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應用產品設計的十條經驗分享

0 評論 1981 瀏覽 1 收藏 12 分鐘

【編者按】本文作者唐杰,一位年輕的北漂產品經理,有過幾年獨立站長的經歷,以及一年多移動互聯網產品經理經驗。本文列舉了其在工作實踐中體會到的十條移動應用產品設計經驗,與大家分享。希望本文拋磚引玉,與讀者們共同討論。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Web產品開始布局移動端,因此越來越多的PM在交流討論移動APP的產品設計。筆者從事移動互聯網已經有一年多,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積累了一些心得,現在整理并分享一下,希望對新接觸移動互聯網產品的PM有所幫助。

移動APP也算是一種C/S的架構,除了此架構本身的一些產品特性之外,我們還需要注意移動互聯網的一些特性,像使用環(huán)境、觸摸操作等等,因此移動產品最注重的就是內容的交互形式。下面介紹的這十條產品設計經驗主要也就是圍繞交互和內容的。

1、系統(tǒng)標準—依照用戶具體的使用情境和需求來決定是沿用標準還是創(chuàng)新。

相比Web產品,移動APP產品有著初始的平臺系統(tǒng)特性,產品設計應該遵循平臺系統(tǒng)的設計規(guī)范。合理的制定和使用標準,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有利于產品的一致性,提升用戶體驗。除了基礎的標準外,我們可以根據具體的需求和目標用戶的情境決定是否套用標準,或者創(chuàng)新標準。

推薦兩本入門必讀手冊:

《iOS人機界面指導手冊》Apple原著,朱晨翻譯。

《Android 4.0設計規(guī)范》Android原著,騰訊CDC團隊翻譯。

2、目標導向–以用戶為中心,關注用戶目標而不是關注用戶要完成的任務。

用一句官話:秉承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理念,應用“以目標為導向的設計”方法,進行互聯網產品的設計。

無論是Web產品還是移動APP產品,我們都應當關注用戶的目標,以最簡單直接的步驟給用戶想要的結果,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碎片化、易打斷的使用場景下,更應該避免增加過多的步驟或操作任務。

3、直覺體驗–設計方案必須能夠引導用戶做出最符合直覺的反應行為。

移動平臺系統(tǒng)有著基礎的體驗標準,這些標準培養(yǎng)了用戶對APP應用的體驗認知,因此我們需要理解用戶的期望、需要、動機和使用情境來制定下一步操作或者內容的出現位置,使用戶能夠順暢的完成交互行為。

例如:一個向用戶隱喻從右邊展開內容的按鈕,如果是從左邊展開,那么這就超出了用戶直覺,用戶潛意識行為就會被打斷,且需要重新調整,這就無形中增加了用戶思考。例如:一個功能按鈕,用戶觸擊后潛意識會認為下一步操作應該會出現在這個按鈕的周邊,如果跑的太遠,也超出了用戶直覺。

除了直覺,我們還需要考慮用戶的觸摸行為,所以下一步操作的出現位置應該離用戶手指最近(舒適的操作范圍之內)且不能被擋?。ㄊ种富蚴终茡踝。?/p>

4、成本控制–從細節(jié)開始減少用戶的操作及學習成本,使用戶快速上手和識別產品特性。

了解用戶的使用情境(碎片化的時間,隨時會被打斷),盡量不要增加學習成本(操作學習、界面學習),因為用戶的時候是碎片化的,他們沒有太多時間學習,特別是多手式操作是有學習和記憶的成本的。

騰訊、百度等等很多第三方的數據顯示,一個月都不下載新應用的用戶占60%以上,絕大多數APP應用的用戶留存率不足40%。因此,除非你的產品是特別的剛需,否則不要挑戰(zhàn)用戶的智商,大部分用戶是不會像我們一樣對產品深思熟慮和了解透徹之后再使用的。

5、需求設計–以用戶的需求為中心,避免參雜個人的主觀喜好。

設計工作開始之前,需要先想清楚:用戶是誰,他們有什么特點,我們可以為他們解決什么問題。提供真正能夠解決用戶問題的設計方案,而不是自己喜歡的設計方案。

同時記住上一條,盡量傻瓜化,千萬不要認為,自己能夠理解的東西,用戶也能理解。

6、減少界面–盡量減少界面間的交互,避免新頁面切斷了用戶使用的流暢感。

在一個頁面里能夠交互完成的內容,盡量減少頁面的切換,當然前提是考慮了系統(tǒng)的負載。

例如搜索功能,觸擊搜索按鈕后平滑展開輸入框,同時展開虛擬鍵盤。例如選擇功能,觸擊后展開選擇器,在選擇器里連續(xù)觸擊某條選項兩次完成選擇,或者選中某條選項后再觸擊完成。

09-21-57-12

如上兩條簡單的示例,都是可以在當前界面內完成的。在當前界面平緩交互出來的元素給用戶在體驗上更加流暢,同時也讓用戶覺得只是在原有界面上載入了新元素,用戶感觀上只需要接受新的元素。而新界面突然切斷用戶使用的流暢感,也就是說用戶的思維需要進行切換,需要重新接受并認識新的頁面,就像進入了另一間屋子。

7、概念簡化–避免概念輸出,要盡量以用戶聽得懂的語言來表達設計。

這個取決于產品的定義和用戶群體,避免內部概念或行業(yè)概念的輸出,例如房地產行業(yè),你對購房者說租售比(租售比不是百分比數值),絕大多數用戶肯定不懂,如果你對購房投資者說租售比,他們肯定知道。

所以在產品設計中,元素和內容的表達需要考慮用戶的定位,針對目標用戶群體聽得懂的語言來表達,使用通俗化的語言和通俗化的元素,無法避免的概念需要協助解釋,例如采用“模態(tài)”指引等等方式。

8、信息交互–基于信息層面的交互,應該簡單自然易懂。

信息層面的交互是最直觀的交互,因為他本身就能給用戶直觀的信息反饋,因此信息的本身應該簡單易懂,不要讓用戶莫名其妙。

同時交互的設計流程要符合用戶期望及下意識行為。

9、簡潔元素–減少視覺元素的堆疊,提高交互元素的辨識,合理隱喻交互元素。

產品設計中的視覺體驗也很重要,如今簡潔風格是一種設計趨勢,復雜的元素會增加用戶的識別成本,用戶需要接受和學習的元素過多容易造成審美和使用的疲勞,特別是元素沒有統(tǒng)一的連貫性,所以界面越簡潔越好,元素越少越好,可大大減少視覺上的信息接受量。

09-22-13-12

在移動產品中,由于界面大小的因素,我們經常會遇到用圖標做功能按鈕,因此按鈕的圖標就需要充分考慮用戶的體驗認知。例如普遍的圈型箭頭是刷新、心型是關注、星型是收藏、齒輪是設置 等等。我們在采用圖形隱喻功能的時候,應當考慮用戶的認知,避免用戶學習和識別的成本。

10、明確結構–合理劃分界面的邏輯結構,按照不同的內容與功能邏輯進行劃分,突出結構主次。

1、頁面中主要有三層結構:默認層、隱藏層、疊加層。默認層:初始顯示的界面(頁面);隱藏層:默認隱藏的界面,需要操作才會顯示,例如導航等等;疊加層:是需要操作才會出現,例如對話框、警告、模態(tài)窗口和彈出信息等等。

2、頁面中分別劃分為三個區(qū)域:可操作區(qū)域、主流程、提示信息??刹僮鲄^(qū)域:是主要內容交互的區(qū)域,例如選項、信息交互等等;主流程:用于醒目的告訴用戶,你將進行的操作行為是什么,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提示信息:展示用于操作的協助提示類的信息。

第2點關于頁面區(qū)域的介紹,只是筆者對界面結構內容的理解,僅供參考。第10條和第9條都是比較偏向于視覺體驗,這一層級主要是通過色調來增強用戶體驗,通過色調影響用戶的操作,并且通過界面結構和內容,清晰的告訴用戶在那里,退路在那里,能夠去那里。

以上10條,也許對你有所啟發(fā),也許使你更加迷茫,但是正如筆者開頭說的,移動互聯網產品更注重內容的交互,所以除了這些理論性的知識,還需要去體驗各類應用(不局限于某一類),體驗和了解他們的交互和展現形式。推薦一個方法:每天只玩一個移動產品,玩熟玩透,并列出這個應用的優(yōu)點和缺點,然后和大家分享交流,再從別人的眼中了解反饋,用不了一個月,你就能對移動互聯網領域有所掌握了。

來源:雷鋒網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