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重新設計火車票樣式”談用戶體驗設計

55 評論 23183 瀏覽 80 收藏 11 分鐘

怎么樣才算是好的用戶體驗?本文將從“重新設計高鐵票樣式”的角度來切入舉例,著重討論一下用戶體驗設計的維度和標桿。

“用戶體驗”是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日益深化而變得越來越熱的話題之一,它所代表的就是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品和人性本身的相互共鳴,并且這種共鳴在今天而言,顯得越來越彌足珍貴。

從交互設計到視覺設計,怎么樣才算是“好的用戶體驗”?

一直以來,大部分情況下的論調(diào)都停留在主觀意識層面上,這也使“用戶體驗”的話題本身顯得更加難以拿捏和撲朔迷離。

本文將從“重新設計高鐵票樣式”的角度來切入舉例,著重討論一下用戶體驗設計的維度和標桿。

一、使用場景分析

高鐵已經(jīng)成為大部分國人出行的首選,一方面價位不算昂貴,另一方面速度確實足夠快。然而從12306App到12306官網(wǎng),這種上世紀90代風格的古老網(wǎng)站以及模板式的交互方式,能一直存在下去,也是側(cè)面證明了國人的忍耐力。

也因此,12306App和高鐵票經(jīng)常被拿來當做用戶體驗改版的熱手范例。本文也不例外,不同的是:本文將量化改進目標,從更為全面的用戶體驗理論維度進行改進嘗試。

在一般的高鐵使用場景中,以車票作為核心要素的乘車流程應是:

乘車流程

在這樣一個使用流程中,可以先提取比較重點的信息元素:

  • 用戶側(cè):日期、車次、車廂、座位、時間點、檢票口;
  • 檢票側(cè):日期、車次、身份證信息、檢票口。

在獲取這些較為重要的信息之后,再看一下高鐵票原來的樣式:

高鐵票樣式

高鐵票原樣式可以認為存在以下的問題:

  1. 美觀度不夠;
  2. 信息層級區(qū)分不明確;
  3. 排版比較糟糕。

車票樣式上存在的比較嚴重的信息就是:重點信息不明確,乘客需要耗費一定的時間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主要還是因為信息層級不明確,留白區(qū)域不夠,無法將對應的重點信息主動傳達給用戶。

并且在實際場景中,務必要照顧到時間比較緊張的乘客,縮短閱讀的時間成本和腦力思考成本是必須要考慮的因素。

這樣就大致得出了改進的方向:

  1. 美觀度改進;
  2. 信息層次區(qū)分需明確;
  3. ?排版優(yōu)化;
  4. 減少不必要的文字信息。

二、用戶體驗理論層面分析

根據(jù)前面的論述中所列舉的高鐵票中的重點信息和改進方向,這里可以采用的用戶體驗理論進行細化改進,包括:

  1. ?信息設計;
  2. ?可抵達性;
  3. ?價值性。

其中信息設計是用戶體驗五層理論中的信息層的重點核心,可抵達性(Adoptable)和價值性(Value)是用戶體驗VADU理論中的A和V。

信息設計可解決的就是信息層次不明確的問題,這里可以采用的突出某些重點信息的方式有:

  1. 字號區(qū)分;
  2. 顏色區(qū)分;
  3. 粗細區(qū)分。

優(yōu)化方案-1

可抵達性指的是用戶get到信息的快速程度,使用戶更加快速地“抵達”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地”,可按照這個標準進一步剔除和歸類不重要信息。通過加粗字體,變大字號,增大留白區(qū)域突出顯示對乘客而言比較重要的信息。

價值性即是突出對用戶最有價值的信息,使用戶在短時間內(nèi)可以快速獲取對自己最有價值的信息。通過字號的變化來突出顯示信息仍然不夠,其他干擾信息仍然存在,這里將采用弱化干擾信息的方式來進一步強化車票傳達信息的能力。

優(yōu)化方案-2

總結(jié)處理方法:

  • 辨別重要信息,字號加大,重要信息字體加粗;
  • 根據(jù)信息類型歸類,如車次信息、檢票口信息、座位信息等都可以認為是和車相關的具體信息,而始發(fā)站、終點站和出發(fā)時間可以認為是和此次出行具體相關的信息,個人信息和車票相關的信息單列;
  • 隱藏(對乘客而言)不重要信息、突出(對乘客而言)重要的信息。這里采用字體顏色弱化的方式來減弱不重要信息(即干擾信息)的存在感。

三、背面信息

高鐵票背面

背面信息一般情況下都是被忽略的部分,這里僅對背面信息進行排版上的優(yōu)化,背面信息目前的樣式很“偷懶”地把所有文字堆積到一起,在可閱讀性上較差,這里厘清文字的段落,使之傳達的信息更加明確:

高鐵票-背面優(yōu)化

四、視覺樣式重設計

在重新界定了火車票上的所有信息之后,就可以開始“放肆”地進行視覺上的重新設計啦。一般而言,火車票的視覺樣式不宜大起大落,畢竟受眾群體過于廣大,太小清新不合適,逼格太高也顯得違和,太俗的話,還不如不改。

以下本著“認真不負責”的態(tài)度進行幾種樣式的火車票(正面)設計:

極富“逼格”長條形

機票形

考慮到印刷成本,其實不建議在車票上采用圖標樣式。還有一個原因:在車票上使用圖標其實并不能對車票信息的識別度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一方面是因為可使用圖標的元素較少,另一方面圖標元素極易出現(xiàn)誤導的情況。

如:檢票口的圖標,不論采用何種方式,都無法通過尺寸有限的圖標進行表意。

五、總結(jié)

其實“重新設計火車票”本身就是信息設計的一個典型案例,而信息設計是用戶體驗中固有的一環(huán),很多設計師把火車票設計得更加花哨或者追求好看將字號變小,都是某種意義上的“夾帶私貨”的行為。

使火車票重新回到它應該的樣子,這可以說是用戶體驗的功勞,其實也可以說是設計精神沒有普及開來的悲哀。

好的用戶體驗是可以量化的,具體的標準就是VADU理論的尺度標桿。VADU所代表的含義即:價值性(Value)、可抵達性(Adoptable)、欲望(Desire)和可用性(Usability)。

  • 價值性可以通過比對解決方案和需求的重合度來進行判斷,解決方案如果可以完全滿足需求,那就可以說是價值性高;
  • 可抵達性即用戶到達自己“目的地”的難易程度,如果用戶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不耗費大量時間成本和腦力成本即可抵達“目的地”的,就認為是可抵達性好;
  • 欲望指的更多的是在視覺和主觀感受上,譬如:產(chǎn)品的吉祥物或插畫的作用,更大程度上就是為了迎合欲望,喚起用戶的好感和認同感,當然好看的界面也會對此有所幫助;
  • 而可用性則是所有產(chǎn)品的根基,可用性的好壞往往需要通過用戶調(diào)研才可以得出結(jié)論,無法直接量化。

好的用戶體驗往往是這四個維度進行綜合表現(xiàn)的結(jié)果,如果某個產(chǎn)品在這四個方面中的任何一項出現(xiàn)短板都很難說它的用戶體驗是好的。

在火車票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得見的是好的信息設計會極大縮短乘客的時間成本,也可以讓顧客不困惑于票面信息的含義,既達到美觀的目的,也保證了乘客可以完全無誤差地抵達“目的地”。

其實,對于火車票而言,清爽美觀僅僅是最低級的需求,更高級的需求需要在信息層面上大做文章,而非為了美觀而舍棄核心重點。

 

本文由 @無鹿森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zhuǎn)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首先,前文中多次提到,用戶側(cè)最關心的是日期,但是在設計的時候日期卻被大大的弱化了,另外,最后的設計不論是豎條還是橫條的,都是不便于攜帶的

    來自上海 回復
  2. 從某個評論區(qū)過來的,感覺作者思維很清晰,這個設計拋開商業(yè)屬性和一些印刷上的難點外,受用性還是很強的,總歸是一個很好的建議,但是實現(xiàn)起來肯定是不簡單的。
    學習了,感謝!

    來自北京 回復
  3. 感謝作者,思路非常的號。但建議通過(加大字號、調(diào)整位置或顏色上的調(diào)整)突出用戶身份信息,便于提高人工檢票及驗票的效率

    來自安徽 回復
  4. 我的體驗是 我會反復check開車時間,像座位這種只會再找座位的時候看,目的地往返地看過一次后也不會再看。但是和周圍人乘車的時候時間是一直會確認尤其是第一次坐這趟車的 時候。我的問題是為什么不把時間作為第一優(yōu)先級和重點?是不是有我考慮錯誤的地方?

    來自上海 回復
    1. 這個考慮沒有錯的,當時做這個案例的時候有考慮這件事情。但是最后仍然是參考了車票原來的樣式,放大了站點字體。
      時間可能會是更高優(yōu)先級的信息,因為在場景中時間是個容易被記錯或者遺忘的信息,需要反復check,而其他信息并沒有那么需要“反復check”。
      感謝你的提醒。

      來自上海 回復
  5. 很有設計感,用戶側(cè)分析感覺無可挑剔,檢票側(cè)不知道有哪些異常情況,大體應該也OK
    贊!

    來自四川 回復
  6. 感謝作者,請問作者有微信公眾號嗎?

    來自湖北 回復
  7. 排版做的還行

    回復
  8. ?? 我覺得優(yōu)化-2不錯,我喜歡優(yōu)化-2的

    來自廣東 回復
  9. 感謝樓主,很有啟發(fā)。但查找了一下來源,VADU理論中的Adoptablity應該不是「信息的可達性」,更偏向于「產(chǎn)品的可達性」,即用戶容易開始使用這一產(chǎn)品的意思,樓主怎么看呢
    來源:https://www.uxmatters.com/mt/archives/2012/04/more-than-usability-the-four-elements-of-user-experience-part-i.php

    來自上海 回復
    1. 你說的很對。
      大部分案例中確實將Adoptablity詮釋為獲取產(chǎn)品的便捷程度,或者是使用產(chǎn)品的便捷程度。如產(chǎn)品的下載頁是否足夠明晰,如何更有效地下載到產(chǎn)品等等。我個人認為產(chǎn)品獲取途徑的可抵達性可能還是比較狹義,而且在國內(nèi)的IT環(huán)境下,這種可抵達性似乎是不需要做太大的文章。起碼目前我還沒有對此有更好的了解。
      并且信息的可抵達性其實可以認為已經(jīng)包含了產(chǎn)品獲取的可抵達性,因為都是與信息設計強相關的?;蛘哒f我個人更傾向于信息設計層面的可抵達性。
      感謝你的提醒和交流。今后我會注意有關產(chǎn)品獲取可抵達性方面的案例。

      來自上海 回復
  10. 票價對于絕大多數(shù)老百姓來說,應該是重要信息的。

    來自浙江 回復
    1. 票價在你購買票的時候已經(jīng)知曉了。在你取票的時候你還需要被反復告知這張票是多少錢???

      來自廣東 回復
    2. 如果要拿去報銷的話,可能會關注這個信息

      來自廣東 回復
    3. 但這個需求不是你拿著票去乘車的那個場景需要重點關注的。你了解我意思嗎。你可能是在安頓下來才會關注到報銷的事,而不是在你趕車的時候就急需得出票價的信息。

      來自廣東 回復
    4. 嗯,可是車票要應用的不僅僅是【去乘車】這一個場景吧。除了報銷,還會有代買車票、后期再翻出來查看等等的情況,這些雖然不是很主要的場景,但也很重要。

      來自浙江 回復
    5. 我明白,但是他的重要使用場景是什么呢?如果按照你的這個邏輯,什么場景都要兼顧的話,其實沒有改的必要呢。ps,現(xiàn)在報銷看票價其實可以直接查到訂單信息。讓用戶再把紙質(zhì)票找出來查看車票價格其實已經(jīng)是個偽需求。

      來自廣東 回復
    6. 關于票價很重要。結(jié)論:偽需求。鑒定完畢

      來自廣東 回復
    7. 你在拿到車票之后 我不信你會看車票里面的價格 因為無論網(wǎng)上購票或人工購票你已經(jīng)知道價格 除非你想裝逼發(fā)朋友圈 ??

      來自廣東 回復
    8. 是呀,我也覺得這需求很偽,這不是用戶關注的點。

      來自廣東 回復
    9. 是呀,我也覺得這需求很偽,這不是用戶關注的點。哈

      來自廣東 回復
  11. 使用倒金字塔結(jié)構(gòu),把用戶最關心的信息做了重要調(diào)整。比較清晰

    來自浙江 回復
  12. 其他提示元素呢?設計的圖很好看,打印出來效果呢???有可能你設計的打印出來什么都看不清,設計不能看著好看,重在實用。

    來自河北 回復
    1. 你做產(chǎn)品經(jīng)理 琢磨用戶場景 給出解決方案 難道。。。 您是學生黨嗎?

      來自廣東 回復
  13. 只能說背后沉淀的邏輯沒那么簡單~不過碼字不易,分析也不易。

    回復
    1. Redesign火車票只是一個例子,旨在用戶體驗理論的簡單應用。錯與對都只是FYI,見仁見智啦。

      來自上海 回復
  14. 。。。。。?,F(xiàn)在身份證就能直接檢票,很多人不知道而已,我不知道你的此舉在未來的意義何在

    來自上海 回復
    1. 你不知道的更多,很多地方還必須憑票才能進站呢。

      來自河南 回復
    2. 國家不在進步?

      來自上海 回復
  15. 去掉一個“開”字,你的這些新設計比原版沒有什么提升,反而然持票人迷惑。原版既然這么久了,肯定有其道理的,以上僅為個人意見!

    回復
    1. 所以道理到底是?你倒是分析分析?
      要我說,原版設計既然這么丑,肯定是有其道理的。

      來自廣東 回復
    2. 時隔一年,回來填坑:
      1、火車票是一次性的,就像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的杯子,美觀不是第一位的;
      2、火車票是信息的載體,人們只會關注票面的信息,況且就這么點小張紙,信息不需要特別的信息分層什么的,一目了然。
      3、去點一個開字,這才是最大的失敗,正常在沒有進去車站內(nèi)時候,首先是關注的車什么時候開,而不是什么多少車廂,多少檢票口,并且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關注什么時候車開,票面最重要的信息也是什么時候開,你的行程計劃全部圍繞這個時間點來的,刪除了開字,誰知道這是進站時間、車票到達目的地時間呢?別說什么這都看不懂做什么火車,這么糊涂的人大有人在。

      總結(jié)起來作者就是嫌棄丑,其他的什么都是經(jīng)過時間沉淀下來的精華,不是說刪就刪的,至于美觀,又不是要把車票貼臉上誰關注呢?從你上車那刻起它還有點價值(車上檢票,出站),你出站后就是張廢紙呢。

      來自廣東 回復
    3. 我也贊同,”開“這個字 表示始發(fā),還是很重要的。我認為 作者不該去掉

      來自北京 回復
  16. 去掉一個“開”字,你的這些新設計比原版沒有什么提升,反而然持票人迷惑。原版既然這么久了,肯定有其道理的,以上僅為個人意見!

    回復
  17. 票價很重要啊 畢竟報銷財務要看 你設計的太不明顯了

    來自湖北 回復
    1. 票價對乘客角色和乘車場景來說沒那么重要,財務報銷是特定場景,不可能同時兼顧。
      但是應該作為一個單獨的元素來體現(xiàn),謝謝你的建議。

      來自上海 回復
  18. 請問任何事物著手解決問題的時候都可以用一定的方法論嗎?比如你的用戶體驗理論分析,常常找出許多用戶體驗的問題,但是卻無法按照有效的邏輯去完美的解決

    來自北京 回復
    1. 理論加主觀論斷,這樣理性感性兩手抓,設計出來的東西才有說服力。這種情況下的試錯也有方向感。一切設計都需要有原因才行。

      回復
  19. 如果讓我重新設計火車票,我一定一定要加上【到站時間】!
    只有發(fā)車時間,既沒有【歷時】也沒有【到站時間】,幾點到站我很方啊有木有!每次都要到網(wǎng)上重新看一下。而且對于轉(zhuǎn)車的人來說更重要!

    來自北京 回復
    1. 當時做這個案子的時候有考慮要不要加到站時間,后來考慮的是到站時間有誤差的情況非常多,而且到站時間的屬性和車票的屬性是弱相關的,到站時間的屬性更偏重于參考數(shù)據(jù),而不是一個必備數(shù)據(jù)。所以最后沒有在車票上加。

      回復
    2. +1+2+3+10086?。?!

      回復
  20. 先不說實用情況,設計感還是可以的

    來自廣東 回復
  21. 沒有很細的看,但是相信第一眼的感覺,比之前好看多了!

    來自北京 回復
  22. 踩:1.白底色會使打印時出界。2.目前車票打印機里只使用cmyk中的m與k色,顏色更純,設計稿上淺藍色會因打印機墨水質(zhì)量問題而出現(xiàn)打不上字的情況。3.目前市面使用的信息層級確實存在問題,但作者提供的設計稿上板式存在“剪票時關鍵信息(座位號)被剪掉的風險”
    贊:長條形非常有趣,符合人們平時插卡的使用習慣,閱讀順序與插卡順序相同。贊。

    來自浙江 回復
    1. 此處用色僅作示例。

      確有關鍵信息被剪票剪掉的風險,再進行修改時會考慮此情況。非常感謝。

      來自上海 回復
  23. 挺好的設計,但是估計老總不喜歡你,你把人家盈利的東西給切了 ?? 。設計的思維和靈感都值得我學習。

    來自重慶 回復
  24. 火車票若帶有明信片的感覺,會更具有收藏感。

    來自陜西 回復
  25. 這樣的思考真的蠻有意思的~

    來自浙江 回復
  26. 很棒耶。
    不過感覺車票做成電子車票會不會更好呢。
    1.省去取票的流程步驟;2.節(jié)約資源環(huán)保,減少車票打印;3.以車票作為收藏品的方式取票,至于收不收費看市場反應。
    現(xiàn)在有些車次的高鐵票是可以不取票直接刷身份證但是可能查看檢票口等的會有些不方便吧。

    回復
    1. 火車票受眾面積大,電子票更適用于城市用戶,對于三四線城市或農(nóng)村的用戶以及高齡用戶來說,電子票的學習成本太高。也正如現(xiàn)在的購票渠道,線下購買火車票的渠道永遠不會消失。

      回復
  27. 有沒有類似重新設計火車票樣式的其它訓練呢?想強化一下所學內(nèi)容??

    回復
    1. 可以練習表單信息設計,比如社交網(wǎng)站中的用戶個人資料的表單。試著從場景角度分析哪些信息對用戶自己來說比較重要,哪些對其他用戶瀏覽起來比較重要。試著去改變字體的顏色和粗細,還有排版方式。

      回復
  28. 嗯,漂亮的不像實力派

    回復
  29. 6!

    來自河南 回復
  30. 謝謝作者,看完這篇文章,啟發(fā)很大,開始思考生活里常見的事物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方式

    來自湖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