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微信遲遲不對訂閱號分組?
訂閱號消息分組,這是一個被很多用戶詬病已久的問題,用戶想要從雜亂的消息中快速找到自己想看的訂閱號或文章變得越來越困難,甚至失去了閱讀的欲望。面對這個問題,最簡單粗暴的辦法就是分組,那么微信為什么遲遲不對訂閱號分組呢?接下來探討下這個問題。
一
在討論此問題前需要聲明的幾點:
- 本文所有描述的問題都基于微信iOS 6.7.2版本。
- 真正好的用戶體驗是需要兼顧用戶需求和業(yè)務需求,本文所討論的問題僅僅是從用戶使用角度覺得? 不太方便的地方,我相信微信在做出此設計也是經(jīng)過慎重的權衡和考慮,畢竟微信面對的是億級用戶群體,任何微小的改動都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 寫本文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我對用戶體驗設計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訂閱號消息分組,這是一個被很多用戶詬病已久的問題,所有的訂閱號都統(tǒng)一折疊在一個入口中按更新時間順序排序,隨著我們關注的訂閱號越來越多,想要從中快速找到自己想看的公眾號或文章變得越來越困難,甚至失去了閱讀的欲望。
面對這么多雜亂的公眾號,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分組,那么微信為什么遲遲不對訂閱號分組呢?難道是微信不知道這個問題?不重視用戶的意見和需求?
顯然不是。
二
根據(jù)我自己的調查和研究,我推測可能是如下幾個原因:
- 所有訂閱號都集中在一個入口里,訂閱號本身就是一個分組,如果再進行分組,可能會再次降低閱讀量。
- 訂閱號分組不是一個大眾化的需求,需求優(yōu)先級沒那么高(由企鵝智酷研究報告得出)。
- 增加分組功能,會增加用戶使用成本和障礙,用戶需要額外管理分組,使產(chǎn)品變得更復雜,不符合微信大道至簡的產(chǎn)品風格。
- 分組功能有弊端,長遠來看,用戶總是貪心的,分組以后每一組下訂閱號數(shù)量依然會膨脹,信息過量和效率問題依舊會出現(xiàn),治標不治本。
- 微信的理念本身不建議用戶關注太多的訂閱號,希望用戶關注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其中原因1345很好理解,熟悉微信的以及懂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品和設計的應該都知道。
三
那么,對于第2個原因,說訂閱號分組不是一個大眾化的需求這從何說起?
怎么理解?
接下來,我們就來解釋下這個原因。
雖然我們拿不到微信的具體用戶數(shù)據(jù),但根據(jù)網(wǎng)上的一些研究報告以及企鵝智酷出的研究和微信公開課提到的一些數(shù)據(jù),我們了解到,用戶每天在微信上閱讀文章的平均數(shù)量是5.68篇,其中80%來自朋友圈分享,20%來自公眾號(包括訂閱號和服務號)。
另外,報考顯示服務號單篇文章的打開率是15%,而訂閱號的打開率10%不到。通過這些數(shù)據(jù)以及漏斗原理,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最后專門在微信上打開訂閱號并找文章閱讀的用戶相對在朋友圈看文章的用戶少之又少,因此,我們推測訂閱號分組不是一個大眾化的需求,需求優(yōu)先級沒那么高。
那么,既然知道了原因,是不是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呢?
別急,其實微信對這個問題有他自己的邏輯和解決方案——訂閱號置頂(iOS稱為設為星標)。
四
在提出我自己的解決方案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微信的解決方案——訂閱號置頂有什么缺點。
我個人認為訂閱號置頂會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 如果用戶只是想重點關注幾個訂閱號而已,用置頂確實很方便,但是用戶如果想重點關注某一類訂閱號或重點關注的超過10個呢,這時候置頂功能就顯得捉襟見肘了。因為你置頂十幾個幾十個訂閱號那和沒有置頂有多大區(qū)別?
- 置頂訂閱號會讓手機“變短”,不利于其他訂閱號號推廣。將訂閱號置頂后,置頂?shù)挠嗛喬枙恢卑哉贾灼羺^(qū)域,即使其他非置頂訂閱號更新了也沒辦法直接觸達用戶,降低了其他訂閱號的閱讀量。
五
因此,基于以上的5點原因,和置頂功能的缺陷,我提出我自己的解決方案——給訂閱號貼標簽。
需要說明的是,標簽和分組不是同一個概念,標簽是描述事物的屬性,而分組是將事物歸類。在微信里面出現(xiàn)更多的是標簽這樣的概念,例如:給聯(lián)系人貼標簽、收藏文章貼標簽。
方案的具體邏輯是:在訂閱號設置中增加一個“添加標簽”的功能,允許用戶對訂閱號進行標簽化分類。對于有對訂閱號添加標簽的用戶,在搜索訂閱號號和文章時,搜索框的下方出現(xiàn)用戶設置的標簽。
對于沒有將訂閱號添加標簽的用戶,則不顯示,用戶流程如下:
第一步:進入訂閱號主頁,找到設置
第二步:給訂閱號添加標簽
第三步:搜索公眾號和文章
第四步:選擇標簽,顯示標簽對應的公眾號,完成快速查找公眾號。
其中,如果用戶未對訂閱號添加標簽,則在搜索的時候不出現(xiàn)任何標簽提示。
左圖為有對訂閱號添加標簽,右圖為沒有對訂閱號添加標簽
六
這種解決方案的優(yōu)點是,能夠有效解決文章開頭提到的幾個問題:
- 用戶從訂閱號入口進來,界面還是保持原樣,沒有再次分組,滿足了用戶快速查找訂閱號需求的同時,不會影響其他訂閱號的推廣,也不會有降低閱讀量的影響。
- 基于用戶搜索的使用場景,預判用戶下一步操作,在用戶搜索時,適時得出現(xiàn)標簽,符合用戶的認知,在用戶需要的時候出現(xiàn)。
- 在滿足了中高級用戶分組的需求同時,不會對沒有這種需求的普通用戶產(chǎn)生干擾。
- 不引導、不強迫用戶對所有訂閱號進行分類,降低某標簽下出現(xiàn)過多訂閱號的可能。
以上就是我對微信訂閱號分組問題的一些想法以及我對用戶體驗的思考和探索,歡迎各位指教,評論留言交流。
本文由 @?Mingward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很受啟發(fā),謝謝
求一份交互設計崗位,坐標上海,有坑的聯(lián)系我微信1129543806
作者大大,你好,看了你的文章很有啟發(fā),思路很清晰,不知道能否轉鏈到QQ空間,不做商用~
可以,注明原鏈接就好。
餅攤大了容易變薄
若進行分組的前提是觀察到用戶收藏的公眾號數(shù)量越來越多,推送量遠遠大于用戶本身能自然閱讀量。
一.拆解問題
1.那為什么會收藏越來越多?
1.1.從整體上看人性喜歡堆積收藏,以獲取安全感,用戶會將較重要的信息流進行收藏,伴隨收藏的操作成本低,各類公眾號越堆越多,用戶在失去了閱讀目標,選擇多,更混亂。(所以推崇不讓用戶選擇)
1.2.收藏目的是試圖滿足自身的認知焦慮,就像不停買課程但卻不一定會學完。
2.那為什么用戶看不完
本身重點是訂閱號過多,用戶沒法將每日推送看完,累計過多消息紅點,易增加焦慮感以至于干脆抗拒閱讀,產(chǎn)生認知學習的負罪感的惡性循環(huán)。
二.數(shù)據(jù)顯示
根據(jù)網(wǎng)上的一些研究報告以及企鵝智酷出的研究和微信公開課提到的一些數(shù)據(jù),我們了解到,用戶在微信上閱讀文章的平均數(shù)量是5.68篇,其中80%來自朋友圈分享,20%來自公眾號(包括訂閱號和服務號)。
為什么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
1.大部分產(chǎn)品的傳播靠的是用戶之間口碑推薦,反之在朋友圈的用戶轉發(fā)訂閱號更容易讓用戶接受信息。
1.1類型區(qū)別明顯。大部分是朋友圈的碎碎念,突然出現(xiàn)了文章轉發(fā),引起注意。
1.2好奇心。會好奇窺探他人生活學習,轉發(fā)的訂閱號一般是符合對方學習生活以及當下心情等傳播。
1.3群體具有相似性。朋友圈的好友在某些方面是有聯(lián)系,轉發(fā)文章內容在一定程度上用戶覺得也適合自己,會進去看看。
三.分析沒有分組原因
微信沒有做分組,我認為
1.從操作成本來看
1.1前期沒有培養(yǎng)用戶分類的習慣,如果現(xiàn)在出現(xiàn)分類的功能,就等于要用戶將之前所有的公眾號都要整理一遍,加大用戶操作成本。
1.2在添加分類的時候,用戶要經(jīng)過分組操作,是讓用戶增加了思考(收藏訂閱號,主要是想消遣學習,但是沒有想要分類),大部分會選擇跳過,人性是懶惰。后期訂閱號堆積多了,出現(xiàn)五的情況。
2.從心理上看
1.1如果用戶不想錯過重要的訂閱號,是可以置頂,不強迫用戶進行分類。
1.2.用戶是貪心的,訂閱號在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即使是分組訂閱號,也會產(chǎn)生分組內的內容優(yōu)先級,是否還要出現(xiàn)訂閱號分組中置頂?回到最初,收藏目的,就是認為這個信息很重要,而不是為了分類去收藏,既然覺得很重要直接置頂就好,不需要再進行分類。
3.從目的上看。
微信本身應該是屬于及時通訊,平臺的消息流更多在增加用戶粘性,提高平臺的新鮮活躍度,包攬不同信息展示的功能,屬附加功能,但不是本質核心。
核心是需要提高產(chǎn)品體驗—即時通訊,微信不是微博,關注重點不需要分類信息,也不要打擾用戶的使用操作,不需要因小失大,用戶不會因為閱讀訂閱號沒有分類,放棄聊天。
我覺得你分析得很好,從切入的角度以及分析的深度都別具一格,有一些我沒考慮到的,學習了。。。
其中,沒有分組的幾點原因我也認同,不過,我想補充說明下的是:正是因為考慮到增加分組功能會增加用戶的操作成本,我沒有建議直接在界面上添加這樣一個分組功能引導用戶將所有訂閱號簡單粗暴分組,我認為這樣做是不可取的。所以,我的想法是增加一個給訂閱號貼標簽的功能,讓用戶能對訂閱號貼標簽,而不是分組,用戶不需要刻意去貼標簽,不強迫用戶貼標簽,放在較深層級不打擾用戶,這樣也不會引導、迫使用戶去對所有訂閱號貼標簽,只需要對想重點關注的訂閱號貼標簽即可。對于有分組需求的用戶,自然能找到貼標簽的功能,然后在搜索的時候按標簽找就OK。
另外,置頂功能用來置頂幾個重要的訂閱號確實很方便。但是有時需要重點關注幾類訂閱號而不是幾個,置頂就不是很實用。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置頂長期霸占首屏,減少了其他訂閱號觸達潛在用戶的機會。。。
即便是對于像重點關注某些內容的用戶,貼標簽和搜索標簽的成本也不低了,其實和微信的通訊錄類似,通訊錄就是有添加標簽功能的,剛開始聯(lián)系人少的時候還用過,后來人一多久嫌麻煩了,還是直接在聯(lián)系人備注里順便把標簽內容加上了 ? 現(xiàn)在的公眾號為了便于定位和傳播,本身取名的時候就已經(jīng)特意把關鍵字加進去了,如果加標簽,感覺是不是也是由作者來加會更好一些?
認同,像天貓?zhí)詫毜龋紩鶕?jù)用戶的搜索關鍵詞去定義產(chǎn)品廣告,所以對于什么行業(yè)用戶想要看什么,微信本身的數(shù)據(jù)應該足夠了解用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作者去將關鍵詞分類,然后讓數(shù)據(jù)系統(tǒng)去收錄分類,然后微信協(xié)助用戶搜索的關鍵詞去數(shù)據(jù)庫查找相應的文章,好處不言而喻1.可以學習像亞馬遜天貓那樣的關鍵詞競價,獲取收入 2.便捷用戶的操作成本 3.整合微信本身的功能,將低頻操作,或者是入口深的操作,讓系統(tǒng)幫助用戶解決。不多加功能,只是在功能上增加元素,迭代功能。
這個類比很形象,確實有這樣的挖掘空間,學習了 ??
1.之前我有提到說為了降低用戶的認知和操作成本,我把添加標簽放在了深層級,是針對那些沒有分組需求的普通用戶而言的,因為直接外顯,比如放在訂閱號推送消息右上角,多了個可點擊的按鈕,容易增加沒有分組需求的普通用戶的認知和操作成本。
而對于有這種需求的中高級用戶,我也考慮過你提到的這種使用場景,之所以這么設計,我的想法是故意增加這部分用戶的操作成本,雖然加了這個功能,但我不希望用戶去濫用它,而是合理的使用。
第一,加了這樣一個功能,可以擴展的思路還蠻多的,比如既然有添加標簽功能,那需不需增加給訂閱號批量添加標簽的方式?但我沒有這樣做,也沒有繼續(xù)擴展下去。因為就像你說的,有這種需求的用戶基本上關注了非常多的訂閱號,突然來一個這樣的功能,用戶幾乎不可能將所有訂閱號加上標簽,所以嫌麻煩就對了,先麻煩你就不會去對所有訂閱號加標簽,只需要給一些你認為重要,需要分類的加標簽就行。
第二我們沒有批量添加標簽的功能,也是不希望對所有訂閱號添加標簽,這就是我在文中提到的這樣能解決原因4的問題,這樣也不至于把訂閱號分組做成一個收藏夾的功能。
2.對于由作者給訂閱號加標簽和關鍵詞,這就相當于做SEO了,就跟百度搜索一樣。我認為在用戶想去搜索一些公眾號并去關注的情況下,這方面或許有一些可以開拓的商業(yè)空間。但如果是針對用戶已經(jīng)關注好的訂閱號,采用這種方式去幫助用戶分類或是快速找到訂閱號我個人覺得不太恰當,這等于說需要用戶熟悉他關注的訂閱號的標簽或關鍵詞,但每個用戶對同一訂閱號的劃分不太統(tǒng)一。比如說用戶因工作需要而關注的幾個訂閱號,那在他加標簽的時候,他只需要全部加上“工作相關”即可,但如果是讓用戶自己搜索關鍵詞或訂閱號自己內置的標簽,不一定一下能全部找到。。。
另外,我發(fā)現(xiàn)安卓版的訂閱號設置里面有個添加到桌面的功能 ??
其實分組跟標簽在我看來都是一個含義,只是他們的顯示方式是有一點不同,就是一個含義換了另一種解決方式去實現(xiàn)。
如果用戶有查找的意愿,并且能通過這個方式查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固然是好,但在應考慮到前提,就是用戶有添加過標簽。但是你這個入口有點深,操作起來久有點費神,那這個時候邏輯又到了為什么用戶沒有操作分組的原因。
而且登微信只要是通訊,這個文章操作是極小部分,低頻功能,可以不需要有的,這才比較符合大道至簡,我的wei信是 zls1229694364 希望能一起深入探討產(chǎn)品,相互學習~~
1.微信發(fā)展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純粹是一個通訊社交工具了,它越來越像是一個生態(tài),一個系統(tǒng),或者說是一個平臺。雖然說萬變不離其宗,不管怎樣,對于大眾來說用微信的主要需求還是通訊和社交,但除此之外,像其他小程序、公眾號、游戲、支付等方面的需求也容小覷,不是什么小需求了。
訂閱號分組在整個訂閱號的需求里面可能是一個小需求或是一個低頻需求,對于低頻需求做不做,我認為還是要看這需求有多低、產(chǎn)品處于什么階段、產(chǎn)品的戰(zhàn)略等等各方面因素。。。我發(fā)現(xiàn)安卓版的訂閱號設置里面同樣的位置有個添加到桌面的功能,相當于我用添加標簽替代了添加到桌面,換了一種方式。。。
2.至于說添加標簽入口層級有點深,操作起來費神,正是我考慮到可能是一個低頻需求非大眾化需求,所以我是有意而為之的。具體思路看上面我回復給“方方土”的內容。。。
我加你微信,向你學習學習。。。 ??
張小龍:有一億人在教我怎么做產(chǎn)品
哈哈哈哈哈結合熱點,滿分!
個人認為入口設置的太深了
這個問題我是這么考慮的,因為推測訂閱號分組可能不是大眾化的需求,所以將添加標簽功能放在較深層級,不強迫、不引導用戶對訂閱號貼標簽,對于有分組需求的用戶自然能找得到并用上,而對于沒有這種需求的也不會對用戶產(chǎn)生干擾和其他認知、操作方面的成本。
我覺得加標簽挺好,其實我更喜歡分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