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工具型產品?
本文作者從項目實踐出發(fā),結合案例分享了工具型產品的設計流程,供大家一起參考和學習。
記得張小龍說過:“我一直強調微信是一個工具,而不是一個平臺。只有工具才是對用戶是最友善的,才是真正對用戶來說是有意義的?!?/p>
其中,“最友善、有意義”可引申為提供用戶價值,幫用戶完成特定需求。
近期我正在重構公司的工具型產品,趁此機會復盤一下,簡單聊一下如何設計工具型產品,希望能夠對大家有幫助。
01 工作計劃
任何工作都有其方式方法,不能一味的想到那干到那。有一腔熱血是好事,但僅有熱血是不行的,好的工作方法,能夠讓我們事半功倍。
之所以要把“工作計劃”放在這里,是因為產品經(jīng)理是一個溝通四面八方的樞紐,需要跟許多人協(xié)作配合。同時還要向上管理,讓老板知道你正在干什么。
所以,一般情況下,對于大型項目我都會制定以下這樣的計劃,發(fā)給所有的相關人,并及時同步更新。
02 收集信息
“收集信息”是事情成敗的關鍵,先收集到完整、準確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在《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中有這樣一段話:“調查就是解決問題”,“一切結論產生于調查情況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頭?!?/p>
收集信息就是一個調查的過程。一般我會通過以下方式收集信息:
- 數(shù)據(jù)分析(Growing、定向埋點、公司后臺各種數(shù)據(jù)、歷史數(shù)據(jù)報告……)
- 同事溝通(產品同事、運營同事、客服同事、測試同事、開發(fā)同事……)
- 上級溝通(與上司溝通、與老板溝通……)
- 客服記錄(我公司使用的美恰客服系統(tǒng),我經(jīng)常會登錄其管理后臺查看用戶的聊天記錄,并把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進行截圖存檔……)
- 競品分析(找到市場上所有的同類進行,進行有針對性的逐一分析)
- 用戶調研(問卷調查、用戶訪談、登門拜訪)
03 全局思考
產品是一個耦合性極強的整體,不能只盯著一個極小的點。
剛入行的產品經(jīng)理往往只能看到一個細節(jié)的點,這很正常。但隨著經(jīng)驗的累積,產品經(jīng)理必須具備從全局進行思考的能力,然后再逐漸細化。
就像《用戶體驗要素》中所說的:“戰(zhàn)略層→范圍層→結構層→框架層→表現(xiàn)層”一樣。
結合我實際的案例來說,由于本次我是要做產品重構,所以在戰(zhàn)略層是不變的,為用戶提供的價值是不變的。只是歷史原因導致的,產品邏輯和交互形態(tài)都比較混亂,于是才需要進行產品重構。
具體的措施如下:
- 把所有功能根據(jù)其屬性進行歸類,模塊化;
- 形成統(tǒng)一的布局,保證產品風格規(guī)范一致;
- 制定統(tǒng)一的交互規(guī)范;
- 組件化(復用性強的元素);
- 建立知識庫(產品邏輯、交互規(guī)范、組件規(guī)范……)
04 工具產品特性
產品特性是你設計產品的指導性原則,了解這些原則后就能做出更貼合實際情況的設計。
1. 用戶目的性非常強
工具型產品是為了解決用戶特定需求而產生的,用戶有特定需求時就會用工具型產品,沒有需求時就不會用。所以,用戶的目的性會非常強。
案例論證:
我們早上洗漱時,就會去拿牙刷,刷完牙之后就會放下牙刷,此時的“牙刷”就是我們的工具。當有洗漱這個任務時就會用到牙刷,沒有這個任務時就不會去用牙刷。
導致影響:
由于用戶目的性很強,用完就會走,導致每天來了多少用戶就會同時流失多少用戶。產品始終留不住用戶,也就無法把這些流量轉化為商業(yè)價值。
解決方案:
橫向擴展更多品類和功能,覆蓋住更多的用戶需求,只要用戶還會經(jīng)常使用,就能通過各種辦法將其轉化為商業(yè)價值。
方案驗證:
我們的產品是一個在線設計平臺,用戶往往是在需要做平面設計時,才會來到我們網(wǎng)站。由于主流用戶不是每天都需要做平面設計,所以普遍使用頻率不高。
于是我們圍繞著“平面設計”這個核心功能橫向擴展了“視頻”、“GIF”、“H5”類型,可以覆蓋住更多樣的用戶需求,提升用戶的使用頻率。
隨著為用戶提供價值的增多,我們也就更容易的商業(yè)化。比如按照品類分別進行收費,或提供一個更高價格的全品類會員套餐。
2. 主流用戶高頻使用一小部分功能
圍繞著主流用戶的高頻需求一定會有“高頻”功能,這些高頻功能往往只是全部功能中的一小部分。
案例論證:
從熱力圖中可看到,圖中間的頂部是核心功能區(qū),我們明明提供了那么多的功能,但主流用戶只使用了極少數(shù)的功能。
在跟用戶的溝通中,我發(fā)現(xiàn)主流用戶只知道我們一小部分的功能,且都是圍繞著高頻需求產生的改字換圖功能,他們壓根就用不到其他大部分功能。
導致影響:
由于前期規(guī)劃不合理,某些高頻功能不夠醒目突出,導致持續(xù)有用戶咨詢某些高頻功能位置在哪里?如何使用?
一旦高頻功能出了性能問題,就會影響幾十萬用戶的正常使用,客服系統(tǒng)立刻被海量的用戶咨詢擠爆。
某些高頻功能步驟多、用時長、易出錯,用戶在使用了競品后,就會開始說我們沒有競品好用,于是就會用腳投票。
解決方案:
給予高頻功能更高的優(yōu)先級,比如更優(yōu)先的展示順序、更大的展示空間、更醒目的配色、更直接的交互形式等;
使用技術手段解決高頻功能的性能問題,保證功能的穩(wěn)定可靠;持續(xù)提升高頻功能的最佳體驗,可從3個角度來思考:“步驟少、用時短、出錯少”。
原本用戶要花5步才能完成的任務,在經(jīng)過優(yōu)化后只需4步就可以完成,這就是一個體驗的提升;
原本用戶要花10秒才能完成的任務,在經(jīng)過優(yōu)化后只需7秒就可以完成,這也是一種體驗的提升;
原本有10%的用戶會出現(xiàn)誤操作,但在我們的優(yōu)化下規(guī)避了這一問題,或者出錯后可以恢復到上一次的正確狀態(tài),這也一種體驗的提升。
方案驗證:
在我們平臺上,幾乎每一個用戶都會使用字體功能,可以說字體是主流用戶最高頻使用的功能。
但舊版的字體一直存在性能問題,小概率會莫名的延遲、卡頓、出BUG,用戶一直抱怨不斷。
于是我們在2020年初上線了新版本的字體功能。上線后解決了延遲卡頓的問題,最終大幅提升了使用體驗。
3. 專家用戶想要更強大的功能
專家用戶往往有使用其他軟件的經(jīng)驗,他們會永遠想要更強大功能。
案例論證:
我會與一些典型用戶保持長期溝通,其中有一些是很資深的專家用戶,他們總是會持續(xù)不斷的跟我提新的需求,比如:
PPT專家用戶會想要“一鍵切換大小寫字母”和“在線翻譯”;
長圖文專家用戶的會想要“首行縮進”和“格式刷”;
設計師專家用戶會想要“多層濾鏡效果”、“切圖”、“線性漸變”和“徑向漸變”;
運營專家用戶會想要表格的“合并單元格”和“多種圖表模板”;
導致影響:
每當競品能優(yōu)先提供這些功能時,專家用戶就會很流失。
解決方案:
首先我們要判斷這些新功能是否符合我們的發(fā)展方向。比如切圖明顯就不符合,應果斷拒絕。然后把符合的新功能采用“分層組織、適當隱藏、巧妙轉移”的方式加入到產品中。
方案驗證:
經(jīng)過我們研究后發(fā)現(xiàn),“智能摳圖、在線表格、圖表、切換文字方向、格式刷、在線翻譯、漸變、多層濾鏡效果”這些專家用戶渴望已久的功能,是符合我們的發(fā)展方向的。
于是,我們就把這些功能,歸類組織安排在恰當?shù)奈恢谩<炔粫绊懼髁饔脩舻氖褂皿w驗,又能讓專家用戶在需要的時候找到這些功能。
4. 無法形成壁壘
工具型產品會把新功能展示出來,只要競品看見了就會抄襲,所以無法形成壁壘。
案例論證:
每一次,我們做出一個很好的創(chuàng)新性功能時,不出1個月多家競品就會模仿,有時連文案都不改。
導致影響:
同質化嚴重,沒有競爭優(yōu)勢,很容易被取代。
解決方案:
不能寄希望在工具上做壁壘,只能寄希望在內容、機制、算法等方面建立壁壘。
首先應分析自家業(yè)務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有什么東西是最不易被撼動的?然后再圍繞著核心競爭力進行布局規(guī)劃。
方案驗證:
以我當前負責的業(yè)務為例,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是“持續(xù)產生高價值版權內容的能力”。于是圍繞著這一目標,我們就計劃籌備構建具有競爭機制的內容創(chuàng)作者平臺,讓用戶來決定創(chuàng)作者的優(yōu)勝劣汰,讓優(yōu)質內容浮出水面并獲得豐碩回報,最終形成能自然進化的版權生產機制;
05 設計過程
在設計產品方案時,我會使用一個PRD模板,里面包含:項目背景、項目方案描述、邏輯分析、流程圖、需求列表、交互原型……? ?近期會再專門寫一個新文章,專門講PRD模板。
1. 項目背景
即需求從何而來,包括歷史數(shù)據(jù)分析、客服反饋、公司戰(zhàn)略發(fā)展……
2. 項目方案描述
具體描述如何做,如何針對性的解決項目背景中提出的問題。
3. 邏輯分析
一般是一個思維導圖,對整個項目的邏輯進行梳理,并進行分析說明。
4. 流程圖
圍繞本次項目的流程說明,視實際情況可不要。
5. 需求列表
對當前項目的需求進行拆機,排列優(yōu)先級順序,便于進行項目管理。
6. 交互原型
具體的交互方案,及相關邏輯說明
總結
在經(jīng)過整個設計過程后,總結有以下幾個要點:
- 產品經(jīng)理應從考慮一個點逐漸轉變?yōu)榭紤]全局,從單點思維逐漸轉變?yōu)橄到y(tǒng)化思維;
- 產品經(jīng)理離開了團隊,將無法創(chuàng)造價值。所以請始終保持與團隊的緊密溝通,始終保持有團隊的大力支持;
- 收集信息是項目成敗的關鍵。若當前的信息無法做出明確的判斷,那就請進行細化再向下一層級收集信息;
- 產品經(jīng)理需要建立自己的案例庫,在遇到一個問題時,要能夠在心中找到多個案例。這個可通過大量分析競品進行積累。
- 隨著經(jīng)驗的積累,產品經(jīng)理會經(jīng)歷一個逐漸從匠人到生意人的心理轉變過程。生意人是指要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價值。不單是指營收,而是指“平衡”與“取舍”、“投入”與“回報”。
作者:小和;個人網(wǎng)站:xiaohepm.com;微信:381130470
本文由 @小和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請問案例是什么產品
這個工作計劃能否分享下
篩選的目的
求PRD文檔~~~
原型工具我覺得axure強大,但是上手好難,其他的邏輯也比較復雜,用著墨刀還挺順手,之前想找人做,結果要價太高,就自己自學墨刀,一個星期順利畫出
談到工具產品無法形成壁壘的時候,深有感觸。在學習競品的同時,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您的理論也恰恰驗證了一些前沿競品的做法,學習了!期待文中提及的產品案例庫,略有耳聞,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