漸透明化,紅利期已過,一些做過莊家的人,就會抓住大家想通過直播切片賺錢的焦慮,開始做培訓。
有的還發(fā)展成授權+培訓打通的模式,市場價格一般在幾百到幾千不等,更惡心在于,頂級達人官方授權切片是免費的,偏偏有些腰部主播要收取授權費。
一些人并沒有做過切片,會產生一種“我要不要報個培訓班”先學習下的心態(tài),講真的,直播切片號尋求突破的選項只有兩個,一是在剪輯上下功夫做差異,二是尋求直播切片號還未飽和的主播的授權。
第四,直播切片熱度是隨著達人走勢而定,就像最近向太直播,肯定待幾天“切片”又要火一波,不過話說回來,整體切片市場趨勢屬于下行。
我認為該模式會持續(xù)下去,溫度可能會降低,原因在于:
- 大平臺對于內容治理,并不會要求大量同質化視頻出現;
- 沒有人能持續(xù)火,三分熱度過后,最終切片視頻帶貨還是拼回價格戰(zhàn)隊列,而價格戰(zhàn)背后,決定權由品牌方讓利多少決定。
七、怎么做好切片?
會做和做好是兩碼事,對于新玩家來說,找到平臺下一個“爆款IP”就有機會賺到基礎紅利,目前很多主播都開放授權,需要仔細甄別,哪些主播更具備長期價值,哪些是短期爆款。
針對短期爆款,流量是關鍵,得到授權后剪輯成片,通過矩陣分發(fā),不僅能夠提高成功率,還能保證收益;針對長期價值的主播,就相對考驗短視頻整體運營能力。
就像一些bilibili的UP主,會選擇將自己的切片,授權給第三方分發(fā)到快、抖兩家平臺來提高整體個人商業(yè)價值。
當然做切片的玩家,也不可能只守著一個網紅,所以,未來內容切片肯定會大規(guī)模交叉出現;最后能賺錢的基本符合三大特征:
- 矩陣運營
- 擁抱平臺變化
- 長期合作許多網紅、明星
值得一提的是,我也在思考,“切片”這種方法,是不是可以被“品牌方”營銷所利用呢?就像小米雷軍當年的are you ok被瘋傳一樣,不僅成本低,傳播效率也高。
總體而言:
看似無門檻的生意,實則要求更高,賺不賺錢就看怎么做,不過,的確是一門長期關注的事情。
專欄作家
王智遠,公眾號:王智遠,暢銷書《復利思維》作者,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互聯網學者,左手科技互聯網,右手個體認知成長。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