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沉思錄|視角、生命力與包容性的個性化設計之道
編輯導讀:個性化是基于用戶特定偏好來匹配內容,無論他們是否輸入內容。個性化由一些事情觸發(fā),比如調整一個網站或應用程序的設置或允許跟蹤用戶的行為。本文以招聘業(yè)務設計為切入點,對個性化設計的流程和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說明,與大家分享。
01 說在前面
全職招聘作為58同城主營業(yè)務之一,每一步的進化都會讓產品和設計在飽含斗志的同時又倍感壓力。
2020年秋筆者有幸接觸了58全職招聘個性化推薦升級項目,此次全新升級涉及以大類頁為首的多個頁面。因在項目中引發(fā)了有關對設計視角、方案生命力及包容和趣味性方面的思考,所以接下來筆者將以“全職招聘大類頁個性化升級”項目為例與各位前輩和同行分享之。
02 設計視角從群體轉向個體
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和數(shù)據(jù)挖掘能力的提升,我們對用戶的理解變得愈加深刻。過去我們通過人群分層、場景感知等方式將內容聚合再分發(fā)到特定人群。現(xiàn)在我們的視角逐漸從群體轉向個體,更關注個體的感知、求職體驗以及成長周期。
在新的視角下對用戶洞察并非完全脫離群體,而是要將洞察目標聚焦到用戶的共性和多元化特征上,抽離出一個抽象用戶的決策模型和多元化訴求。研究發(fā)現(xiàn)58全職用戶群體以藍領求職者為主,最終總結出用戶決策模型(已同算法和產品團隊確認)如下。
從該模型中我們了解到一位藍領求職者會結合自身能力,從不同決策維度及對應的心理權重綜合判斷并做出求職選擇。對于設計師而言我們要做的是提供一個容器、一套規(guī)則,讓用戶快速聚焦并做出求職判斷。因此我們一改舊版頭部金剛位人為聚類布局結構而升級為三個個性化推薦專區(qū)以此滿足求職者個性化需要。
A專區(qū)主精準推薦,結合用戶簡歷、求職意向及行為等數(shù)據(jù)通過“拼接式的主副標題”將意向職位打包推薦給用戶,借此提升用戶整體投遞率。在拼接的方式上我們規(guī)定可靈活配置三個維度信息,其中第三個維度副標題和點擊按鈕文案開放給運營團隊,確保在提升個性化精準推薦能力的基礎上預留一定的靈活性。
B專區(qū)主拓展推薦,主副標題和按鈕文案拼接方式同A專區(qū)。有所不同的是,我們會結合當前藍領求職者信息為其提供更多可能但并不自知的職位。因藍領認知較弱且工作可替代性強,采用AB組合推薦的方式,既保證了精準度又不至于過分僵化,從側面提供給用戶更多機遇和驚喜感。
此外根據(jù)舊版大類頁流量分配和調研結果看,藍領群體對地理位置這一維度更感興趣。因此方案中獨立開辟了基于LBS個性化推薦的C專區(qū)。方案中結合個人畫像和需求場景將標題定義成附近地址、工作商圈、居住地等偏好性地理信息,并允許用戶進入二級頁自定義地址。自定義地址讓用戶擁有掌控感,提升了用戶對平臺的信任度。
此外根據(jù)決策模型為滿足作為人的多元化需要,在頭部及feed流中插入了職位視頻直播入口以滿足用戶對不同信息形態(tài)的需要。
03 設計需關注周期而非當下時間點
如果說將大類頁基礎搭建定義為1.0時代、業(yè)務拓展定義為2.0時代,那么此次大類頁升級就是個性化3.0時代。
大類頁就像市場,從一開始的基礎設施建設到引入各種服務,再到模塊化靈活的攤位總體上都在朝著一個方向邁進——提升效率。
結合上圖我們可以看到本次個性化推薦升級項目尚處于早期階段,要達到個性化推薦能力完全自行運轉尚需時日。因此設計方案時我們的關注點不應該局限于當下,而是要為未來中長期做好規(guī)劃,要提供能夠讓個性化推薦機制自行運轉的土壤。
為了實現(xiàn)這一愿景,我們提煉出個性化推薦運轉機制:推薦內容—用戶—反饋系統(tǒng)—推薦策略—推薦內容,從中發(fā)掘出了設計機會點并在方案中補足并優(yōu)化。
通過個性化推薦運轉機制中我們發(fā)現(xiàn),除個性化專區(qū)設計方案解決了職位呈現(xiàn)給用戶的展現(xiàn)規(guī)則外,最為薄弱的反饋環(huán)節(jié)同樣是設計師需要解決的。在方案中我們除已在線上的“你可能在找”和“不感興趣反饋”外還新增了投遞后標簽推薦功能,用于更精準的獲取用戶求職意向信息。
為促進求職者產生更多投遞行為進而提升個性化推薦能力,我們對feed流做了三件事:職位卡片樣式優(yōu)化、調整feed流運營專區(qū)入口位置以及減少單次惰性加載職位量。
方案提供了四種職位卡片樣式。在職位卡片D的方案中,將整體信息結構設計成對話框結構,以對話的形式將藍領群體線下與招聘方的對話場景線上化。通過頭像將真實的情感傳遞給求職者。用戶面對的不再是冰冷的信息,而是富有生命力的招聘方。
為促進更多投遞行為,我們將單次惰性加載職位量縮減為原來的一半,以期延緩受投遞量階梯性遞減這一規(guī)律的影響。同時將品質專區(qū)、運營廣告位安插在每次加載末端投遞量衰減最弱的節(jié)點位置,以期帶動拉高整體投遞率(當前仍在測試中)。
04 設計要包容友好有趣
大類頁素來是各利益攸關方必爭之地,每一個位置和布局都會牽扯到各自的利益。從這個角度看,大類頁需兼顧各方訴求,項目過程中我們與產品、技術、運營、算法、商業(yè)等團隊收集了大量的訴求和信息,為他們規(guī)劃了業(yè)務專區(qū)并制定了設計規(guī)范和準則。在平衡好整體設計風格與內容差異的和諧與統(tǒng)一的同時,通過結構化的結構保證了業(yè)務拓展性。
從求職者角度看,包容友好還需極強的視覺吸引力和感知力,否則再好的方案也無法讓用戶滿意。在對頭部個性化專區(qū)設計時我們根據(jù)用戶求職關注維度權重特意強化了LBS個性化專區(qū)表達,通過“路標指引”微動效吸引用戶注意力。
與此同時我們通過模擬真實時間加入了“白天”和“黑夜”兩種風格模式,讓用戶在求職時獲得意外的驚喜感。此外因為這些實現(xiàn)均為可配置的,后續(xù)還可延展成天氣的變化等更多趣味性的元素獲得更多年輕化藍領群體的青睞,并觸發(fā)用戶對外傳播。
05 寫在結尾
個性化推薦是當下主流的設計方向,后續(xù)我們將在新版大類頁的基礎上對用戶感知層做更深地挖掘以提升整體體驗效果。
最后由衷感謝兩位靈魂交互導師崔登學和宋杰,以及兩位設計大咖王梓楠、王書偉的一同參與。并為在創(chuàng)意腦暴時貢獻過寶貴創(chuàng)意點子的孫非、王丹、王曉彤、葛韻迪、劉明倫、林潔和張宇騰同學表示感謝。期待著2021年新年伊始58全職招聘大類頁3.0與你我見面。
作者:徐巖,交互設計師
本文來源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58用戶體驗設計中心(微信公眾號@58UXD),作者@徐巖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