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糾結不是好設計師——標簽欄的設計

交互設計師的糾結有時候挺惹人討厭的,大量的口水浪費在小的細節(jié)上了,有時候我也會告誡自己,要著眼大局分清主次,一些小的細節(jié)干脆就不要太糾結了,可是我又相信,好的交互設計師一定要對細節(jié)有一針見血的判斷力,不瘋魔不成活,不糾結出不來好設計。
一、一個案例的反思
這里想聊聊騰訊微博iPhone新版的一個設計細節(jié)。
事件起源于我們的一個設計師提供了一個新版的視覺設計方案,整體很大氣,可是有一個地方別扭,他把選中的標簽欄暗掉了,未選中的標簽欄高亮了,我說是不是反了?他說沒反啊,騰訊微博就是這樣的。于是我去看了新版騰訊微博,竟然真是這樣。
圖1 騰訊微博的標簽欄
那么,讓我們從以下三個角度看看,這樣做到底對不對:
1.HIG怎么說?
那么讓我們來對比一樣IOS系統(tǒng)的標簽欄的樣式:
圖2 系統(tǒng)的標簽欄樣式
iOS Human Interface Guidline里有對于Tab Bar的行為有這樣一句話的描述“When users select a tab, such as Search in YouTube, the tab’s background lightens and its image is highlighted”,選中的標簽欄背景亮起,圖標高亮。
2.其他應用怎么做的?
既然是微博,對比一下其他微博客戶端,有哪個是選中狀態(tài)的標簽暗掉的?
圖3 其他微博類客戶端
再對比一下其他的優(yōu)秀客戶端的設計,有哪個選中的標簽是暗掉的?
圖4 其他優(yōu)秀客戶端
再對比一下Web端的標簽模式,有哪個是選中的標簽暗掉的?
圖5 Web版的一些標簽設計
3.用戶怎么理解的?
于是我到騰訊微博上反饋了意見,看到了有些人跟我一樣糾結了,包括麥田老師,但也有些人還是覺得這里可以接受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
- “這里用補色來標注選中狀態(tài),表示不可點,其他的是可點的,所以高亮”
- “等你選的當然高亮,不需要再選的當然暗啦”
- “明暗比例1:4,應該能分辨出來哪個是選中的,只要不是1:1就行,用戶能理解就行”
- “誰規(guī)定的?用戶能理解就行唄”
請注意,這里的明暗關系,不應該是用來區(qū)別可點、不可點的,而是應該用來區(qū)別是否處于活動狀態(tài)的,可以參考Web版Module Tabs的說明:
- The active pane is the pane that is currently being shown; it is paired with the active tab control. The pane that is displayed immediately when the web page first loads is the?default active pane.
- Inactive panes (not shown in the illustration) are the panes that are currently not being shown. An inactive pane becomes the active pane when its tab control is clicked
選中的標簽欄,應該是處于活動狀態(tài)的,整個頁面的內容,也跟這個標簽欄是從屬關系。默認加載的,也是那個唯一的活動狀態(tài)的標簽頁,當你點擊其他標簽頁時,其他標簽頁才會被加載出來。你明暗顛倒了,會讓人以為這個標簽頁處于非活動狀態(tài)呢。
另外,這個標簽頁不是不可點的狀態(tài),當有新消息的時候,這個標簽上會有氣泡提醒的,這時候雙擊標簽就可以刷新內容,加載新數據了。
圖 6 雙擊有氣泡的標簽可以加載新內容
最后,說明暗比例1:4,所以能猜出來那個是選中的朋友,猜出來哪個是選中的不難,但這畢竟不是智商測試嘛,還是以滿意度為基礎來做設計的,而且最好做到不需要思考,是不?就算用戶真的沒有感覺異樣,我也會覺得自己的設計層次邏輯不合理,然后給自己狠狠拍上一塊板磚的。
我知道批評人家的設計挺不好的,畢竟,新版設計整體來說很優(yōu)秀,新LOGO也很好看,瑕不掩瑜,希望騰訊微博越來越好。
二、標簽欄的設計原則
標簽欄的設計,要注意以下幾點原則:
1. 處于選中狀態(tài)的標簽欄要高亮,用以標識活動狀態(tài)
程序啟動時,優(yōu)先加載的內容肯定是選中狀態(tài)的標簽頁的內容。選中狀態(tài)的標簽要處于視覺上的活動狀態(tài)。
2. 標簽的數量不要多于5個,如果太多就放在more里
標簽的數量,最多不要多余5個,否則就放不下了。如果你平級的信息模塊實在是太多,可以考慮除了最重要的4個標簽頁之外,增加一個More標簽,把那些次重要的標簽,都放在More標簽里。
圖 7 最后一個More標簽
但是,建議還是盡量不要有More這個標簽,當More里的內容也超過5條時,就要考慮給用戶帶來的認知負擔了。據說測試顯示,大部分用戶都不知道也不關注更多里有什么,根本都不去打開它。
當然,你也可以讓用戶去編輯首選標簽,不過要知道,用戶自定義永遠是高級用戶才會使用的高級功能,不能用它來解決普世問題。
圖8 Tweetbot的標簽欄最后兩個是可以長按之后自定義的
參考《Tapworthy: Designing Great iPhone Apps
3. 標簽是用來做模塊切換的,而不是操作入口
如果是想提供對當前頁面元素的操作,可以使用工具欄,而不是標簽欄,標簽是對內容模塊的平級切換。當然現在比較流行把重要操作放在標簽欄的某個位置上,如一系列的拍照應用,都把拍照放在標簽欄中間,做了一個差異化的樣式設計,也是可以參考的。
4. 可以用紅色氣泡或其他形象來在標簽欄上標識新消息
當有新消息到達是,可以在標簽欄上用數字氣泡或者其他形式給予提醒。
圖9 標簽欄上的新消息提醒
5. 如果圖標的表意性不夠好的話,一定要用圖標加文字來表達標簽內容
iPhone有提供一些系統(tǒng)圖標,用于工具欄上,表示收藏、歷史、書簽、更多等等,如果是的標簽可以用系統(tǒng)圖標來表達,盡量用系統(tǒng)圖標,如果你非要自己設計也可以,但是請注意表意性,讓用戶不需要思考也能知道是什么。如果圖標的表意性達不到要求的話,請一定要輔助文字來說明,文字不能太長,防止折行顯示。
6. 如果你的操作產生標簽切換,不要直接跳轉,而是給予視覺引導
如果你把某個條目從一個標簽頁移動到另外一個標簽頁了,千萬不要直接把標簽頁跳轉過去,這樣做,1會讓用戶失去控制桿,2如果用戶不小心溜號了,就會在你的程序中迷失了。但是,你又不得不告知用戶,內容已經產生了狀態(tài)變更,這時候最好借助于引導動畫。
圖10 凡客誠品
凡客誠品當從分類標簽中,把商品加入購物車時,有一個引導動畫,1.告知用戶已經加入購物車成功了,2.告知用戶購物車在另一個標簽欄后面。當然這個動畫的位置感還可以再好一點。
三、關于標簽欄的設計模式庫
分享一些關于標簽欄的設計模式庫:
iPhone:
http://pttrns.com/tabbars (需翻墻)
http://mobile-patterns.com/custom-tab-navigation (需翻墻)
Android:
http://www.androidpatterns.com/uap_pattern/tab-bar
http://www.androidpatterns.com/uap_pattern/change-view-tab-bar
來源:http://elya.cc/blog/2011/08/20/tabbar/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