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的下一站:美好而有意義的生活瞬間

0 評論 6015 瀏覽 8 收藏 15 分鐘

產品設計的歸宿是什么?是理性的功能需求?不,產品是功能的載體,更是意義的容器,意義是觸動消費者的深層次的力量。產品設計的靈感或許更應該從美好而有意義的生活瞬間去捕抓,也要反過來,使消費者從產品中獲得啟示,在日常的瞬間中獲得生活的意義感。

從扁平化談起

2013年,蘋果發(fā)布了操作系統(tǒng)ios7,采取了扁平化風格的設計。自此之后,去擬物化成為風潮,扁平化逐漸成為主流,但是如今網易云音樂、smartisan os系統(tǒng)等軟件內重新采用了部分擬物化的設計,蘋果的最新款的ios系統(tǒng)中,也部分采用了擬物化的設計元素,好像又掀起了復古的潮流。

扁平化變遷的過程不禁讓人反思:扁平化到底是什么,產品設計的歸宿是什么?

擬物化與扁平化

回歸擬物化的pencil

讓我們先看看扁平化的定義:

扁平化:去除冗余、厚重和繁雜的裝飾效果。而具體表現(xiàn)在去掉了多余的透視、紋理、漸變以及能做出3D效果的元素,這樣可以讓“信息”本身重新作為核心被凸顯出來。同時在設計元素上,則強調了抽象、極簡和符號化。

首先,扁平化是一套視覺風格,簡單、清爽、直觀是它的特征。然后,扁平化是產品與人的溝通方式;產品服務于人,設計的目的在于與人溝通,作為設計風格的扁平化則是產品與人溝通的方式。

人在和世界的互動中,逐漸形成了一套的內隱的心智理論,這套心智理論的內容是『世界的運轉的模式』。

當人與產品互動時,產品的感官線索喚醒人的心智理論,激活了人與世界點點滴滴的記憶。擬物化通過仿真的手法,提供大量的感官線索,讓人們獲得了信息的熟悉感。扁平化舍棄了擬物化通過仿真的手段所得到的『熟悉感』,用高度抽象的符號,提供少量且必要的感官線索,幫助人獲得信息的意義。

最后,扁平化是一種理性的設計理念,扁平化和奧卡姆剃刀的理念不謀而合:通過理性進行需求分析,把握信息的本質,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扁平化是產品與人的溝通方式,代表著當下互聯(lián)網產品設計理念、視覺設計的方向。而現(xiàn)在又出現(xiàn)了逆扁平化的趨勢,并且這種趨勢正逐漸被接受,扁平化仍然是一個問號。

探尋起源

扁平化是互聯(lián)網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而在互聯(lián)網出現(xiàn)之前,人類的文明已有了千年的變遷,文明可以視作為由人類智慧構成的有機體。

而產品則是人類利用智慧改造世界的直接結果,是智慧的外在表現(xiàn),因此產品具有社會歷史性;在人類文明的軸線下,扁平化僅僅是產品演進的一個瞬間。為了找到推動產品演進的本質動力,找到下一站互聯(lián)網產品的形態(tài),我們去探尋不同文明階段的產品。

1. 封建時代

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文化-歷史發(fā)展觀的創(chuàng)始人維果斯基(Lev Vygotsky)提出心理工具觀:人類有兩種工具,一種是石頭、石斧乃至現(xiàn)代機器的物質工具,人利用物質工具進行勞作;另一種是符號、詞、語言的精神工具。精神工具是社會文化模式和知識的攜帶者。

在考古出土的文物之中,鼎是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類目。鼎的外觀是缸型,極具分量,外表布滿了繁密的紋理,紋理是鬼神的形態(tài)。

四足鼎

鼎雖然擁有烹飪的功能,但是這種功能最終被用于祭祀上,動物甚至人都會被當做祭品投入鼎中祭祀神靈。

如果我們將鼎視作一個工具,那么這種工具則是一種精神工具,象征著權利、神明、財富。除了鼎之外,我們會發(fā)現(xiàn):封建時代所有的設計幾乎都無法脫離對權利、神明、與財富的隱喻,從門扣上的獅子,到家具上的紋理,再到官僚衣服上的圖案,而百姓的衣服不能有鮮艷的顏色、不能有象征神明的紋理,那么我們是否可以將封建時代的設計約等于『權貴』呢?

2. 現(xiàn)代主義

近代是一個象征著自由與解放的時代,工業(yè)革命所帶來的生產力的激增導致了資本主義社會的誕生,封建統(tǒng)治瓦解、意識形態(tài)劇變。

而設計在這個時候也改變了為權貴服務的角色,設計為大眾服務。不僅僅是設計的服務對象發(fā)生著改變,設計提倡的理念也在發(fā)生著劇變。

格羅皮烏斯創(chuàng)立包豪斯設計學院標志著德國現(xiàn)代主義設計運動的高潮,包豪斯提出了三個設計的基本觀點:

  1. 藝術與技術的統(tǒng)一
  2. 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
  3. 設計必須遵循客觀的法則來進行。

現(xiàn)代設計在格羅皮烏斯的帶領下邁入正軌,設計完成了從封建社會對權貴、神明、財富的贊頌,到近現(xiàn)代對理性、科學、民主、自由的追尋的轉變。

現(xiàn)代主義發(fā)現(xiàn)理性的價值,使需求分析成為產品設計的必經流程,產品設計不再是封建的裝飾而是理性的產物。審視扁平化的互聯(lián)網產品,扁平化是人們對理性追尋的產物:現(xiàn)代主義工業(yè)設計在追尋物質的理性,扁平化通過抽象與簡化在追尋信息的理性。

3. 再認識扁平化

人對理性的追求是扁平化的動力之源,這種『理性』驅動下的設計為消費者帶來了什么呢?

1)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的共鳴

生活在喧囂的世界中,人們都渴望去擁有清凈的內心,擁有極簡的生活;理性驅動的扁平化設計理念,引起了人們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的共鳴。

2)新潮的產品

消費主義社會中,設計師們通過不斷變化產品的設計元素與風格來讓產品看起來更新潮,解決審美疲勞與產品的問題。

與此同時,扁平化在媒體和科技公司的包裝下是擬物化的”下一代”設計理念,消費者接受新的產品。

3)理性驅動使得需求分析成為產品設計的必經流程,產品的功能不再是臆想的產物,而是用戶研究的結果。

4)清爽明快的體驗

扁平化清爽的視覺風格,在視覺表現(xiàn)力上并不輸于擬物化精致細膩的視覺風格;扁平化的功能設計邏輯組織簡明合理,信息表現(xiàn)清晰直觀。

5)和現(xiàn)代主義所所存在的問題相似,扁平化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同質化的設計、冰冷的產品體驗、意義的欠缺等等…逆扁平化的趨勢,也和扁平化當前存在的這些問題有關。

扁平化是追求理性的產物,扁平化提升了產品的效用。消費者接受扁平化更多的是因為人們對扁平化所隱含的理性價值觀的認同;消費主義對扁平化的包裝也是扁平化流行的要素之一:”扁平化是新潮的產品,而擬物化是舊產品”。

同時,扁平化本身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扁平化只是產品的這一站。

產品的隱喻

現(xiàn)代的互聯(lián)網產品設計是由理性驅動的,通過理性的需求分析,找到用戶的痛點,提供產品和服務以解決用戶的痛點。

這種方法解決了我們生活中碰到的大部分難題,然而宗教信仰的忠誠、“情懷”產品的追捧卻很難用這種“理性”來完美地解釋,原因在于:這種“理性”的前提條件之一是將人看做一個缺少某樣東西的個體。

在這種“理性”下,互聯(lián)網公司大多數工作都在嘗試通過功能性的設計來補足人的缺失;然而宗教信仰、“情懷”穿透了人的更高層次的需要:對自我、世界、美的本質意義的追尋。

我們是否能夠再造宗教信仰和情懷呢?很難行得通。難道我們注定去只能去制造去補足用戶缺失的產品嗎?

我相信不是。

讓我們再次回溯產品的歷史,封建的隱喻是權貴,現(xiàn)代主義的隱喻是理性、自由、平等,產品是每個時代價值觀念的體現(xiàn),那么我們應該賦予”后面”的產品怎樣的意義呢?

如果我們打開我們的手機桌面,我們會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app都服務于生活,社交軟件、資訊軟件、學習軟件、生活工具類軟件等等,互聯(lián)網公司們努力地去不斷優(yōu)化這些軟件以提升消費者的生活質量。

現(xiàn)代是一個屬于生活的時代,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生活方式。產品的角色是否應該是啟迪個體發(fā)現(xiàn)生活屬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呢?

我理解的“下一站”的產品的隱喻是“生活的意義”。產品不僅要向消費者提供工具性的價值,還要使消費者從產品中獲得啟示,在日常的瞬間中獲得生活的意義感。

媒介化的產品

1. 意義如何獲得

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是在產品與消費者接觸的各種各樣的場景中,通過各種媒介傳達產品的優(yōu)勢特性,將產品的價值加以詮釋后傳遞給消費者,塑造產品印象與產品態(tài)度。

在這種模式下,設計生產部門更多的是遵循功能主義的價值觀研發(fā)產品,而傳遞給消費者的產品理念是由”媒介”部門塑造的。

“媒介”部門負責對產品進行包裝,形成產品理念,傳遞給消費者。然而,對于一款實用生活產品而言,消費者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機會與產品接觸。此時,產品設計本身具有啟發(fā)性是啟迪消費者建構產品理念最直接的方式。

同時,我們也應該將消費者看做一個擁有積極思維能力的個體,消費者會利用自己的知識架構對產品的意義進行主動自發(fā)地建構,產品此時便是一個印象的容器,產品、消費者、媒介共同建構產品的印象。

2. 意義的容器

壁掛磁碟機成為了MUJI的品牌象征

壁掛CD機是深澤直人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和現(xiàn)代主義的設計風格相似,CD機在直覺上體現(xiàn)的是一種簡單之美,和其它CD機不同的是:它可以激發(fā)消費者的思維能力,引發(fā)消費者對產品意義的主動思考:“這是什么?為什么這么設計?為什么是拉繩?……”。

深澤直人為產品的受眾提供了簡約而最有喚醒力的刺激,消費者在樂趣與好奇心的驅動下對他所提供的產品在頭腦中積極的建構,簡約的設計卻可以激發(fā)消費者生動且發(fā)散式的思考。最終,消費者從產品中獲得啟示,對產品擁有了自己的理解。

這個磁碟機既是一個具備實用價值的產品,又是一個問號“?”,又是一個等待消費者填充的意義容器,消費者通過主動思考建構出了產品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也產生了對產品和品牌的認同。

產品是功能的載體,更是意義的容器,意義是觸動消費者的深層次的力量。

結語

在今天,互聯(lián)網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時候,作為一個產品人,我會去懷疑,互聯(lián)網已經飽和了嗎?我們未來還能去做什么呢?或許,未來的產品就藏在我們生活中美好而有意義的瞬間之中。

 

本文由@孫元臻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alsh, 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