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平臺,能否添加“再也不吃這家”按鈕?
編輯導(dǎo)讀:你今天點外賣了嗎?外賣上的商家那么多,吃到踩雷的外賣的時候,內(nèi)心有沒有一種想要拉黑這家店的沖動?既然這樣,外賣平臺能不能添加“再也不吃這家”的按鈕,避免用戶踩雷呢?我們在天天問提出了這個問題,一起來看看小伙伴們的回答吧~
上班族如果不是堅持帶飯的話,每天一大難題就是“中午吃什么”。外面平臺上形形色色的選擇太多,不知道每家到底怎么樣,所以總是有一個“試錯”的過程。一些評價不錯的,吃過以后明顯感覺不行,以后不想再點第二次,想要拉黑卻沒有這個選項,這就產(chǎn)生幾個問題:
- 之前吃過不好吃的,后面點菜時忘記了,又一次“試錯”。
- 加大了后面篩選的難度,列表依然這么長,不想看的名單依然躺在那里占著位置。
- 我的同事朋友繼續(xù)“試錯”,信息不能共享。
如果加入“再也不吃這家”類似的功能,可能還有機會促進活躍度,收集用戶關(guān)系數(shù)據(jù),構(gòu)建社群,比如:
- XXXX最喜歡點的外賣
- 這家店已被你的XXX個好友拉黑,您確定要點嗎?
- 剛點完把動態(tài)同步到《外賣圈》,同事朋友打開外賣軟件首先就提示:“您的好友xx剛點了XXX,要不要試試?”
這個功能是否可以實現(xiàn)呢?我們在天天問展開了一場討論,一起來看看小伙伴們的討論結(jié)果吧。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173期:外賣平臺,是否可以加入“再也不吃這家”按鈕?
文章內(nèi)容部分來源于@Ginger @viegum @villa @一個P @Jasmine @學(xué)無涯 @MP大怪 @澤度 的精彩回答。
一、外賣平臺是一個“鏈接場”,不是單單的用戶至上
外賣平臺是一個“連接件”或者說是一個“場”,它是為供需兩端服務(wù),而不僅僅是用戶至上。所以,每一個新需求、新功能必須要對商家、用戶雙方負責(zé),而不是僅考慮用戶的需求而言。
1. 從商鋪、外賣平臺來看
第一,“再也不吃”一棒子打死,一點機會也不留,對商鋪不公平,長期以往會削弱商鋪的積極性。
假設(shè)一家商鋪被很多附近顧客點了“再也不吃”,則這家商鋪的曝光率會降低,顧客訪問量降低,下單率降低,商鋪發(fā)現(xiàn)這個外賣平臺不能帶來顧客,可能轉(zhuǎn)投其他外賣平臺。
第二,我們要分析清楚基本型需求跟期望型需求。
用戶點了不喜歡的外賣,他的真正的需求是以后不想再吃到這個外賣,那么我們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拉黑這家商鋪。
加入了“再也不吃這家”按鈕是基于期望性需求,用戶認為的不一定是用戶想要的,所以加入“再也不吃這家”是個偽需求。
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口味不同是很正常的。這樣做不僅降低了商家活躍度,對平臺生態(tài)也會有影響。
第三,“再也不吃這家”按鈕與促銷活動間存在著矛盾關(guān)系。
假如顧客曾設(shè)置過再也不吃商鋪A,但商鋪A參加了促銷活動,那么顧客點進促銷活動時,到底顯不顯示商鋪A呢?
若是顯示,那顧客設(shè)置過再也不吃,我們怎么處理?點擊商鋪的時候提示顧客“這家店你說過你再也不吃”。若是不顯示,對商鋪也不公平。這像路邊有家店你不喜歡,你可以繞過它、無視它,但你不能直接上手拆了它。
第四,?對于商家,用戶直接標注“再也不吃這家”,其中的原因商家很難去解析,難以再提升,而這種行為也很可能導(dǎo)致商家退出平臺;對于平臺,縮小了給用戶的展示范圍,減少了給商家曝光流量,可以說是兩邊得罪,與利益不合。
2. 從用戶來看
第一,用戶是不喜歡某個商家還是不喜歡某個菜品呢?
如果是不喜歡某個菜品,用戶點擊不喜歡可以讓商家了解這個用戶的口味,從而提供個性化服務(wù)。也可以讓平臺了解用戶不喜歡什么口味,獲取更多菜品評價信息,提升推薦精準度。
不喜歡某個菜品不一定是不喜歡某個商家,除非某個商家服務(wù)質(zhì)量和態(tài)度太差,菜品安全性都有問題,用戶才會將商家拉黑,并告知朋友們不要去踩坑。
所以這個需求的根本是要解決:當(dāng)用戶買到不喜歡的菜品時,如何降低用戶憤怒和焦慮感,降低對商家利益的損害,為平臺帶來更多價值?;蛘哒f當(dāng)用戶遇到非常不靠譜的商家時,如何避免商家繼續(xù)坑人,提升用戶對平臺的信任。
第二,“餓了么”面對用戶對于“不喜歡”,會將商家置于列表底部就是一個好需求。
既方便了用戶,又沒有影響商家,畢竟個人可以對自己的口味負責(zé),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大概率不會再嘗試,商家對于這位客戶的位置在前在后就不會重視。而且畢竟沒有一桿子打死的刪除,還留有一定的翻盤空間。
而“再也不吃這家”按鈕意味著“刪除”,干預(yù)好友的選擇,這個首先從邏輯上就站不住腳。
比如你是廣東人不吃辣,外賣辣了點,你再不吃這家,這會影響你的四川朋友喜歡吃辣的選擇。東北人糙漢子吃得多,這家外賣精致但量不夠,你再不吃這家,這會影響你朋友上海人小女生喜歡精致的選擇。
其次,外賣有區(qū)域性,你和朋友的區(qū)域性大概率是高度重疊的。根據(jù)劣幣驅(qū)逐良幣的原則,你點擊“再也不吃這家”按鈕,極可能引發(fā)裂變效應(yīng)直接導(dǎo)致很多商家關(guān)門。
所以,對于用戶來說,這種按鈕就像是“一刀切”,自己的喜好并不代表別人也是如此,這種共享標簽的添加會直接影響用戶收到不公正的對待。
二、調(diào)整方法
1. 不要一棒子打死
顧客給商鋪打了差評,商鋪不會直接隱藏,而是在搜索結(jié)果里的排序位置靠后。
其實餓了么和美團已經(jīng)有了這個功能。在餓了么可以長按商家卡片,會默認你不喜歡,有四個不喜歡的理由可供選,選擇后會直接將該商家置底。美團里點擊商家卡片右上方選擇不喜歡,首先會將商家置底,然后會提示你選擇不喜歡該商家的原因。
2. 點進商鋪后,可以查看在該商鋪曾經(jīng)下過的訂單
可以避雷,也可以快速再下一單。
3. 可以加上“我喜歡”的按鈕
可以根據(jù)喜歡程度,推薦消費者相似的外賣。喜歡的排名靠前,沒有點喜歡的排名靠后,商家被用戶喜歡也能促進積極性和活躍度。
4. 加的不是“再也不吃”,而是“我想吃”
加不加按鈕的根本目的是如何快速的找到自己想吃的外賣,怎樣降低這個尋找過程的成本。
目前平臺的玩法主要是通過評分、評價展示等,利用商家的信用和品牌吸引消費者,讓消費者主動尋找店鋪。
可以換一種思路,“店找人”。本質(zhì)上看,無論人找店,還是店找人,是店商品數(shù)據(jù)和人口味數(shù)據(jù)的匹配。只不過現(xiàn)在平臺很難對人建模,而且直接將兩個數(shù)據(jù)匹配計算量太大,準確度和效率都低。
目前都是采用協(xié)同過濾的思路,和自己口味差不多的人都吃什么,那么就先幫我找到一幫口味差不多的同類用戶。你對每家店、每道菜的操作,系統(tǒng)都會幫你記錄,收藏、點贊、評分甚至差評,目的就是判斷出你的喜好,找到和你差不多口味的用戶,看看他們吃什么,這就夠了。至于“再也不吃這家”這個按鈕這個行為太過主觀,是一個情緒宣泄的工具,容易引發(fā)用戶消極情緒。
5. 提供菜品黑名單以及商家舉報功能
就像上面所分析的那樣,用戶點擊“再也不吃這家“按鈕的原因是不喜歡某個菜品或者不喜歡某個店鋪。
我覺得對于第一種場景,即用戶不喜歡某個菜品時,可以提供一個菜品黑名單,這個黑名單只有用戶自己可見。實現(xiàn)黑名單的傳播,不利于商家利益,也對商家、用戶都不公平,畢竟自己不喜歡吃的,朋友有可能喜歡吃。
對于第二種場景,即不喜歡某個店鋪,可以提供商家舉報功能,當(dāng)用戶舉報商家時需要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證據(jù),不能隨便毀壞商家名譽和利益。
6. 用戶可以給店鋪自行標注
比如“很想吃”、“不想吃”這種標簽,該標簽僅用戶客戶端可顯示。在搜索結(jié)果中店鋪單欄通過色彩或者其它文字顯示進行標明,這樣不影響既有的搜索結(jié)果,也可以減少自身篩選難度。
關(guān)于“外賣平臺,是否可以加入“再也不吃這家”按鈕?”你有什么看法,點擊下面的鏈接一起來聊聊吧~
#天天問神回復(fù)#
「天天神回復(fù)」是天天問的一個新欄目,致力于發(fā)現(xiàn)天天問小伙伴的精彩語錄。抖機靈,大伙兒也是認真的!如果喜歡,記得點擊問題鏈接,和TA一起互動吧,我們也在這里期待你的發(fā)言喲~
@不吃西紅柿:都看不出來你是抄的哪個公司
@米日利亞:老哥太靠譜了,我要是有妹妹,一定讓她嫁給你
@小布:
客戶:“我想要一匹最快的馬”;后來福特公司交付給客戶的是福特野馬。
‘快’是真實需求,‘馬’是偽需求。
上面這個案例不知道你聽沒聽說過,我對于真?zhèn)涡枨蟮睦斫馐牵瑢τ趥涡枨蠼^對不是拒絕,而是正確的引導(dǎo)。偽需求指的不是做不到,而是你沒充分理解用戶的心理。
#相關(guān)閱讀#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172期:中消協(xié)點名肯德基,什么才是“盲盒營銷”的正確打開方式?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171期:奢侈品、大額券為何要推給窮苦如我的打工人?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170期:產(chǎn)品怎么做,才能超出需求方的預(yù)期?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169期:年度熱詞大盤點 | 哪個詞代表了你的2021?
【天天問每周精選】第168期:作業(yè)APP被下架,問題出在哪?
素材來源:天天問話題精選
「天天問」為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社區(qū)旗下的互助問答模塊,致力產(chǎn)品、運營、營銷等領(lǐng)域知識的學(xué)習(xí)交流。
本欄目由 @黃彩怡 整理編輯發(fā)布,歡迎大家踴躍提問,一起交流。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長篇大論,亂七八糟,
邏輯混亂。
如果是惡意舉報就會影響商家的信譽了,如果只是C端客戶的無關(guān)緊要功能,個人私下的操作,其實影響沒那么大
一本正經(jīng)的胡扯
只希望大數(shù)據(jù)可以不要推送我不喜歡的店鋪,這是處于個人的角度,畢竟蘿卜白菜各有所愛,而”再也不吃“有點像評論中的差評一樣,可能有損商家利益
不錯
亂寫,很多意思都顛倒了
這個問題是復(fù)雜的,關(guān)乎消費者、商家和平臺三者之間關(guān)系的平衡,個人認為“再也不吃這家”的做法過于極端,可以通過其他更加緩和的方式來進行提示
?那不能設(shè)置再也不點這個菜嗎
燒腦
看標題就知道這是無用需求了。。。本身外賣平臺在商家端風(fēng)評就很差,再加入這種非必要需求擠兌商家,誰還到你平臺上來哦。。
而且仔細想想,這種需求,真的能拉新或促活嗎?
+1。平臺不會做這種容易把自己搞死的需求。
舉報后的體驗感考慮過?
減少推薦應(yīng)該就是類似功能吧
美團有屏蔽,餓了么有不喜歡,一直都有的功能都能寫長篇大論?
拿起石頭砸自己腳?
屏蔽就是純粹的個人屏蔽行為不產(chǎn)生任何數(shù)據(jù)關(guān)聯(lián),就算做促銷活動被屏蔽也可以正常推薦,但是到已經(jīng)屏蔽的客戶這一端時不顯示,除非進入黑名單中解除屏蔽。
能不能用戶添加【再也不想吃】只是個人分類的【不吃屏蔽】但數(shù)據(jù)并不共享于平臺,并不影響店鋪生意,而直接影響店鋪生意的只是評價呢??為什么要把客戶的所有行為都要歸入大數(shù)據(jù)中做統(tǒng)計并反應(yīng)結(jié)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