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設計到底在設計什么,怎么體現我們的價值?
編輯導語:體驗設計,字面意義上設計的就是體驗,可是體驗又是什么呢?我們到底在設計什么?體驗設計的價值又是怎么體現的?本文作者從這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一起來看一下吧。
今天和大家聊聊做體驗設計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設計什么?以及設計的價值是怎么體現?這個話題。
很多人可能有疑問,我們做體驗設計,當然設計的是體驗?。】墒求w驗又是什么呢?有多少人真的考慮過體驗的真正含義?
一、體驗設計到底在設計什么?
唐納德·諾曼在20世紀90年代《設計心理學》中提出:“用戶體驗,是指用戶在使用某產品過程中積累的對該產品的主觀感受、情緒?!边@個定義中有三個關鍵角色,一個是用戶,一個是產品,一個是感官體驗與行為。
嘗試引用辛向陽教授的定義,這里可以簡單理解為用戶通過媒介(產品)做了在某個場景下以某目的為結果的行為動作。這個過程中,用戶產生了不同的感官感覺。
針對體驗設計中的“用戶”,有時候我們會自然而然地把自己想象成產品的一個用戶,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應該很多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就如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一樣,在面向設計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變成“人人都是用戶”,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俞軍產品方法論》中說:“用戶不是自然人,而是需求的集合”。這個乍一聽感覺有點難以理解,但是仔細去考慮一下,就會有一種莫名的贊同。如何理解呢?一個自然人個體有不止一個需求,自然個體與需求的關系是一對多的。
只有當某個產品完全滿足了某個自然人個體在某個場景下的某類需求時,才可以說這個自然人個體是該產品的一個用戶,否則該產品就只能說:此用戶屬于我,但又不完全屬于我。
當我們在說用戶體驗設計的時候,一般都有一個自己內心的認知,只不過這個認知受限于我們自己所了解的專業(yè)范圍,會有不同的定義。體驗設計中的感官感覺,說白了其實就是人對于物理世界的一種認知知覺。
心理學上有“五感六覺”之說,設計上除了可以利用五感:尊重感、高貴感、安全感、舒適感、愉悅感外,還可以利用: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還有通常人們所指的第六感,一種與知覺類似的能力,是超感官知覺,又稱“心覺”。
舉個簡單例子,我們看到某個事物的時候,有時候下意識的就會做出一些生理反應或者給予一些動作反饋,在事后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此外,還有第七感,時間錯覺,稱為“時覺”;第八感,是幫助人們維持身體平衡的“空間位置覺”,即空間覺。
莫尼爾中心心理學家赫茲解釋為“嗅覺具有情感的特性”,嗅覺比視覺更易于引起身體反應。利用嗅覺的設計可以更為全面地提升人們對產品的感知,帶給人們更加豐富的體驗。而這種嘗試目前在電商領域以及商超中非常常見。
上面說的各種知覺是進行體驗設計的一種利用手段。歸根于產品來說,其本質往往是為了滿足人的某一方面的天性特征(暫定),例如傲慢、貪婪、色欲、嫉妒、暴食、憤怒及怠惰這七種特征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定義,有的叫人性七宗罪。而體驗的衡量維度,在某種程度上其實就是需要放大這種感官。
回歸開頭的問題,我們在體驗設計過程中,到底在設計什么呢?也許到這里,有一個模糊的感覺了,我們在體驗設計的時候,其實是在設計某類自然個體在某個場景下使用產品的行為和感官感覺?
國際標準ISO9241-210中是這樣定義體驗設計的:“人們對于針對使用或期望使用的產品、系統(tǒng)、服務的認知印象和回應?!?好像國際標準也不是那么好理解,如果結合參考辛向陽教授在《交互設計的本質》中定義的交互設計五要素:用戶、場景、目的、媒介、行為,似乎對于體驗設計到底設計什么會更加清晰了一些。
我們在體驗設計過程中,設計的就是在針對某個場景下某類用戶使用產品時,用戶的行為以及感官,以期更好的實現產品價值,進而達到公司業(yè)務目標以及商業(yè)價值的過程。
舉個例子,在電商引流過程中,都希望用戶在進入產品之后,可以停留更長的時間,而一般長時間的停留就會增加轉化的可能性。所以,產品運營方想要提升從投放渠道引流過來的用戶,一方面增加注冊轉化(主),一方面提升購物轉化(次)。
再說一個例子:有效建立內容與用戶的關系連接,是視頻平臺實現增長的重要前提條件之一。
視頻平臺利用其所具有的大量優(yōu)質內容(如影劇綜漫、中短視頻、新熱獨家、明星IP等),通過活動營銷、廣告投放等增長手段滲透至各類場景從而觸達更廣泛的潛在用戶,并完成用戶播放轉化。而如何完成有效的轉化,這個過程就需要利用好人的行為動作和心理感官感覺,讓用戶持續(xù)上癮。
此刻到了發(fā)揮我們作為體驗設計師作用了,我們可以利用專業(yè)的設計手段,“形、色、字、構、質、動、圖”來把需要刺激用戶行為、心理感官感覺的信息元素進行包裝,合理放大主次信息,引導用戶完成我們設定的瀏覽動線。
利用多樣的設計手段包括(色彩心理學、圖形映射、樣式風格心理塑造、交互動態(tài)、眼動規(guī)律等)對于剪輯的素材進行視覺化的包裝來達到娛樂化的效果,增強短視頻的視覺沖擊力,從而達到提升轉化率(行為引導)和觀看體驗的效果(感官感覺即五感六覺效應放大)。
針對甜寵類、武俠類 、恐怖類 、懸疑類 、動漫類等不同內容題材以及所對應的投放用戶群體特性,營造了豐富的視覺形式投放實驗組合及規(guī)?;卣梗M而帶來有效的數據增長。
二、如何體現我們的設計價值?
我們在聊體驗價值之前,我想先說說設計價值,在某種程度上說體驗價值就是設計價值的一種。
只是我們把設計價值屬性上加以限制,只在體驗設計領域來說,就成為了體驗設計價值。而實現設計價值的前提需要確認并實現設計目標才行。而我們嘗嘗把“體驗目標”當作設計目標,實際上我們并不可以這樣做。
用戶體驗目標實際上是對用戶訴求的目標化,而用戶訴求建立在特定的用戶群體和特定的情景環(huán)境之上,這個群體和情景環(huán)境的判斷必然是跟業(yè)務緊密相連,但是這里并不是說體驗目標等于業(yè)務目標。他們之間的關系,應該更符合下面的示例。
所以,當我們在說體驗設計的時候,不要局限于單純的界面信息排布、頁面之間跳轉以及當前頁面元素的呈現方式考慮,需要是以提升用戶訴求達成過程中的操作行為以及心理感官為目標,研究用戶訴求以及業(yè)務訴求,并針對產品的不同層面進行針對性設計的行為。畢竟,用戶體驗設計并不僅僅是“你”理解中的體驗范圍。
體驗設計(Experience Design)是設計產品、流程、事件、服務、全程旅程和環(huán)境的實踐,重點是用戶體驗的質量和文化相關的解決方案。但是在公司內的時候,很多人常常說體驗如何體驗如何,與其本意表達的體驗有時候,我們需要多問一句是什么以及為什么。
交互設計(Interaction Design)是定義、設計人造系統(tǒng)的行為設計領域。定義了兩個或多個互動個體間的交流內容和結構,使之相互配合,共同達到某種目的。以“在充滿社會復雜性的物質世界中嵌入信息技術”為中心。這里說白了,就是兩個或多個互動個體之間的信息回朔交流,涉及的行為動作、信息傳遞過程就是交互設計。
體現我們作為體驗設計師的價值,可以借助修改后“五導家”的流程來進行概括:這里的體現我想說明的是我們對于業(yè)務場景的梳理、用戶研究、設計目標和指標設置以及設計方案輸出過程中,體現的我們的輸出物及團隊配合過程中,我們作為設計師的推動力和專業(yè)度。
具體來說,可以根據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輸出物界定價值體現:
之前,也有人曾問過我,我在團隊里的價值體現在什么地方?我的回復其實就是上面在不同節(jié)點中列舉的輸出物,但是結果嘛,問我的人笑而不語。后面我從其他朋友那里進行深入細聊之后,才發(fā)現并不是自己回答的答案有問題。而是自己回答的思維維度有問題。從宏觀上可以分為叫好的設計價值和叫賣的商業(yè)價值。
而我們不斷地拆分顆粒度的寬度之后,其實最終物化的呈現輸出物還是上面列表中舉例的東西。
這里的『顆粒度』,指在某一維度,由上限和下限組成的雙層篩選區(qū)間。維度可以無限拆分,設計師應盡可能思考細小的顆粒度;但是,不同用戶訴求涉及的場景任務顆粒度不一樣,設計師要根據具體業(yè)務組合出各種可能性,通過用戶訴求的集合場景使用去驗證最優(yōu)方案。
當然我們也可以結合產品的不同生命周期去定位自己的角色,在不同的階段時刻保持owner意識,一定程度上去做一個推動者,而不是一個被動的執(zhí)行者。畢竟個人的價值體現除了我們的專業(yè)輸出,團隊的價值角色定位也是我們價值的一種體現方式。
面對不同的體驗需求,我們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同時在需要我們表現或展示我們的設計定位以及價值的時候,要有理有據的讓別人信服。畢竟,設計就是一場辯論,我們需要時刻準備著。
參考文章:全民短視頻時代的增長設計:優(yōu)酷短視頻廣告設計實踐
本文由 @設計芯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體驗設計的目的是在設計的產品或服務中融入更多人性化的東西,讓用戶能更方便的使用。
人們對于針對使用或期望使用的產品、系統(tǒng)、服務的認知印象和回應。