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產品經理如何把控“流動性”風險

1 評論 4704 瀏覽 19 收藏 11 分鐘

編輯導語:如今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產品經理的職責就是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技術和手段,完成金融產品的設計工作;在日常的產品設計中,金融類產品經理對于風險的把控要更加注重,正確的應對各種政策;本文作者分享了關于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產品經理如何把控“流動性”風險的分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流動性風險,是金融行業(yè)一個大課題。也是互金平臺產品經理需要時刻保持關注的核心重要風險指標。

流動性風險源于銀行業(yè),是指商業(yè)銀行雖然有清償能力,但無法及時獲得充足資金或無法以合理成本及時獲得充足資金以應對資產增長或支付到期債務的風險。當流動性缺乏時,無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減少負債或變現(xiàn)資產獲取足夠的資金,從而影響其盈利水平,極端情況下會導致商業(yè)銀行資不抵債,進而破產。

先看一個簡版流動性風險控制模型:

簡單來說,就是金融機構需要維持一部分流動資金比例,用于償還債務。若流動資金不足,就會導致短期內債務違約無法償還,若出現(xiàn)大面積擠兌,則會出現(xiàn)嚴重流動性危機。

從上圖可以看出,控制流動性風險有兩個核心方面:

  1. 保留合理比例的資金量,用作解決和緩和流動性風險的“安全墊”。
  2. 提高短期以合理代價籌集資金的能力。

流動性風險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如:企業(yè)整體經營健康狀況、企業(yè)信用、外部輿論導向、黑天鵝事件等等。因外部因素導致的流動性風險我們暫時不做討論。

下面就以互金信貸平臺為例,詳細說明基于企業(yè)內部經營狀況而導致的流動性風險產生、預防及控制措施:

信貸本質是借貸關系,信貸平臺的流動性風險是由資金端業(yè)務和資產端業(yè)務的差異所誘發(fā)

  • 資金端,為機構投資人和個人投資者提供出借服務,債權期限選擇具有多樣性,且每筆投資是按照契約一次性還本付息。
  • 資產端,為借款人提供借貸服務,借款人主要以較長期限的借貸關系為主,且每筆借款是分期償還本金及利息。

信貸平臺作為中介機構,為了滿足雙方需求,就形成了“短存長貸、期限錯配”的現(xiàn)狀,并通過債權轉讓來使業(yè)務良性運轉。當發(fā)生借款違約或新增資金波動較大,就會誘發(fā)流動性風險,影響正常兌付。

對于信貸平臺而言,投資者是負債、借款人是資產。信貸平臺需要按照契約兌現(xiàn)債權以減少負債。為滿足投資者多樣化的資金提供方式,會存在鎖定期和解鎖期期兩種期限方式。如下圖:

在鎖定期內不可退出。而在解鎖期內投資者可根據(jù)自身資金安排,申請債權轉讓退出。若投資者不操作退出,則在整個出借周期結束后,由系統(tǒng)自動發(fā)起退出。

基于上述,我們可以看出,信貸流動性危機點主要來源于“解鎖期內的投資人擠兌”和“結束日自動退出資金量”。

要降低流動性風險,需要做到做到兩個核心點:預測和風險化解。

一、調整資金結構,解決風險隱患

投資者更偏好于“短期限”和“高流動性”,通俗說就是“收益高,期限短,最好能隨存隨取”。所以平臺早期更傾向于向投資者提供含有“解鎖期”的服務產品,在解鎖期內享有和鎖定期一樣的利息收益,且可以隨時發(fā)起退出。

結果,就導致了“解鎖期資金池”資金量過大,存在非常大的隱患。某知名信貸平臺解鎖期資金池高峰時為70億人民幣,這就意味著投資者可以在同一時間發(fā)起70億的兌付請求,如此龐大的資金量,即使是銀行也很難頂住。

為降低風險,信貸平臺需要調整服務結構,降低含解鎖期產品占比,主推“純鎖定期”產品。同時,使用運營策略引導投資者出借更長期限。逐步降低“解鎖期資金池”資金量的同時,還可以降低投資者退出頻次,最終將“每日退出資金量”維持在一個可控范圍內。

二、合理調整“站崗資金”資金量,達到1:1覆蓋單日預測退出資金

“站崗資金”指未放款給借款人的待匹配資金。站崗資金越少,意味著信貸平臺資金利用率越高,但為了應對流動性危機,平臺需要合理調整資金量作為“兌付安全墊”。理想狀態(tài)是能對未來30日的單日預測退出資金做到1:1覆蓋。

這樣,既能保證投資者資金退出在當日完成,提升用戶體驗及平臺信任。同時也能將平臺流動性風險降低在可控范圍內。

三、做好流動性風險預測,建立預警機制

通過投資者的投資類型、金額及投資期限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預測未來特定周期內每日的退出資金量分布,如下圖所示:

特殊說明:解鎖期內投資者可以主動發(fā)起債權轉讓退出,為了提升每日預測退出資金量的準確性,需要根據(jù)歷史數(shù)據(jù)分布規(guī)律總結出“發(fā)起債轉日距解鎖日天數(shù)”及“發(fā)起退出比例“,從而建立模型,預測出未來周期內每日的退出資金量。

通過“退出資金量預測分布”可以看出,預測區(qū)域①三天“到期退出金額較大”會有資金波動。還有區(qū)域②兩天“解鎖期預測退出資金量較大”,可能會引發(fā)資金波動。

根據(jù)現(xiàn)階段的業(yè)務體量及安全墊資金量,設定預警閾值,一般會分為“安全、低風險、高風險”三個等級:

  • “安全”指預測日退出金額低于當前安全墊資金量,且不超過30日日均退出金額的20%;
  • “低風險”指預測日退出金額不超過當前安全墊資金量20%且不超過30日日均退出金額的50%;
  • “高風險”指超過當前安全墊資金量20%且超過30日日均退出金額50%;

一旦預測退出資金量觸達預警閾值,機器人小助手會自動播報通知。

使用“退出資金量預測“及“風險告警”,能讓平臺對潛在風險提高警惕,并提前通過運營策略將風險轉移或化解。

四、通過運營策略將資金流變得“平滑”

“金額、時間”是化解流動性風險的兩個核心要素。運營通過策略方案,有針對性的對單個要素或多個要素施加影響,從而達到化解流動性風險的目的。

金額:金額是簡單且最有效果的處理方式。即,短期內降低資金資產撮合效率,進而擴大安全墊資金池。使得全覆蓋預測退出金額。但降低撮合效率意味著降低資金利用率,不利于業(yè)務良性發(fā)展。且這種臨時抱佛腳的方式是懶政,不具有可持久性。

期限:通過策略引導投資者延緩退出日期,將集中在一點的退出量,分攤到未來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周期上。如:

  • 續(xù)期:通過激勵措施引導投資者延長鎖定期限,或將解鎖期變更為鎖定期。
  • 復投:引導投資者設置自動復投,資金將不做退出直接進入一個新的持有周期。
  • 解鎖期退出延緩:解鎖期主動申請量70%集中在前五天??赏ㄟ^活動激勵、任務獎勵等方式將原本集中在前5天的量,向后進行延緩分攤,降低前5天的退出壓力。

除了處理存量外,有策略的做業(yè)務增量,也是對流動性的有效控制。比如階段性的對服務類型、期限、投資金額做差異化的引導,使的資金流波動趨近于平滑。

總體來說,流動性風險與伴隨著金融企業(yè)發(fā)展相伴相生,是懸在企業(yè)頭頂?shù)倪_摩克里斯之劍,也是金融企業(yè)需要持續(xù)不斷持續(xù)修煉的內功,強于應對更重在防范。

 

本文由@Zero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學習了!感謝分享!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