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用戶如何獲取應用、內容和服務
不同的用戶,不同的場景,有不同的應用獲取方式和內容獲取需求。
首先從應用這個角度展開,說到應用,我認為還是屬于智能手機的領域。
對于需要或可能需要獲取應用的用戶,我認為可從使用手機時間這個緯度大致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從入手新機開始直至手機已安裝基本滿足自身日常生活的應用的用戶。第二類用戶是手機中應用提供的服務已滿足用戶日常生活需要,并且這些服務與用戶的關系在相當?shù)臅r間里保持穩(wěn)定。
第一類用戶對于應用獲取的需求是極為強烈的,不過持續(xù)時間較短,這段時間里用戶會頻繁下載應用。《2014年Q1 360移動開放平臺App分發(fā)行業(yè)報告》顯示,國內安卓用戶下載行為分布情況中,76%的應用下載行為來源于第三方應用商店。通常安卓智能手機出廠后會自帶一些系統(tǒng)應用,并且還可能伴隨著手機廠商、運營商甚至銷售商家刷機的一個行為,這樣一來,一部新手機到達用戶手里已經被安裝了“應用商店”這樣的軟件。
這種“先入為主”的辦法確實有效,不過先入為主在這里還應該有另外一種解釋,那就是品牌地位。目前市場中市場份額且品牌影響力最大的幾個分發(fā)平臺有百度(百度手機助手+91手機助手),360手機助手,豌豆莢和應用寶。除了部分小白用戶,基本上大家還是清楚這些應用商店里的內容要比類似“華為應用中心”豐富的多,這就是品牌地位先入為主。一款產品的品牌地位要靠產品慢慢地打磨,在用戶群中積攢影響力,才能使用戶第一時間想到使用該款產品,故對于這部分用戶應用商店的品牌地位顯得尤為重要。
第二類用戶是絕大部分手機用戶,這類用戶不會經常思考我還需要下載什么應用,他們已經將手機中已存在的應用所提供的服務融入到了實際生活中,社交、工具、游戲、娛樂等等應用基本齊全。這時應用商店即便有很高的品牌地位,但被激活的頻度大幅下降,此時讓用戶接觸新產品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我認為人是有惰性的,人的天性里有被動的一面,人更樂于“被提供”而不是“主動索取”。
對于手機用戶也是如此:首先用戶對于“非必要應用”獲取的欲望是較小的,主動尋找非必要應用動力不足;其次當用戶手握那些“裝機必備”應用后,自己的基本需求已經被滿足,用戶很難說清楚還需要或者喜歡哪方面的應用;再者目前應用市場里應用數(shù)量已破百萬,在這個數(shù)量級的市場中發(fā)現(xiàn)適合自己的應用好比大海撈針并且效率極低。
所以我們需要為用戶主動提供應用進行下載。怎樣將應用更有效地主動提供給用戶是值得研究的問題,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有兩個突破口,即線下和線上。
主動推薦應用傳統(tǒng)的方法是在應用商店中對各種應用做各種展示,但是在一排排的應用列表中每個應用的獨特之處都被掩蓋了一點點,這讓應用本身失色不少。況且一款新應用擺在用戶面前,單憑頁面上簡單的一句話介紹,用戶不能完全理解該應用所提供的確切服務,無法判斷是否需要或喜歡該應用。
要使得情況有所改變就要改變應用展示場景,最能引起用戶注意的非現(xiàn)實場景莫屬。人終究還是生活在現(xiàn)實的世界中,每天逃不掉的事是衣食住行,而移動應用主要也是圍繞這些方面進行展開的。現(xiàn)實場景為用戶帶來的不僅僅是感官上的沖擊,還有對于應用本身理解性的幫助。用戶在線下零距離接觸到應用,感官上的沖擊使得應用在用戶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大大增加了用戶對于應用下載的欲望。
另外,作為各大開發(fā)商和服務提供商的營銷手段,應用提供的服務與出現(xiàn)的場景一定也有著直接關系,那么用戶就會自然而然地理解這個應用能給自己帶來什么,不再有困惑,不用擔心花費時間甚至流量而下載的應用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
線下零距離接觸應用可以很好地促進用戶下載應用的行為,不過凡事都有兩面,現(xiàn)實場景的弊端就是少數(shù)人在線下接觸到了應用,距離這個現(xiàn)實場景較遠的用戶很難接觸該應用,比如不是這個城市的用戶。如何讓應用拋開地域的限制而廣泛地傳播出去是應用存活的關鍵,這自然而然讓人想到社交化,更準確地說應該是“用戶到用戶”、“分享即傳輸”。
社交在推廣應用這方面有兩個明顯的優(yōu)勢,一是推廣極快,通過社交平臺分享,形成病毒式傳播,完全拋開地域的阻礙,當然這個速度還是要取決于應用的精彩程度。二是口碑營銷,這點十分重要,營銷推廣最可靠最快的方式非口碑營銷莫屬,由于用戶直接或間接通過朋友這部分關系密切的群體接觸到某款應用,可信度極高,而且朋友在某些方面是有共同點的,這個共同點很有可能就被包含在了分享的應用中,用戶自然愿意下載該應用進行嘗試,這點在游戲應用方面表現(xiàn)尤為明顯。
社交的表現(xiàn)形式不僅在網絡上,還可以是其他任何生活中用戶經常接觸的渠道,比如電視。最近的電視節(jié)目《應用寶典》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明星推薦應用,介紹應用新鮮玩法,用戶可直接掃描二維碼下載,既關注了明星的生活,又嘗試了新應用,一舉兩得。
現(xiàn)實場景+社交的方式有效地形成一個閉環(huán),從應用被發(fā)現(xiàn)、下載、使用、傳播、發(fā)現(xiàn)、下載、使用……這個閉環(huán)中的一切行為均來源于用戶,這不同于以往的應用商店里的推薦、榜單、精品等方式,其中用戶自發(fā)產生的信息是真實的,可靠的,才是更有吸引力的,這也正是線下場景的魅力所在。
當然,就目前或未來的幾年中,用戶獲取應用的主要方式和渠道還是應用商店,應用商店主要負責展示各類應用并提供給用戶進行下載。在現(xiàn)實生活中應用商店好比購物中心,女性可能更偏愛逛商場,而女性頻繁地進出各大商場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一個字概括,我認為不是為了“買”,而是為了“逛”。逛商場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娛樂休閑方式,可以讓人產生滿足感。人們愿意在商場逛一下午卻只購買一兩件滿意的商品,這不會讓人們產生厭煩感,反而覺得是自己百里挑一,買到了最合適的商品,“逛淘寶”也是這個道理,此時幸福感,成就感,滿足感噴涌而出。
所以應用商店也不應該只負責展示應用,而是逐漸成為一個有粘性的用戶社區(qū),用戶在這個社區(qū)中感受到的是輕松,休閑,娛樂,繼而是下載應用。這也更符合移動互聯(lián)網的碎片化形態(tài),用戶在閑暇時間中快速瀏覽之前沒接觸過的精彩應用,從而將應用商店這個應用當做一種休閑方式。
應用對于內容和服務來說是一個載體,應用的本質就是提供內容和服務。目前市場上各大應用商店均推出了視頻,壁紙,電子書,音樂等內容直接提供給用戶,用戶不必下載另外的應用再去獲取這些內容,但是用戶還是要進行一項操作,那就是下載內容本身。對于內容和服務的獲取我認為最大的痛點在于如果做到快速,準確。
喬布斯曾說過“WEB是未來”。我想這句話放在移動分發(fā)平臺領域可以被理解為:我們可以給用戶直接提供內容和服務,而略過應用這個載體,人們想要獲取的內容和服務可以被隨時隨地隨意地滿足。隨著4G時代的到來以及WiFi的普及,人們在native app上的依賴變得越來越輕,應用、數(shù)據(jù)和計算一切都走向云端才是未來的趨勢。
眼光再長遠一點,Glass,Watch等產品即將問世,它們的到來會給用戶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或許短時間內看不到,但是這個改變是一定的。如果在這些設備上下載很多應用以獲取內容和服務未免不太合適,它們更適合直接提供內容和服務,用戶也更愿意將這些設備直接看做一個應用,用它享受服務。所以我們需要一個這樣可直接提供內容和服務的平臺,將內容和服務直接帶進人們的生活中去。
本文為作者:襲新(微信號:xx_528_)投稿發(fā)布,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并附帶本文鏈接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