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體驗三要素:別讓我等、別讓我想、別讓我煩
雖然用戶體驗的定義只有一句話,但是如何才能讓用戶成本降至最低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琢磨。
用戶體驗:讓用戶付出最小的成本滿足需求,成本即時間成本、情感成本。
用戶成本直接體現在用戶體驗三要素:別讓我等、別讓我想、別讓我煩。
上面說的是產品心法,招式方面我這里用例子來說明,其中也涉及需求挖掘。
1、別讓我想、別讓我煩
在手機上看到一張很好的圖片或一段文字,想在電腦上使用,你會怎么辦?
用戶需求:在手機相冊的圖片或手機上的文本想在電腦上使用。
常見的解決方式是自己想辦法解決,下面對比下聯想電腦和Macbook分別是怎樣解決的。
使用聯想電腦時是這樣解決的:
- 先在電腦上登錄微信
- 在手機上將文字復制或選擇圖片
- 通過手機微信的文件傳輸助手發(fā)送文字或選擇圖片并發(fā)送
- 在電腦微信的文件傳輸助手里面,復制文字或下載圖片使用
Macbook是如何解決的呢?
Macbook和iPhone登錄同一個 iCloud賬戶,并且開啟兩臺設備WiFi 。
針對文字操作:
- 在iPhone上復制文字
- 在Macbook上粘貼(command + V)
針對圖片操作:
- 在iPhone上選擇圖片,點擊左下角的分享按鈕,然后選擇拷貝
- 在Mac上打開預覽,然后點擊“文件”-“從剪貼板新建”,這時候你會看到一個照片正在從iPhone復制到Mac的進度條,復制完成之后,即可使用。
用戶成本分析:
Macbook通過技術升級主動為用戶解決痛點,將Mac和iOS的無縫銜接提升了一個檔次,通用的剪貼板功能允許用戶在Mac和iOS設備之間復制和粘貼內容,比如圖片和文字等等,用戶使用蘋果提供的功能解決痛點,操作很快、使用流暢 。
2、別讓我煩
在PC端登錄微信時,為什么手機端微信默認靜音?什么時候不需要靜音?
思考PC端登錄微信的使用場景,為什么要在PC端登錄微信?
是為了方便,可以在PC端快速切換聊天、打字、發(fā)圖、忙里偷閑聊聊天。
基于這個場景下,需要手機微信靜音的時長遠大于保持原提醒狀態(tài)。如果手機端微信繼續(xù)保持原提醒狀態(tài),雖然并不影響PC端使用微信的便捷,但是會很煩,尤其是你在忙里偷閑的時候。這樣的場景設計體現了用戶體驗三要素中的“別讓我想”,微信替你想好了。
那么,什么時候手機端微信不需要靜音,需要原提醒狀態(tài)呢?
當我離開電腦的時候我需要原提醒狀態(tài),比如中午我去吃午飯,我曾經遇到一次尷尬就是,領導在微信上面@我,因為PC微信未退出,所以手機微信成靜音狀態(tài),隔了好久才看手機,結果讓我擔驚受怕一下午。
這個場景下,我的痛點是PC端登錄了微信,手機端微信就靜音了,我并不是所有時候都希望這樣。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第一種解決方式:PC端微信退出
用戶成本:下午我再上班時,我得重新登錄,稍微有點麻煩。
- 電腦點擊登錄
- 手機端打開微信,點擊發(fā)現,點擊掃一掃
- 微信掃電腦端二維碼
- 手機端點擊確認登錄
第二種解決方式:微信基于不同場景,提供用戶選擇是否靜音的功能
用戶成本:當離開電腦時,我取消靜音即可,操作便捷。
- 點擊頂部通知
- 關閉靜音
微信考慮了在什么場景下需要登錄PC端微信以及該場景下用戶需要什么,也考慮了在PC端登錄微信后什么場景下不需要默認靜音。這樣的場景設計也屬于用戶體驗三要素中的“別讓我想”,微信替你想到了這樣的場景,并提供給你解決方式 。
延伸探討,還是微信PC端登錄后和手機端交互的例子,細心的朋友會發(fā)現關閉靜音和開啟原提醒時,頁面有所變化。
回顧下用戶體驗的定義:讓用戶付出最小的成本滿足需求,成本即時間成本、情感成本。
這里,不僅便捷的滿足了用戶基于不同場景下對手機靜音的訴求(降低時間成本),而且通過樣式UI的變化讓用戶用的爽(情感成本)。
這里面體現了張小龍的產品設計法則:極簡。
- 不用人教你也會用:如果產品需要彈出Tip來告訴別人該怎么做,那你就失敗了。
- 把復雜功能簡單化:很多功能都是隱身的,你只有去用它時它才存在 。比如,你如果不掃二維碼去定位一個公眾號,你永遠都不會知道公眾號是什么。
3、別讓我等
別讓我等,從字面上就能理解這個用戶體驗要素,就不多說了。
曾有研究表明:用戶最滿意的打開網頁時間是2-5秒,如果等待超過10秒,99%的用戶會關閉這個網頁。Google網站訪問速度每慢400ms就導致用戶搜索請求下降0.59%;Amazon網站延遲每增加100ms將導致收入下降1% 。
除了優(yōu)化請求接口、降低接口耗時之外,響應式設計是間接“別讓我等”的體現,針對用戶的每一個操作,及時給予響應反饋。響應社設計間接影響用戶對于時間概念的預判,用戶的每一個操作,都要及時給予響應,最常見的是頁面Toast提示。
其次是用戶操作后無可避免的接口耗時較長,使用有創(chuàng)意的進度條的形式來反饋給用戶,不僅達到“別讓我等”,同時情感化設計也會使用戶產生愉悅感。
雖然用戶體驗的定義只有一句話,但是如何才能讓用戶成本降至最低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琢磨。
本文由 @存希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